
1
我國學校的語文教材裡面的課文內容總體上趨於穩定,但總有一些變動,比如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本裡面本來有一篇文章——《愛迪生救媽媽》,《愛迪生救媽媽》這個故事於上個世紀 80 年代出現在我國的正式出版物中,2002 年選入人教版語文教材。但這篇課文後面卻被刪除了,為什麼呢?感興趣的朋友請往下看。

2
故事《愛迪生救媽媽》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在愛迪生 7 歲那年,他的媽媽突發闌尾炎,來不及上醫院,家裡又燈光昏暗,情況緊急。為了使媽媽成功手術,愛迪生急中生智,想出了用鏡子聚光的辦法,最終讓媽媽順利渡過險境。
這篇課文可以帶我們的孩子對發明大王愛迪生的童年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並得到一些啟蒙,但後面卻被刪除了。

3
刪除原因
此文章內容真實性有爭議
有人提出,愛迪生 7 歲那年是 1854 年,世界上第一例闌尾炎手術卻是 1886 年,也就是說,愛迪生小時候,根本還沒有闌尾炎手術。
還有人提出,這個故事來源於 1940 年的一部美國電影《小湯姆愛迪生》,但我們的課文裡面的故事和電影裡面的故事出入很大。電影中愛迪生的媽媽患的並不是闌尾炎,愛迪生也不止 7 歲,而且借鏡子、蠟燭等都由愛迪生一個人完成,並沒有課文中「小夥伴」以及「爸爸」的角色。
刪除的原因在於教材故事內容的真實性受到了外界的質疑。

4
教學用的教材特別是義務教育教材涉及面廣,要求其內容嚴謹性真實性很高,不能有爭議,《愛迪生救媽媽》的刪除就是因為其有爭議,不能為大眾所信服。支持國家教育部門出版社的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態度,點讚。

(如有不周,敬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