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材被指失實:愛迪生救母親純屬虛構

2020-12-03 搜狐網
[提要]

民間研究團體會診小學語文教材,把幾個重要版本中涉及母親與母愛的文章為研究對象,研究發現存在「四大缺失」,分別是經典的缺失、兒童視角的缺失、快樂的缺失甚至事實的缺失,比如《愛迪生救媽媽》一故事就純屬虛構。研究組人員稱,挑戰權威只是為了孩子,也不奢望教材能立刻按照我們的想法去編修…

[我來說兩句]

    《陳毅探母》的課文頁面和郭初陽找到的相關資料。郭初陽對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第12課《陳毅探母》一文考證後認為,該課文「探母」的事實錯誤。郭初陽還發現,在元代郭居敬編的《二十四孝》中,可以找到和《陳毅探母》一文完全同質的一則故事——《滌親溺器》。本報記者來揚製圖

    10月7日下午,《救救孩子——小學語文教材批判》新書發布會在杭州曉風書店浙大店舉行。李玉龍供圖


  10月12日、13日,作家葉開在其個人博客上發表日誌,以其女兒的小學語文課本中《鳥的天堂》和《一顆小豌豆》為例,比對分析了原作和被改寫後的小學語文課文之間的差別。而此前,今年9月,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救救孩子:小學語文教材批判》一書也將矛頭對準了小學語文教材。

  該書以教材點評的方式,刊發了一個名為「第一線教育研究團隊」的民間研究團體的研究報告——他們以目前使用最廣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語文教材(以下分別簡稱「人教版」教材、「蘇教版」教材和「北師大版」教材)中涉及母親與母愛的文章為研究對象,認為存在「四大缺失」,分別是經典的缺失、兒童視角的缺失、快樂的缺失和事實的缺失。

  3版本所選文章的總得分分別為「-2分」、「-1分」和「0分」

  2008年,一直為《讀寫月報新教育》雜誌撰寫專欄的語文教師郭初陽發現,目前小學語文教材選用的一些文章所塑造的母親形象和反映的母愛是「病態」的。

  「郭初陽提出看法後,我們馬上查驗文本,確實發現存在太多問題。」《讀寫月報新教育》雜誌執行主編李玉龍有了組織團隊進行系統專項研究的想法。李玉龍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他們出面於2008年10月18日在浙江蕭山召集一些核心成員開會,牽頭成立了「母親·母愛」研究課題組。

  如今被浙江媒體稱為「麻辣教師」的紹興稽山中學語文老師蔡朝陽在課題組中被委以學術主持人的重任,負責「人教版」教材中相關文本點評的統籌。「蘇教版」教材的統籌和「北師大版」教材的統籌工作分別由郭初陽和呂棟擔當,最後由李玉龍統稿。

  經討論,研究團隊將3個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中,出現「母親」、「母」(意為母親)、「媽媽」、「媽」、「娘」的課文全部列出篇目,並剔除那些「母親只是主體情節的點綴或僅起到穿針引線結構功能」的課文,從「人教版」、「蘇教版」和「北師大版」中分別精選出24篇、17篇和27篇(包括課文、選讀課文、略讀課文和習作)涉及母親與母愛的文章進行打分和點評。

  打分的判斷原則是:是否符合公民社會價值多元化的要求、是否真實、是否有切實性。記者看到,在入選點評範圍的68篇文章中,只有4篇文章獲得了5分的評價,接近半數(33篇)文章的得分為負數。3個版本的教材所選文章的總得分分別是「-2分」、「-1分」和「0分」。

  在總評中,蔡朝陽指出了上述3個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存在「四大缺失」,分別是經典的缺失、兒童視角的缺失、快樂的缺失和事實的缺失。

  他舉例說:「原來琅琅上口的《遊子吟》,被費盡心思地包裝起來,仿佛農民家裡新買了空調,室內機上頗費氣力加做的木套,沾沾自喜以為是偉大的發明,其實臃腫而贅餘」。

  課題組還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對一些文本的事實進行考證。例如,他們對課文《愛迪生救媽媽》的真實性進行了求證,委託在美國留學的學生查文獻、向醫學專家求證,得出的結論是:「最早的急性闌尾炎手術是出現19世紀末,最早對闌尾炎手術的論述是1886年。愛迪生生於1847年,電燈發明於1879年,1886年他已經是一個40歲的已婚男人了。也就是說,愛迪生小時候根本沒有闌尾炎手術,不可能有一個醫生在他做的有影燈下為他得了急性闌尾炎的媽媽做了這個緊急手術——這個故事是虛構的。」

  質疑權威是為了孩子

  2009年年初,研究團隊形成了一份20萬餘字的課題報告,《讀寫月報新教育》雜誌刊發了其大部分內容。此後,課題組還將該報告的全文發布到網上。

  2009年8月和9月,一些國內媒體刊發了對這項研究的報導和評論,一度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也刊發報導稱,「最近,有20來位中國教師,指出了教材中的一些錯誤,掀起了一場風暴」。

  談起參與研究的動力,蔡朝陽和呂棟都提到了一個共同的關鍵詞——孩子。他們的孩子目前都剛剛念小學。

  「做這個專題之前一段時間,我正為一件事焦慮——就是兒子的上學問題。」呂棟告訴記者,「所以郭初陽提出研究小學語文時,我還是很感興趣的。至少可以藉此好好看看兒子上小學到底將讀些什麼玩意兒。」

  蔡朝陽在綜合評估文章中寫道:「我搬不出大堆大堆的教育理論,無法高屋建瓴從而頤指氣使。在考察全部3套教材時,我的底線在於:我是一個4歲孩子的父親。」

  而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作家葉開也表示,他對小學語文教材的關心從女兒上小學開始。

  「寫這些文章,我還跟我妻子商量過是否值得。我們交流後,她支持我這麼做。小學語文不僅讓我們自己的女兒深受其害,其他的孩子更可能遭到毀滅性的打擊。」葉開說。

  該書的策劃人長江文藝出版社的陽繼波告訴記者,雖然他兒子所使用的小學語文教材並不是上述3個版本的,但他在閱讀了這份研究報告後,再翻看兒子的課本時,發現也有類似的感受。

  「我覺得現在小學生的閱讀環境和教材有些糟糕。」陽繼波說,「和我們上小學時所用的語文教材相比,現在的教材是有進步,但進步得比較慢。雖然達標了,但還不能算出色。」

  呂棟告訴記者,他們在研究報告刊發後發現,中央電視臺科學教育頻道《探索發現》欄目的編導於愛群也當起了核查小學語文教材的義工。

  於愛群在去年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報》採訪時表示,此前她沒有太關注過孩子的教材,「因為我有一種心理,認為這教材是集中全國最高級別的教育專家、最優秀的教師,經過多年實踐,去粗取精,打磨出來的一套教材,又經過"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的審定,那一定是好的,最適合這個年齡的孩子的。我相信很多家長都和我有一樣的想法,相信權威,服從權威;而且那裡面圖文並茂,色彩絢麗,比我小時候的教科書不知道好多少」。

  但當這位電視編導發現孩子的小學語文教材裡有好些課文存在常識性錯誤時,她開始重視起這個問題。

  「我們現在就是把教材的地位放得太高了——"權威"、"統一"、不容置疑。從現在教材的編寫質量來看,到了把教材也從"神壇"上拉下來的時候了。」於愛群說。

  希望獲得更多一線教師的關注

  並不是所有的讀者、包括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一線教師都認同該書的理念。報告發布後,有網友認為課題組所批判的一些文章並無不妥之處,有些點評更是「過於誇張」。

  「在學會常用字之後,小學語文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們養成美好的品德。完整正直人格就是應該從小培養。現在使用的教材篇篇都離不開教育孩子,我覺得這樣很好。」一位來自安徽宿州的小學語文老師告訴記者。在她看來,目前使用的(「人教版」)教材還是比較規範的,「錯誤什麼的是難免的,誰都不能保證一點錯誤不犯」。

  陝西西安一位有著31年小學語文教學經驗的老師也告訴記者,她認為目前所使用的(「北師大版」)教材比較好,他們在使用時不會去懷疑所選用文章的真實性。

  一些教師的反映令「第一線教育研究團隊」感到不安。

  「對這些文本的批評最應該關注的是一線老師,但他們基本不思考這些問題,主要是教育圈外的媒體在關注。」李玉龍說,「這可能更多源自教育理念層面的分歧。」

  「書出來後,凡是自己孩子在讀小學的朋友都很關切,要找書來看。」郭初陽說。

  蔡朝陽告訴記者,在紹興舉行的讀者見面會上,「有一位小學的女校長買了20本,要給學校的語文老師每人發一本」。在紹興南方書店,該書已售出近百本,「算是賣得最好的書了。可見小學教育是家長們非常關心的事情。」

  「第一線教育研究團隊」希望有更多的一線語文教師能加入會診的隊伍。用郭初陽的話說,「只有營壘內部的反戈一擊,才最有力量」。

  「說到底,教育是實踐的工作,不是靠理論說出來的。就像種田一樣,只能是袁隆平走上田間地頭,斷無將老農硬塞進實驗室的道理。有很多老師,非常善於教育孩子,在他們的教育歷程中,經歷過許許多多的孩子,目睹並參與了這些孩子的生命成長。不是學科知識,而是一個個活潑的生命在愛裡彼此溫暖、彼此照亮,並成為一生的守望。」團隊成員童蓓蓓這樣評價她的那些同伴。

  不奢望教材能立刻按照我們的想法去編修

  在研究報告刊發後,「第一線教育研究團隊」的成員也曾嘗試與相關教材的編寫機構取得聯繫。

  蔡朝陽告訴記者,目前他們還沒有得到相關出版社的回應。「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網站曾經掛出一個關注《愛迪生救媽媽》這篇課文的出處的文章,我看作是一個委婉的回應但沒有正面駁斥我們。我們倒是很期待有回應,因為我們不認為我們掌握了唯一真理,討論和爭鳴會讓問題探索的更加深入,從而讓我們的教育受益。」

  記者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網上論壇看到,去年9月24日,有網友在論壇裡轉載了媒體對研究報告的報導。10月10日,用戶名為「小語」的網友回復稱:「美國1940年拍過一個電影《少年愛迪生》,大家可以看一下這個視頻到15分鐘左右的一段。」在該視頻中,的確有關於少年愛迪生利用鏡子反光照明的故事。

  蔡朝陽說:「這本書是我們對2009年這個批判工作的一個小結,目的在於給那些關心教育的朋友提供一個思考的起點。我不認為這樣做就能迅速地使我們的理念得到大家的許可,也 不奢望教材能立刻按照我們的想法去編修。」

  在呂棟看來,這一研究「目前最大的價值是挑起了這個話題,把公眾的視線吸引到對教材真實性、美感和價值觀的關註上來」。

  郭初陽告訴記者,《經濟學人》的報導出來後,有出版社找到研究團隊,希望能請幾位成員編寫一套小學讀本。

  「陽繼波先生給我打電話,約我編寫一套小學讀本。」蔡朝陽說,「陽繼波說,"現在你們是批判,那為什麼不能自己來編一套你們覺得可以給小孩子讀的書呢?"我們覺得有道理,就開始編撰。」

  他告訴記者,現在這套可能被叫做「智慧樹果子」叢書的小學生讀本已經基本完工。「一套6本,每本都在5萬字以內,是我們約了一些有能力的作者自己寫的,作者有大學老師,也有媒體從業者,內容涉及世界起源、公民素質、經濟常識、少兒心理等,用父子對話等方式,創設了很多具體情境,用孩子們能接受的有趣的方式,講一些他們應該懂得的道理。」

  「有人說,做事情需要先破後立,不破不立,那麼如果批判小學語文教材算是破的話,我們自己寫小學讀本,算是立。」他補充道。

  目前,對小學語文教材的會診可能不是「第一線教育研究團隊」的終極使命,呂棟表示,他們都是利用業餘時間在做這件事,所以也有局限,「但我們說起過,如果有時間,我們可以順著初中高中一路做下去」。

  作家炮轟小學語文課本 垃圾教材危害勝三聚氰胺

  近八成大學生認為教材用處不大 成擺設落伍10年 

(責任編輯:楊建)

相關焦點

  • 「愛迪生救媽媽」是真的嗎?所謂「來源」其實是電影
    查證者:丁陽近日,人教社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第137-139頁的課文《愛迪生救媽媽》引發了關注。該篇課文主要說的是,愛迪生7歲那年,媽媽得了闌尾炎,由於來不及上醫院,家裡燈光又昏暗,他就想出了用鏡子聚光的辦法,使媽媽手術成功。
  •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材為什麼把關於發明大王愛迪生的故事刪除了?
    我國學校的語文教材裡面的課文內容總體上趨於穩定,但總有一些變動,比如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本裡面本來有一篇文章——《愛迪生救媽媽》,《愛迪生救媽媽》這個故事於上個世紀 80 年代出現在我國的正式出版物中,2002 年選入人教版語文教材。
  • 小學語文課文被指杜撰:愛迪生7歲時根本沒闌尾炎手術
    核心提示: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個別課文引發了部分教師和家長的熱議,甚至被質疑是"假課文"。人教社已經向教育部寫了相關的情況說明。假課文  杭州市外語實驗小學的校長張敏被一個偶然發現"驚呆了"--看到二年級(下)語文課本裡有篇名為《愛迪生救媽媽》的文章。
  • 愛迪生7歲時有闌尾手術?人教社回應 「假課文」:不再進教材
    浙江在線杭州3月23日訊 (浙江在線記者 紀馭亞) 《愛迪生救媽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的課文。最近,這篇課文內容的真實性受到質疑,經浙江在線記者率先在浙江新聞APP報導後,成為全國關注的熱點。
  • 小學課本中的虛構故事,用了15年才刪除,輕鬆騙許多人
    假酒、假藥、假文憑,我們聽過不少,但好像很少聽說假課文,而事實上,為了增強說服力,教科書上經常會出現一些虛假名人事件,這些虛構的情節卻被當成了真事編進了小學課本裡。而這樣一篇虛假編造的故事卻被小學教材引用,2017年3月,一篇名為《校長怒了,還有多少假課文在侮辱孩子的智商》的文章直接羅列了現在許多小學課本中出現的錯誤文章。這是讓我們的孩子交了多少智商稅啊,而且這篇文章是2002年就出現在教材上了,那意味著,至少15屆的孩子交了智商稅。
  • 小學課本的彌天大謊:愛迪生救了得闌尾炎的媽媽?美國:簡直荒唐
    這些現象不僅讓一些人產生疑問,是不是我們的語文教育出了問題呢?是不是在小孩子最需要文學精華時,我們卻餵給了他們糟粕?《收穫》編輯部主任(古典文學博士)葉開曾被老師告知:你的女兒有閱讀理解障礙!這讓他大為吃驚,因為他知道,女兒從小極愛讀書,老師的指責讓他也頗為意外。在《智燒敵艦》這一課的語文作業中,有一個問題是三國演義中誰最足智多謀?
  • 小學語文課本裡的4個「假故事」,都是虛構騙人的,你學過幾篇?
    文/miss李說教育小學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這個時候正適合培養孩子道德意識,所以在小學的語文課本上面,都是關於培養孩子道德品質的文章,不知道還記不記得我們在上小學的時候,第一時間拿到語文課本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裡面有意思的課文和故事讀完,而且還總是會被裡面的故事感動得熱烈盈眶。
  • 小學課本中的兩個「假故事」,其實都是虛構的,卻輕鬆騙過很多人
    相信不少人,對於小學課本上的文章依然是記憶猶新,我們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第一篇散文,經典名著的橋段……不知道有多少都是從語文課本上展開的,然而小學課本上,有兩個家喻戶曉的「假故事」,其實都是虛構的,卻輕鬆騙過很多人
  • 小學課本裡的2篇「假故事」,其實都是虛構的,卻輕鬆騙過很多人!
    在我們的印象中,小學語文課約等於故事課,因為課本中所選取中文章大多是一些具有教育性的、弘揚真善美的人物故事。六七歲的年紀,小朋友可能連字都認不全,放太深奧的內容沒有任何意義,不如用一些啟發性的故事引導他們的學習興趣。
  • 小學課本中2個「正能量」故事,其實是虛構的,但很多人信以為真
    但是,小學課本上有很多「正能量」故事是虛構的,信以為真的不在少數。 第一個故事非常經典,展現了偉大的父愛,也展現了愛可以創造奇蹟,更體現了堅持和毅力的重要性,它就是被選入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五年級上冊的《地震中的父與子》。故事非常簡單:1989年洛杉磯發生地震,一位父親不顧危險衝向學校廢墟,動手挖掘了38小時,終於救出自己的兒子阿曼達,他們激動地擁抱在一起。
  • 小學課本的2篇「假課文」,其實根本不存在,卻輕鬆騙過不少家長
    不過,要是筆者說我國小學課本裡有2篇虛構的「假課文」,大家會相信嗎?其實,文學創作基於虛構無可厚非,但這兩篇課文卻講得煞有介事,圖文並茂,大有真實發生過的意思。不僅完美騙過所有小學生,甚至還輕鬆騙過不少家長。那麼,究竟是哪兩篇課文,有如此強大的魅力呢? 第一篇課文是《愛迪生救媽媽》,出自2002年人教版的二年級語文教材。大概內容如下,說是愛迪生7歲那年,他母親突發腹痛,疼得在床上打滾。在愛迪生那個年代,看病還得去外面請醫生。
  • 《黃繼光》被移出課本,增加虛擬故事《愛迪生救媽媽》!這合適嗎
    談到黃繼光,大家腦海裡就是黃繼光飛身撲向敵人搶眼的壯烈場景,取而代之的是西方的虛構故事《愛迪生救媽媽》▲西方故事二、換成什麼文章愛國的文章有所刪減之後,就會增加些西方虛構的故事在課本中,像現在書中就有《愛迪生救媽媽》,不少畢業的學生都沒有聽過這篇文章,這個故事主要是說愛迪生在7歲的時候母親因為犯了闌尾炎而要做手術
  • 對待語文課本要有求真精神
    最近,社會對語文課本的關注再次上升。就在3個月前,還有小朋友指出人教版教材關於宋代官帽的一幅配圖有誤。 平心而論,教材有「刺」與讀者挑刺都屬正常。教材的地位非常特殊,其人物或言辭流傳之廣、影響之深,可以說無出其右者。只要回憶一下自己的成長曆程,很多人都會對此感同身受。正因為如此,教材當然得力爭盡善盡美。但是,做到「零誤差」的確也很困難。
  •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爭議與回應
    實行三科統編的原因,教育部給南方周末記者的答覆是,「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意識形態屬性強,具有特殊重要的育人作用。三科教材由國家統一組織編寫和使用,這是中央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一直以來,語文教材都是公眾關注的熱點。早在2009年,郭初陽和蔡朝陽、呂棟等幾位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進行了一項課題研究,後出版成《救救孩子——小學語文教材批判》一書。
  • 中小學語文課本被刪除課文大盤點,有你們的童年嗎?小心哭著看完
    語文多篇愛國教材被刪,新增西方名人故事前段時間,兜媽在網上看到一則消息,那就是初中語文教材《誰是最可愛的人》從課本中被刪除,新增西方名人故事《愛迪生救媽媽》。這則消息一出,不少網友都表示難以理解,這是一波什麼操作?
  • 清華教授批語文教材:刪除愛國名篇,增加外國課文
    然而在時代的進步之中,教材內容也是推陳出新,不斷變化以此來適應時代的進步,或許教材內容的修改是經過教育部門再三權衡利弊做出的決定,然而有一些內容的刪減卻引起了社會大眾的討論和質疑,尤其是在我們這一代人成長中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的教材,《誰是最可愛的人》、《黃繼光》、《劉胡蘭》這些啟蒙了我們家國情懷的課文,對於我們這代人而言記憶猶新,影響深遠,內容記不住了卻一直都記住那種精神,也是我們萌生「
  • 周杰倫《蝸牛》或入選小學語文 出版社稱新教材脫胎換骨
    東方網6月16日消息:據《東方早報》報導,最新修訂的語文出版社版(下稱語文版)小學語文課本中,臺灣著名歌手周杰倫的勵志歌曲《蝸牛》有望被收錄進三年級的延伸閱讀,而大陸著名歌手韓紅演唱的《天路》則以詩歌的形式被選入二年級上冊第二課。
  • 安徽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大變臉 新生開設《科學》課
    今年起,我省一年級小學生發到手的《語文》教材將迎來「大變臉」,由往年的「蘇教版」換為「部編本」教材,與此同時,初一年級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科將啟用全新的國家統編教材。8月30日下午,江淮晨報、江淮網記者提前看到「胖了一圈」的語文教材,由以前的「先拼音後識字」變為「先識字後拼音」。
  • 小學暑假神題「難倒」天文學家:看似浪漫有趣 問題出在哪?
    李剛/攝資料圖上海小學一年級《暑假生活》中的一項作業,就狠狠地打了大人的臉。「從現在開始,請你每晚7點至9點之間觀察1次月亮,把看到的月亮形狀畫下來,堅持28天。」乍看之下,此題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可一位上海天文學家指出,根據天文規律,月球每天升起的時間都會比前一天推遲50分鐘左右,也就是說,每個月約一半時間,月亮要到第二天凌晨甚至一早才升起,又在白天悄悄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