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的群文閱讀多麼重要,所有能夠正確使用部編版語文教材的老師們都深表認同!那麼,面對低年級的孩子閱識字量有限,閱讀能力較差的現狀,該如何實施1+X的群文閱讀教學呢?小key老師想和大家探討一下!
一、細化語文要素,一課一得
語文的要素有很多,可以劃分層次和步驟,有計劃的小步子進行訓練。小key老師進行了設想,在二年級開展「1+1」的類文學習。之所以叫「類文」,是因為所選的拓展篇章少,但卻與教材中的文章在某一點上相似。
比如:《小蝌蚪找媽媽》這節課,在語文要素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知識點是理解不同的動詞,並學會運用。我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用做動作來理解動詞的含義,猜想隱藏在動詞背後的不同心情,比較「迎」與「追」。那麼,我們在找類文的時候,就要關注到這個訓練點。
二、人文主題,培養興趣,激發情感
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主題是科學,而《小蝌蚪找媽媽》是關於動物成長變化的小故事,堪稱經典,小key老師小時候就學習過這篇課文。基於對孩子們興趣點的了解,小key老師篩選到一篇文章,曾在瀘教版三年級上冊出現過的《愛迪生孵雞蛋》,作為課外閱讀的類文。文中通過小愛迪生的發現,和充滿童趣的嘗試,像我們介紹了從雞蛋到孵出小雞的過程。所以,我想把這個議題命名為「見證成長」。小key老師提醒老師們注意:
1、個別生字需要我們幫忙注音,原文是三年級上冊的文章。我們在二年級使用,可以挑選個別生字幫忙注音。
2、配以插圖效果更好。在《小蝌蚪找媽媽》中,出現的幾幅插圖,對孩子把握故事情節,感知小蝌蚪成長的過程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在類文裡也配上插圖對孩子更直觀地感受從雞蛋到孵出小雞的過程。
3、教學中,還應搜集一些真實的視頻。科學本身就求真求實,有些圖片不能準確反應的細節,可以通過生動的寫實視頻展示出來,給孩子不一樣的體驗。
三、把握住訓練重點,段對段,點對點。
對於類文的運用,要有大刀破斧的勇氣,還要有精準對接的技術。比如,抓住動詞訓練的重點,在《愛迪生孵雞蛋》一文中精講這一部分的內容。「媽媽笑起來了,告訴愛迪生,母雞是在孵蛋呢。母雞用自己的身子把蛋蓋上,蛋就暖和了,蛋裡面就會長出小嘴,長出小腳,長出羽毛,變成小雞,最後,「篤篤篤!」啄破了蛋殼,小雞就從蛋殼裡鑽出來了。」引導孩子圈出動詞,理解,運用,總結從蛋到雞的變化過程。
不管是1+X的群文閱讀也好,還是1+1的類文閱讀也罷。我們都要把目光投向孩子的興趣點,在最近發展區內,給孩子「踮踮腳」就能夠得著的小目標。數學講究類似情境的模擬來幫助孩子獲得解決問題的再體驗,我們也可以在語文中嘗試這種類文強化訓練,把成片的知識點,和泥成磚,建構起語文的知識體系。
小key老師想要在二年級上冊開始嘗試「類文閱讀」,您感興趣嗎?關注我,與我一起破解教育密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