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上冊第1課《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2021-01-09 中小學精品教學資源

第一單元

本單元圍繞著「大自然的秘密」的主題,選編了《小蝌蚪找媽媽》《我是什麼》《植物媽媽有辦法》3篇課文,1個「口語交際:有趣的動物」,1個「語文園地」和1個「快樂讀書吧」。

本單元所選3篇課文都以生動活潑的語言傳遞科學知識,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教學時以讀為主,在分角色朗讀中體會童話的語言特點;藉助圖片、重點句子了解課文內容,提取關鍵信息;通過演一演、比一比、結合生活實際等方式體會動詞的準確運用,在運用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口語交際的主題是「有趣的動物」,在大膽說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說話時吐字清楚,在認真聽的基礎上對沒聽明白的地方,要有禮貌地提問。語文園地通過識字、字詞句運用、寫字、古詩積累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對語言的積累與運用。「快樂讀書吧」圍繞「讀讀童話故事」推薦閱讀,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並讓學生養成愛護圖書的好習慣。

1小蝌蚪找媽媽

1.能正確認讀「塘」等14個生字,正確認讀多音字「教」在本課的讀音,能正確書寫「兩」等10個字;讀記「腦袋」等12個詞語。

2.結合課文插圖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內容及敘述順序,能講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知道蝌蚪長成青蛙的過程。

3.藉助課文的短語了解「披」等四個詞語的意思,能仿照例子各說一句話。

4.藉助漢語拼音,讀好對話,能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感嘆號和問號。

重點

1.能正確認讀「塘」等14個生字,讀記「腦袋」等12個詞語;正確認讀多音字「教」在本課的讀音,能根據語境選擇讀音。能正確讀寫「兩」等10個字,注意漢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寫字姿勢。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難點

1.注意感嘆號和問號,讀好角色對話。

2.結合課文插圖和生活實際,能講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知道蝌蚪長成青蛙的過程。

1.字詞教學

藉助插圖:「塘、腦袋、寬、肚皮」等字詞可以藉助課文插圖,將識字與認識的事物聯繫起來。

歸類識字:可以歸類識記「月」字旁的字。

動作演示:「捕、迎、披、跳」這4個生字,藉助拼音認讀後,通過演一演的方式達到識記的效果。

創設生活情境:語氣詞「哇」,應藉助具體的句子認讀,再在生活語境中運用識記。

書寫生字:「兩、皮」是獨體字,「頂、跳、孩」等字都是左窄右寬的字,在掌握基本筆畫的基礎上,教師邊範寫邊提示書寫要領。

2.角色朗讀

這篇課文採用擬人的手法,語言富有趣味性,有大量的角色對話,角色語言的朗讀,可以藉助提示語讀出角色的語氣、語調。教學時,可採用師生分角色朗讀,教師扮演小蝌蚪,讓學生辨析小蝌蚪三次對話的語氣、語調,第一次是疑問,第二次是急切,第三次是驚喜,抓住問號與感嘆號,指導讀好語氣,在情境體驗中體會小蝌蚪找媽媽的心情。

3.積累運用

結合課後習題的要求,通過比一比、選一選、演一演的方式體會動詞的妙用,並藉助圖片引導學生運用動詞。藉助插圖,用「小蝌蚪遊哇遊,過了幾天,__」的句式複述小蝌蚪變為小青蛙的變化過程。

1.預習提綱

(1)藉助拼音讀課文,認讀本課的15個生字。

(2)初讀課文,和同桌一起認讀課後的詞語。

(3)再讀課文,說說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都遇到了誰,說了些什麼。

2.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隨文識記「塘、腦、袋」等14個生字,在語境中讀準多音字「教」。

2.藉助插圖,梳理小蝌蚪長成青蛙的變化過程。

3.抓住關鍵詞句,分角色朗讀課文。

一、尋人啟事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1.同學們,老師剛才在學校看見了一張尋人啟事,大家想看看嗎?

課件出示:

尋人啟事

大家好!我是小蝌蚪,當我看到別的小動物們和自己的媽媽一起歡快地玩耍時,我多羨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媽媽在哪裡,聽說二(1)班的小朋友是最聰明的,請你們幫我找找媽媽吧!

2.你們願意幫這個忙嗎?

設計意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直接影響著課程的質量。上課伊始,老師通過尋人啟事,激起學生的好奇心,這樣沒有大費周折的導入語,學生就自然而然地進入了課文,進入了角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合作識字。

(1)現在請同學們大聲地、自由地讀一遍課文,注意遇到不熟的生字和詞語多讀幾遍,標出自然段序號。

(2)同桌互助識字,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

去掉拼音讀,開火車讀,抽查讀。

(3)識記多音字「教」。

2.同學們,誰能說一說:小蝌蚪長什麼樣子?

指名回答。

課件出示:

池塘裡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遊來遊去。

(1)相機出示詞卡: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長長的尾巴。

(2)像這樣的詞語你還知道哪些?結合圖片和生活實際,積累運用疊詞。

課件出示:

紅紅的太陽 藍藍的天空

高高的樹木 清清的河水

(3)指導讀準輕聲詞:腦袋(nǎo dɑi) 尾巴(wěi bɑ)

(4)歸類識記「月字旁」的字。

你還知道哪些字也帶有「月字旁」?

(5)讀準後鼻音:塘。課件出示:池塘。相機用「塘」組詞。

3.你們覺得小蝌蚪可愛嗎?咱們一起來讀讀,讀出「快活」的語氣。(生自由朗讀第1自然段,再指名讀)

師:小蝌蚪這麼可愛,我也想來讀一讀,如果我讀得好,請大家給我鼓勵,如果我讀得不好,請大家給我指出不足。(師範讀後,生再練讀,再指名讀)

設計意圖:

初讀課文後,和孩子們聊一聊小蝌蚪的樣子,順勢出示課件,隨文識字,交流識字方法,感受疊詞的表達效果,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再讀課文,梳理故事。

1.小蝌蚪是怎樣慢慢長大,最後變成青蛙的呢?請讀讀課文,把寫小蝌蚪逐漸變化的語句畫下來。

提示:引導學生畫出完整的句子,小蝌蚪變化的過程是:長出了兩條後腿→長出了兩條前腿→尾巴變短了→尾巴不見了。

2.引導交流小蝌蚪的變化。

課件出示:

池塘裡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遊來遊去。

小蝌蚪遊哇遊,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後腿。

小蝌蚪遊哇遊,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前腿。

小蝌蚪遊哇遊,過了幾天,尾巴變短了。

不知什麼時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經不見了。

3.出示課後練習第二題圖片:誰能對照這些圖,說一說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課件出示:

提示:引導學生借用句式來說話:「小蝌蚪遊哇遊,過了幾天……」

4.課件出示填空題,學生完成填空。

小蝌蚪先長出兩條( )腿,再長出兩條( )腿,後來尾巴變( )了,最後尾巴( )了,成了一隻( )。

設計意圖:

再讀課文,結合課文插圖,梳理故事情節,讀悟課文呈現小蝌蚪成長為青蛙的過程,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為分角色朗讀課文做好鋪墊。

四、圖文結合,學習分角色朗讀。

1.小蝌蚪為了找媽媽,遊了很久很久。指導朗讀「遊哇遊」。學生跟讀,再自由練讀。

2.師生分角色朗讀對話,讀準語氣、語調。

提示:迎上去問,語調上揚,讀出疑問的語氣;追上去叫,讀出急切的語氣,語速較快;看見媽媽後遊過去叫,讀出驚喜的語氣,語調上揚。

課件出示:

小蝌蚪遊哇遊,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後腿。他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就迎上去,問:「鯉魚阿姨,我們的媽媽在哪裡?」鯉魚媽媽說:「你們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1)指導朗讀第2自然段。

①教師引讀第2自然段中小蝌蚪說的話,結合圖片理解「捕食」。

②小蝌蚪看到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想到了什麼?

③齊讀小蝌蚪說的話。

(2)指導朗讀第3、4自然段。

①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讀。

②讀準生字「頂」,識記「披」。

③各小組分角色練讀。

設計意圖:

重組教材,先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認識介紹小蝌蚪,到學習文本,再採用個體朗讀、同桌分角色朗讀的方式,指導朗讀人物的對話,讓學生在反覆讀文中弄清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既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又解決了文章的重點問題。

五、情境表演,體悟道理。

1.誰能上臺來演一演?(請四名學生分別扮演鯉魚媽媽、烏龜、青蛙媽媽、小蝌蚪)

2.師生合作表演。

3.小蝌蚪找到了媽媽,多麼開心呀!媽媽會怎樣誇獎他們呢?

4.當媽媽不在你們身邊的時候,你們遇到困難該怎麼辦呢?

小結:小朋友們以後遇到困難要主動探索。

設計意圖:

在情境中體味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激起學生喜歡讀童話、演童話的興趣,在表演中體悟故事所蘊含的道理,顯得水到渠成。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鞏固認讀生字、新詞,會寫10個生字。

2.通過多種形式理解、積累動詞,並會運用「披、露、鼓、甩」等動詞寫句子。

3.練習複述故事。

一、圖文結合,品讀語句。

1.小蝌蚪長大了叫什麼?它長得還和小蝌蚪一樣嗎?

2.找出描寫青蛙外形的短語或句子。

課件出示:

四條腿 寬嘴巴 披著碧綠的衣裳 露著雪白的肚皮 鼓著一對大眼睛

(1)誰能讀一讀?

(2)誰能連起來說一說青蛙長什麼樣子?

提示:仿照描寫小蝌蚪的樣子,從頭到腳有序地介紹。

(3)小結:青蛙真有趣,小時候叫小蝌蚪,長大了就叫青蛙。

3.動詞積累。

課件出示:

披著碧綠的衣裳 露著雪白的肚皮 鼓著一對大眼睛

(1)像這樣的短語還有哪些?

(2)看圖,說句子。

課件出示:

第一幅圖:老師披著衣服改作業。

第二幅圖:小妹妹露出胳膊打針。

第三幅圖:大灰狼吃飽了,鼓著肚子睡大覺。

4.識記「披、露、鼓」。

(1)誰來演一演這幾個動作?

(2)這些表示動作的詞,叫動詞,課文中還有很多動詞,比一比,看看哪個小朋友找得多、找得準。

(3)遷移說話。

①出示一個人的照片。你能照著上面的樣子,說說這個人的打扮嗎?

課件出示:

提示:戴著帽子、穿著大衣等。(能說短句即可。)

②教師追問,把句子說具體。

提示:戴著什麼樣的帽子?穿著什麼顏色的大衣?引問指向不同的描述角度。

③鼓勵學生連著說兩三句話。

(4)小蝌蚪找到媽媽了,他們多高興啊!他們是怎麼做的?

(5)找出相應句子,體會「蹬、跳、蹦」三個動詞的表達效果。

課件出示:

他們後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葉上。

①誰來讀讀這句話?找出描寫小青蛙動作的詞。

②指名讀一讀這三個動詞。

③仔細看這三個詞,你發現了什麼?

課件出示:

蹬 跳 蹦

④引導學生歸類識字。帶有足字旁的字都和腳的動作有關。

⑤指導朗讀句子。讀出青蛙的敏捷。

⑥小青蛙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要保護它們。

設計意圖:

通過品讀句子,感受課文中動詞的運用,藉助圖片引導學生正確運用動詞,在積累中運用,在運用中積累,適時融入保護有益動物的意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體現出育人的本質和實現育人的功能。

二、觀察字形,寫好漢字。

1.字形教學。

(1)課件出示會寫的字,讀一遍。

課件出示:

兩 哪 寬 頂 眼 睛 肚 皮 孩 跳

(2)同桌互相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然後班級交流。

(3)根據結構給這些會寫字分類。

獨體字:兩、皮;左右結構:哪、頂、眼、睛、肚、孩、跳;上下結構:寬。

2.指導書寫。

(1)指導書寫「兩」「皮」。

①指名說說筆畫、筆順,訂正後全體一起書空說筆畫、筆順。

②觀察並說說「兩」「皮」各筆畫的起止位置。

③範寫「兩」「皮」,分別提示各筆畫的起止位置。

④學生在教科書上描一個寫一個,反饋糾正後改錯,再練寫。

(2)出示:頂、跳、肚、孩、眼、睛、哪。仔細觀察,這幾個字分別是什麼結構?書寫時有什麼共同點?(要點:書寫時注意左窄右寬。)

①指導書寫「跳、孩、眼」。

提示:教師示範並提示書寫要領:「眼」左部橫畫間距均勻。「跳」注意避讓右邊部分,使右邊的撇能穿插到左邊,使整個字的結構更緊湊。「孩」字中「子」的橫變成提。教學時,教師可出示兒歌「主動避讓有禮貌,巧妙穿插很友好」幫助學生識記書寫要點。

②指導書寫「肚」。

提示:「肚」字教學中,先藉助塊狀圖直觀展示左窄右寬,再邊講邊演示「錯位」:左右兩邊差不多長時,左邊的略下移,右邊的略上挪,字更和諧、勻稱。可出示兒歌「左右等長要錯位,左低右高好可愛」幫助學生識記書寫要點。

③指導書寫「頂」。

提示:教師示範並提示書寫要領:「頂」的右邊首橫宜短,保持「頁」部瘦長,在短橫中間出短撇,下部寫「貝」時兩豎左右對稱,末筆點與豎撇收筆處對稱。

(3)指導書寫「寬」字。

提示:教師示範並提示書寫要領:「寬」字寶蓋頭包住草字頭,「見」的橫折的橫寫在橫中線上,撇和豎彎鉤要舒展,底相平。

3.學生在教科書上描寫,反饋糾正後改錯,再練寫。

設計意圖:

指導學生歸類書寫生字,通過觀察發現、教師範寫,落實了寫字的重難點,學生先自主練寫,再點評,優化寫字效果。

三、藉助插圖,複述故事。

1.同學們通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了解到小青蛙生長的過程,真會學習!那麼,你能講講小蝌蚪找媽媽這個故事嗎?

2.學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1)(課件出示課文插圖)同學們按照小青蛙生長過程的順序,參照圖畫,用「先、再、接著、最後」說小蝌蚪的生長過程。講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要求:用普通話按順序講;內容完整,語句通順。

個體練習。

(2)反饋指導。按要求組織評議,重點是內容完整,語句通順。

(3)按評議的內容,同桌互講互評。

(4)反饋指導。

設計意圖:

藉助課文的插圖,直觀性比較強,學生可以看著圖將課文內容一步一步複述清楚,複述課文的過程不僅是課文語言內化過程,還是學生的聽、讀 、思、記能力訓練過程。

四、遊戲識詞,趣味延伸。

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玩個遊戲——小青蛙過河。同學們扮演小青蛙,一邊讀詞語一邊學青蛙跳,準確地讀完一組詞語就順利過河了。

小青蛙,雙腿一蹬,向前一跳,再一蹦,再一跳。學生邊讀邊小青蛙跳。

課件出示:

腦袋 口袋 袋子 袋鼠

歡迎 迎接 迎風 迎面

水塘 池塘 魚塘 荷塘

總結:同學們,今天我們通過主動探索,幫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小蝌蚪可開心了。大自然中還有很多知識等待著我們去了解,只要我們在生活中多留心觀察,多讀課外書,就一定能了解到大自然更多的知識。

設計意圖:

遊戲是兒童最喜聞樂見的形式,採用《小青蛙過河》的遊戲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達到了鞏固課文生詞的識記的效果,和前面環節渾然一體,讓學生餘意猶存。

《小蝌蚪找媽媽》內容生動、有趣,深受低年級學生的喜愛。在課堂中我力求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幾個特點:

1.尋人啟事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兒童最好的老師。課堂中,學生對課文的興趣有無,直接影響著課程的質量。上課伊始,我神秘地告訴學生,剛才在校門口看到了一張尋人啟事。同學們可開心了,因為可愛的小蝌蚪找他們幫忙來了。這時,我不失時機地問:「你們願意幫這個忙嗎?」孩子們一邊齊聲響亮地喊願意,一邊迫不及待地打開課本讀課文。沒有大費周折的導入語,也沒有頗費時間的練習題,學生就這麼自然而然地進入了課文,進入了角色。

2.讀中感悟,悟中激情。

朗讀教學中,教師要以多種形式為學生創設朗讀的機會,讓他們享受成功的愉悅。初讀課文後,學生在讀中獲得整體感知,和孩子們聊一聊小蝌蚪的樣子,順勢出示課件,隨文識字,交流識字方法,感受疊詞的表達效果,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提高了讀的質量。

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精心導學,要求學生用「先、再、接著、最後」說說小蝌蚪的生長過程,這樣以讀促說,說中理解。在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多種能力的培養。重點指導分角色朗讀並表演。這樣一來,讀中感悟、悟中激情,這些生動活潑的形式都會令孩子興致盎然。

3.注重語言文字訓練,培養學生語文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在教學中,我始終注重語言文字訓練。如,說說小蝌蚪的樣子時,引導學生說說相同結構的短語,引導感受疊詞的表達效果。再如,「迎上去,追上去」,為了讓學生能更直觀、更清楚地理解詞語所表達的含義,我讓他們結合插圖去演一演、快樂地參與學習。再比如,學習「披」「露」「鼓」這幾個動詞時,我採用比一比、選一選、說一說的方法,藉助圖片,引導學生思考、運用動詞,為語言理解和運用的難點巧設支架,進行語文素養的薰陶。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將堅持把讀的權利留給學生;把問的權利交給學生;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把評的自由還給學生。儘可能讓全體學生參與,全程參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相關焦點

  • 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一課:小蝌蚪找媽媽,如何學?
    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一課,是《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非常有趣,容易吸引小學生的注意,通過課文的朗讀與理解,也能培養二年級小學生的想像力,讓他們更好地認識大自然。那麼,在學習第一課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 《小蝌蚪找媽媽》,二年級語文上冊,暑假預習
    《小蝌蚪找媽媽》,二年級語文上冊,暑假預習。經過一年的學習,馬上要升入二年級的小學生已經有了部分識字量。在後邊的學習裡,我們的小學生要開始學習預習課文了。預習就是拿著課本讀幾遍嗎?1,輕聲讀課文,邊讀課文邊畫出生字和我們第一次接觸到的詞語。2,課文後邊帶有田字格的寫字表,按照我們前邊發布的生字筆順,練習書寫。3,用自己掌握的方法來記住一類生字。比如「哪=口+那」。4,認讀二類生字。根據預習卡來給二類生字注音。
  • 二年級語文閱讀教學1+1類文閱讀——《小蝌蚪找媽媽》課例實踐
    語文的群文閱讀多麼重要,所有能夠正確使用部編版語文教材的老師們都深表認同!那麼,面對低年級的孩子閱識字量有限,閱讀能力較差的現狀,該如何實施1+X的群文閱讀教學呢?小key老師想和大家探討一下!一、細化語文要素,一課一得語文的要素有很多,可以劃分層次和步驟,有計劃的小步子進行訓練。小key老師進行了設想,在二年級開展「1+1」的類文學習。之所以叫「類文」,是因為所選的拓展篇章少,但卻與教材中的文章在某一點上相似。比如:《小蝌蚪找媽媽》這節課,在語文要素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知識點是理解不同的動詞,並學會運用。
  • 二年級上冊語文《小蝌蚪找媽媽》課堂筆記
    #二年級上冊語文《小蝌蚪找媽媽》課堂筆記前幾天發了二年級上冊語文的學習目標及重難點知識。今天結合著學習目標,學習《小蝌蚪找媽媽》課文。首先要認識課文中的「塘、腦、袋、灰、哇、教、捕、迎、阿、姨、寬、龜、批、鼓」14個生字。
  • 二年級上冊第一課《小蝌蚪找媽媽》,要點有哪些?一圖展示
    二年級上冊第一課《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童話,課文通過寫小蝌蚪在鯉魚媽媽和烏龜的提示下,找到自己的媽媽,展現了小蝌蚪發育成青蛙的變化過程。讀這篇課文,要注意兩條線索,一是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二是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 語文園地一(二年級,上冊)
    在學習了《小蝌蚪找媽媽》、《我是什麼》與《植物媽媽有辦法》這三篇課文後就進入到本學期的第一個語文園地的學習——《語文園地一》。下面就跟著丹格教育的老師一起看看在語文園地一中會認識哪些字,學習哪些知識。參考資料:教育部組織編寫.語文二年級上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7小學生必備古詩詞75+80首/博爾主編.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2.8
  • 《小蝌蚪找媽媽》輕鬆學,了解小蝌蚪長成小青蛙的生長規律
    大家好,我是星凝老師,很高興和二年級的同學們一起學習,希望星凝老師能跟你一起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關注星凝老師還可以去主頁專欄一起跟視頻學習練習題講解。讓你這個假期收穫滿滿的!點關注,不迷路。二年級上冊第一課《小蝌蚪找媽媽》跟一線老師一起預習(以上連結是同步小狀元練習題講解視頻)一、字詞1.識字重點認讀「捕、迎、頂、披」「捕」的聲母是b,避免錯讀成pǔ;「披」的韻母是i,避免錯讀成pei;「迎yíng、頂dǐng」的韻母是ing,發準後鼻韻母,千萬別發「in」。
  • 蘇州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植物媽媽有辦法》教案設計
    蘇州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植物媽媽有辦法》教案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12個生字及新詞,理解詞語的意思。會寫4個生字,認識多音字「為、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小學語文教資面試《小蝌蚪找媽媽》教案+逐字稿
    在上課之前老師老師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見過小蝌蚪嗎?嗯,老師聽見大家都說見過,那麼同學們,你們知道小蝌蚪是怎樣長大的嗎?它的媽媽是誰嗎?讓我們一起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首先老師範讀一遍課文,同學們在老師範讀的時候注意聽,一邊聽一邊勾畫出自己不認識的生字,老師讀完和大家共同學習。(小蝌蚪找媽媽……)好,老師讀完了,有哪位同學給我們分享一下自己勾出的生字詞呀?小A同學!好!
  • 部編語文《小蝌蚪找媽媽》一等獎教學設計,這老師真厲害
    過渡:小蝌蚪為什麼會找不到媽媽呢?因為它們的外形實在是相差太大了。誰能夠用課文中的句子來說說小蝌蚪長什麼樣兒呢?①教師範讀第1自然段。②學生自由讀,說說有什麼不懂的詞語。過渡: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小蝌蚪長什麼樣兒嗎?我們來填空吧,看看誰能填得又快又好。_____裡有____小蝌蚪,大大的____,____的身子,____長長的尾巴,____地遊來遊去。多麼可愛的小蝌蚪啊!可是,他們的媽媽在哪裡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幫小蝌蚪找媽媽吧!
  • 二年級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師手寫筆記,暑假孩子預習好幫手
    《小蝌蚪找媽媽》通過寫小蝌蚪在鯉魚媽媽和烏龜的提示下找到自己媽媽的經過,同時展現了小蝌蚪發育成青蛙的變化過程,巧妙地把知識蘊含在小故事裡,是一篇充滿兒童情趣的科學童話。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藉助圖片、表示時間變化的句子、表示動作的詞語,了解課文內容,說清楚蝌蚪成長的過程;看圖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 二年級語文期末複習一:每課都蘊含著一個道理,每課都有重點語句
    還有四周半就期末考試了,各個年級的孩子們基本都已進入了緊張的複習階段,對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說,最怕考到的題莫過於「學完本課,你懂得了一個什麼道理?」和按原文填空以及仿寫句子類題,對小孩子來說,雖然老師上課也講,有的老師還會讓孩子們抄到書上,但有的孩子複習起來仍然很難,因為分散在各課中,不好集中複習,今天小徐老師就將每課蘊含的道理系統地歸納在一起,方便小朋友們複習:一、《小蝌蚪找媽媽》通過描寫小蝌蚪找媽媽過程中的變化,告訴我們青蛙在生成過程中先長出兩條後腿,再長出兩條前腿,最後尾巴不見了的生長發育的科學知識
  •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課走月亮,朗讀、微課與課練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課 走月亮 電子課文課文朗讀:第2課 走月亮視頻微課:部編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課 走月亮>同步課練:第2課 走月亮練習一:一、看拼音,寫詞語。練習二:一、讀拼音,寫詞語。1.我qiān( )著妹妹的手,到河邊七撿é( )luǎn( )石。
  • 部編四下語文第17課《記金華的雙龍洞 》微課圖文講解+知識點習題
    部編四年級語文下冊 圖文微課講解目錄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部編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電子課本第一單元第1課《古詩詞三首》朗讀精講第2課《鄉下人家》朗讀精講第3課《天窗》朗讀+知識點圖文精講第4課《三月桃花水》朗讀+知識精講
  • 二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複習要做哪些題目?(附答案)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必考題型,給孩子練習!二年級數學上冊期末總複習試題5套(含答案),能力達標檢測!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期末必考題匯總(多套),考試前先給孩子測試!人教版新起點英語二年級上冊期末試卷(AB卷)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期末測試卷(一、二、三)及答案二年級語文期末複習,需要做哪些題目?在這裡,我特別推薦做一下第1-8單元的複習卷,因為這份練習經過了兩年的沉澱,基本涵蓋了每個單元考點。
  • 統編教材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0課《陀螺》學習資料及教案
    統編教材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0課《陀螺》學習資料及教案一、教學目標1、 認識課後8會認字,掌握14個會寫字,讀準「釘、旋」兩個多音字,學會寫130頁17個詞語。2、 能在體會比較深的地方作批註,並藉助批註進行閱讀。
  • 第2課《小小的船》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一線老師說這樣預習效果好
    第2課《小小的船》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小小的船》是部編版語文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2課內容,這課是葉聖陶寫的一首兒童詩,讀起來朗朗上口。#字詞梳理,為閱讀掃清障礙第2課《小小的船》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第2課《小小的船》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學習生字時讀和寫非常重要,但是我們也有一些其他習字方法,例如加一加、減一減、
  • 三年級上冊語文第1課《大青樹下的小學》小練筆,家長來看看!
    2020-09-04 05:05:46 來源: 茵苗教育 舉報   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
  • 二年級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詳細知識總結,幫學生梳理重難點
    二年級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詳細知識總結,幫學生梳理重難點《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二年級上冊語文的第三課,這是一篇重點課文,需要同學們認真學習。這篇課文要求同學們會認12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其中我們要重點說一說以下生字的書寫要領,同學們要掌握好:「法、識、娃、她」4個字左窄右寬,左右齊平,注意:「女」字作為偏旁時,第3筆橫變為提;「如、知」2個字左寬右窄,右部「口」包緊;「腳」字是左中右結構;「它」字是上下結構,上小下大。
  • 《小蝌蚪找媽媽》:經典水墨動畫背後是對兒童自我認同構建的思考
    蝌蚪找媽媽,奔走詢問忙。只緣執一體,再三認錯娘。莫笑蝌蚪傻,人亦有如此。認識不全面,好心辦壞事。莫笑故事誕,此中有哲理。畫意與詩情,三美此全具。——矛盾《小蝌蚪找媽媽》是無數人的童年回憶,可以說是中國的國民童話。目前,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材中的第一課就是《小蝌蚪找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