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語文《小蝌蚪找媽媽》課堂筆記
前幾天發了二年級上冊語文的學習目標及重難點知識。今天結合著學習目標,學習《小蝌蚪找媽媽》課文。
首先要認識課文中的「塘、腦、袋、灰、哇、教、捕、迎、阿、姨、寬、龜、批、鼓」14個生字。在這14個生字中,可以使用口頭擴詞,或者在讀課文的過程認識這些生字。因此用指讀的方法實際上引導在讀文的過程中有意無意地一遍遍實際生字。二年級的一節課認識這些生字還是有困難的。在認識生字的過程中,允許還是存在識字的差異。一節課,允許有的孩子全部認識,有的孩子認識十一二個。每個孩子認知能力,對漢字的敏感度,認識漢字的起點不同,在認識生字的能力上也有不同。不少老師會讓孩子反覆讀課文,實際上就是在反覆複習生字。在14個生字中注意「迎」的讀音是後鼻音,不要讀成前鼻音。積累多音字「教」。教(jiāo)教學 jiào 教養
· 其次會寫,會認識課文中的「兩 、哪、頂、肚、孩、 就、寬、睛、皮、跳」10個生字。這些會認會寫的字,老師稱之為「一類字。」一類字的要求比較高不僅會認識,能夠組詞,會準確運用,還要會正確書寫,能判斷生字的偏旁,音序。要求會寫的一類字中,注意生字「哪和皮」的組詞和運用。形近字那和哪,睛和晴,要注意區分和正確使用。皮的筆順可要注意是:橫撇/橫鉤,撇,豎,橫撇/橫鉤,捺
「孩」的寫法有一定難度,在書空的時候,注意右半個部件的書寫,生字「跳」注意足字旁要變形,把足字旁的橫變為提。積累寬的反義詞。
這一課的生字組詞以及生字筆順給大家分享。孩子容易寫錯的筆順用加粗黑色體顯示。
兩ling (兩個)(兩天)(兩年)
就jiù (成就)(就業)(就路)
哪 nǎ (哪裡)(哪個)(哪怕)筆順;豎,橫折,橫,橫折鉤,橫,橫,撇,橫折折折鉤/橫撇彎鉤,豎(9筆)
寬(寬大)(寬闊)(寬窄)注意寬的最後一筆是豎彎鉤不要寫成長點了。
頂(山頂)(頭頂)(頂著)
睛(眼睛)(火眼金睛)(畫龍點睛)
肚(肚皮)(肚子)(腿肚)
皮(臉皮)(涼皮)(毛皮)筆順:橫鉤,撇,豎,橫撇/橫鉤,捺注意皮的筆順喲。
孩(女孩)(孩子)(小孩)
跳(跳高)(跳遠)(跳水)筆順:豎,橫折,橫,豎,橫,豎,提,撇,點,提,豎彎鉤,撇,點(13筆)注意跳的的最後三筆的筆順。孩子可能寫錯。
在掃清讀課文的障礙後,引導孩子大聲朗讀課文。讀課文的時候提醒孩子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不要唱讀。讀完課文後給課文快速標出自然段。課文一共有6個自然段。複習自然段的特點。
剛出生的的小蝌蚪長什麼樣子?學習第一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通過文中的描述,我們知道小蝌蚪的外形是什麼樣的。如果有時間可以利用圖片或者實物,引導孩子寫植物或者動物的外形。三四句話即可。寫字特別慢的小朋友可以口述,讓後錄音。認字能力較強的孩子可以寫一個片段,即一個自然段。在第一自然中,讓孩子理解「一群」說明蝌蚪數量的什麼特點?在文中理解體會,慢慢培養孩子理解課文詞語能力,對內容粗淺理解能力。
孩子們通讀課文第二和第三自然段。在大人有意的引導和提問,思考:小蝌蚪找媽媽過程中,先後遇到了誰?小朋友你們知道蝌蚪媽媽長什麼樣子嗎?在課文中找到青蛙外貌的句子用橫線畫下來。讀一讀。原來青蛙媽媽長得是這樣子的。此時引導孩子思考一個問題:小蝌蚪為什麼會叫烏龜為媽媽呢?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要聯繫青蛙媽媽外形的句子,想一想是什麼原因。課文的第二和第三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段落,對推動故事情節起著關鍵性作用,可以讓孩子多讀幾遍。小蝌蚪在找媽媽的路上,外貌也在發生變化。用筆畫出小蝌蚪變化的句子。孩子交流自己的發現。會發現小蝌蚪和媽媽長得越來越像。
課文的5.6自然段,可以重點放在理解動詞「蹬跳 蹦」,感受蝌蚪找到媽媽的喜悅心情,以及小蝌蚪長大了,動作敏捷有力量。孩子的閱讀理解水平就是在課文分析中一點點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