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及評論---2016年諾貝爾獎

2020-12-05 中國科學院

  2016年諾貝爾獎獲獎者名單自10月3日起陸續公布,吸引了大眾的關注。諾貝爾獎自1901年首次頒發至今,已走過了115年的歷程。近日,諾貝爾獎官網對獲獎數據作了更新,同時整理出很多有趣的數字。本刊從中選取與諾貝爾三項科學獎相關的數據,讓讀者對諾貝爾科學獎有一個清晰生動的了解,同時也向獲獎科學家們表示崇高的敬意!

  與生理學或醫學獎相關

  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由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獨自摘獲。他生於1945年,是東京工業大學教授、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在細胞自噬作用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果,為闡明細胞適應環境的機制、細胞自噬作用原理及其生理意義作出了重要貢獻。

  107  一共頒發了107次,其中1915年、1916年、1917年、1918年、1921年、1925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沒有頒獎。

  1人單獨獲獎的有39次;2人同時獲獎的有32次;3人共同獲獎的有36次。

  211  1901年-2016年,共有211位科學家獲得這一獎項。

  32  最年輕的獲獎者是弗雷德裡克·班廷,1923年獲獎時為32歲。

  87  最年長的獲獎者是裴頓·勞斯,1966年獲獎時為87歲。

  58 平均獲獎年齡為58歲,其中60-64歲者最多,有38人。

  48  獲獎最熱門的研究領域是遺傳學,共有48位科學家獲獎。

  32  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被提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32次,但一次都沒有獲獎。

  0  迄今為止,獲得一次以上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者為0。

  12  在211位獲獎者中,12位為女性,她們分別是:

  1947年-格蒂·科裡

  1977年-羅莎琳·耶洛

  1983年-巴巴拉·麥克林託克

  1986年-麗塔·蒙塔爾奇尼

  1988年-格特魯德·埃利恩

  1995年-克裡斯汀·沃爾哈德

  2004年-琳達·巴克

  2008年-弗朗索瓦絲·西諾西

  2009年-伊莉莎白·布萊克本和卡羅爾·格雷德

  2014年-梅-布萊特·莫索爾

  2015年-屠呦呦

  其中只有美國遺傳學家芭芭拉·麥克林託克1人是單獨獲獎,她也是諾貝爾獎歷史上第3位獨立獲獎的女性。

  與物理學獎相關

  三位美國學者分享了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獎金的一半,頒給了華盛頓大學(西雅圖)的戴維·索利斯,另外一半由普林斯頓大學的鄧肯·霍爾丹以及布朗大學的麥可·科斯特利茨分享,以表彰他們在理論上發現了物質的拓撲相變和拓撲相。

  110  一共頒發了110次,其中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沒有頒獎。

  1人單獨獲獎的有47次;2人同時獲獎的有32次;3人共同獲獎的有31次。

  204   1901-2016年,共有204人次獲得了這一獎項。其中約翰·巴丁1人獲得兩次,所以一共是203人得獎。

  25  最年輕的獲獎者是勞倫斯·布拉格,1915年,25歲的他和父親一起獲獎。

  88  最年長的獲獎者是雷蒙德·戴維斯,2002年得獎時為88歲。

  55  平均獲獎年齡為55歲,其中60-64歲者最多,有38人。

  4  有4對父子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分別是:

  威廉·布拉格和兒子勞倫斯·布拉格(1915年共同獲獎)。

  尼爾斯·玻爾(1922年獲獎)和兒子奧格·玻爾(1975年獲獎)。

  曼內·西格巴恩(1924年獲獎)和兒子凱·西格巴恩(1981年獲獎)。

  約瑟夫·湯姆遜(1906年獲獎)和兒子喬治·湯姆遜(1937年獲獎)。

  與化學獎相關

  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教授讓-皮埃爾·索瓦日、美國西北大學教授弗雷澤·斯託達特和荷蘭格羅寧根大學化學系教授伯納德·費林加,分享了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他們「發明了行動可控、在給予能源後可執行任務的分子機器」。

  108 一共頒發了108次,其中1916年、1917年、1919年、1924年、1933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沒有頒獎。

  1人單獨獲獎的有63次;2人同時獲獎的有23次;3人共同獲獎的有22次。

  175  1901-2016年,共有175人次獲得了這一獎項。其中英國生物化學家弗雷德裡克·桑格1人獲得兩次,所以一共是174人得獎。

  35  最年輕的獲獎者是法國科學家弗雷德裡克·約裡奧-居裡,1935年獲獎時為35歲,和他同時獲獎的還有他的妻子伊雷娜·約裡奧-居裡(居裡夫人的長女)。夫婦二人因在合成新型放射性元素方面有突出貢獻,而被同時授予諾貝爾化學獎。

  85  最年長的獲獎者是美國化學家約翰·芬恩,2002年獲獎時為85歲。

  58  獲獎者平均年齡為58歲。其中有32人獲獎年齡介於50-54歲之間。

  4  有4位女性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其中有2位(瑪麗·居裡和多蘿西·霍奇金)為單獨獲獎。

  1911年-瑪麗亞·居裡(因發現了鐳和釙元素、提純鐳並研究了這種元素的性質及其化合物而單獨獲獎)。

  1935年-伊雷娜·約裡奧-居裡(居裡夫人的長女,因合成了新的放射性元素,和丈夫一起獲獎)。

  1964年-英國生物化學家多蘿西·霍奇金(因促進蛋白質晶體學發展而單獨獲獎)。

  2009年-以色列科學家阿達·約納特(憑藉在核糖體的結構和功能研究方面的突出貢獻,與另外兩人一同獲獎)。

  50  獲獎最熱門的研究領域是生物化學,共有50位科學家獲獎。

  多次獲得諾貝爾獎的4位科學家

  在諾貝爾獎的歷史上,榮獲2次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只有4位。這其中只有美國科學家萊納斯·泡林2次均為單獨獲獎———一次是因為對化學鍵性質和複雜分子結構研究作出的巨大貢獻,在1954年獲諾貝爾化學獎;另一次是因為他積極維護世界和平,堅決反對非正義戰爭和大氣層核試驗,被授予1962年諾貝爾和平獎。

  夫妻、父子、兄弟同獲諾貝爾獎

  居裡一家當之無愧是諾貝爾獎的得獎大熱門,他們一家中先後有5人6次獲得諾貝爾獎。其中居裡夫婦和他們的大女兒伊雷娜?約裡奧-居裡和大女婿弗雷德裡克?約裡奧-居裡以其放射性研究在近代科學技術發展中所作的貢獻而聞名於世,先後5次獲得諾貝爾科學獎。另外,他們的小女婿還獲得過一次諾貝爾和平獎。

  值得一提的是,居裡夫人是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兩項諾貝爾科學獎的人,而且是在兩個不同領域獲得諾貝爾科學獎。

  在諾貝爾獎的歷史上,家庭成員中至少有兩人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情況並不多見,迄今為止僅有4對夫妻、6對父子和1對兄弟獲得過此殊榮 (見表)。

  10對合作夥伴共獲生理學或醫學獎

  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共同獲得諾貝爾獎,在生理學或醫學領域最為多見,迄今共有10對。

  打破規定獲獎的唯一人

  諾貝爾基金會自1974年起規定,諾貝爾獎不能頒給已故的人,除非此人在委員會公布獲獎信息之後去世。

  2011年,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免疫學教授拉爾夫·斯坦曼因發現樹突狀細胞和其在後天免疫中的作用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但在得獎名單公布前3天,他因胰腺癌病逝。諾貝爾委員會經過討論,最終仍然決定為他頒獎。斯坦曼也成為1974年之後首位過世後仍獲取諾貝爾獎殊榮的學者。(文字由欣然編譯,資料來自諾貝爾獎官網

相關焦點

  • 2016年諾貝爾獎揭曉時間 諾貝爾獎有哪些獎項(附北京時間)
    自北京時間10月3日起,2016年諾貝爾獎將陸續揭曉。那麼,今年的諾貝爾獎各獎項將於何時公布獲獎結果?除了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還有哪些獎項?又有誰會獲得這一至高無上的榮譽呢?》》諾貝爾獎2016最全獲獎名單匯總(更新)資料圖:諾貝爾獎獎章2016年諾貝爾獎揭曉時間  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時間最早為:北京時間3日17時30分【獲獎者】  物理學獎揭曉時間最早為:北京時間4日17時45分【獲獎者】
  • 2016年諾貝爾獎預測出爐 化學獎張鋒、盧煜明折桂
    最近幾年獲得此獎的華人科學家還有:王中林(2015)、楊培東(2014)、張首晟(2014)、鄧青雲(2014)、錢澤南(2014)。首位獲此殊榮的華裔科學家錢永健(2008)在當年即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當然也有之後若干年才得獎的,比如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Shuji Nakamura是2002年的引文桂冠獎得主,滯後了12年!
  • 2016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在斯德哥爾摩舉行
    2016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在斯德哥爾摩舉行 (1/6) "← →"翻頁
  • 2016諾貝爾獎追蹤!
    2016諾貝爾獎追蹤!諾貝爾獎(The Nobel Prize)自1901年首次頒發以來,每年授予在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等六大領域做出重大貢獻的人。那麼2016年,誰將摘得人類桂冠呢?小編先簡介部分大拿。大隅良典2016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1945年2月9日出生於日本福岡縣福岡市。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日本東京大學理學博士。
  • 獨家 | 永恆的諾貝爾獎,千變的高考命題!剛剛發布的2017年諾貝爾獎與高考相關考點分析
    今天,學習哥整理了歷年諾貝爾獎和高考相結合的考題,並結合最新發布的2017年諾貝爾獎,對2018年高考與諾貝爾獎可能結合的考點、題型進行了預測,以幫助考生了解最新高考信息。年諾貝爾獎獲得者闡明了酵母自身內自噬的基本原理,並發現了細胞自噬機制。
  • 背景:諾貝爾獎
    背景:諾貝爾獎 澎湃新聞 2019-10-07 17:28 來源:澎湃新聞
  • 2020,拉斯克獎取消,諾貝爾獎依舊
    2020,拉斯克獎取消,諾貝爾獎依舊 2020-09-21 12: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2016年諾貝爾獎10月3日起陸續揭曉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2016年諾貝爾獎揭曉儀式將於10月3日起陸續舉行。今年諾貝爾獎各獎項的具體揭曉時間如下:1、生理學或醫學獎:最早於北京時間10月3日17時30分公布(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3日11時30分);2、物理學獎:最早於北京時間10月4日17時45分公布(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4日11時45分);
  • 這位泰州籍院士,拿下「中國諾貝爾獎」!
    這位泰州籍院士,拿下「中國諾貝爾獎」!1994年,王振義獲得了國際腫瘤學最高獎——凱特琳獎,成為設立一個多世紀以來「凱特琳」獎臺上的第一位中國人。2010年,王振義被授予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3年,王振義回到家鄉興化開展義診、講學活動。
  • 2016諾貝爾獎得主及獲獎原因一覽
    2016年諾貝爾獎揭曉儀式於10月3日起陸續舉行10月13日揭曉了最後一位得主鮑勃·迪倫今日已正式落下帷幕
  • 2016年十大科學新聞 除了AlphaGo你還知道別的嗎
    作為一年一度的年終盤點,我們著重關注三類事件:重大科研進展、某一領域的重要發現、引起全球關注的科技新聞事件。在這之後的100年中,儘管天文學家曾根據一些觀測數據,間接證明了引力波的存在,但始終沒有直接探測到這一現象,直到2016年2月11日:這天,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宣布,LIGO的兩臺探測器捕捉到了30多億光年外的兩個黑洞在合併時產生的引力波。
  • 諾貝爾獎獲得者2020世界大會將在京召開—新聞—科學網
    記者11月23日從諾貝爾獎獲得者世界大會組委會獲悉,以「科學無邊界、科技共同體」為宗旨的「諾貝爾獎獲得者2020世界大會」將在北京召開。
  • 生物界欠果蠅一個諾貝爾獎 |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最新APP科技英語學習專題
    2017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授予了三位通過果蠅研究晝夜節律的生物學家,這已經是果蠅研究第六次獲得諾貝爾獎
  • 第一篇報導諾貝爾獎的新聞,116年後入教材,堪稱「百年好文章」
    這一篇新聞叫《首屆諾貝爾獎頒發》,它於1901年12月10日發表,由路透社斯德哥爾摩電發。報導第一屆諾貝爾獎的新聞背景及獎金來源1867年,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發明了黃色炸藥,以後又發明了多種炸藥,這使他獲得了巨額收入。1896年諾貝爾逝世時,這筆巨款用來設立諾貝爾獎金。他留下來的資金每年的利息將支付這5種諾貝爾獎金。
  • 怎樣認識和做好新聞評論
    新聞評論 理性認識 媒介素養   近期有兩條關於評論的新聞引起媒體和讀者的點讚——   一是《新聞與寫作》雜誌公眾號將過去30年來經典的好文章通過新媒體呈現給讀者,並邀請原作者以新鮮面孔與讀者以視頻的方式再次「會面」,書寫新的感悟和建議。
  • 2016年諾貝爾醫學獎揭曉 日本科學獨攬殊榮
    人民網斯德哥爾摩10月3日電 (記者 李玫憶 實習記者 劉靜 劉歌)10月3日是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的日子,作為第一個揭曉的諾貝爾獎項,它拉開2016年諾貝爾周的帷幕。上午11時30分,新聞發布會正式開始。
  • [新聞1+1]我們應該追求諾貝爾獎
    專題:新聞1+1 專題:2008年諾貝爾獎    央視網消息:點擊觀看視頻>>> >     [新聞1+1] 我們今天為什麼不能把窗戶紙捅破,我們在乎諾貝爾獎,我們也應該在乎,因為對於中國人來說,好像我們沒有實現的夢很少了,奧運會不要說了,連中國足球都進過世界盃,但是居然我們沒得過諾貝爾獎。
  • 解讀2016年自然科學諾獎
    原標題:解讀2016年自然科學諾獎 10月初,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大戲上演了。其中備受自然科學界關注的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在剛剛過去的國慶節期間陸續揭曉。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相關專家對此進行解讀。 生理學或醫學獎 又是日本人,第23位生於日本的諾獎得主! 2016年的第一個諾貝爾獎項,即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正式揭曉,日本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獲得這一殊榮,獲獎理由是表彰他在自噬反應(autophagy)領域作出的卓越貢獻。
  • 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東京工業大學網站 Yoshinori Ohsumi今年三月在北京 張宏供圖 北京時間10月3日下午5點30分,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獲獎。
  • 時事新聞:2016年9月23日國際時事新聞
    廣東公務員考試(http://gd.huatu.com/)提供如下信息:時事新聞:2016年9月23日國際時事新聞。更多關於國家公務員考試,2017國考,廣東公務員考試的信息,請關注微信公眾號:gdhtg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