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0 09:38圖文來源:金陵晚報
每年的5月12日被定為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是第11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為「提高災害防治能力,構築生命安全防線」。5月9日下午,南京市2019年「5.12」全國防災減災日廣場宣傳演練活動在雨花臺區紫荊廣場舉行。
跟地震波搶速度
別怕!地震預警系統比地震快1分鐘
每年的5月12日被定為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是第11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為「提高災害防治能力,構築生命安全防線」。5月9日下午,南京市2019年「5.12」全國防災減災日廣場宣傳演練活動在雨花臺區紫荊廣場舉行。
現場活動通過模擬雨花臺區發生5.5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裡,部分房屋受損嚴重,數十人受傷,引發火災、供電中斷、化工廠洩漏、自來水管爆裂等次生災害,供水、供電等生命線工程有部分損壞,附近化工廠有毒氣體洩漏,通訊中斷等災害現場的實景應急演練,增強了公眾的防災減災意識,提高了全社會的應急處置能力。記者了解到,2019年以來,南京已發生6次一級以上地震。兩次2.8級地震,一次2.3級地震,一次2.1級地震,還有兩次地震不到2級。稍大一點的地震中,很多高層居民都有震感。
日常生活中遇到晃動應該如何處理呢?南京市地震局震防處處長王金寶說:「只要遇到地震晃動,首先就要躲避,因為地震發生時絕大多數人是不知道震級大小的,等地震波結束後,快速進行疏散。」
為加強地震預警監測,2018年,中國地震局開始實施「國家地震烈度速報和預警工程」項目,計劃在全國建設15391個基準站、基本站和一般站組成的國家地震烈度速報和預警系統,根據項目計劃,南京一共要建設4個基準站、7個基本站和5個一般站,覆蓋全市9個區,高淳基本站已經選址完畢開始動工。
該預警平臺有何效果呢?王金寶說,「預警臺先測到它,測到它以後轉變成無線電波,再發射出去,這一信號就和地震波搶速度,比地震本身會快1分鐘左右到達監測系統,從而可以立刻啟動應急措施,比如機場、地鐵等公共部門就能有時間進行提前處置。」
通俗說來,就是利用電波比地震波傳播速度快的原理,搶在地震波傳播到設防地區前,向設防地區提前幾秒至數十秒發出地震警報,從而減小當地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的一種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