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稜鏡門被指玩過了頭 根源在美鼓吹威脅論

2020-12-05 環球軍事

【環球網綜合報導】最近美國的「稜鏡門」事件一度讓世界譁然。阿聯《海灣時報》7月29日登載文章稱,美國根本不需要如此浩大的監視項目。此番美國「玩過頭了」,原因在於美國長久以來鼓吹的各種「威脅論」。

文章指出,「冷戰」已過去了20年,本世紀頭十年的死亡人數與上世紀任何一個十年相比是少之又少。然而,美國皮尤研究中心超過70%的專家卻認為世界仍處於危險之中。事實上,西方世界面臨的不過是一直存在於他們幻想中的「假想敵」而已。當然,現今也存在著危機,少數幾個國家威脅著世界和平,但只需利用外交手段、經濟制裁抑或堅定維護和平就能夠解決問題。

文章還指出,針對西方國家一直放心不下的俄羅斯與中國,近年來俄羅斯與美國加強核合作確保了世界的安全,而中國長久以來希冀的就是一個和平穩定的世界,如此其便能安心發展經濟。儘管美國一直鼓吹中國不斷上漲的軍費開支,事實卻是,中國的開支近相當於美國的九分之一。

文章同時指出,伊朗也不是威脅,儘管羅姆尼曾在上屆總統選舉中直指伊朗為「世界面臨的最大威脅」。然而,伊朗當前的形勢如薩達姆時期的伊拉克一樣,幾乎沒有現代裝甲、火炮、飛機或主要作戰艦艇,而後者當時被西方國家視為「頭號麻煩」。文章指出,「伊朗已經20多年未參與戰事,如今,又有誰想打仗?」也許巴基斯坦研製的核武器會對美國造成了一定威脅,但美國通過提供援助以及封鎖等措施,已經大大降低了這一危險指數。

文章最後指出,美國之所以誇大種種威脅的原因在於強化既得利益。這種軍事-工業-學術聯合體不僅讓軍火商從中獲利,更讓那些苦口婆心說服美國提高軍費開支的國會議員們賺取相當的「口舌費」,同時還保證了成千上萬的受命於國防部的研究學者們的主要資金來源。

「美國是否曾認真討論過所謂的威脅?如果歐巴馬總統都沒想過的話,誰又會去想?」文章最後說道。(實習編譯:徐小喬,審稿:仲偉東)

相關焦點

  • 這張井蛙觀天圖火了,美國又鼓吹中國威脅論,華春瑩發文強勢回懟
    據環球網報導,9月1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又鼓吹「中國威脅論」,並發文宣稱「世界都很團結,但是中國卻帶來危險」。9月2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對於蓬佩奧的污衊進行了強力反擊,並在社交媒體上回懟表示,世界就是美國及其同盟國針對「中國威脅」組建的聯盟嗎?美國可以代表世界?這是井底之蛙眼中的天空嗎?
  • 蓬佩奧再次鼓吹所謂「清潔網絡」,趙立堅:先解釋一下「稜鏡門...
    蓬佩奧再次鼓吹所謂「清潔網絡」,趙立堅:先解釋一下「稜鏡門」、「方程式組織」、「梯隊系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既然蓬佩奧口口聲聲稱要建設「清潔網絡」,那麼他應該先解釋一下:為什麼「稜鏡門」、「方程式組織」、「梯隊系統」等網絡間諜活動後面都有美國的影子?美國情報部門為什麼24小時監控全世界手機和上網電腦,甚至監聽盟國領導人手機長達十多年之久?這顯然是「黑客帝國」所為。
  • 蓬佩奧鼓吹「清潔網絡」 趙立堅:先解釋一下「稜鏡門」
    參考消息網8月14日報導據外交部網站消息,在8月14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針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訪問斯洛維尼亞期間再次鼓吹所謂「清潔網絡」,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回應稱,既然蓬佩奧口口聲聲稱要建設「清潔網絡」,那麼他應該先解釋一下:為什麼「稜鏡門」、「方程式組織」、「梯隊系統」等網絡間諜活動後面都有美國的影子
  • 稜鏡門事件,美國作何解釋?
    一直宣揚自由和人權的美國在「稜鏡門」曝光後,讓美國政府的處境顯得尤為艱難。  事件概況回顧:  2013年6月,前中情局(CIA)職員愛德華·斯諾頓將兩份絕密資料交給英國《衛報》和美國《華盛頓郵報》,並告之媒體何時發表。
  • 美國「稜鏡門」事件的思考與啟示
    斯諾頓揭露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稜鏡」竊聽計劃,即美國安全局和聯邦調查局於2007年啟動了一個代號為「稜鏡」的秘密監控項目,直接進入美國網際網路公司的中心伺服器裡挖掘數據、收集情報,通過網絡實現對全球輿情的監控,包括微軟、雅虎、谷歌、蘋果等在內的9家網際網路巨頭都參與其中。消息公布,世界輿論隨之譁然,引發全球對「稜鏡門」事件的思考。
  • 評論:「稜鏡門」事件的稜鏡效應
    美國秘密監控項目「稜鏡」計劃的爆料者愛德華·斯諾登獲得俄羅斯臨時避難許可已經一個月,但是「稜鏡門」事件仍未淡出人們的視野。如此看來,「稜鏡門」事件的發酵頗有點稜鏡效應,幾個月來的進展折射出美國監控醜聞背後國際安全與政治博弈的各色光譜,值得分析評點。  「稜鏡門」事件的稜鏡效應之一,是坐實了美、英等國在黑客問題上對中國賊喊捉賊的鬧劇。
  • 中方要求美方對「稜鏡門」事件作出必要解釋
    17日,就美國稜鏡門事件,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美國應就監控計劃向國際社會作出必要解釋。她還表示,稜鏡門洩密者或是中國「間諜」一說實屬無稽之談。16日,小布希政府副總統切尼在訪談中曾暗示洩密者可能是中國「間諜」。
  • 美國「稜鏡門」事件的思考
    日前,美國情報部門監視網民數據和電話項目被曝光,而且,矽谷網際網路巨頭和智慧型手機服務商為其情報監控、搜集提供了方便。這一計劃代號「稜鏡」,主要使命是大範圍收集並監控網絡和電話用戶信息。近日,29歲的美國前情報機構技術人員愛德華·斯諾登浮出水面,他就是掌握並披露關鍵信息的人。
  • 警惕中國的「稜鏡門」
    隨著思科的捲入,「稜鏡門」事件再次升級。斯諾登揭露美國國家安全局通過思科路由器監控中國網絡和電腦,而除了以思科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外,微軟、Google和蘋果則掌握了中國的作業系統份額,這讓中國的網際網路顯得脆弱甚至不堪一擊。更值得警惕的是,中國網民處於內憂外患的隱私環境之中。筆者日前已撰文《中國的「稜鏡計劃」會叫啥》分析國內潛在的監控問題。
  • 美科技巨頭欲撇清「稜鏡門」蘋果披露政府質詢數據
    早報訊 隨著「稜鏡門」持續發酵,美國科技巨頭紛紛試圖撇清自身干係。美國當地時間6月16日晚間,美國蘋果公司(蘋果)發布聲明稱,去年12月份至今年5月份,共接到來自美國執法部門的4000-5000份質詢,涉及9000-10000個帳戶或設備,其中最普遍的質詢內容與盜竊等犯罪行為有關。蘋果表示已請求美國政府允許其公布上述數據,並重申未允許美國政府直接訪問該公司伺服器。
  • 美中情局在華情報網被連根拔除,最完整內幕曝光,令人震驚!
    在三農中國網存檔的這份翻譯好的美使館聯絡人名單裡 ,不乏我們熟知的一些名字。二、2013年6月斯諾登向衛報曝光NSA監聽稜鏡門等絕密情報2013年,美國國防部外包商員工斯諾登向英國衛報、美國華盛頓郵報等媒體公開洩露了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的重大秘密監控項目稜鏡門等項目,這些監控竊聽不僅針對中俄、朝鮮、伊朗等競爭國家,而且針對日本、英法德國等傳統盟友,甚至對美國民眾也進行竊聽監控。一時舉世震驚,輿論譁然,德國、英國等盟友也對美國表達了嚴正抗議。
  • 美國的稜鏡門明明那麼嚴重,卻說華為設備不安全,網友:賊喊捉賊
    當時的美國以華為的設備不安全,存在後門為由,將華為列入了「實體清單」,但是事到如今,180天過去了,如今的美國依然沒有拿出華為設備存在安全問題的證據,反而是美國的一些設備被歐盟檢測出了後門,可以說華為設備不安全的理由完全是美國找的一個藉口。
  • 評論:美國「稜鏡門」欠全球網民一個解釋
    評論:美國「稜鏡門」欠全球網民一個解釋   美國中央情報局前僱員斯諾登近日向媒體曝光美國國家安全局的多個監控公眾隱私的高度機密項目,被一些媒體列為「美國史上三大揭秘者之一」。
  • 美媒鼓吹中美或爆發核戰爭 中國或打擊美一盟友
    【環球軍事報導】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22日宣稱,一旦中美爆發高強度衝突,中國可能會用遠程核飛彈攻擊澳大利亞,因此澳大利亞現在就應該擁有核武器,準備好應對中國。報導稱,在上世紀澳大利亞一直是美國最可靠的軍事盟友。澳大利亞在遠程飛彈尤其是核飛彈攻擊面前很脆弱。
  • 「稜鏡門」再現?外媒曝猛料:美國利用情報合作監視丹麥和瑞典!
    根據其報導內容顯示,美國的國安局相關機構通過其機構及技術的便利濫用情報合作,搜集了丹麥在通訊領域上的大量隱私信息以及數據,同時監控了丹麥國家內部的政府和企業,包括丹麥外交部、財政部等政府部門,甚至是丹麥在軍事行業的公司都遭到過美國國安局的監視。
  • 美真正的威脅曝光!前英國記者警告:此時對華攻擊,等於恩將仇報
    自川普入住白宮後,美國便將中國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開始全方位的打壓、遏制中國。在經濟層面,美國動輒揮舞關稅大棒,甚至鼓吹所謂「脫鉤論」;在科技層面,美政府頻頻打著所謂「國家安全」的幌子,不擇手段打壓中國科技企業,還大肆鼓吹建立所謂「清潔國家聯盟」。
  • 蘋果回應「稜鏡門」:承認參與,但審核很嚴格
    府和安全機構的「PRISM」稜鏡計劃提供用戶數據,洩密者表示美國政 府以及安全機構有能力從這些大型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獲得想要的用戶數據,用戶在美國政 府面前沒有任何隱私,由此引發的隱私安全爭論被網友稱為「稜鏡門」。
  • >英文版發行 駁斥"中國威脅論"
    英文版發行儀式在美國著名智庫對外關係委員會的Harold Pratt大廳舉行。魏柳南博士在發行儀式上,與《今日美國報》著名專欄作家David Andelman等人以及臺下聽眾圍繞東西方不同歷史文化背景、不同國家利益之上的不同立場和思考角度,對所謂的「中國威脅論」的泛濫緣由進行了討論和交流。
  • 飛越半個地球,拉攏2萬人的小國,美國圖什麼?
    為對抗中國,美國早已歇斯底裡。美國嘗試了很多常規辦法,比如直接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制裁中國的貿易等,如今美國無計可施,被迫想出了一些「奇思妙想」。在菲律賓東南部有一個島國,總人口才2萬左右,如果不是埃斯珀的到訪,恐怕它會繼續安靜地待在自己的港灣裡。
  • 蘋果公司創始人評價「稜鏡門」:斯諾登是個英雄
    28/17:08 近期媒體上最為關注的國際焦點當屬「稜鏡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