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稜鏡門」事件的思考與啟示
斯諾頓揭露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稜鏡」竊聽計劃,即美國安全局和聯邦調查局於2007年啟動了一個代號為「稜鏡」的秘密監控項目,直接進入美國網際網路公司的中心伺服器裡挖掘數據、收集情報,通過網絡實現對全球輿情的監控,包括微軟、雅虎、谷歌、蘋果等在內的9家網際網路巨頭都參與其中。消息公布,世界輿論隨之譁然,引發全球對「稜鏡門」事件的思考。
-
稜鏡門事件,美國作何解釋?
一直宣揚自由和人權的美國在「稜鏡門」曝光後,讓美國政府的處境顯得尤為艱難。 事件概況回顧: 2013年6月,前中情局(CIA)職員愛德華·斯諾頓將兩份絕密資料交給英國《衛報》和美國《華盛頓郵報》,並告之媒體何時發表。
-
評論:「稜鏡門」事件的稜鏡效應
美國秘密監控項目「稜鏡」計劃的爆料者愛德華·斯諾登獲得俄羅斯臨時避難許可已經一個月,但是「稜鏡門」事件仍未淡出人們的視野。如此看來,「稜鏡門」事件的發酵頗有點稜鏡效應,幾個月來的進展折射出美國監控醜聞背後國際安全與政治博弈的各色光譜,值得分析評點。 「稜鏡門」事件的稜鏡效應之一,是坐實了美、英等國在黑客問題上對中國賊喊捉賊的鬧劇。
-
中方要求美方對「稜鏡門」事件作出必要解釋
稜鏡門監控風波已持續近兩周,英國《衛報》16日再次公開洩密者斯諾登提供的機密文件,文件顯示英國情報機構在2009年倫敦G20峰會上監聽多個政府代表團通話並獲取他們的電郵信息。17日,中國外交部就洩密者斯諾登或是中國「間諜」一說回應稱,這實屬無稽之談,並希望歐巴馬能夠就稜鏡門事件對國際社會做出解釋。
-
2013大數據年度事件:稜鏡門
2013大數據年度事件:稜鏡門 2013大數據年度事件:稜鏡門 2013-12-18 16:46:26 來源:數字商業時代臨近感恩節,一個自由組織為感謝斯諾登公開美國監聽秘密,特地在華盛頓的一輛巴士上打出這樣一幅致謝的廣告。
-
「稜鏡門」事件過去7年,斯諾登怎麼樣了?俄:已經成功策反
導語:「稜鏡門」事件過去7年,斯諾登怎麼樣了?俄:已經成功策反2013年曝出的「稜鏡門」事件,揭開了美國計劃的冰山一角,作為主動曝光內幕的斯諾登,成為了燙手山芋,沒有國家敢給予庇護。美國派遣大量的特工抓捕斯諾登,並對其所在的國家施壓,可以說他的突然叛變,讓美國十分的生氣,然而輿論的壓力讓美國不敢過於明目張胆,因為做法已經觸犯了很多人的利益。畢竟美國國家安全局關於監聽其他國家項目的做法曝光,是屬於違反規定的定位,在沒有獲得授權的情況,私自建立監聽部門,等於是跟全世界作對。很多國家都強烈美國的行為,外界也一致認為美國過於卑鄙。
-
評論:美國「稜鏡門」欠全球網民一個解釋
評論:美國「稜鏡門」欠全球網民一個解釋 美國中央情報局前僱員斯諾登近日向媒體曝光美國國家安全局的多個監控公眾隱私的高度機密項目,被一些媒體列為「美國史上三大揭秘者之一」。
-
蘋果回應「稜鏡門」:承認參與,但審核很嚴格
府和安全機構的「PRISM」稜鏡計劃提供用戶數據,洩密者表示美國政 府以及安全機構有能力從這些大型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獲得想要的用戶數據,用戶在美國政 府面前沒有任何隱私,由此引發的隱私安全爭論被網友稱為「稜鏡門」。
-
警惕中國的「稜鏡門」
隨著思科的捲入,「稜鏡門」事件再次升級。斯諾登揭露美國國家安全局通過思科路由器監控中國網絡和電腦,而除了以思科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外,微軟、Google和蘋果則掌握了中國的作業系統份額,這讓中國的網際網路顯得脆弱甚至不堪一擊。更值得警惕的是,中國網民處於內憂外患的隱私環境之中。筆者日前已撰文《中國的「稜鏡計劃」會叫啥》分析國內潛在的監控問題。
-
香港多個團體遊行聲援「稜鏡門」事件爆料者斯諾登
6月15日,香港多個團體聯合發起聲援美國中情局前僱員、「稜鏡門」事件爆料者斯諾登的遊行。譴責美國侵犯市民權力和隱私,呼籲香港政府與市民一起保護斯諾登,反對引渡斯諾登返回美國。遊行隊伍從中環遮打花園開始,終點是美國駐港總領事館。遊行隊伍一路高喊中英文口號,沿途大呼「NSA(美國)可恥」、「反對引渡斯諾登」、「捍衛言論自由」等口號,又吹哨子,寓意人人都可以是「告密者」(Whistleblower),支持斯諾登。要求美國政府放棄追究斯諾登,同時批評美國入侵計算機網絡,要求美方儘快澄清事件,停止監控行為。
-
美國的稜鏡門明明那麼嚴重,卻說華為設備不安全,網友:賊喊捉賊
當時的美國以華為的設備不安全,存在後門為由,將華為列入了「實體清單」,但是事到如今,180天過去了,如今的美國依然沒有拿出華為設備存在安全問題的證據,反而是美國的一些設備被歐盟檢測出了後門,可以說華為設備不安全的理由完全是美國找的一個藉口。
-
美國稜鏡門被指玩過了頭 根源在美鼓吹威脅論
【環球網綜合報導】最近美國的「稜鏡門」事件一度讓世界譁然。阿聯《海灣時報》7月29日登載文章稱,美國根本不需要如此浩大的監視項目。此番美國「玩過頭了」,原因在於美國長久以來鼓吹的各種「威脅論」。文章指出,「冷戰」已過去了20年,本世紀頭十年的死亡人數與上世紀任何一個十年相比是少之又少。
-
蘋果公司創始人評價「稜鏡門」:斯諾登是個英雄
28/17:08 近期媒體上最為關注的國際焦點當屬「稜鏡門
-
稜鏡門啟示錄:iPhone用戶如何保障安全隱私?
前有香港明星陳冠希電腦洩露的「豔照門」事件,現在稜鏡門事件再次來襲,作為普通的數碼產品用戶又該如何防備個人信息被洩露?當然了,豔照門事件是個人資料被別人偷看了洩露,屬於個人數碼產品的資料被盜問題,而稜鏡門事件是政府部門能夠對即時通信和既存資料進行深度監聽。
-
「稜鏡門」再現?外媒曝猛料:美國利用情報合作監視丹麥和瑞典!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監視的大部分國家,都與美國關係較為不錯,部分國家甚至積極配合最近美國的封殺中國民族企業華為和該公司旗下的5G 通訊技術的計劃,以求達到限制中國發展,孤立中國的目的。美國利用情報的便利監控鄰國以促進自身發展根據丹麥廣播公司報導內容來看,早在2015年到2016年期間,美國就曾因為丹麥的軍火交易而對歐洲以及瑞典的公司進行非法搜集情報,其目的是為了讓美國的F-35戰機獲得丹麥政府計劃花費幾十億美元購買新型戰鬥機的中標。
-
蓬佩奧再次鼓吹所謂「清潔網絡」,趙立堅:先解釋一下「稜鏡門...
蓬佩奧再次鼓吹所謂「清潔網絡」,趙立堅:先解釋一下「稜鏡門」、「方程式組織」、「梯隊系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既然蓬佩奧口口聲聲稱要建設「清潔網絡」,那麼他應該先解釋一下:為什麼「稜鏡門」、「方程式組織」、「梯隊系統」等網絡間諜活動後面都有美國的影子?美國情報部門為什麼24小時監控全世界手機和上網電腦,甚至監聽盟國領導人手機長達十多年之久?這顯然是「黑客帝國」所為。
-
美科技巨頭欲撇清「稜鏡門」蘋果披露政府質詢數據
早報訊 隨著「稜鏡門」持續發酵,美國科技巨頭紛紛試圖撇清自身干係。美國當地時間6月16日晚間,美國蘋果公司(蘋果)發布聲明稱,去年12月份至今年5月份,共接到來自美國執法部門的4000-5000份質詢,涉及9000-10000個帳戶或設備,其中最普遍的質詢內容與盜竊等犯罪行為有關。蘋果表示已請求美國政府允許其公布上述數據,並重申未允許美國政府直接訪問該公司伺服器。
-
望海樓:美國「稜鏡」折射了什麼
「稜鏡門」事件爆出後,美國政府在急於做三件事。 一是闡明「稜鏡」秘密監控計劃的必要性。美國政府發言人和高級官員一再為該項目竭力辯護,聲稱這一項目曾幫助美國安全部門識破和挫敗了「數十起恐怖襲擊陰謀」。美國總統歐巴馬本人也親自出面,強調該項目僅用於反恐和保障美國人安全,並準備在八國集團峰會上向歐洲各國元首解釋「稜鏡」計劃。
-
7年已過去,斯諾登事件已被世人淡忘,美國會放棄對斯諾登追捕嗎
911事件後,美國中情局花費十年的時間,2011年在掌握賓·拉登確定藏身後,立刻派遣最精銳的海豹六隊,擊斃賓·拉登;斯諾登被美國同樣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美國無時無刻不想除之而後快!如今斯諾登之所以沒有遭遇美國的追殺,是得益於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周密的保護,讓美國中情局暫時無從下手!
-
蓬佩奧鼓吹「清潔網絡」 趙立堅:先解釋一下「稜鏡門」
參考消息網8月14日報導據外交部網站消息,在8月14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針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訪問斯洛維尼亞期間再次鼓吹所謂「清潔網絡」,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回應稱,既然蓬佩奧口口聲聲稱要建設「清潔網絡」,那麼他應該先解釋一下:為什麼「稜鏡門」、「方程式組織」、「梯隊系統」等網絡間諜活動後面都有美國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