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牛頓三定律構建的金融力學

2021-01-15 全景網
來源: 證券時報 發布時間: 2012年02月09日 08:40 作者:     何小林
  一、金融力學的基本涵義
  1、經典力學的基本概念及其哲學涵義
  「力」本是一個最基本簡單的經典物理學概念,是指物體、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就會改變其運動狀態,例如「力」可以使運動速度增加或減少,改變物體的運動方向或者改變物體的形態。「力」有三大基本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可以有多個「力」同時作用於同一物體,這就使物體受到的力既可以把多個力按大小和方向進行合成,相反也可以使物體受到的力進行分解,最終決定物體的運動狀態的就是物體受到的合力。「力」的涵義和牛頓運動三大定律構成了經典力學的核心內容。
  在哲學意義上,「力」是指有助於實現目的的事物,也就是說,「力」是事物一切變化的原因,是驅動事物運動變化的能量。因此,「力」具有哲學意義上「道」的涵義,「力」是宇宙萬物運動之本源。在我們可以感知的世界中,事物的一切變化都是由於力的作用所致,沒有力的作用就不會有事物的變化。筆者認為從宏觀上看「力」主要有兩類,一是自然力,是事物自然發展的力量;二是外力或者人為力量,是由外部因素或者人為因素形成的。在17世紀,牛頓劃時代地回答了,宇宙世界是什麼,如何把握宇宙世界。所以在筆者看來經典力學既是我們認識世界萬事萬物運動變化的方法論,也是我們理解萬事萬物的世界觀。
  2、金融力學的基本涵義
  金融力學是用經典力學的思想和方法來分析把握金融市場的運動規律、金融泡沫的形成與發展。金融市場中的「力」就是資金貨幣,金融市場上交易的標的物,如果有資金不斷去購買一定會漲,如果有投資者不斷地賣,資金貨幣不斷地流出,那就一定會跌。沒有貨幣資金的運動就不會有金融市場的跌宕起伏,因此,金融市場的「貨幣資金」和經典力學的「力」,就是哲學上的「道」,都是我們理解萬事萬物運動變化的統一邏輯。
  在金融市場中貨幣資金也有三個基本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大小」就是作用於事物上力的度量,是一個具體的數量,在金融市場中就是其中的資金貨幣金額總量。金融市場中,資金貨幣的作用也是有方向的,是投入資金購買還是收回資金賣出,是收縮的貨幣政策還是擴張的貨幣政策,效果也是完全不一樣。例如,按照弗裡德曼的觀點,1929年「大蕭條」,美聯儲本應實行擴張的貨幣政策,但卻實施了收縮的貨幣政策,從而使蕭條的經濟雪上加霜,這就是「力」的使用方向錯了。力的作用點就是力的受用空間位置,力要用在合理正確的地方,力的作用點不對,再大的力效果也是有限的,甚至是無效的;「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在我們金融市場上就是用在有效的領域,例如如果要投入生產領域的資金若用於消費領域,一定影響其效用。
  力學思想還包含力的分解和合成。也就是說我們應該對金融市場進行因素分析,分析每一個影響金融市場的貨幣資金因素,它們又是如何作用於金融市場,分析其中的主要因素,並綜合各個因素之間的聯繫形成的合力,進一步分析這種合力又是如何影響金融市場波動的。
  影響金融市場的主要因素(力的分解)有:投資者的熱情程度,貨幣政策,包括利率、匯率、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財政政策,國際貿易的情況(順差還是逆差),國際熱錢的流入流出(影響流動性)等等。這些因素都是通過影響金融市場的貨幣資金狀況來作用於金融市場,也就是各種力量因素對金融市場的作用。
  二、金融力學第一原理:「看不見的手」原理,即牛頓第一定律的哲學涵義及其金融市場意義
  牛頓第一定律即慣性定律指出:「每個物體繼續保持其靜止或沿一直線作等速運動的狀態,除非有力加於其上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感受過慣性,例如汽車剎車有慣性。那麼物體運動變化的慣性方向又有什麼科學的解析呢?或者說是什麼因素決定了物體的慣性方向?物體的慣性方向就是事物發展運動阻力最小、消耗能量最少的方向,也就是說如果不是受到其他力量之影響,事物、系統的慣性方向就是系統的最優選擇,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外力的幹預,慣性方向就是事物的自然選擇,可見事物的慣性就是事物發展變化的「自然力」。一切事物都有慣性,慣性是事物、系統運動的天然屬性。
  既然事物發展的慣性就是事物發展變化的自然選擇,人類歷史上對「自然」思考最早最深刻的當屬我國兩千多年前的大哲學家老子,「道法自然」、「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都是老子自然思想之精華,無為即自然。二百多年前經濟學泰鬥,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提出了劃時代的「看不見的手」的理論。老子的「道法自然」也好,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也好,本質都是自由主義思想,都是強調事物發展變化的自然選擇、自然慣性,他們和牛頓第一定律的哲學思想是一致的。
  既然事物發展有其自然的慣性,並且事物的慣性一旦形成就有一個過程,也就是說事物、系統的慣性運動其結果決定事物的運動發展趨勢,只要是客觀存在的事物就一定遵循慣性定律,事物的慣性是受其自然力影響形成的。那麼金融市場也同樣要受到自然慣性的影響,金融市場的運行慣性只要形成就有其自身發展的過程和趨勢,表現為牛市時由於不斷的賺錢效應的作用,促使越來越多的資金流入金融市場,成交量逐漸放大,從而使買方力量持續的積累,此時金融市場就會形成向上的慣性力量,金融資產價格慣性上升;熊市時因為不斷的虧錢效應的影響,促使越來越多的資金流出金融市場,成交量逐漸萎縮,從而使賣方力量持續疊加,此時金融市場就會形成向下的慣性力量,金融資產價格慣性下降;這就是金融市場的慣性趨勢。
  今天是昨天的繼續,明天是今天的延伸。在慣性的、如果沒有外部力量影響自然發展的金融市場中,其演化方向一定是阻力最小的方向,也就是金融市場發展的方向就是其慣性趨勢方向,投資就是要思考金融市場運動阻力最小、消耗能量最少的方向。因此金融市場投資就是尋找發現趨勢,就是要適應、遵循這種趨勢方向的發展,順勢而為,順勢而上則事半功倍,逆勢而動則事倍功半。因此我們必須適應這個客觀自然趨勢,當趨勢還沒有形成時堅決不投資,當趨勢形成時堅決投資,當趨勢結束前堅決結束戰鬥,只在企業和金融市場發展的趨勢中投資,投資者千萬不要盲目虔誠地與股票「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千萬不要單項思維,金融市場不可能有永恆的漲和跌,客觀事物發展就沒有「永遠、永恆」,只有「變」是永恆的。因此,我們推崇順勢而為、趨勢投資,趨勢投資本質基礎就是牛頓第一定律,遵循趨勢、運用趨勢進行投資就是遵循牛頓第一定律,也就是遵守亞當斯密自由市場邏輯,就是遵循客觀事物的自然慣性、本然屬性。
  巴菲特的投資也是處在美國戰後幾十年的經濟繁榮這個大趨勢中,如果他是投資在沒有這個趨勢的非洲,也不會有他今天的如此成功;再者,巴菲特也賣了很多股票,就是他最鍾情的可口可樂最近十年股價基本沒有上漲,如果可口可樂的市場飽和、邊際增長率下降,已經結束了其增長趨勢,還死抱著可口可樂股票不賣,豈不是也很呆板呀?這樣的投資沒有價值,可以說是失敗的投資。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價值投資也是一種趨勢投資,如果從更廣泛的時間和空間來看,沒有永遠的價值投資,價值寓於趨勢之中,價值離不開趨勢,趨勢中有價值,趨勢外無價值。
  金融市場和春夏秋冬一樣,一定有熊市和牛市,這也是自然趨勢,也是慣性,既有上漲的春夏,也有下降的秋冬;不經歷嚴冬就不會有春天,不經歷風雨何以見彩虹。金融市場總是表現為周期性的運動,這在本質上和我們春夏秋冬、生老病死的哲學邏輯是一致的,熊市要冬眠,牛市要成長;歷史不會簡單地重複,但一定有驚人的相似。因此投資要「與四時合其序」,就是以事物的發展的自然趨勢合其序。這些都是事物發展的自然力量決定的,在宇宙自然界表現為自然慣性運動,用牛頓第一定律來把握;在社會金融市場中表現為自由市場力量,用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來分析;而它們在哲學上又是統一的。
  總之,金融力學第一原理就是根據牛頓第一定律和「看不見的手」的思想,理解把握金融市場運動的慣性趨勢,趨勢一旦形成就一定有慣性的發展的過程,投資就要適應趨勢、順勢而為。
  三、金融力學第二原理:「看得見的手」原理,即牛頓第二定律的哲學涵義及其金融市場意義
  牛頓第二定律指出:「運動的改變和所加的動力成正比,並且發生在所加的力的那個直線方向上。」其數學形式:F=MA或a=dv/dt=F/M
  事物運動變化的度量單位即加速度a,以力(F)的大小成正比,以質量(M)的大小成反比。
  牛頓第二定律的哲學含義就是:力可以改變事物、系統的運行狀態,並且理論上可以定量測定。如果要改變事物、系統的運動狀態只要改變作用於其的力的大小、方向或者作用點。力可以使運動的事物靜止,也可以使靜止的事物運動;力也可以使向上運動的事物向下,也可以使向下運動的事物向上;力還可以使直線運動的事物轉彎,也可以使曲線運動的事物變直。牛頓第二定律就是「人為力量」、外部力量。牛頓第一定律是事物運動的本然屬性,牛頓第二定律就是事物運動的外部影響因素,從一個較長期的過程更宏觀的宇宙層面來看,牛頓第二定律服從於牛頓第一定律,也就是說事物運動的外部影響最終服從本然慣性趨勢。
  凱恩斯是個牛頓迷,在經濟實踐領域,1776年亞當斯密自由市場機制的「看不見的手」統治了160年,直到1936年凱恩斯從1929年「大蕭條」中吸取教訓,認為市場放任自由的自然力量會導致對經濟社會更大的破壞,因此提出政府干預經濟的「看得見的手」,就是通過政府對經濟金融市場系統施加某種類型的影響(力量),從而改變、調整市場的運行狀態,這正是牛頓第二定律的哲學思想。從這個意義看,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醫病、教育、政治、軍事、國家對經濟活動的幹預都是牛頓第二定律或凱恩斯「看得見的手」哲學思想之體現,都是通過一定的外部輸入力量來調整改變系統事物的運行狀態。
  在今天,「看得見的手」一直在深刻地影響經濟金融現實生活,人類正是通過鼓勵和抑制的政策來影響經濟金融市場的發展。宏觀經濟政策對金融市場的影響是深刻,有時甚至是決定性的。本次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一般認為次貸泡沫的形成是由美國當時極其寬鬆的貨幣政策,貨幣資金推力不斷進入次貸市場,形成泡沫,後來又在收緊的貨幣政策影響下,進入的資金不斷減少,泡沫上漲不斷乏力,最終導致泡沫破滅。在我國2008年10月28日是本次危機最低點1664點,2008年11月5日溫家寶總理向全世界宣布4萬億救市,這就是通過輸入人為的外部力量來改變金融市場的運動方向,其功能是使一直下降的股市改變其運動形態,阻止金融市場的下降而轉為向上,事實證明溫總理的宣示就是最佳的買點。這就是外部力量、「看得見的手」或者說是牛頓第二定律哲學思想對金融市場運動狀態的影響。
  從這個意義說,人類金融史上的重大金融泡沫事件,按其形成與破滅力量大致有兩類,一類是自然力量形成,最後自然力量使其破滅,例如歷史上鬱金香泡沫、南海泡沫和密西西比泡沫等;第二類是由自然力量和人為力量共同作用形成和破滅,例如日本1990年的金融泡沫、2001年全球的網絡泡沫和本次次貸泡沫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兩類泡沫的時間分界線是1913年美聯儲的成立或者說1936年凱恩斯「看得見的手」宏觀經濟理論的建立,在此之前人類對金融泡沫不理解,只能任其自生自滅,「看得見的手」出現後,人類會通過輸入外部力量或者說通過政策幹預來影響金融泡沫的形成與破滅。
  影響金融市場的主要因素(力的分解)有:
  (1)、貨幣政策,包括利率、匯率、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寬鬆的貨幣政策還是緊縮的貨幣政策;
  (2)、財政政策,政府債務規模,是積極的還是收縮的財政政策;
  (3)、國際貿易的情況,順差還是逆差,影響流動性(貨幣供應);
  (4)、國際熱錢的流入流出,影響流動性。
  因此,投資者一定要特別關注重大政治、軍事和經濟事件對金融市場的影響,緊跟國家宏觀政策決定自己的投資行為。同時也要注意事物發展的外部影響因素最終要服從於其本然慣性特徵,政策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幹擾一定有邊界,宏觀經濟政策對金融市場不可能「為所欲為」,「我們人類不可能抓住自己的頭髮飛到天上去」。
  金融力學第二原理就是依據牛頓第二定律的哲學思想———「力」可以改變系統的運動狀態。投資就是理解掌握宏觀經濟政策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不要與宏觀經濟政策作對。
  四、金融力學第三原理:「中道」原理,即牛頓第三定律的哲學涵義及其金融市場意義
  牛頓第三定律指出:「每一個作用總是有一個相等的反作用和它相對抗;或者說兩個物體彼此之間的相互作用永遠相等,並且各自指向其對方」。其數學表達形式:F=-F
  為了更有效地把握物體的運動變化,牛頓第三定律把「力」更深入地區分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牛頓第三定律的哲學實質就是平衡定律。在牛頓看來,任何事物都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平衡結果,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對立統一,正如中國哲學認為任何事物都是陰陽的互相作用和統一。
  牛頓第三定律的哲學意義極其重大,任何事物的終極狀態一定是平衡,萬物一理,平衡是事物的終極運動方式,「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平衡、均衡是一切運動事物的核心,也是一切運動規律的根本,不平衡的事物最終要回歸平衡,這種關於「中」、平衡與和諧的道理和學問就是「中道」哲學。那麼事物系統為什麼要回歸平衡、均衡呢?這是由於系統在離開平衡點的狀態下,回到平衡點是一種自然慣性,這種回歸運動是事物發展阻力最小、消耗能量最小的最優選擇,因此在沒有其他力量幹擾或者說其他力量沒有能力幹擾的狀態下,事物系統由不平衡回歸到平衡是最優選擇、自然選擇、必然選擇,從這個意義上講,牛頓第一定律和牛頓第三定律又有統一性。
  經濟學家馬歇爾(凱恩斯的老師),受到牛頓經典力學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思想的啟發,在經濟系統中構造供給與需求、買方與賣方兩種相反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力量因素,用此邏輯來研究分析經濟金融系統中矛盾的兩個方面的運動和變化及其與平衡的關係。《易經》說「一陰一陽之謂道」,一買一賣就是金融市場運動最根本的「道理」。馬歇爾成功地把牛頓力學的哲學思想植入經濟金融市場領域,從而為我們觀察分析預測經濟金融市場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牛頓第三定律在金融市場中的應用主要是要分析相互作用的買方和賣方的力量對比及其轉換關係,當買方力量大於賣方力量———價格上升,牛市就是買方力量持續大於賣方力量的市場表現;賣方力量大於買方力量———價格下降,熊市就是賣方力量持續大於買方力量的市場態勢。然而,在牛市中金融市場價格的上升就是買方力量的消耗和賣方力量的積累,在熊市中金融市場價格的下降就是賣方力量的消耗和買方力量的積蓄;當買方和賣方的力量相等時,就是上升或下降的轉折點。而牛市中持續的買方力量和熊市中持續的賣方力量一定會把事物系統拉到遠離平衡點,那麼根據牛頓第一、三定律系統就一定要回歸至平衡價格。因此投資的最根本原則:價格高,一定會下跌,要賣;價格低,一定會上升,要買。金融市場的價格就是圍繞平衡點周期性的波浪運動。
  在哲學看來,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含有其肯定和否定兩個方面的因素(肯定和否定就是事物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肯定決定事物的性質,使事物具有質的穩定性,保持著是這個事物而不是別的事物;否定是促使事物滅亡的方面,即破壞現存事物狀態使它轉換成其他事物和狀態的方面。因此我們在決定金融市場投資時一定要有雙向思維,牢記任何事物發展的兩面性。在價格上升時有危機意識,認真去思考可能導致價格下降的消極因素,因為價格的上升就是買方力量的消耗和賣方力量的積蓄,因此牛市要有熊市思維;另一方面在價格下降時要有樂觀意識,一定要考慮到促使價格上升的積極力量,因為價格的下降就是賣方力量的消耗和買方力量的積蓄,因此熊市要有牛市思維,哪怕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最恐懼的時代也有推動股市上漲的積極力量。「履霜堅冰至」,要對事物的發展有充分的前瞻性和預見性。在關注事物發展的肯定因素時一定要關注其否定因素,「反者,道之動」,任何價格在上升的過程中其後續的決定力量就是其反面下降的力量,同時任何價格在下降的過程中其後續的決定力量就是其反面的上升力量。
  那麼又該如何判斷金融市場的轉折點、臨界點也就是頂點和低點呢?當向上的力量(買方)用盡時:後面一定是下降,這就是頂點;當向下的力量(賣方)用盡時:後面一定是上升,這就是低點。2001年和2007年等類似的全民炒股、瘋狂一定是頂點,因為該進入金融市場的資金都已經扎進去了,不會有更多的增量資金再投進市場去,進入金融市場的資金到了極大值,金融市場表現為成交量巨大或者極大;而市場的另外一方面就是買方力量的耗盡就是賣方力量積蓄到了最大,市場的下跌就是必然選擇,這就是最佳「賣點」,「天量天價」,所以大家貪婪的時候一定要恐懼;頂點的社會特徵就是繁榮、全民瘋狂(股市和房市等)、交易量巨大等。另外一方面,如1994/1995年、2004/2005年證券公司「門前冷落車馬稀」,一定是低點,因為賣空的資金能量已經消耗完了,不可能再有下降的力量,該從金融市場中流出的資金都已撤出,金融市場表現為成交量到極小值、極度蕭條;換個角度說賣方力量的耗盡就是買方力量積蓄到了最大,上升是其必然選擇,這就是最佳「買點」,「地量地價」,所以大家恐懼的時候一定要貪婪;低點的社會特徵就是蕭條、門可羅雀、交易量極小等。
  現代金融市場就是在繁榮與蕭條的相互轉換中發展,「無往不復」,有繁榮一定有蕭條,有蕭條一定有繁榮,繁榮(樂觀)的事物一定是貴了,「甚愛必大費」,一定要回歸,一定要考慮賣出;蕭條(悲觀)的事物一定是賤了,一定要考慮買入。《大學》云:「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人類金融史證明,繁榮基本上是非理性的、非自然的、非中正和非平衡的狀態,因此繁榮往往就是泡沫,回歸均衡的過程就是泡沫破滅的過程。《易經》指出:物極必反,盛極必衰,否極泰來。
  金融力學第三原理就是依據牛頓第三定律的智慧,理解金融市場和萬事萬物一樣,回歸平衡是其終極歸宿,「中道」也是金融市場的普世價值。
  五、結語:經典力學
  的金融市場意義
  因為有「力」,宇宙世界得以成立;因為有「力」,我們才得以經典力學牛頓三大定律來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兩千多年前,亞里斯多德就指出,世界上的運動有兩種,自然運動和強迫運動,自然界是自然力量(自然運動)和人為力量(強迫運動)的平衡和統一。因為有貨幣資金,金融市場才得以形成,因為有經典力學的「力」及其牛頓三大定律產生的哲學思考,我們才得以認識和理解金融市場,從這個意義上說,「力」及其牛頓三大定律,既是我們認識世界的科學方法論,也是我們的世界觀;既是「形而下的器」,也是「形而上的道」。在社會經濟領域,亞當斯密認為「看不見的手」或者說自由市場機制會使經濟系統自發趨於均衡,而凱恩斯在總結「大蕭條」的現實後,認為經濟系統的自發均衡會有天然的嚴重缺陷,必須通過政府干預這隻「看得見的手」來進一步完善;金融市場也是由自然力量(看不見的手)與人為力量(看得見的手)的平衡與統一。在金融市場投資中既要根據牛頓第一定律,把握金融市場由自然力量決定的運動變化的趨勢,順勢而為,金融市場一定有牛市熊市,正如自然界會有白天黑夜、春夏秋冬、生老病死,這是由其自然力量決定的。同時金融市場也要依據牛頓第二定律,關注人為力量或者說重大政策對金融市場運動的影響,要謹記外力是有可能改變系統的運動狀態的。最後是自然力量也好,外部力量也好,他們最終的狀態都是平衡,漲多了一定會跌,跌多了一定漲。不平衡的事物一定要回到平衡,事物發展的矛盾雙方(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或者說陰和陽)的鬥爭決定事物的平衡是暫時的,不平衡才是常態,事物的發展都是由不平衡走向平衡,再由的平衡走向新的不平衡,循環往復。金融市場的運動和萬事萬物的發展一樣,都是在買賣、陰陽的相互作用中,在平衡和非平衡的過程中「致中和」,只有「致中和」,方可「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朱熹曰:「人心之靈莫不有知,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大學》云:「致知在格物」。人貴有智,因此人類知道「觀天道予立人道」。17世紀牛頓力學告訴人類:宇宙世界是什麼?如何把握宇宙世界?金融力學告訴我們:金融市場是什麼?如何把握金融市場?宇宙世界也好,金融市場也好,在科學和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似相對獨立,但在哲學上又是統一的。世界是自然運動和強迫運動的平衡,經濟學就是亞當斯密自由市場邏輯和凱恩斯政府干預的「中和」,金融力學指出:金融市場就是自然力量(「看不見的手」)和人為幹預(「看得見的手」)的「中道」。


   

     

相關焦點

  • 牛頓力學三定律
    前言 牛頓三定律,這屬於老朋友中的老朋友,從初中開始就與我們「形影不離」,儘管我們好像有時並不太喜歡它。牛頓,一輩子都很努力,他不太喜歡發表論文,主要的科學成就幾乎都是以著作的形式呈現,歸結起來有以下4個方面:(1) 函數的無窮級數表示與二項式定理;(2) 開創了微積分(儘管與萊布尼茲爭了一輩子);(3) 牛頓三定律與萬有壓力定律;(4) 在光學上的研究。
  • 牛頓是如何統一力學江湖,發現萬有引力的?
    上一篇文章我簡單介紹了牛頓對力學所做的貢獻,其實核心就是牛頓的三定律:1、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用通俗易懂話表達就是一個物體如果做運動直線運動不需要力,當一個力施加給一個做運動直線運動的物體,那麼這個物體速度就會變化。
  • 自重健身運動學——淺談牛頓力學三定律
    本文將給大家帶來的是《PCC手冊》中關於自重力學的探索分析,將牛頓最負盛名的三大定律分析自重健身中的運動力學,希望對大家理解自重健身有所幫助。「力學」研究的是動作,因此,它是物理學的傳統分支。但是在體育和自重訓練中,力學得到了巨大的應用,所以說它具有另一個名稱——「運動學」。
  • 能源瓶頸破解於牛頓力學
    經研究發現,是能源科技替代能量科技原因,而牛頓力學漏洞不但證偽了根源所在,並且證實了能量科技有望實現人類進入對能量和動力利用的自由王國,本文描述了牛頓力學漏洞本質,重大物理突破點,展望與結論。關鍵詞:力學漏洞;能源突破。
  • 吉哥深夜食堂:給孩子講量子力學(一)——牛頓與經典力學
    為什麼要先提牛頓呢?因為他是經典力學的創立者,經典力學是量子力學之前,最權威的物理學理論。牛頓曾說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量子力學的誕生又何嘗不是站在牛頓的肩膀上呢?我們都知道牛頓很牛,他是第一個被封為爵士的科學家,也是第一個享受國葬的科學家(備極哀榮)。這一方面源於他極高天份,更是源於他對科學的執著。
  • 從牛頓三定律中發現了成功定律,網友:腦洞真大
    導語:從牛頓三定律中發現了成功定律,網友:腦洞真大。作為一名博士生我每天需要學習許多知識,生活中也經常突發奇想。在行走在圖書館的路上的時候,突然靈光一現我發現了牛頓三定律裡的成功定律。牛頓第一定律表明了我們只所以沒能成功,是因為我們受到了外界的幹擾。你肯定有過這樣的經歷,生活中的某個片段你正在保持努力學習或者工作的狀態。但是總會受到外界的幹擾,因而導致自己無法保持原有的奮鬥狀態。
  • 探討三定律問題的一部分,牛頓不僅注意到一個機械系統
    人類目前的天文觀測和衛星的發射呢,仍然是以牛頓力學的基礎換句話說,從實驗驗證上來說沒有問題但是這也並不能證明牛頓的經典力學就是正確的,換句話說,牛頓定律,它也存在一些問題,那麼本期呢,我們就講一下,牛頓三定律,存在著哪些問題,首先我們先回顧一下,牛頓,他建立。
  • 牛頓三大定律
    一、牛頓三大定律牛頓三定律一般指牛頓運動定律闡釋了牛頓力學的完整體系,闡述了經典力學中基本的運動規律,在各領域上應用廣泛。二、牛頓三大定律公式牛頓第一定律內容: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牛頓第二定律定律內容:物體的加速度跟物體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 何為經典力學
    狹義地講,所謂經典力學是指創立於1687年的牛頓力學 (Newtonian Mechanics)、創立於1788年的拉格朗日力學(Lagrangian Mechanics) 和創立於1834和1835年的哈密頓力學 (Hamiltonian Mechanics)。
  • 確定性系統中的「無規」運動混沌,進一步動搖牛頓「機械決定論」
    確定性系統中的「無規」運動混沌,進一步動搖牛頓「機械決定論」。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與非線性作用在無窮多自由度的複雜系統中可以促成規整性的孤子的發現相呼應,非線性科學近20年來又從另一個極端向人們展示了在微觀和宏觀兩個層次上,由確定性方程描述的簡單系統可以出現極為複雜的、貌似無規的運動,混沌,進一步動搖牛頓以來佔主導地位的「機械決定論」。
  • 天體力學一半功勞是牛頓的,後來才催生了微積分和數學物理方法!
    伽利略、牛頓在天文觀測豐富成果的基礎上建立了近代科學特別是經典物理學的研究範式。牛頓將地球上物體運動與天體運動的力學現象統一起來,建立且驗證了牛頓力學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法國天文學家拉普拉斯在牛頓力學體系基礎上正式創立了天文學一個新的分支——天體力學,所以說天體力學一半功勞是牛頓的!
  • 從認知邏輯談物理學習——力學
    文/北京新東方優能一對一部 王東物理學真正的開始,是牛頓出版了著名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確立了牛頓力學的框架體系,他的力學體系源自伽利略對慣性的研究,他的引力理論來自於克卜勒三定律,而克卜勒三定律是通過大量的天文觀測數據歸納總結出來的
  • 牛頓力學
    牛頓經典力學的建立是科學形態上的重要變革,標誌著近代理論自然科學的誕生,並成為其他各門自然科學的典範。經典力學建立的歷史條件和客觀原因牛頓經典力學體系的建立得益於已有的科學成就。哥白尼、伽利略、克卜勒、笛卡爾等人在天文學、力學、光學、數學等方面的貢獻,為經典力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特別是伽利略與克卜勒對牛頓經典力學體系的建立更是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伽利略通過對自由落體的研究,已經發現了慣性運動和在重力作用下的勻加速運動,奠定了牛頓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基本思想。
  • 牛頓三大定律有兩個是伽利略發現?為何經典力學還被稱作牛頓力學
    伽利略作為一個距離牛頓力學最近的科學家,他是第一個將實驗和力學結合起來。通過嚴密的數學邏輯推理進行科學研究的科學家,他改變了古希臘亞里斯多德許多錯誤的力學結論和通過觀察總結的研究方法。但是,伽利略所處的時代依然是封閉的中世紀,強大的教會依然在打擊著新的科學思想,這也是伽利略的不幸。
  • 偉大的科學家牛頓
    我們都知道,牛頓是位偉大的科學家。為自然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那麼,他成就主要在哪些方面呢?先看看他在天文學方面的貢獻。在牛頓之前,哥白尼、布魯諾、克卜勒等人曾經取得了很大成就。牛頓繼承並發展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 《上帝有時擲骰子:信息量子熱力學三定律的發現》
    至此,偉大的熱力學三定律全部誕生!那麼,熱力學三定律具體內容是什麼呢?下面我們再具體重新表述一下。經典熱力學第一定律,又叫能量轉化和守恆定律。能量既不能憑空產生,又不能憑空消失,能量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在能量轉化或者轉移的過程中,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經典熱力學第二定律,又叫熵增定律。
  • 8'差異引起的革新  ——克卜勒與克卜勒三定律
    第三本就是1687年出版的牛頓的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把整個天體運行和宇宙中的運動納入了力學規律的範圍內。在從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頓之間的認識的飛躍上,我們不得不提到的一位貢獻卓著的天文學家克卜勒。由於他總結的關於行星運動的三定律,才突破了行星軌道是圓形的思想約束,才有天體力學和動力學的飛躍。在哥白尼和伽利略之後,日心說雖然逐漸為人們接受。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本意居然是牛頓用來諷刺的話?
    在那時,該學院的教學基於亞里斯多德的學說,但牛頓更喜歡閱讀一些笛卡爾等現代哲學家以及伽利略、哥白尼和克卜勒等天文學家更先進的思想。1665年,他發現了廣義二項式定理,並開始發展一套新的數學理論,也就是後來為世人所熟知的微積分學。從那以後,牛頓的才華得以顯現。
  • 衡中內部資料|物理之牛頓一二三定律知識梳理及應用
    說到牛頓三定律,我們首先得了解一下,牛頓到底有多牛?
  • 物理五大分支之力學,看看力學到底學什麼?
    力學是一門獨立的基礎學科,是有關力、運動和介質(固體、液體、氣體和等離子體),宏、細、微觀力學性質的學科,研究以機械運動為主,及其同物理、化學、生物運動耦合的現象。力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同時又是一門技術學科。它研究能量和力以及它們與固體、液體及氣體的平衡、變形或運動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