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品質好不好,米飯口感如何,稻米中直鏈澱粉含量是關鍵因素

2021-01-19 雲眾地農服

「吃得飽,更要吃得好」,米飯怎麼吃才好?是什麼決定了稻米的品質?主要是整精米率、堊白度、食味評分、直鏈澱粉含量、膠稠度等指標決定,有的關乎外觀品質,有的決定蒸煮與食味品質。稻米胚乳中70%-90%的成分都是澱粉,故澱粉的結構與蒸煮食味品質密切相關。

稻米中的澱粉含量有兩種,分別為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糯稻米中直鏈澱粉含量要低於2%,幾乎全是支鏈澱粉,經常食用的秈米粳米直鏈澱粉含量一般在10%-20%。直鏈澱粉含量是決定籽粒透明度、食品適口性、黏性和消化特性等的主要因素,即與米飯的硬度、彈性、黏性有關。一般中至低等直鏈澱粉含量的米飯較軟,適口性更好,飯粒光澤度較好,而高直鏈澱粉的米飯較硬,適口性較差,但也有益處,有預防糖尿病和肥胖症等方面的作用。因此,稻米中直鏈澱粉含量是影響品種食味品質最關鍵的因素。

直鏈澱粉由α-1,4-糖苷鍵連接而成的多聚葡萄糖鏈構成,是一種沒有或很少有分支的線性大分子;支鏈澱粉則是在α-1,4-糖苷鍵連接的主鏈上,通過形成α-1,6-糖苷鍵引入支鏈而成的高度分支的葡萄糖聚合體。據近年來的研究表明,食味品質與支鏈澱粉的結構有很大關係,一般短分支鏈較多,中長鏈分支比例較少,食味品質較好。

根據「優質稻米」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看,秈稻直鏈澱粉(幹基)的優質指標為13%-22%,粳稻直鏈澱粉(幹基)的優質指標為13%-20%,其中最新國標優質稻穀(GB/T17891-2017)略有一些差異,直鏈澱粉提高了一兩個百分點。

和北方粳稻米相比,南方優質粳稻外觀品質要差一些,但食味品質因直鏈澱粉含量偏低反而口感略好,江蘇、雲南、上海地區的好吃稻米多屬於軟米品種,具有四大特點:柔、香、糯、甜。關於軟米的直鏈澱粉含量指標存在一定的分歧,有的認為是直鏈澱粉含量介於2%-15%,有的認為介於8%-16%,有的認為低於18%,但對比優質粳稻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看,直鏈澱粉含量要更低。

稻米直鏈澱粉含量的多少與品種遺傳特性、環境生態條件等因素有關。主要的應是品種遺傳特性,如具有廣適性強、抗性強、產量高、米質較優的晶兩優華佔,多次通過國審和省審,其直鏈澱粉含量均在15%±1%之間,達到優質稻穀標準,食味品質較好。其次,直鏈澱粉含量的形成受灌漿成熟期氣溫條件影響,一般低直鏈澱粉含量的水稻品種在低溫條件下灌漿成熟其直鏈澱粉含量有所升高,呈負相關;而中高直鏈澱粉含量的水稻品種相反,呈正相關,隨著灌漿成熟時期氣溫降低其直鏈澱粉含量減少,灌漿成熟時期氣溫增加其直鏈澱粉含量提高。

大米品質好不好,品種是基礎,農民朋友可以看品種包裝上的說明,或通過上網查詢,選擇直鏈澱粉含量適宜的品種,宜選達優質稻標準的品種或軟米品種,口感比較好。

相關焦點

  • 揚州大學劉巧泉團隊在稻米品質遺傳改良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在線發表題目為「Creating novel Wx alleles with fine-tuned amylose levels and improved grain quality in rice by promoter editing using CRISPR/Cas9 System」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通過CRISPR/Cas9技術編輯水稻Wx基因啟動子上的關鍵順式作用元件調節基因表達,創製了多個可微調直鏈澱粉含量的新
  • 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水稻栽培團隊在稻米堊白形成機制研究中取得新...
    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任萬軍教授團隊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Carbohydrate Polymers》(中科院一區TOP期刊,2019年IF=7.182)在線發表題為「Relationship between chalkiness and the structur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rice starch after shading during grain-filling stage」(灌漿期弱光脅迫下稻米堊白與澱粉結構和熱力學特性的關係
  • 早稻品種湘早秈45號,是抗倒、產量高、口感較好的優質稻
    此前,有消息稱會取消水稻託市收購,但在「口糧絕對安全,穀物基本自給」的背景下,取消中晚稻託市收購政策的可能非常小,不過早秈稻主要作儲備用糧,很難評測。那麼,2020年早稻種什麼水稻品種好?一、湘早秈45號,抗倒且產量高湘早秈45號是由湖南省益陽市農科所選育的常規中熟早秈稻,全生育期106天左右,株高80-85釐米,突出特點是抗倒強、米質優、產量較高。
  • 科學家發現G蛋白調控稻米品質和產量分子機制
    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者對稻米品質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高產水稻品種的品質往往相對較差,而優質水稻的產量相對較低。
  • 鴨稻米與普通大米的區別
    如今在星火大米鴨稻的生產基地上,這句古詩就改為了「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嘎』聲一片」什麼是鴨稻米?鴨稻米是生態有機大米的一種種植模式的簡稱,即在插秧15天左右的稻田裡放養出生20天的小鴨,只有無化肥、農藥殘留的有機生態環境才能保證小鴨安全長大。
  • 一碗米飯的世界史 紀錄片《稻米之路》7月6日在央視開播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黃初藝/攝)「稻米之路,其實更像是一部亞洲文化簡史。」首集節目中,觀眾將跟隨考古學家的足跡,去發現數千年前人工栽培稻米的起源以及向外傳播的途徑。除了食用性,紀錄片中還介紹了稻米的各種「變化」。比如在中國歷史上,許多墓葬都採用稻殼和米漿。在水泥沒有出現的古代,泥土中加入稻殼和米漿,便能形成堅固的建築材料。
  • 直鏈澱粉含量儀的作用是什麼,它都有哪些功能
    ,也就是說我國大米市場非常大,大家在購買大米的時候都會選擇品質好的大米,多人會選擇品牌比較大的,或者看看大米外包裝袋子上的標籤,那糧油部門在收購大米時又如何檢測大米質量呢?看米粒外表是比較常見方法,但這種方法也會存在誤差,檢測出來的結果並不標準,現在都使用託普雲農提供的直鏈澱粉含量儀檢測大米的直鏈澱粉含量,因為直鏈澱粉含量是判斷大米品質的重要參數。 直鏈澱粉檢測儀是一款集計算機技術、分光光度技術於一體的快速、在線檢測儀器,具有靈敏度高、穩定性好的優勢。
  • 科學家在甘薯中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改良澱粉的品質
    該研究首次利用CRISPR-Cas9技術在六倍體甘薯中實現了定點編輯,獲得了高直鏈和蠟質澱粉,為食品加工及工業應用提供新型原材料,也為今後甘薯的育種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術。  CRISPR/Cas9介導的基因組編輯是分子育種的革命性技術,已經成功對小麥、稻米、番茄、馬鈴薯等多種農作物進行了品質改良。
  • 小麥澱粉多級結構與麵條食用品質的關係
    然而,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的細微結構是如何促進麵條質地特性提高,目前這方面的尚未形成明確的研究結論。2016年,有學者研究了澱粉(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的微結構與熟米飯硬度關係,該研究有助於揭示澱粉影響麵條質地特性的分子機理(Li等,2016)。該研究發現高直鏈澱粉(聚合度為100-20000)以及長支鏈澱粉(聚合度為70-100)大米的硬度較高。
  • 《稻米營養減損加工與美味》白皮書發布:過度加工會損失營養
    新京報訊(記者 劉歡)11月3日,中糧&中化MAP合作籤約暨中糧福臨門自然香大米全國首發儀式上,《稻米營養減損加工與美味》白皮書發布,強調過度碾磨和加工會使大米風味物質損失,影響口感。會上,中糧糧谷和中化農業MAP籤署合作協議,將在產業布局、訂單種植、原糧購銷、溯源背書、技術研發等領域加強合作。中糧福臨門自然香大米也同時發布。
  • 運用區塊鏈 全程可溯源 9%黃金碾磨 中糧與中化攜手用科技創新端好...
    日前,攜手中化農業,中糧糧谷推出福臨門自然香新品,該大米新品利用9%黃金碾磨技術,既守護住營養,又減少稻米產後損失,促進節糧減損;同時藉助區塊鏈技術,從種植到倉儲、加工品控各個環節一碼掃過,全程信息皆知。中糧糧谷用科技創新端好「中國飯碗」,不斷實現老百姓從「吃得飽」到「吃得好」的追求。
  • 科學家研發新轉基因稻米品種 可減溫室氣體排放
    【環球網報導  記者 譚利婭】據臺灣「中央社」7月23日報導,科學家在7月22日表示,他們已研製出一種澱粉含量更高、栽種過程甲烷排放量更少的轉基因稻米品種。研究團隊稱,這種稻米不僅可以餵飽地球更多人,還可遏阻全球暖化。稻米是全球數十億人的主要澱粉來源,但種稻也會排放大量甲烷,造成氣候變遷。
  • 澱粉製品回生的原理及解決方法
    影響澱粉回生因素:(1)分子構造的影響:直鏈澱粉分子呈直鏈狀構造,支鏈澱粉分子呈樹枝狀構造,直鏈澱粉比支鏈澱粉易於回生。(2)分子大小的影響:只有分子量適中的直鏈澱粉分子才易於回生,支鏈澱粉分子量很大,不易發生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