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歷史學複習要點:歐洲基督文明

2020-12-05 新東方網

  法蘭兩朝:薩利克法蘭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原居住在萊茵河口,後遷至高盧地區的羅亞爾河和塞納河沿岸(今法國北部地區)

  墨洛溫王朝(486-751):481年,克洛維成為薩利克法蘭克人的首領,486年在蘇瓦松戰役中擊敗羅馬軍隊,確立了自己的王權,定蘇瓦松為首都,開創了墨洛溫王朝。

  克洛維執政期間的措施:① 將沒收的大批羅馬皇室土地分給親兵和大臣,同時又保存了許多羅馬大地產者,使他們在政治上和法蘭克貴族合流,形成新的地主階級 ② 剪滅政敵,統一全國 ③ 496年率3000親兵在蘭斯接受洗禮,皈依了基督教,511年,召開宗教會議,把教會變為封建上層建築的一部分 ④ 編纂《薩利克法典》418條,偷盜,殺人放火,不遵守國王命令都要受到制裁

  法蘭克的封建化過程:第一階段公元6-7世紀法蘭克自由農民的農奴化和大地產的形成,土地私有造成了一個廣大的小自由農民階級,而天災人禍和封建主的壓迫又使得自由農民紛紛破產,將土地獻給大封建主以求保護,久而久之形成了依附農奴,封建大地產不斷擴大

  第二階段是公元8世紀宮相查理·馬特的採邑制改革,採邑連同土地上的農民的一起分封的,加強了農民對封建主的依附性

  第三階段是公元9世紀世襲領地的出現,,查理大帝時代加速了公社成員的破產和農奴化,為了取得大封建主的支持,查理廣泛授予他們「特恩權」,使眾多封建領地成為國中之國,加劇了封建割據,總之,自由農民的進一步農奴化,封建特權的興起,世襲領地制的出現,標誌著法蘭克封建制度的確立和封建化的最終完成。

  加洛林王朝(751-843)751年,矮子丕平在教皇的幫助下建立加洛林王朝

  丕平獻土:為了報答教皇對自己爭奪王位的支持,丕平兩次出兵義大利,打敗了教皇史蒂芬二世的敵人倫巴德人,並將奪來的一塊的土地(羅馬和拉文那總督區)獻給教皇,這是歷史上羅馬教皇國最初的淵源。

  查理在位時期:① 對外擴張,全盛時期除了西班牙的整個西歐 ② 加冕稱帝,教皇立奧三世於800年為查理加冕,授予他皇帝和奧古斯都的稱號 ③ 加強對內的統治,劃全國為98個郡,任命伯爵管轄,邊區設馬克,由邊侯管理 ,年滿12歲以上的人要宣誓向皇帝效忠 ④ 發展社會經濟,統一貨幣,限制物價,頒布有利於農業生產和管理的「莊園敕令」 ⑤ 維護教會利益和神權統治 ⑥ 大力提倡文化教育事業,「加洛林文藝復興」

  843年,查理的三個孫子籤訂《凡爾登條約》,瓜分了查理曼帝國

  西歐五國:英國:① 公元前1世紀,羅馬人徵服了不列顛,公元5世紀,羅馬人撤離

  ② 公元7世紀,盎格魯·撒克遜人來到不列顛島,並先後建立了七個小國,稱為「七國時代」

  ① 公元8世紀,在反抗丹麥人的鬥爭中,七國聯合起來,有了英格蘭的名稱,阿爾弗列德國王統治時期,達到全盛

  ② 1066年,法國諾曼公爵率5000人渡海進攻英國,在哈斯丁斯打敗英國軍隊,入主英國,諾曼徵服加速了英國的封建化進程,威廉下令在全境內進行廣泛的土地調查,稱「末日審判」

  ③ 1125年,反對國王約翰的貴族聯合騎士,教士,和城市市民發動叛亂,強迫約翰籤署了《自由大憲章》63條,教會有選舉自己主教的自由,世俗國王不得幹涉;不經貴族會議同意,國王無權徵稅;保障自由人合法的財產和權利;承認城市的自治權。,被譽為「英國自由的奠基石」

  ④ 1154年,亨利二世建立金雀花王朝(1154-1399)

  ⑤ 1258年亨利三世於倫敦召開徵稅的大會議,封建貴族全副武裝來見亨利,提出了改革綱領「牛津條例」規定組成由15位貴族組成的貴族委員會,國王採取任何措施須取得他們的同意,1261年,亨利三世得到教皇的支持,宣布廢除牛津條例,挑起了內戰,1264年王黨戰敗。

  ⑥ 1265年貴族西門·孟福爾召集一次全國性會議,除貴族外,每郡兩名騎士,每城市兩名市民參加,被認為是英國國會最早的原型

  ⑦ 1295年,英王愛德華一世為籌措戰爭經費,模仿1265年的模板召開一次新的會議,此後經常召開,確定了英國的國會制度,這屆國會被被稱為「模範國會」。1343年,國會又分上下兩院,上院由僧侶大貴族組成,下院由騎士和市民組成,一直延續至今。

  法國: ① 843年,禿頭查理分得的查理曼帝國西部疆域逐漸演變為法蘭克王國,987年休·加佩被推舉為國王,法國開始了加佩王朝(987-1328)的統治,諾曼第公爵,弗蘭德爾公爵,勃艮第公爵分割王國,僅保留國王名義而已。從9-11世紀法國一直處於割據狀態

  ② 12世紀後,國王同城市結盟,開始了反封建割據和加強王權的鬥爭,分為三個階段:

  ⒈ 1202年,法王腓力二世宣布剝奪英國在法的全部領地,1214年又打敗了英國,法國從此成為西歐強國

  ⒉ 法王路易九世(1226-1270)改革,加強國王法庭的地位,建立常備軍和貨幣統一制度

  ⒊ 同教皇的衝突,1296年,法王腓力四世下令對教會財產徵收20%的所得稅,得罪了教皇卜尼發八世,教皇宣布廢除腓力的教籍,腓力則派兵至義大利囚禁了教皇,下一任教皇是法國人,教皇的駐地遷至法國小城阿維農,法王扣押教皇作為人質達70年之久,史稱「阿維農之囚」(1308-1378)

  ③ 1302年,法王腓力四世召開法國歷史上的第一次三級會議(一﹑僧侶 二﹑貴族 三﹑城市富裕農民),三級會議的召開在法國確立了等級君主制,是法國政治權力從分散走向集中的重要步驟,新興市民階級成為法國政治中的重要力量。

  德國:① 843年,日耳曼路易分得查理曼帝國東部,逐漸發展為德意志帝國

  ② 911年,薩克森公爵亨利被選為王,開始了薩克森王朝的統治(919-1254)

  ③ 961年,德國國王奧託一世幫助教皇鎮壓了羅馬貴族的叛亂,962年,教皇在羅馬為奧託加冕,奧託建立的帝國稱為「神聖羅馬帝國」(包括今天德國和義大利中部,北部),但這個帝國有名無實,1806年為拿破崙軍隊所滅亡

  ④ 「主教授職權之爭」,1075年,教皇格裡高利下令廢除世俗的授職權,德皇亨利四世針鋒相對,宣布罷免教皇,雙方衝突越演越烈,1077年,亨利冒雪在卡諾莎城堡外跪了三天哀求教皇的寬恕,教皇才恢復了他的教籍,史稱「卡諾莎覲見」,是王權屈服於教權的開始,1122年,籤訂「沃姆斯宗教協定」,所有主教由教士選舉,但皇帝和他的代表可以列席會議,發生爭執時由皇帝裁決

  ① 政治的分裂和王權的衰落,12世紀後,封建割據進一步加劇,1358年,查理四世頒《黃金詔書》,規定皇帝由七個教俗諸侯選舉產生,皇位虛懸時由薩克森公爵和萊茵伯爵攝政,教皇不得兼任皇帝,把德國封建割據的局面以法律形式固定了下來

  義大利:① 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962年神聖羅馬帝國建立,先後遭受哥特人,倫巴達人,法蘭克人,拜佔庭人的入侵,形成封建割據局面

  ② 962年到1270年最後一次十字軍東徵失敗,羅馬教皇與德皇的對抗成為政治鬥爭的主流,經濟上城市興起和發達

  ③ 1270到1494年義大利戰爭,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共和制度和專制制度的鬥爭,文藝復興運動興起,佛羅倫斯成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西班牙:① 419年西哥特人在西班牙一帶建國到711年阿拉伯人徵服,開始了封建化進程

  ② 711年到1031年阿拉伯人統治時期,一度出現繁榮

  ③ 1031年到13世紀下半期收復失地時期,1212年基督教王國(以卡斯提和阿拉岡為代表),在託羅薩徹底擊敗阿拉伯軍隊,這一收復失地的過程又稱為「再徵服運動」

  ④ 13世紀下半期到15世紀末,西班牙統一國家形成時期,1479年卡拉提和阿拉岡王國合併,1492年攻佔了阿拉伯最後一個據點

  五制一特:採邑制度:法蘭克墨洛溫王朝宮相·馬特推行的土地分封制度,查理把分封給貴族﹑騎士﹑教士的土地稱為採邑,凡是得到採邑的人有權向領地內的人農民徵稅,並享有行政管理權,領地不能世襲,死後歸還國家,受封者要為國王服軍役。採邑制的實施把過去無條件的賞賜和完全私有的封建土地佔有,改變為有條件的分封。

  社會意義:① 採邑是連同居住在土地上的農民一起分封的,因而加強了農民對封建主的依附性 ② 採邑鞏固了中小封建主階層的勢力,奠定了中世紀西歐騎士制度的基礎 ③ 採邑所建立的以土地為紐帶的封主與附庸之間的關係,也成為後來西歐封建等級制度的萌芽。

  農奴制度:農奴是西歐封建社會主要的生產者,他們領有份地,使用自己的生產工具耕作,有獨立的財產和家庭。農奴的特性在於除耕作自己的份地外,還要耕種莊園中領主的自營地,受勞役地租的剝削,為自己的勞動和為領主的勞動在空間上和時間是分開的,封建主與農奴在生產中的支配與服從關係以法律形式和其他經濟手段固定下來,體現為封建主對農奴的超經濟限制。

  與羅馬隸農制的區別:隸農對土地的使用權不如農奴穩定,甚至沒有生產工具和財產權,隸農的發展受奴隸制生產方式的制約,有重新變為奴隸的可能。

  莊園制度:莊園也叫採邑村莊,是中世紀西歐封建農業經濟的基本組織形式和封建制度的基礎,莊園的領主可以是國王,大貴族,也可以是一個騎士,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是其顯著特徵,在一個莊園中,一般包括領主的城堡住宅,教堂和神甫住宅,農奴住宅區,各類手工作坊,每個莊園有一個管家,代表領主主持莊園的一應事物。

  典型的莊園採用勞役地租的剝削方式,領主自營地由依附農奴耕種,收穫全歸領主,農奴則靠自己份地的收入為生。莊園是將一個政治,宗教,軍事,經濟等多種性質綜合在一起的社會。中世紀後期,隨著城市的興起和國家權威的再現,莊園制度逐漸衰落下去。

  等級制度:中世紀西歐各封建主之間結成的政治關係,土地的封受使得封建主之間結成了一種上下級關係,封臣對封君承擔許多義務,一為「效忠」 ,二為「幫助」,三為「勸告」,封君對封臣也有義務,主要是保護維持封臣,不得傷害其榮譽,財產和生命,二者的關係與重大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利益相聯繫,結成關係時要行臣服禮和宣誓效忠,封君封臣關係一旦結成,終身不變。對西歐社會的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

  騎士制度:中世紀的西歐廣義上凡能以馬匹裝備為封主參戰並接受冊封者可稱為騎士,這一時期形成了一整套培養騎士的制度和有關騎士的道德規範,騎士的品格是忠誠和勇敢,騎士作為封臣應嚴守自己的效忠誓言,竭盡全力為封君服務,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誠實,禮貌,榮譽也是騎士十分看重的東西,14世紀以後,火藥的出現使戰爭方式發生了變化,騎士制度逐漸崩潰,但騎士精神去流傳下來,成為西方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關焦點

  • 2010年考研歷史學衝刺階段重點知識權威預測
    距離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入學考試還有40多天,同學們正在做最後的衝刺,博仁教育歷史學考研輔導團隊老師在總結以往歷史學考研輔導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命題規律、特點,對2010年歷史學基礎綜合考試重點做出預測,希望對同學們複習有所裨益。
  • 2021軍隊文職都會考些什麼?如何複習?
    2021軍隊文職都會考些什麼?如何複習?由北京軍隊文職招聘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2021軍隊文職都會考些什麼,軍隊文職都考些什麼的內容請關注軍隊文職招聘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軍隊文職招聘考試諮詢電話:400-010-1568。
  • 在歷史學中「中世紀」和「封建主義」的內涵
    這種評價在歷史學中影響深遠。17世紀德國大學教授克利斯託弗·凱列爾將世界歷史劃分為三個階段,即古代、中世紀、近代。其中,中世紀是指395年羅馬帝國分裂至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攻陷東羅馬帝國都城君士坦丁堡這一時期的歷史。
  • 努力建設哲學社會科學的基礎學科——歷史學
    繁榮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繁榮中國歷史學,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做學問的一項基本功。忽視這項基本功,在做學問的道路上難以取得大的成功。 以往我國學術界的眼光是向外的。就歷史學而言,先是大量翻譯蘇聯的史學著作,包括多卷本的蘇聯科學院《世界通史》等多在中國出版了中文本;後來是大量翻譯出版歐美國家(包括日本)的歷史學著作。多卷本《劍橋世界史》《劍橋中國史》等在中國大量出版。
  • 歷史學上的文明概念是什麼?世界各地區都是何時進入文明時代
    一,文明的含義在歷史學領域,人們往往會學習到「文明」(Civilization)這個概念。「文明」的本義是指有教化的、有文化的、有禮貌的等。中文的「文明」一詞最早出現在《周易》中,如「見龍在田,天下文明」 「其德剛健而文明, 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文明以止,人文也」,這些「文明」都有開化、文治、教化的含義,和野蠻是相對的概念。在歐洲,Civilization的詞源也是有教化、有禮貌、有文化的意思。
  • 20世紀歐洲時期,中世紀對歐洲的第二大貢獻——基督教文明
    基督教文明的影響無處不在,能說明西方人真相信上帝嗎?我看未必,因為在許多西方影視中經常可看到嘲笑上帝的鏡頭。但是基督教文明為什麼就有這麼大的作用呢?因為作為一種文明,基督教是人心的凝聚力,在西方歷史上曾經是理性的代表,直到理性回歸於個人的文藝復興時期。那麼,基督教文明何以有這麼大的力量和魅力呢?我想是在中世紀期間,基督教表現出的兩個方面使得它成為中世紀的支柱。即基督教的政治化和基督教的理論化。
  • 歷史學考研經驗分享:保持自己的個性走自己的路
    序言一年多緊張的考研複習終於過去了,我有幸被J市的K大學錄取。我想也許有必要把自己的一些經歷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一是出於感激,二是想為歷史學的光大盡綿薄之力。
  • 高中生物超強複習資料,涵蓋2021年高考常考知識點,一遍就會
    清北助學團的主講老師,畢業於北京大學,他曾這麼總結過:高中生物儘管有很多知識點,但都可以通過這三個要點概括出來:一、關鍵概念;二、學科思想;三、研究層次。比如說高中生物必修二,講的是《遺傳與進化》,關鍵概念就是基因,學科思想就是進化,研究層次可以分為分子、細胞、個體、群體。當我們把書上的知識點都定位到這三個維度上之後,就會發現記住這些知識點很容易。
  • 合肥小學五年級上冊科學知識要點複習:第二單元
    合肥小學五年級上冊科學知識要點複習:第二單元 來源:合肥家長幫   作者:展昭昭   2018-01-05 14:06:40 合肥小學五年級上冊科學知識要點複習:第二單元
  • 2021考研政治馬原衝刺訓練:文明和文明形態
    對於2021考研的考生來說,現在已經進入衝刺複習階段,作為政治科目中比較重要的馬原,大家一定不要忽視,這段時間更要把握住機會,中公考研小編為大家整理馬原相關衝刺知識點來讓大家加以練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北大教授錢乘旦:歐洲文明的起源
    這堂課終於要講西方了,「西方文明」現在就出現。  歐洲文明的淵源   大家會問:既然講西方文明,為什麼先從東方講起?當然這裡的「東方」指中東,而不是遠東,不是中國、日本,或南亞、印度。在古代歐洲人的腦子裡,東方是指中東。但為什麼從中東開始講呢?
  • 高分考生談複習:繪製知識結構圖
    18世紀的教育制度與19世紀的教育制度,以結構圖的形式分別表示如下:  世紀歐美主要國家和日本的教育制度:   歷史學    高鐵軍  在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史學綜合的準備過程中,世界中古史因為其知識點凌亂、時間跨度大成為一個難點。
  • 2021年高三總複習第二階段備考要點解析
    高三總複習第二季階段階段,複習內容多、繁雜,必須有條不紊,突出重點。那麼,如何在複習這個階段抓住重點,有系統的複習呢?今天筆者就和大家分享一些經驗,希望可以幫助到每位高三學子。一、答題規範,抓好月考題和模擬題。
  • 2016、2017考研黨,全科複習要點全攻略
    下面就為大家奉上全科複習要點攻略。 一、考研英語備考,詞彙、語法是基礎,歷年真題是法寶 詞彙應注重考研高頻詞彙的學習,而不是抱著一本單詞書死啃,語法是為了分析長難句,這是做好翻譯和閱讀理解的一個方法,閱讀理解之所以難就是因為大量長難句。詞彙語法搞定後,建議直接死磕真題吧。5套真題之後,你就會發現誰是高頻詞彙了。
  • 2016年高考物理一輪複習要點匯總
    2016年高考物理一輪複習要點匯總 2015-09-01 11:06 來源:新東方網編輯整理 作者:
  • 輝煌的阿茲特克文明,金玉之城的重見天日
    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看待印第安文明的,其實作為文化歷史堪比古中國的古印第安文明,是世界文明歷史上的一塊非常璀璨的珍寶,小編在很小的時候就被書上鮮豔的印第安文明所傾倒,因此今天小編帶大家進入印第安十分輝煌的三個文明之一,阿茲特克文明,領略阿茲特克帝國的歷史「 我們步入阿茲特克人仙境一般的皇家園林
  • 2015教育心理學複習要點及練習:知識的獲得
    【複習要點】1、知識的獲得是知識學習的第一個階段,條件是:(1)必須獲得充分的感性經驗;(2)必須對所獲得的感性經驗進行充分的思維加工。2、知識獲得的兩個環節: 知識直觀和知識概括。
  • 是什麼造就了文明發展的走向——20世紀初年歐洲歷史的反思
    作者:復旦大學歷史學系 李宏圖  摘要: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創了世界文明歷史的新篇,在正負兩方面留下令人印象深刻的歷史遺產。高漲的民族主義和社會達爾文主義思潮持續引發歷史悲劇,而以英法為代表的國家則在戰後走出了一條具有示範性的新文明發展道路。不同的國家走向了不同的文明發展道路,從而不同的民族、人群具有了不同的歷史命運。歷史學研究者必須思考、探討與回答是什麼造就一個民族文明發展的方向,從而避免悲劇的再度重演。
  • 2019關於中考地理複習要點指導
    地理複習要點指導 複習要點:總論: 1、七大洲分界線(注意南美洲、北美洲、拉丁美洲的範圍)南極洲是跨經度最大、地勢最高的洲。 2、四大洋的位置(被哪些大洲包圍);及大洋中著名的島嶼。北冰洋是跨經度最大的大洋。 3、世界主要的交通要道及其地位(包括運河、海峽)。
  • 初三化學期中複習範圍和要點
    西安中考網10月24日  初三化學期中複習範圍和要點。   初三化學期中考試範圍:第一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      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                        第三單元  自然界中的水      第四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複習指導:   1、認真看書,歸納前四單元基礎知識,可參考下面提綱,要求每個知識點內容必須準確理解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