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四川消息(張黎萍):6月28日,在資陽市安嶽縣長河源鎮金堂村,村民們正在花椒地裡高興地剪枝採葉,鎮黨委書記江峰介紹:「在長河源鎮,以金堂村為代表的貧困村,李子、花椒等新興產業已成為鞏固脫貧的生力軍。」
安嶽縣的一處檸檬生產基地 攝影 劉理科
金堂村的產業新布局,是安嶽縣產業扶貧乃至經濟發展新戰略的縮影。安嶽縣是享譽全球的「中國檸檬之都」,其檸檬鮮果產量達58萬噸、產值110億元,佔全國的80%以上。但在檸檬「一枝獨秀」的同時,安嶽縣委、縣政府「居高思危」,早在數年前就提出了「主艦夯實提升、多艦並駕齊驅」的產業發展新思路,旨在進一步做大做強做深檸檬主產的同時,同步發展多元化的「小、精、優」產業。
鎮子鎮村民在展示檸檬果 攝影 魏前程
「這樣做的好處,一是從宏觀層面防範可能出現的主產業市場風險,二是為廣大貧困村的脫貧和鞏固脫貧注入強大的新動能。」安嶽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唐通達如是說。
金堂村村民在花椒地裡勞作 攝影 魏前程
步入金堂村的花椒地,短短三四年間就開始掛果的花椒樹長勢喜人,在盛夏陽光催生下,漫山遍野的花椒果散發出誘人的「麻香」。村民張汝成說:「我們種的藤椒是城裡火鍋和中餐的重要原料,生花椒6元一斤、乾花椒50元一斤,收入比起傳統農業來高了好多倍。」
金堂村村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攝影 魏前程
優質藤椒種植業僅是安嶽縣脫貧增收「生力軍」的一員,在該縣鎮子鎮獅子壩村,存欄1000頭、年出欄2000頭的生豬養殖基地採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找到了解決貧困戶長效增收和壯大集體經濟的新路徑。
安嶽貧困村種出的特色農產品 攝影 劉理科
鎮子鎮黨委書記周勤勝介紹:「生豬養殖有一定風險,為確保村民尤其是貧困村民有穩定的收入,我們的養豬生產成本包括飼料、圈舍、技術、種豬等全部由企業承擔,出欄後由企業保底價收購,每頭豬純利潤保價170元,其中70%的收益在脫貧期全部分給貧困戶,目前僅此一項可實現戶均增收200元。」
金堂村的紅脆李 攝影 劉理科
在花椒、李子、柑子、生豬等眾多「生力軍」的助力下,安嶽縣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截至2019年底,該縣162個貧困村、10.9萬貧困人口如期退出貧困序列,貧困發生率由8.4%降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