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訊】義大利氣候反常導致華人菜農叫苦連天!
筆者看到,華人蔬菜店的生意還是很忙碌的,老闆們每天下午還要給城郊的中國人工廠或中餐館送蔬菜,除了華人菜農自己種的中國蔬菜之外,也有蔬菜店從老外那裡批發過來的進口芋頭和進口紅薯。眾所周知,我們華人的「中國胃」吃不慣老外的涼拌沙拉,無論走到哪裡,華人們都喜歡燒上一桌熱氣騰騰、葷素搭配的家鄉菜,特殊的飲食習慣也帶起了華人的農業生產。
-
科學家發現地球「複製體」,但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尤其是最近這今年可以明顯的感覺到現在的地球環境和氣候越來越糟糕,每年的自然災害不斷,今年颱風也出現過好幾次了。氧氣幾乎沒有,人會馬上窒息。4. 因為大氣稀薄,所以大量紫外線能照到火星表面。5. 火星雖然在有些地方有殘餘的水冰(火星三十多億年前擁有海洋),但很難發現。6. 沒有像地球上那樣的環境,那樣的資源(食物)。
-
印度人不用左手吃飯,為什麼非洲人也是?
印度人是不用左手吃飯的,大家都知道嗎,印度人用右手吃飯,而且一般不用筷子,因為他們經濟不夠發達,左手是用來擦屁股的。印度人吃飯還有一個規矩,無論大人還是孩子,一定要用右手吃飯,給別人遞食物、餐具,更得用右手。
-
氣候變化成必修課 義大利明年開始執行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明年九月起,義大利將成為第一個強制在學校學習氣候變化的國家。義大利教育部長洛倫佐·菲奧拉蒙蒂(Lorenzo Fioramonti)日前在羅馬辦公室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說:「我想使義大利的教育系統成為首個將環境和社會置於學生學習一切內容的核心的教育系統。」
-
《PLOS One》:氣候變化促使尼安德特人製造更複雜的勞動工具
《PLOS One》:氣候變化促使尼安德特人製造更複雜的勞動工具(Credit: D.Delpiano, UNIFE)(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德國和義大利專家對從下巴伐利亞一處洞穴中出土的文物進行研究後得出結論:氣候變化促使尼安德特人製造更複雜的勞動工具。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義大利的地形、氣候分布、地中海氣候)
精講精析:(1)分析義大利的地形與氣候。從圖中可以看出,義大利北部為高聳的阿爾卑斯山脈,為高山氣候;中部與南部為丘陵和平原,為地中海氣候。(2)分析作物種植的條件。①義大利的糧食作物主要為玉米、小麥和水稻,主要分布在義大利北部的山前平原;②糧食種植區的氣候為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因此在夏季需要灌溉;③糧食種植區的河流主要發源於阿爾卑斯山脈,因此夏季的冰雪融水充足,可以提供充足的灌溉用水。(3)分析農業生產的困難。
-
舌尖上的氣候變化:義大利或將進口義大利麵
馬可·波羅無法想像,義大利將不得不進口義大利麵。因為氣候變化,義大利或將無法種植做這種麵食所必需的基礎原料:硬質小麥。近日,英國氣象局將發布一份報告:義大利的硬質小麥產量將從2020年起開始減少,到本世紀晚些時候,這種作物基本上會在義大利消失。英國科學家警告稱,未來一段時間,地中海地區氣溫上升,雨量減少,將導致該地區的農作物,特別是硬質小麥加速減產。
-
聶榮臻說:吃飯比上天更重要
40多年前,同樣的時代主題,出現在中國「兩彈一星」研發的開拓者、領導者聶榮臻元帥面前,他那「吃飯比上天更重要」的一句話,語驚四座,影響深遠。 聶榮臻元帥 「吃飯比上天更重要」的批示紀念碑立在中國農業大學校內,見證了改革開放後中國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溫飽問題的歷史。
-
南方人困惑:為何東北人要在炕上吃飯,不嫌髒嗎?
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96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有34個省份和56個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也造就了各地人們不同的生活方式,俗話說:十裡不同俗,即使是一個省份的人,生活方式都有差異,而處於南北兩端的南方人和北方人之間的差異也不小。
-
氣候變化修正案被否後,義大利地方議會被淹了
中新網11月15日電 據外媒報導,近日,義大利威尼斯遭遇歷史性洪水侵襲,多地被淹沒。當地時間11月12日晚,位於威尼斯大運河上的威尼託(Veneto)地方議會也遭遇了歷史上的首次洪水,巧合的是,議會當時正好否決了修正案,拒絕採取措施應對氣候變化。
-
人的盡頭,神的起頭——義大利倫巴底地區一位醫生的見證
義大利今天死亡數427人,其中瘟疫中心倫巴第地區死亡319人,創下紀錄。
-
價格連漲成「黃金魚」,一個月漲價近50%,農民卻高興不起來
尤其是水產品,有些魚賣不動,像鱖魚、石斑魚;而像鯽魚、草魚則因為「缺魚」,價格連漲。而黃顙魚是市場上一種比較常見的魚類,最近一段時間價格連漲成為了「黃金魚」,僅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漲價將近50%,不過農民卻高興不不起來。很多人聽到黃顙魚這個名字,會覺得比較陌生,尤其是中間那個晦澀難懂的文字,更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
義大利深入地中海,所以被多數人認為是陽光充足、氣候溫和的地區
古往今來,多少人在談論這個問題,多少文章在闡述人生的道理。其實,人生說來也很簡單,它不過是一次單程旅行。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日照時間充足的夏季是一年中最佳的旅行時間,各種音樂節、藝術節此起彼伏,同時也是公眾假期。春秋季節氣候比較多變,但出行人流少,適合避峰出行。因為下雨時機不定,一定要備好雨具。
-
全球氣候變化危及自然環境 義大利科莫湖水量大幅降低
全球氣候變化危及自然環境 義大利科莫湖水量大幅降低 (3/4) "← →"翻頁
-
高中地理,關於義大利,這些內容你一定不知道!
義大利傳統重要可再生能源為地熱和水力,地熱發電量為世界第2僅次美國,水力發電為世界第九。義大利人口6080萬,主要是義大利人,官方語言義大利語,個別邊境地區講法語和德語。大部分居民信奉天主教。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北方工商業發達,南方以農業為主,經濟較為落。
-
義大利阿馬爾菲海岸,好萊塢電影重要取景基地
義大利位於地中海北岸,得天獨厚的的地理位置,擁有很多舉世聞名的港口城市,如威尼斯、米蘭和佛羅倫斯等,也擁有綿長而漂亮的海岸線。而這些漂亮的海岸線中,最漂亮的海岸要數義大利南部薩勒諾省阿馬爾菲。如果,你來義大利旅遊,除了去威尼斯體驗水城的漂亮、看比薩斜塔的奇特和參觀梵蒂岡聖彼得堡教堂的神聖壯觀外,不要錯過到義大利南部薩勒諾省阿馬爾菲海岸旅遊。阿馬爾菲海岸(在義大利語中稱為Costiera Amalfitana)是義大利南部薩勒諾省的索倫廷半島南海岸的一段海岸線。阿馬爾菲海岸是義大利領土上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沿阿馬爾菲海岸的城市的美麗令人驚嘆。
-
義大利威尼斯運河突然變清,這是好事嗎?分析:和氣候環境無關
最近這段時間,全球範圍內正在迅速擴散的新冠肺炎疫情牽動了很多人的心,義大利、伊朗、日本、韓國等地都成為疫情災區。不過,在疫情肆虐的時候一些好消息的傳出也讓大家的擔憂緩和一些——比如近日來自義大利威尼斯的不少網友表示,「水城」威尼斯周遭的自然環境竟然奇蹟般的變好了!
-
義大利將氣候變化設為必修課 明年起施行
從2020年起,義大利學校將要求每個年級的學生都學習氣候變化和可持續性,以使義大利成為環境教育的世界領先者。義大利教育部部長洛倫佐·菲奧拉蒙蒂說,所有公立學校都會在每學年的課程中納入大約33個小時,學習與氣候變化有關的問題。菲奧拉蒙蒂的發言人溫琴佐·克拉馬羅薩說,這些課將被納入現有的公民課科目,從2020年9月起,這一科目將有一個「環保足跡」。
-
欲開全球先例 義大利教育部擬設氣候變化必修課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11月7日電據香港《文匯報》報導,當地時間11月5日,義大利教育部長洛倫索·菲奧拉蒙蒂表示,當局擬將氣候變化課題納入公立學校的必修課程。如果該措施正式推行,義大利或開全球先例。據報導,菲奧拉蒙蒂5日宣布,從2020年9月起,義大利教育部計劃讓公立學校的學生,每周接受一小時有關全球變暖和可持續發展機遇等課題。此外,在地理、數學、物理等科目中,也會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授課。他還說,期望義大利教育體系中將環境和社會議題變成核心學習內容的做法,成為全球先例。據介紹,菲奧拉蒙蒂來自義大利五星運動黨,從政前曾擔任經濟學教授。
-
義大利首都羅馬久旱成災 羅馬人用水犯愁
義大利如今正經歷60年不遇的旱災,首都羅馬面臨的困境尤其引人關注。 羅馬所在的拉齊奧區先前禁止羅馬一家供水公司從布拉恰諾湖中取水,供給羅馬的水量因此減少8%。拉齊奧區還警告,將從本周末開始要求羅馬市每天實施8小時的「配給制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