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地球「複製體」,但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2020-08-11 科學探索之路

科學家意外發現和地球十分相似的行星,它會成為人類努力的方向嗎?人類又為什麼需要星際移民。別著急聽我慢慢道來。


正是因為人類點出科技樹,才可以在短短的百年內飛出地球開始探索更廣闊的的宇宙,要知道人類從有文字到現在大約有6000年之久,如此漫長的發展速度遠遠不如近200年的發展,對於這一現象我們稱為科技爆炸,文藝復興時期人類在多個領域迸發出不凡的成果,從此人類的發展進入高速發展時期,一直到現在人類的生活已經提高很多了,最明顯的體現是手機,它其實沒有發展多少年,但就是在短短的時間內從按鍵手機發展成觸屏手機,然後來到智慧型手機時代。這種速度是以前無法想像的。


不過也正因為人類高速發展,也造成地球資源的快速消耗,地球環境的不斷破壞。尤其是最近這今年可以明顯的感覺到現在的地球環境和氣候越來越糟糕,每年的自然災害不斷,今年颱風也出現過好幾次了。


工業革命的大發展,也使得溫室氣體大量排放,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溫的不斷升高,隨之帶來的就是南北極的冰雪不斷融化,海平面的不斷上升,這些狀況也是科技爆發之前沒發生過的,更糟糕的是目前大部分科技都是以前科學家的理論知識,前沿的科技正在逼近天花板,按照這個趨勢很難保證在地球毀滅之前通過科技改造地球,所以科學家們想出兩種辦法並行,第一種就是減緩地球環境惡化給科技爭取時間,另一方面尋找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在地球毀滅之前搬過去。


前面一種方案就是全世界實施的各種保護政策,第二個方法就比較難了,首先是我們在宇宙探索的飛行器目前還遠遠達不到長距離航行,其次是要找出適合人類居住的類地行星。雖然條件十分苛刻但這是最有可能實現的方案。


於是尋找類地行星的計劃開始了,發射了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克卜勒不負眾望,在進入軌道後就不斷發現類地行星,其中有些和地球的相似度還非常高。


其中克卜勒-22b行星是美國宇航局的克卜勒計劃於2011年12月確認的首顆位於宜居帶的系外行星,距地球600光年。它圍繞一顆和太陽非常相似的恆星公轉。截止2011年2月份,科學家們共報告發現54顆位於宜居帶的系外行星候選體。


這對於目前人類來說是一個讓人絕望的距離。人類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發展才有可能飛到這顆星球,根據天文學家的不斷研究這顆星球和地球的相似度極高,因此他們猜測或許上面已經有其他智慧文明了,所以這顆星球對人類來說還是一個未知的危險,不過也因為距離太過遙遠所以暫時可以鬆口氣。


早年間就有傳聞說火星也適合人類居住,但後續的研究報告證明火星並不適合人類居住,主要原因如下。1.大氣稀薄,只有地球的百分之一,主要是由遺留下的二氧化碳(百分之95.3)加上氮氣(百分之2.7)、氬氣(百分之1.6)和微量的氧氣(百分之0.15)和水汽(百分之0.03)組成的。2. 由於大氣稀薄,二氧化碳少而無法形成溫室效應,火星溫度一直保持零下,夏季平均氣溫負五十度,冬季最冷負一百二十度。


3. 氧氣幾乎沒有,人會馬上窒息。4. 因為大氣稀薄,所以大量紫外線能照到火星表面。5. 火星雖然在有些地方有殘餘的水冰(火星三十多億年前擁有海洋),但很難發現。6. 沒有像地球上那樣的環境,那樣的資源(食物)。


而且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且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2015年9月28日,美國宇航局公布火星上有少量的水。據法新社2018年7月25日報導,歐洲航天局(ESA)的研究員稱,火星上發現了第一個液態地下水湖。火星也是中國古代所說的熒惑星。


更早之前人類還發現了一個與地球十分相似的星球,1904年人類第一次發現了木衛六,它是木星的其中一顆衛星。木衛六其實是一顆比較迷你的衛星,它的體積比地球要小,最初人類發現木衛六後並沒有投入太多的關注度,因為木衛六本身不是球形天體,而是一顆不規則的衛星。


但2000年美國NASA發射探測衛星第一次看到木衛六的真正樣子,這才開始真正的研究起來,研究人員在木衛六上面發現了液體水,同時還發現它擁有大氣層並且含有氧氣,這樣的條件滿足人類生存的需求,這一度讓大家高興,可它最後還是沒能成為人類的目標。


主要原因是木衛六上面沒有磁場,磁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因為太陽光輻射,太陽風暴都需要磁場來保護,所以說木衛六完全暴露在太陽下。在這種情況下,人類是無法生存的。太陽風暴是太陽一種常規現象,它會釋放出大量的帶電氫粒子流,如果沒有磁場的保護,所有的生命都會滅絕,所以說磁場是非常重要的參考因素。


雖然和地球相似的行星一一被證實無法移居,但科學家們依然沒有放棄尋找,不過這同樣警告著我們,地球很可能就是人類唯一的家園,所以請開始重視地球環境,從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吧。

相關焦點

  • 北極發現4.6萬年前的小鳥,結構保存完整,科學家卻高興不起來!
    就在前段時間科學家有了一個重大發現,他們在北極的凍土層中發現了一隻小鳥,這隻小鳥已經沉睡了4萬多年,如今重現在人類眼前,這究竟是好還是壞呢?科學家把這隻小鳥帶回實驗室後,才發現這是一隻雌性的百靈鳥,由於它的屍體保存的還比較完整,甚至有科學家認為這隻小鳥才死去不久。當他們進行分析,後才確定這隻小鳥已經死亡了4.6萬年的時間了,由於常年在寒冷的凍土層掩埋下,所以它的屍體才保存得比較完整。
  • 失聯13年的衛星,再次向地球傳回信號,科學家卻高興不起來
    當時,NASA為了深入研究地球磁層,把IMAGE衛星送入了1000×46000公裡的極軌道中。該衛星會經過地球兩極上空,軌道周期為14小時。 兩年後,失去電力的LES-1與地球失去聯繫。 但時隔45年之後,在2012年,人們又再一次接收到LES-1發出的信號。如今,LES-1還在繞著地球轉動,距離地表大約2800公裡。在那裡,空氣阻力極低,它可以依靠慣性,長期無動力飛行下去。
  • NASA發現新地球?別高興的太早
    當然這不賴大家,NASA的預告「……天文學家們已經接近幾千年來我們所夢想的目標:發現另外一個地球」實在是太容易讓讓人思維奔逸,再加上信息傳播過程中的不斷失真,公眾設想和期待的東西,跟科學家們要說的東西,完全是兩回事。    這樣咋乎一番然後圍觀群眾失望走散的事情,NASA幹過不止一次了,在太陽系外行星的話題上尤其如此。
  • 滅絕動物「死而復生」,科學家卻高興不起來,原因為何?
    引言:「死而復生」這個詞在大多數人看來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因為它違背了基本的自然規律。然而類似的現象確實在自然界中出現了,一些早在幾百年前、幾萬年前,甚至是幾十萬年前滅絕的生物又重新出現了,但人類不應該因此而沾沾自喜。
  • 滅絕動物「死而復生」,科學家卻高興不起來,原因為何?
    可以說人類文明發展起來之後,自然界物種的更新換代速度在不斷地加快。在15、16世紀歐洲開闢新航線之後,許多未知的大陸也被歐洲人發現了,然而在他們對新大陸造成的影響中,似乎災難性的影響佔到了主要部分,這主要體現在對土著民以及當地野生動物的殺害。這些行為直接導致了土著民數量的銳減,同時也導致了許多物種逐漸走向瀕危,最後直接滅絕,這一類代表生物就有渡渡鳥、袋狼等等。
  • 國家天文臺發現紅矮星爆發,科學家卻高興不起來
    471光年的位置發現了一顆超冷矮星超強的耀斑爆發,這顆恆星被稱為SDSS J013333.08+003223.7,這次新發現的事件被命名為GWAC 181229A。 以往我們認為這類恆星非常溫和,燃燒速度緩慢,不會出現像這麼高強度的能量釋放,是生命誕生最理想的母恆星,但是現在的發現告訴我們,紅矮星已經不適合生命生存了。 為什麼我們之前認為紅矮星是生命誕生的主要恆星?也是地外生命大量存在的主要場所?
  • 科學家發現「盜版地球」,水和大氣都不缺,距離地球不到5光年
    科學家發現「盜版地球」,水和大氣都不缺,距離地球不到5光年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人們也可以看到宇宙中發生的一些情況,當人們的眼界開闊了以後,才清楚地認識到了地球有多渺小,宇宙有多浩瀚。在廣闊的宇宙中,有太多的未知,這使人類探索宇宙的熱情便逐漸火熱起來。
  • 人類找到「第二個地球」,或有生命誕生,為何科學家卻高興不起來
    無論何時,每當夜深人靜,仰望星空時,不知道你是否也會感到一種屬於人類的孤獨寂寞。「第二個地球」,經過不懈的探索,科學家們終於發現了這個「第二個地球」,即克卜勒-452b。克卜勒-452b是一顆太陽系外行星,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在2015年發現並公布的。這顆行星按地球的相似度比較,它排名第六。
  • 地球環境在變好嗎?北極出現「時間膠囊」,科學家卻高興不起來!
    北極的時間膠囊就在前段時間,有兩名衝浪愛好者在愛爾蘭的海灘上就發現了一個時間膠囊,這個時間膠囊是在2018年被遊客埋藏在北極的,在我們看來這樣的事情實在太過夢幻了,把時間膠囊埋藏在冰雪世界中,實在讓人有些嚮往,這件事情傳播到了網絡上也鬧得沸沸揚揚,但是科學家在看到了這則新聞後卻並不開心,他們認為這並不是一個好兆頭
  • DNA複製體結構和工作原理首次被揭示
    本報訊(記者李晨陽)DNA複製分子機制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學中最基本的問題之一。
  • 科學家發現宇宙「冥界」,一年等於地球248年,在上面還能飄起來
    我們都知道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分別是金木水火土、地球、天王和海王,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十多年以前太陽系是有九大行星的,還有一個冥王星,不過後來科學家發現冥王星的運行規律和其他八大行星有所不同,之所以當時被歸到行星的行列,是因為科學家們在發現它的時候出了點錯誤,把它的質量估算錯了,它雖然看起來不小
  • 科學網—DNA複製體結構和工作原理首次被揭示
    本報訊(記者李晨陽)DNA複製分子機制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學中最基本的問題之一。
  • 不高興就假笑,騙大腦高興起來
    一項新研究發現,即使不想笑,假笑也能產生積極影響。研究人員稱,微笑這一動作會調動面部肌肉,刺激大腦的情緒中心——杏仁核,釋放神經遞質,從而欺騙大腦,產生樂觀情緒。這項由南澳大學開展的研究對實驗參與者進行了測試,參與者需要用牙齒夾住一支筆,使他們的面部肌肉像微笑一樣運動。研究人員發現,當肌肉告訴自己 「你要快樂」的時候,你就能以積極態度看待周圍的世界,對研究心理健康問題很有幫助。
  • NSMB:科學家發現調節基因組複製的代碼信號
    ,當時研究者發現,DNA複製的關鍵基因組區域充滿著特殊蛋白的修飾,即為小分子泛素樣修飾蛋白(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 SUMO)的修飾(SUMOylations),而在其它區域中卻是泛素化作用,研究者並不清楚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 婚姻裡的深層次矛盾原來大都是這樣一點一點積攢起來的
    婚姻裡的深層次矛盾原來大都是這樣一點一點積攢起來的01婚姻是一個矛盾體,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慢慢積攢起來的那些深層次的矛盾,最後將婚姻變得面目全非,甚至分崩離析。她隱忍不發,可還是在期待男人會主動發現這一點,然而一直到快睡覺了,男人還是無動於衷,女人終於忍不住了自己先主動開口:你沒發現我今天這條裙子是新買的嗎?男人有些吃驚很快又歸於平淡地回應:你新買的裙子啊,不好意思我才發現。女人聽了後更加不快了,「怎麼樣?好看嗎?」女人追問。男人刷著手機,頭也不抬的敷衍道:嗯,還行。
  • 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鑽了兩個孔,發現的物質讓科學家高興不已
    而金星和火星就是兩個重點目標,因為它們跟地球一樣,也是類地行星,同樣處在宜居帶內。 科學家最先探索的是金星,可是當探測器到達金星軌道之後卻發現,金星有著非常厚的大氣層,而且90%以上的成分是二氧化碳,由此導致金星的溫室效應非常嚴重,表面溫度達到了460攝氏度。
  • 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鑽了兩個孔,發現的物質讓科學家高興不已
    當科學家發現以人類的科技還無法對金星進行探測,最後只能將目光從金星移到火星,火星的環境雖然也非常荒涼惡劣,但是相對於金星環境來說,火星可以稱得上是天堂。火星只有稀薄的大氣層,而且表面的溫度也不熱。火星探測器能夠在軌道對火星表面進行初步的探測,更重要的是火星車可以登陸火星,在表面進行長久的移動探測。
  • 中心體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那麼中心體是怎麼複製的呢?
    但是,即使這個基因組中有一種反轉錄酶基因,RNA可能也不能複製而只是協助組織中心體。      RNA存在於中心體。對細胞分裂至關重要的中心體會在細胞分裂成兩半之前向細胞的兩極運動。它們錨定在附著在被複製染色體上的蛋白質鏈上,並幫助將姐妹染色體拉開,從而使每個新細胞只有每條染色體的一個拷貝。在參與這項工作時,一個中心體本身會進行自我複製。數十年來,研究人員一直爭論這些錨是否有它們自己的「基因組」,如果是這樣,那麼它的核酸序列是DNA還是RNA?
  • 科學家揭示人體線粒體DNA複製及分配新機制
    &nbsp&nbsp&nbsp&nbsp新華社東京5月16日電(記者華義)日本理化學研究所日前宣布,發現了人體內線粒體中脫氧核糖核酸(DNA)複製及分配的新機制,解釋了人體是如何保證新生後代的線粒體功能健全性這一問題。這一發現有助於理解生命傳承的基本原理。
  • 馬裡亞納海溝6000米,發現新物種,科學家們卻開心不起來!
    可是人類的存在就不一般了,人類似乎帶給地球的,只有無盡的災難。人類的活動使地球的自然環境變得更加惡劣,甚至在近些年,隨著人類科學技術不斷的發展,這種趨勢增加的速度也更加快了。        地球上無處不受到了人類活動的的影響。雖然聽上去很不可思議,畢竟地球已經誕生了46億年了,而人類出現在地球上的時間,也不過才僅僅幾百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