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意外發現和地球十分相似的行星,它會成為人類努力的方向嗎?人類又為什麼需要星際移民。別著急聽我慢慢道來。
正是因為人類點出科技樹,才可以在短短的百年內飛出地球開始探索更廣闊的的宇宙,要知道人類從有文字到現在大約有6000年之久,如此漫長的發展速度遠遠不如近200年的發展,對於這一現象我們稱為科技爆炸,文藝復興時期人類在多個領域迸發出不凡的成果,從此人類的發展進入高速發展時期,一直到現在人類的生活已經提高很多了,最明顯的體現是手機,它其實沒有發展多少年,但就是在短短的時間內從按鍵手機發展成觸屏手機,然後來到智慧型手機時代。這種速度是以前無法想像的。
不過也正因為人類高速發展,也造成地球資源的快速消耗,地球環境的不斷破壞。尤其是最近這今年可以明顯的感覺到現在的地球環境和氣候越來越糟糕,每年的自然災害不斷,今年颱風也出現過好幾次了。
工業革命的大發展,也使得溫室氣體大量排放,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溫的不斷升高,隨之帶來的就是南北極的冰雪不斷融化,海平面的不斷上升,這些狀況也是科技爆發之前沒發生過的,更糟糕的是目前大部分科技都是以前科學家的理論知識,前沿的科技正在逼近天花板,按照這個趨勢很難保證在地球毀滅之前通過科技改造地球,所以科學家們想出兩種辦法並行,第一種就是減緩地球環境惡化給科技爭取時間,另一方面尋找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在地球毀滅之前搬過去。
前面一種方案就是全世界實施的各種保護政策,第二個方法就比較難了,首先是我們在宇宙探索的飛行器目前還遠遠達不到長距離航行,其次是要找出適合人類居住的類地行星。雖然條件十分苛刻但這是最有可能實現的方案。
於是尋找類地行星的計劃開始了,發射了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克卜勒不負眾望,在進入軌道後就不斷發現類地行星,其中有些和地球的相似度還非常高。
其中克卜勒-22b行星是美國宇航局的克卜勒計劃於2011年12月確認的首顆位於宜居帶的系外行星,距地球600光年。它圍繞一顆和太陽非常相似的恆星公轉。截止2011年2月份,科學家們共報告發現54顆位於宜居帶的系外行星候選體。
這對於目前人類來說是一個讓人絕望的距離。人類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發展才有可能飛到這顆星球,根據天文學家的不斷研究這顆星球和地球的相似度極高,因此他們猜測或許上面已經有其他智慧文明了,所以這顆星球對人類來說還是一個未知的危險,不過也因為距離太過遙遠所以暫時可以鬆口氣。
早年間就有傳聞說火星也適合人類居住,但後續的研究報告證明火星並不適合人類居住,主要原因如下。1.大氣稀薄,只有地球的百分之一,主要是由遺留下的二氧化碳(百分之95.3)加上氮氣(百分之2.7)、氬氣(百分之1.6)和微量的氧氣(百分之0.15)和水汽(百分之0.03)組成的。2. 由於大氣稀薄,二氧化碳少而無法形成溫室效應,火星溫度一直保持零下,夏季平均氣溫負五十度,冬季最冷負一百二十度。
3. 氧氣幾乎沒有,人會馬上窒息。4. 因為大氣稀薄,所以大量紫外線能照到火星表面。5. 火星雖然在有些地方有殘餘的水冰(火星三十多億年前擁有海洋),但很難發現。6. 沒有像地球上那樣的環境,那樣的資源(食物)。
而且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且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2015年9月28日,美國宇航局公布火星上有少量的水。據法新社2018年7月25日報導,歐洲航天局(ESA)的研究員稱,火星上發現了第一個液態地下水湖。火星也是中國古代所說的熒惑星。
更早之前人類還發現了一個與地球十分相似的星球,1904年人類第一次發現了木衛六,它是木星的其中一顆衛星。木衛六其實是一顆比較迷你的衛星,它的體積比地球要小,最初人類發現木衛六後並沒有投入太多的關注度,因為木衛六本身不是球形天體,而是一顆不規則的衛星。
但2000年美國NASA發射探測衛星第一次看到木衛六的真正樣子,這才開始真正的研究起來,研究人員在木衛六上面發現了液體水,同時還發現它擁有大氣層並且含有氧氣,這樣的條件滿足人類生存的需求,這一度讓大家高興,可它最後還是沒能成為人類的目標。
主要原因是木衛六上面沒有磁場,磁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因為太陽光輻射,太陽風暴都需要磁場來保護,所以說木衛六完全暴露在太陽下。在這種情況下,人類是無法生存的。太陽風暴是太陽一種常規現象,它會釋放出大量的帶電氫粒子流,如果沒有磁場的保護,所有的生命都會滅絕,所以說磁場是非常重要的參考因素。
雖然和地球相似的行星一一被證實無法移居,但科學家們依然沒有放棄尋找,不過這同樣警告著我們,地球很可能就是人類唯一的家園,所以請開始重視地球環境,從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