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人們的視點都聚焦海南文昌和吉林四平,一個是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一個是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示範區。一個是天上的事,一個是地上的情。
衛星上天與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的手裡,兩個榮耀的話題又一次重新激蕩國人的心田。40多年前,同樣的時代主題,出現在中國「兩彈一星」研發的開拓者、領導者聶榮臻元帥面前,他那「吃飯比上天更重要」的一句話,語驚四座,影響深遠。
聶榮臻元帥 「吃飯比上天更重要」的批示紀念碑立在中國農業大學校內,見證了改革開放後中國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溫飽問題的歷史。
當年,北京農業大學(現為中國農業大學),因為「文革」時期被遷出京城,粉碎「四人幫」後,各行各業的人們揚眉吐氣,國家各項事業百廢待興。其中,農業的振興尤其迫切,無論發展什麼事業,如何抓綱治國,吃飽飯是先決條件,要搬遷回北京城內,與航天部門的用地有些爭議,有人告到聶榮臻哪兒,認為他會傾向於航天事業用地這邊。不料,聶帥高瞻遠矚作了「吃飯比上天更重要」的批示,得到的是相反的結果。
1977年8月,鄧小平同志主持召開科學和教育工作者座談會,沈其益教授、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出席了座談會,會上他慷慨陳詞,匯報了北京農大的現狀,轉達了全校師生辦好學校的迫切願望。此前,沈其益、高鵬先、王明遠等曾聯名上書鄧小平。北京農大的處境引起了鄧小平同志的關注,當即指示國務院派人到北京農大調查和處理。
1978年6月,聶榮臻同志致函鄧小平說:「辦好一所重點農業大學,是促進農業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措施」,建議將華北農大撤回北京原址並恢復北京農業大學校名。鄧小平同志看到聶榮臻函件後,作了「這很對,我認為比較妥當」的批示。
1978年9月,聶帥在另一封信中又強調指出:「九億人口吃飯問題是比上天更重要更迫切的重要戰略問題」。他指示相關部門應儘快落實中央關於農大遷回北京原址辦學的各項工作。
聶帥「吃飯比上天更重要」此話一出,在農業界傳揚甚廣,成為重農的名訓。
1978年11月24日,《國務院關於華北農業大學搬回馬連窪並恢復北京農業大學名稱的通知》正式下達。
長時間的調查、醞釀、爭執及至反覆,經過了黨中央主席、副主席,國務院總理、副總理共17位領導人的批示、圈閱,北京農大師生的願望才得以實現。
多年以後,中國農業大學師生為此立碑銘記這段辦學史。讓歷史告訴未來。
了解了中國農業大學的這段坎坷曲折的辦學歷史,賞讀了當年聶榮臻元帥的批示,新中國研製「兩彈一星」的元勳,胸懷全局,心存高遠,把中國人吃飯問題看成比上天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