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具傳染性新冠病毒如何從預印本「走向」印刷本
圖片來源:《細胞》5月5日,預印本伺服器bioRxiv上發布的一篇預印本,曝出了一種更具傳染性的新冠病毒這篇預印本指出,該病毒的刺突蛋白出現特定的突變,導致胺基酸D614G變化,因而比其他形式的病毒「更具傳染性」,並表達了控制該病毒和進行疫苗開發的「迫切關注」。但沒過幾天,針對這些論斷的批評就出現了。
-
美媒:揭開病毒傳染性的奧秘
參考消息網1月12日報導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1月8日報導,研究人員首次發現脊髓灰質炎病毒和普通感冒病毒等是如何「包裝」它們的遺傳密碼、使它們能夠感染細胞的方式。這一發現為研發能阻止此類感染的藥物或抗病毒藥物提供了可能性。
-
機器學習模型發現由於刺突蛋白突變 6種新冠病毒亞型中有5種更具傳染性
密西根州立大學研究人員開發的一種新的機器學習模型表明,SARS-CoV-2基因組的突變使病毒更具傳染性。該模型由數學、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系的首席研究員Guowei Wei教授開發,分析了來自2萬多份病毒基因組樣本的SARS-CoV-2基因分型。研究人員分析了刺突蛋白(一種主要負責促進感染的蛋白質)的突變,發現目前已知的六種病毒亞型中有五種更具傳染性。與任何病毒一樣,許多突變最終都是良性的,對感染患者幾乎沒有風險。有些突變甚至會降低傳染性。
-
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突變並未使其更具傳染性
據美國《國會山報》25日報導,一項新的研究顯示,目前觀察到的新冠病毒突變似乎並沒有增加病毒的傳播能力。但有些變異對病毒有利或有害,可能會帶來麻煩的後果,例如使病毒更具傳染性,疫苗的效力降低。不過,研究人員表示,到目前為止他們還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表明常見突變會增強病毒的傳播能力。
-
研究稱美國新冠病毒發生變異:更具傳染性,或能繞過口罩、洗手等「障礙」
圖據生命科學網據《紐約郵報》9月24日報導,美國多家醫學權威機構聯合在德克薩斯州休斯頓地區進行了一項迄今為止美國最大規模新冠病毒基因研究,結果顯示,在該地區的第二波疫情中,一種新的、傳染性更強的新冠變異病毒佔據了「主導地位」。專家們表示,這可能是新冠病毒對抗口罩和其他社交隔離等人類防疫措施的反應。這一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能已經進化到能夠抵抗諸如洗手和社交距離等行為。
-
新冠病毒為何比SARS病毒傳染性更強?這個展覽帶你揭秘病毒
重新認識病毒,客觀全面了解病毒,掌握病毒防範的科學方法,對我們每個人而言都至關重要。廣東科學中心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情況下,於2020年5月12日(星期二)起恢復開館,並推出嶄新的《病毒——人類的敵人還是朋友?》科普主題展覽。《病毒——人類的敵人還是朋友?》
-
研究: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新冠病毒突變使其變得更具傳染性
據外媒報導,一項由英國倫敦大學學院遺傳學家團隊展開的大型新研究對SARS-CoV-2病毒的1萬多種突變進行了研究並由此得出目前似乎並沒有出現更具傳染性或傳播性的任何變體的結論。相關研究報告已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日本團隊發現新冠病毒變異後傳染性更強
(觀察者網訊)據日本共同社11月13日報導,日本東京大學醫科學研究所教授河岡義裕等的團隊在13日的美國《科學》雜誌電子版上發表研究結果稱,通過倉鼠實驗確認了目前全球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與初期病毒相比,因變異而導致傳染性變強。
-
最新研究:新冠狀病毒比SARS和中東呼吸症候群更具傳染性
來源:FX168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周三(2月19日)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中國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比SARS和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更具傳染性。研究指出,迄今為止,對新型冠狀病毒最大規模、最全面的研究發現,它具有高度傳染性,但不像以前的類似疾病那樣致命。這項研究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一組專家開展,並於周一(2月17日)發表在《中國流行病學雜誌》上,該研究調查了超過72000例確診和疑似的冠狀病毒病例。
-
【英國專家:新冠病毒的傳染性,讓它比伊波拉病毒更可怕】流行病...
2020-03-09 19:07:48來源:FX168 【英國專家:新冠病毒的傳染性,讓它比伊波拉病毒更可怕】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O Richard Hatchett在電視節目中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力在中國、義大利、伊朗等國家已經得到展示,這可能對全球50%-70%的人口造成威脅。
-
中國疾控中心公布7.2萬病例統計結果:新冠病毒比 SARS 更具傳染性...
如下圖所示,2019 年 12 月屬疫情發展早期階段,病毒在小範圍內傳播,每天僅 0-22 例患者出現症狀。隨後確診病例數從 1 月初開始迅速上升,在 1 月 24-28 日達到第一個流行峰,後緩慢下降。但 2 月 1 日出現單日發病日異常高值,後逐漸下降。不過,確診病例在 2 月 4 日才達到頂峰。
-
傳染性更強!又發現另一種變異新冠病毒
傳染性更強!英國發現另一種變異新冠病毒多地疫情防控級別調至最高級繼本月14日英國確認出現一種變異新冠病毒之後,英國政府23日宣布,又發現了另一種傳染性更強的變異新冠病毒。英國衛生大臣 漢考克:我們已經在英國檢測到兩例感染另一種變異新冠病毒的病例。這兩個病例在過去幾周與從南非來的確診病例有接觸。
-
多篇論文揭示新冠病毒變體D614G可能更具傳播性
目前,在全球範圍內,這種病毒的614D變體已經全部被614G變體所取代。這些來自8月發表在Cell期刊上的一篇論文的發現以及來自其他研究團隊的確鑿的證據,使得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開始調查流行的病毒毒株的快速轉變是基於一群移動的建立者的隨機引入(即建立者效應),還是表明614G提供了某種選擇性優勢,比如使得它更具傳染性。
-
日本研究:新冠病毒變異後傳染性更強 從歐洲開始擴散
日本發布研究:新冠病毒變異後傳染性更強 從歐洲開始擴散海外網11月13日電 日本東京大學醫學研究所教授河岡義裕等人組成的研究小組,於13日正式發布新冠病毒變異後的有關科研結果。綜合日本共同社、《朝日新聞》13日報導,東大團隊和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的拉爾夫·巴裡克教授等組成的研究小組,13日在美國權威學術期刊《科學》上發文證實,與初期相比,目前在世界上流行的新冠病毒在變異後的傳染性更強。團隊認為,這種變異病毒以歐洲為起點向世界傳播,並且不斷擴大。
-
世衛組織:多數病毒變異對傳染性影響小
據中新網綜合報導,繼英國出現傳染性極強的變異新冠病毒後,加拿大、瑞典、日本等多國也發現相關感染病例。儘管在英國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更具傳染性,但專家們並不認為它們更具致命性或將改變病程。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28日表示,新冠病毒變異是正常且可預料的,病毒傳播程度越高,變異的機會就越多。她還表示,大部分新冠病毒變異對傳染性影響很小。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當天也指出,科學家目前正在英國和南非展開研究工作,將繼續指導該機構下一步的工作。目前,美國新冠確診病例超過1926萬例,累計死亡超33.4萬,均居全球首位。
-
變異程度更高,傳染性更強!英國又發現另一種變異新冠病毒
據央視新聞,12月14日英國確認出現一種變異新冠病毒之後,英國政府23日宣布,又發現了另一種傳染性更強的變異新冠病毒英國衛生大臣漢考克:我們已經在英國檢測到,兩例感染另一種變異新冠病毒的病例,這兩個病例與過去幾周,有南非旅行史的確診病例有接觸。這種新的變異新冠病毒非常令人擔憂,因為它的傳染性更強,而且似乎比此前在英國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的變異程度更高。英國衛生大臣漢考克表示,目前英國政府已經對感染新變異新冠病毒的兩例病例及其密切接觸者進行了隔離,並限制從南非到英國的旅行。
-
噩耗,美國兔群暴發高傳染性致命病毒,後面還有更可怕的發現
在疫情緊急的當下,美國再度傳來噩耗,美本土兔群暴發高傳染性致命病毒。據報導稱,一種致命的出血性病毒(RHDV2)正在美國西南部肆虐。這種病毒是今年3月在新墨西哥州被首次發現,此後,在德克薩斯州、亞利桑那州、科羅拉多州、內華達州以及加利福尼亞州廣泛傳播,已導致大量家兔和野兔死亡。
-
日本發布研究:新冠病毒變異後傳染性更強,從歐洲開始擴散
據海外網11月13日消息,日本東京大學醫學研究所教授河岡義裕等人組成的研究小組,於13日正式發布新冠病毒變異後的有關科研結果。綜合日本共同社、《朝日新聞》13日報導,東大團隊和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的拉爾夫·巴裡克教授等組成的研究小組,13日在美國權威學術期刊《科學》上發文證實,與初期相比,目前在世界上流行的新冠病毒在變異後的傳染性更強。團隊認為,這種變異病毒以歐洲為起點向世界傳播,並且不斷擴大。
-
病毒離開宿主細胞無法存活,為什麼病毒不能與人類共生?
病毒病毒一般是由一個蛋白質外殼包裹著一段DNA或者RNA,利用宿主細胞進行自我複製。只要有生命的地方,就可能存在病毒,但是直到19世紀末,病毒才被鑑別與發現。1899年馬丁烏斯·貝傑林克發現並命名了第一個已知病毒——菸草花葉病毒。關於病毒的起源主要有三種理論:1、 逆向理論。
-
新冠病毒傳染性為何更強?冷凍電鏡圖破解答案
新冠病毒的傳染性為何更強?科學家用「火眼金睛」的冷凍電鏡技術,終於找到了其背後的原因——新冠病毒的關鍵刺突蛋白(S蛋白)與人體細胞的受體蛋白的親和力,要遠高於SARS-CoV。病毒要進入人體細胞,必須找到人體細胞上相應的受體蛋白,而每個受體好比是一把「鎖」,得有相應的「鑰匙」才能打開,而後進入細胞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