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湛廬文化在我們這裡首發了《知識大遷移》這本書。其中有一個話題,我們昨天說的還意猶未盡。那就是這本書裡提出的「元無知」的概念。元是元旦的元。
原來的無知,可以稱之為叫「考場無知」。考卷就在那裡,上面的每一個問題都問得很清楚,但是我沒本事答出來。這種無知,在我們的青少年時代,在考場上,經常折磨我們。而成年進入社會之後,更要命的「元無知」來了。這種無知,可以稱之為叫「搜索無知」。谷歌或者百度的搜索框就放在那裡,人類的大部分成型知識,你都可以通過搜索找到。但是你在搜索框裡搜索什麼呢?鍵入一個什麼詞,成為你的第一個起點呢?如果這個時候,大腦一片空白,這就是「元無知」的狀態。這不是今天才有的現象。《知識大遷移》這本書裡舉了一個例子。古希臘的元老院裡,當時有一個職業叫做「助記員」。他們的工作,就是在元老們辯論的時候,給元老們提供所需的事實。比如城裡有多少人口,上個月天氣怎麼樣,諸如此類。這個職業假如用古希臘語直譯過來,名字就叫「好記性」。你看,答案不需要你知道啊,有人專門負責給答案啊。元老們搞政治辯論,真正的競爭在於,他們能向「助記員」問出什麼樣的問題。這和我們今天面對谷歌百度搜尋引擎,是不是一模一樣的情境?你需要的不是體系性的知識,你需要的是一個可以追索下去的線頭。只要這個線頭存在,你就擺脫了「元無知」。你仍然是無知的,但是沒關係,網際網路上的那些知識工具會幫助你解決後面的問題。舉個我遇到的例子。有一位創業者問了一個很好的問題。他說,能不能辦一個保姆學校,培養高質量的保姆?那怎麼培養呢?能不能借鑑培養護士的流程?要知道,他自己的經歷和保姆沒啥關係,和醫學就離得更遠。但是他模模糊糊地知道,人類在醫學護理上積累了大量流程性的經驗。因為護士幹的事都人命關天,所以流程管理非常嚴格。如果把管理護士的流程,移植到保姆怎麼幹家務,那就會培養出最好的家政服務人才。如果這條路能走通,那也許就會誕生一家很成功的創業公司。那下面該怎麼辦?那就簡單了。上網查,找懂護理專業的人去問,做一個最小化的實驗性的班,一步步往下摸索著走就行了。那反面的例子呢?如果缺了這種零星知識,其實會出現重大的誤判。《知識大遷移》這本書裡面舉了個例子。有一個美國教師,在肯亞工作過幾年,回到美國之後,愣是被學校強迫停課了。為啥?因為當時非洲爆發了伊波拉病毒。學校怕這個老師也攜帶病毒,傳染給學生。但其實,這是一個非常無知的決定。在很多美國人的觀念裡,非洲就是一個地方,可能跟芝加哥差不多。他們沒有深想,非洲是個大陸啊。地方大著呢。只要知道這個知識線頭,上網一查就知道,爆發伊波拉的地方距離那位老師工作的肯亞有5600公裡遠呢。完全不必擔心。你看,在真實世界裡,是不是零星的,但是維度豐富的知識比體系化的知識要重要得多?好,下一個問題來了。怎麼去找這種零星的,但是維度豐富的知識?難道漫無目的地去撲騰嗎?還是有一些方法的。第一個方法,人是萬物的尺度,人也是零星知識的最好的線頭。幾乎我認識的所有工作能力強的人,都有一個習慣。遇到一個自己完全不知道怎麼下手的難題,就是遇到「元無知」了,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我找誰去請教一下?我經常跟他們開玩笑說,你們最重要的工作工具是通訊錄啊。有能力的人,無一例外都是這樣。那這張通訊錄是怎麼來的呢?這功夫就在平時了。各個領域的人,都要認識一點。有很高知識價值的人,要有把他們識別出來,保持弱連接的能力。有一個說法,你在一個城市生活,至少要認識四種人,一個公務員,一個江湖人,一個老師,一個醫生。哎?為什麼要認識這四種人呢?不是因為他們手裡有什麼特定資源啊,是因為他們手裡有特定的知識線頭。這四個領域,都是有獨特的內部邏輯和話語系統的。只要你在這些領域有可以請教的人,遇到了問題,請教一下,就會抓住關鍵的知識線頭。剩下的問題就好辦了。而沒有工作能力的人呢?他們遇到這種「元無知」的問題,往往就一籌莫展。甚至,像一個好學生那樣,立即本能地啟動昨天我們說的那種「考試式學習」的模式,回家自己生憋答案。而不是像一個偵探那樣啟動「破案式學習」模式。工作能力的差異,就是這麼來的。還有一種抓知識線頭的方式。就是要有自己的觀測複雜現象的儀表系統。什麼意思呢?就是從一個特別顯而易見的表像,看出背後一大堆信息的工具。就像我們通過看溫度計知道溫度一樣。比如我們公司面試招人的時候,就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就是人要好看。這聽起來好像有點以貌取人,對吧?但是,我們說的好看,並不是你五官怎麼樣,而是你這個人是不是很在乎自己的形象。頭髮得理好吧?鬍子得刮吧?身上不能有味兒吧?衣服得整潔吧?這些都是信號,通過它我可以判斷很多事。比如你對自己的要求嚴不嚴格?你在不在乎別人對你的感受?你在不在乎這次面試?你在未來的工作中會不會和他人協作?等等。通過這一個信息的線頭,就能判斷後面的很多事情。再比如,美國的常春藤院校,招生的時候為什麼要求學生體育要好?不只是因為在乎學生的身體素質,而是為了通過這個表象了解這後面的一系列信息。一個孩子有體育專長,至少說明,第一,家庭經濟實力不錯,至少是中產階級吧。第二,父母對孩子很負責,願意投錢投精力。第三,孩子能堅持下來,說明他既有恆心,又有方法,還取得過具體的成功。你看,一個簡單的指標,能夠抓取到三個信息。這就是美國名校的儀表系統。一眼能看到的表象,可以洞察大量的信息,這是一個只要不斷訓練,就可以持續增強的能力。今天我們說這個話題,其實是因為我們正處在一個大的時代轉換之中。最近我和投資家金巖石老師聊到「區塊鏈」這個話題。金巖石的一段話,其實就折射了這個大轉換。他說,區塊鏈這個詞本身,意義就很大。它不是網際網路的延伸,它是對網際網路很大的一次顛覆。在網際網路時代,我們覺得世界是平的,每個點和每個點都可以建立連接,所以這是一個人人都有機會的時代。但是網際網路這幾十年運行下來,大家發現,不是這樣的。人類並沒有大同,而是重新部落化了,每個人都進入了一個小圈子,難以自拔。這個狀況,其實用區塊鏈這個詞來描述才更準確。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區塊裡,被這個小環境制約,越來越難以脫離。而未來世界的價值,就在區塊鏈的這最後一個字「鏈」上,誰能夠提供打破區塊,連接區塊,跨界區塊,提供那根鏈,誰就能創新,誰就能享受未來時代的財富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