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臺建臺60年 歷數那些難忘的「第一次」

2021-01-21 央廣網

  1958年5月1日19時整,北京上空出現了中國電視節目信號。

  北京僅有的50臺電視接收機的屏幕上,出現了一幅以廣播大樓模型為背景圖案、上書「北京電視臺」字樣的電視畫面。新華社為此發出電訊:「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座電視臺——北京電視臺(中央電視臺前身)已於5月1日開始實驗廣播。」從此,中國有了自己的電視事業。

  從這一天開始,第一次電視播音、第一部電視劇播出、第一次直播比賽、第一臺春晚出爐……在六十年的歷史進程中,中央電視臺有過創業的艱辛、探索的曲折,也有成功的輝煌與喜悅,但始終未曾間斷的是央視人一以貫之、孜孜不倦的創新。

  今年,中央電視臺迎來了甲子之年,讓我們重溫中國電視發展史上的高光時刻,回顧中央電視臺那些令人難忘的「第一次」。

  第一天節目播出

  1958年5月1日,「北京電視臺」(中央電視臺的前身)第一天節目試驗播出。

  第一天節目播出現場

  「北京電視臺」第一次播出演職人員合影

  第一位電視播音員

  1958年9月2日,「北京電視臺」正式播出。沈力成為第一位電視播音員。

  沈力

  1958年,北京僅有50臺電視機收看「北京電視臺」節目

  第一部電視劇

  1958年6月15日,「北京電視臺」在演播室內直播了我國第一部電視劇《一口菜餅子》(更像是獨幕話劇)。

  黑白電視劇《一口菜餅子》全長共20多分鐘

  第一次實況轉播體育比賽

  1958年6月19日,「北京電視臺」在北京體育館實況轉播了 「八一」男女籃球隊與北京籃球隊的友誼賽。這是中國體育電視史上的第一次實況轉播。

  第一部電視報導劇

  1958年9月4日,「北京電視臺」播出了反映工人邱財康事跡的電視劇《黨救活了他》。這是我國第一部電視報導劇。

  第一次電視實況轉播國慶慶典

  1958年10月1日,「北京電視臺」使用我國自己研製生產的第一輛黑白電視轉播車,進行了第一次電視實況轉播國慶慶典。

  第一次電視實況轉播國慶慶典

  第一個電視教育節目

  1959年5月15日,「北京電視臺」和文字改革委員會聯合舉辦《漢語拼音字母教學講座》,這是我國第一個電視教育節目。

  「北京電視臺」早期節目單

  報導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1970年,「北京電視臺」報導了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新聞聯播》第一次播出

  1976年7月1日,《全國電視新聞聯播節目》第一次播出,該節目是《新聞聯播》的前身。1978年1月1日,《新聞聯播》正式開播。

  新聞聯播播音員 李娟

  1996年1月1日,《新聞聯播》由錄像播出改為直播,提高了新聞時效,成為當時全國人民獲得新聞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之一。

  《新聞聯播》播音員 邢質斌

  《新聞聯播》播音員 羅京

  正式更名「中央電視臺」

  1978年5月1日,「北京電視臺」正式更名為「中央電視臺」。

  第一部電視連續劇

  中央電視臺播出的第一部電視連續劇是《敵營十八年》,於1981年播映。這部劇也是中國內地第一部電視連續劇。

  第一部合拍片

  1979年8月至1981年5月,中央電視臺與日本廣播協會合拍紀錄片《絲綢之路》,這是第一部涉外合拍片。

  《天氣預報》第一次播出

  1980年7月,中央電視臺第一次播出「天氣預報」節目。

  第一個新聞評論欄目

  1980年,中央電視臺播出第一個新聞評論性欄目《觀察與思考》。

  第一部海外引進的電視劇

  1979年,中央電視臺播出的南斯拉夫電視劇《巧入敵後》成為了中國第一部譯製劇,拉開了中國引進海外(境外)電視劇的序幕。

  第一屆春晚

  《1983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是中央電視臺第一屆春晚,也是中國電視節目的一個裡程碑。

  李谷一成為了春晚正式登臺的第一位歌手

  從此,「央視春晚」成為了電視觀眾歡度春節的一個重要形式,成為了老百姓每年除夕夜的視聽盛宴。

  第一次直播足球世界盃

  1978年6月,阿根廷世界盃,中央電視臺以錄播的形式第一次播出世界盃整場比賽。1982年西班牙世界盃,央視第一次對世界盃進行了直播,成為了很多中國球迷對於世界盃的最初記憶。自此,世界盃與央視在中國球迷心中深深地捆綁在了一起。

  正在解說足球比賽的央視體育解說員 宋世雄

  第一次播放NBA比賽

  1986年,中央電視臺《賽場縱橫》節目播出了1985年NBA總決賽洛杉磯湖人隊與凱爾特人隊的第六場比賽錄像,這是中國球迷第一次在電視上比較完整地看到NBA的比賽。中國籃球迷們驚呼:「原來,籃球可以這樣打!」1994年,中央電視臺首次直播了NBA總決賽。

  「彩電大樓」正式啟用

  1988年3月15日,中央電視臺啟用彩電大樓。

  第一次將四大名著搬上熒幕

  《西遊記》(1986年、 1988 年、 2000 年)

  《紅樓夢》(1987 年)

  《三國演義》(1994年)

  《水滸傳》(1998 年)

  第一個中外聯合製作的綜藝欄目

  1990年,中央電視臺播出第一個中外聯合製作的大型綜藝欄目《正大綜藝》。

  節目由「世界真奇妙」、「五花八門」、「名歌金曲」三部分構成,以世界各地的旅遊文化為切入點,通過猜謎的形式向觀眾介紹世界各地的風光、習俗、名勝。

  《東方時空》第一次播出

  《東方時空》欄目開辦於1993年5月1日,這個雜誌型新聞節目播出伊始就產生了廣泛影響,它的播出讓國人第一次直觀而深刻地體會到了電視報導的影響力。業內認為電視的實質性改革開始啟動,是以《東方時空》為標誌的,被譽為「開創了中國電視改革的先河」。

  《東方時空》獲得成功後不久,《焦點訪談》於1994年4月1日開播。《焦點訪談》以深度報導為主、以輿論監督見長,播出後不久,受到了上至黨和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百姓的廣泛關注,成為中國電視新聞評論的標杆性節目。

  第一次舉行廣告招標

  1994年,中央電視臺第一次舉行廣告招標。

  第一次向世界提供直播信號的重大報導

  1997年,第一次向世界提供直播信號的重大報導——香港回歸祖國報導。

  第一次現場直播國際熱點新聞

  1998年,第一次現場直播報導國際熱點新聞事件——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機。

  第一次電視直播攀登珠峰

  2003年,為紀念人類首次成功攀登珠穆朗瑪峰 50 周年,中央電視臺第一次進行了登珠峰電視直播。

  首次直播攀登珠峰

  央視新聞第一條 「微博」

  2012年11月1日,「央視新聞」正式登陸新浪微博。

  自2012年11月起,「央視新聞」先後開通微博、微信、客戶端和央視新聞移動網等新媒體平臺,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堅持權威性和公信力,使「央視新聞」新媒體迅速發展成為主流媒體與網際網路用戶融合互動的重要平臺。

  「央視新聞」首次對時政新聞伴隨式直播報導

  2012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在太行山區看望貧困村民。央視新聞微博首次以「微直播」方式同步播發系列報導。

  外宣旗艦媒體CGTN開播

  2016年12月31日,外宣旗艦媒體CGTN開播。習近平總書記致賀信,為CGTN的發展指出了明確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第一次 央廣播音員為《新聞聯播》配音

  2018年3月21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宣布正式成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整合了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三臺資源,旨在講更好的「中國故事」,傳更遠的「中國之聲」。

  央廣播音員「獻聲"《新聞聯播》

  3月29日,央視《新聞聯播》播出的新聞中,新聞片使用了全新的配音員,聲音出自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首席播音員鄭嵐,這是央廣的播音員第一次為《新聞聯播》配音,釋放了明確的「融合」信號。2018年4月19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正式揭牌。

  首次以「總臺呼號」亮相

  2018年4月,博鰲亞洲論壇報導期間,中央電視臺、央廣和國廣記者、主持人首次以「總臺呼號」亮相,實現「一個話筒、一個呼號、一個聲音」,形成「1+1+1>3」的整合態勢。

  第一次《新聞聯播》出現手語播報員

  2018年9月14日上午,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為了播報這條新聞,當晚的《新聞聯播》第一次出現了手語播報員,以方便廣大有需要的殘疾人朋友收看,第一時間將大會的信息傳遞出去。

  砥礪奮進一甲子

  不忘初心再出發

相關焦點

  • 中央電視臺簡介
    中國中央電視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電視臺,1958年5月1日試播,9月2日正式播出。初名北京電視臺,1978年5月1日更名為中央電視臺,英文簡稱CCTV。轉自搜狐  中央電視臺是中國重要的新聞輿論機構,是黨、政府和人民的重要喉舌,是中國重要的思想文化陣地,發揮著傳播新聞、社會教育、文化娛樂、信息服務等多種功能,是全國公眾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中國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轉自搜狐  改革開放以來,中央電視臺發展迅猛,日新月異。
  • 第一次愛上的人,此生難忘
    第一次做過的事,不管過了多久,都像是昨天才發生的一樣;第一次愛上的人,不管分離多久,都一直留存在心中。第一次到底有多刻骨銘心,想必大家深有體會。人這一輩子,要經歷太多第一次,這些第一次,會一直刻在心裡,此生難忘。第一次愛上的人,就像一顆硃砂痣,早已成為了身體的一部分,只要你存在於這個世界,第一次的愛戀就存在於你心間。
  • 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變臉
    東方網12月13日消息:中央電視臺第三套節目———綜藝頻道將於12月18日起改版亮新容。此舉也是中央電視臺在11月對CCTV—1進行大幅調整後一個月內的第二次頻道專業化的改版。央視的第三套節目最早為戲曲音樂頻道,1999年改版為文藝頻道,向頻道專業化邁進了一步。此次改版後的第三套節目將是集戲曲、綜藝、音樂、文學、談話、歌舞於一體的綜藝頻道。
  • 紀錄片《人生第一次》再出發
    8月5日下午,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和上海廣播電視臺聯合主辦的紀錄片《人生第一次》專家研討會在上視大廈舉行。此時距離《人生第一次》上映首日已經將近200天。這個開局不易也不凡的2020年,許多平凡中國人的選擇,展現出不平凡的力量;建築工人第一次在工地吃年夜飯、醫護人員第一次並肩上陣抗疫、外賣小哥第一次送餐不收費……《人生第一次》有幸用影像記錄下平凡中國人的故事,也陪伴每一個觀眾度過了這段難忘時光。眾多業內資深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研討這一主題。
  • ...周年文藝晚會,13日晚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
    輕鬆暢玩仙境之地,終於不用走斷腿慶祝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文藝晚會12月9日在廣西文化藝術中心圓滿舉行。>廣西,我愛你為大廣西喝彩民族團結 蒸蒸日上身為廣西人我感到驕傲~祖國富強,美麗廣西祝廣西越來越好喜大普奔新疆人民發來賀電西藏人民發來賀電內蒙古人民發來賀電寧夏人民發來賀電祝你生日快樂晚會以「壯志飛揚」為主題,聚焦廣西60
  • 慎海雄任中央電視臺臺長,聶辰席卸任
    2018年2月2日,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慎海雄接替聶辰席,出任央視第十二任臺長。據澎湃新聞消息,今天下午,中央電視臺召開領導幹部會議,中組部、中宣部領導參加。會上宣布了慎海雄就任中央電視臺臺長,聶辰席卸任的消息。
  • 天文歷算專家講解西藏天文氣象曆書 2020年雪頓節是8月19日
    不妨走進西藏自治區藏醫院天文歷算研究所了解一下。 西藏自治區藏醫院天文歷算研究所每年都會編寫一本西藏天文氣象曆書,人們根據它來安排農事、節日慶祝等一系列日常事務。翻開《2020年西藏天文氣象曆書》,可以看到今年雪頓節是8月19日。「雪頓節是每年藏曆6月30日,對應的公曆時間一般在8月中下旬。」西藏自治區藏醫院天文歷算研究所專家介紹。
  • 中國收音機60年:從「話匣子」到數字音頻廣播
    在新中國60年的發展史上,每一次重大事件當中,你都能聽到它的身影;作為親歷者和傳播者,60年當中它與共和國一同成長,一同進步;歲月的變遷改變的只是它的容顏,不變的是它為幾代中國人留下的集體記憶;60年來,它印證的不僅是一個民族復興的不屈誓言,更是這個民族不斷走向富強的堅定軌跡。
  • 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的背景音樂是什麼?三十年不變
    電子琴演奏家:浦琪璋1984年,中央電視臺從中選取了其中1分43秒至2分48秒這一段做了無縫連接,從此這首名曲改編曲就成了陪伴了我們30年的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背景音樂。
  • 恐龍帝國—來自中央電視臺的邀請
    2017年9月1日,由中央電視臺百集企業記錄片組委會主辦的「百集企業記錄片」徵集活動正式在廣州啟動。
  • 《自然傳奇》自然類紀錄片《貢嘎》登陸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螢屏
    自然類紀錄片《貢嘎》將於2017年12月27日至29日在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自然傳奇》欄目首次播出。紀錄片《貢嘎》由甘孜州委州政府、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北京三多堂傳媒聯合攝製。從海拔一千八百米的低地河谷直至六千米以上的雪山之巔,在中國西南部腹地,貢嘎攝製組經過為期兩年的不間斷拍攝,將貢嘎山豐富的自然和生命奇觀,第一次呈獻給觀眾。第一集:自然的恩典貢嘎雪山,海拔7556米,是橫斷山脈的最高峰,也是四川的最高峰。
  • 鐵四院設計獅子洋隧道走進中央電視臺《走近科學》
    11月1日晚,中央電臺《走近科學》欄目詳細科普了鐵四院設計的廣深港高鐵獅子洋隧道的前世今生。2018年9月23日,隨著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的開通運營,中國內地44座車站與香港西九龍站間開行了高速列車。10月15日,中央電視臺《走近科學》欄目組在廣東東莞採訪了鐵四院城地院副總工程師鄧朝輝,聽他介紹了設計人員如何挑戰行車速度高、掘進距離長、地層複雜多變、水壓力大、安全標準嚴等5大重大技術難題,實現世界高鐵修建技術和現代盾構技術的新跨越。
  • 【關注】中央電視臺近日播出紀錄片《從永安出發》
    該劇講述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戰時省會內遷永安後,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領域,特別是文化抗戰、培養人才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據了解,《從永安出發》是我市於2013年籌劃拍攝的一部真實再現「永安七年半」抗戰史、弘揚傳承永安抗戰文化精神的文獻紀錄片,分為上下兩集。
  • 中央電視臺「美麗中國·溼地行」公益活動在京啟動
    中央電視臺「美麗中國·溼地行」公益活動在京啟動 2013年05月10日14:53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中央電視臺近期將播出圍棋紀錄片 製作歷時四年
    爛柯山的傳說中忘憂,圍棋怎麼讓人忘掉那些「憂」?當湖十局、河南黑白窪村與「地」與「勢」的故事、雲子的製作解密等等。也講述了圍棋中的大國博弈、各個領域中謀求發展布局等等,圍棋理論的實際運用。  本片記錄了;臺灣棋手黑嘉嘉,跟隨母親第一次回到河南鄧州老家黑白窪村的探親。黑白窪村,百分之八十的村民,不是姓黑就是姓白。這跟圍棋有聯繫嗎?  人機大戰,電腦能否戰勝人腦。
  • 陽間的歷?陰曆……
    這裡的「陽」是指:「陽曆」是指以「太陽回歸年」為單位所制定的曆法。「原點」之前的時間叫做「公元前」(Before the Common Era,縮寫 B.C.E.)「原點」之後的時間則叫「公元xx年」,公元2021的意思,也就是從公元元年開始算起的:首先,以月相盈虧來計算月份的「陰曆」,最重要作用是準確推算出每月的「朔望日」。
  • 陽間的歷??陰曆……
    在陰曆基礎上融入的「幹支歷」幹支歷將一年劃分為二十四節氣,能最直觀體現季節轉換、氣候變化,「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第一次會議統一規定:所以2021年農曆「辛丑年」,藏曆則是「鐵牛年」。幹支60年一循環,藏曆稱「饒瓊」,與「六十甲子」概念近似。
  • 篳路藍縷 玉汝於成--隆重慶祝中國中央電視臺落地日本本土化頻道...
    [CCTV大富]電視臺前廳盛夏七月,萬木蔥蘢。7月1日,中國中央電視臺落地日本本土化頻道[CCTV大富]迎來了開播二十周年大喜的日子!使命在肩 央視落地生逢其時二十載篳路藍縷,春華秋實;二十載風雨兼程,玉汝於成。
  • 中央電視臺《地理中國》欄目組探訪來鳳之謎
    來鳳新聞網訊(通訊員莫北釗)11月29日,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地理中國》欄目組走進來鳳,對江南第一古佛——仙佛寺、土家民俗文化、酉水河喀斯特地貌溶洞群進行探訪揭秘為進一步傳播土家文化,深入解密酉水溶洞群奇觀、佛教文化傳播之謎,中央電視臺攝製組一行將歷時半個月從當地民俗、文物專家,國內著名地質學者等多角度進行採訪,深入峽谷秘境進行探訪、科考拍攝。據了解,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地理中國》欄目是我國唯一一檔以揭示地質、地理、地貌形成現象及演變奧秘的電視欄目。
  • 慎海雄任廣電總局副局長兼中央電視臺臺長(簡歷)
    任命慎海雄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兼中央電視臺臺長。免去江澤林的國務院副秘書長職務;免去王雙全的司法部副部長職務;免去陸克華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職務;免去葉貞琴的農業部副部長職務;免去殷勇的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職務;免去李元平的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副局長職務;免去崔玉英(女)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職務;免去王曉林的國家能源局副局長職務;免去聶辰席的中央電視臺臺長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