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晚,中央電臺《走近科學》欄目詳細科普了鐵四院設計的廣深港高鐵獅子洋隧道的前世今生。
2018年9月23日,隨著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的開通運營,中國內地44座車站與香港西九龍站間開行了高速列車。而獅子洋隧道正是廣深港高速鐵路的這141千米的路段上,有著關鍵控制性因素的工程。
獅子洋隧道是我國第一條鐵路水下隧道,也是我國第一條特長水下盾構隧道,為我國水下第一長隧,速度目標值為世界第一,被譽為「中國鐵路難度最大的世紀隧道」。
這條隧道三次下穿江河和水面,其中獅子洋水面寬3300米,水深達26.6米,且為珠江航運的主航道,為我國水深最深的水下隧道。
如何攻克水下世界級技術難題?成功穿越深水、淤泥和超淺埋地段,實現盾構機的水下精確對接?
10月15日,中央電視臺《走近科學》欄目組在廣東東莞採訪了鐵四院城地院副總工程師鄧朝輝,聽他介紹了設計人員如何挑戰行車速度高、掘進距離長、地層複雜多變、水壓力大、安全標準嚴等5大重大技術難題,實現世界高鐵修建技術和現代盾構技術的新跨越。
直徑超過11米的巨型盾構機,在水下60米深處的精準對接,標誌著我國長距離水下鐵路隧道的施工和科研取得了重大突破,這座隧道的多項世界性技術難題全部破解,填補了我國泥水加壓平衡盾構機施工的多項技術空白。
本文源自本站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