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四院設計獅子洋隧道走進中央電視臺《走近科學》

2021-01-11 金融界

11月1日晚,中央電臺《走近科學》欄目詳細科普了鐵四院設計的廣深港高鐵獅子洋隧道的前世今生。

2018年9月23日,隨著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的開通運營,中國內地44座車站與香港西九龍站間開行了高速列車。而獅子洋隧道正是廣深港高速鐵路的這141千米的路段上,有著關鍵控制性因素的工程。

獅子洋隧道是我國第一條鐵路水下隧道,也是我國第一條特長水下盾構隧道,為我國水下第一長隧,速度目標值為世界第一,被譽為「中國鐵路難度最大的世紀隧道」。

這條隧道三次下穿江河和水面,其中獅子洋水面寬3300米,水深達26.6米,且為珠江航運的主航道,為我國水深最深的水下隧道。

如何攻克水下世界級技術難題?成功穿越深水、淤泥和超淺埋地段,實現盾構機的水下精確對接?

10月15日,中央電視臺《走近科學》欄目組在廣東東莞採訪了鐵四院城地院副總工程師鄧朝輝,聽他介紹了設計人員如何挑戰行車速度高、掘進距離長、地層複雜多變、水壓力大、安全標準嚴等5大重大技術難題,實現世界高鐵修建技術和現代盾構技術的新跨越。

直徑超過11米的巨型盾構機,在水下60米深處的精準對接,標誌著我國長距離水下鐵路隧道的施工和科研取得了重大突破,這座隧道的多項世界性技術難題全部破解,填補了我國泥水加壓平衡盾構機施工的多項技術空白。

本文源自本站原創

相關焦點

  • 全國勞動模範肖明清:醉心「水下隧道」的武漢專家
    11月24日,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來自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鐵四院」)的副總工程師肖明清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每次開會,都背幾袋外文資料回來肖明清,中國勘察設計大師、鐵四院副總工程師。
  • 《走近科學》全劇終了
    :今天,在科普界有一件大事,就是,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最著名的節目,《走近科學》,將於今日下午播出最後一期。,從1998年的6月1日起就在每晚的8點在中國電視臺的綜合頻道開始了首播,值得紀念的是在2001年的7月9日後改到了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首播,到今天為止《走近科學》已經整整陪伴了我們21年的時間。
  • 央視欄目《走近科學》劇終
    IT之家10月1日消息 據媒體報導,央視科教頻道知名科普欄目《走近科學》9月30日播出最後一期節目,今後頻道或將會擇機重播該欄目。此外,國家動物博物館策劃總監,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張勁碩@國家動物博物館員工 30日下午也在微博透露: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最著名的節目,《走近科學》,將於今日下午播出最後一期,從此不再有《走近科學》了。《走近科學》最後一期收官節目是「治理水花生」,至此,陪伴了我們20年的《走近科學》,終於要和我們說再見了。
  • 走近科學大結局,網友憶起節目內容一時百感交集
    9月30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張勁碩在社交平臺上爆料稱:「今天,在科普界有一件大事,就是,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最著名的節目,《走近科學》,將於今日下午播出最後一期。從此不再有《走近科學》了。此時此刻,應該說點什麼呢?百感交集」。對此,網友紛紛表示:「 這個節目真的很好看啊!
  • 《走近科學》正式停播,我們可能一直以來都誤會它了
    近日,一個消息震驚無數網友:《走近科學》完結了! 國家動物博物館策劃總監,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張勁碩@國家動物博物館員工 在微博透露: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最著名的節目,《走近科學》於9月30日下午播出最後一期收官節目「治理水花生」,從此不再有《走近科學》了。
  • 最長海底高鐵隧道,最大跨公鐵兩用橋,77公裡鐵路誕生兩個「世界之...
    長江網8月4日訊8月初,由在漢央企鐵四院總體設計、中鐵大橋院參與設計的一條世界級越海鐵路——甬(寧波)舟(舟山)鐵路接連傳來好消息。四天之內,全線控制性工程——金塘海底隧道和西堠門及桃夭門跨海大橋初步設計方案,分別通過了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陳政清領銜的專家組評審。
  • 《走近科學》的走近科學
    國慶前夕,微博認證用戶為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的張勁碩首先發消息稱《走近科學》即將停播,而後這一信息不脛而走,眾多網絡科普達人隨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我個人也在朋友圈和微博寫下了這樣一段話,「要和《走近科學》說再見了!曾經有那麼一段,因為收視率主導,它打著科學的旗號,以偽科學的手法,拍出了玄幻的效果。
  • 《走近科學》正式停播,還記得節目裡那些細思極恐的劇情
    國慶放假期間郭小閒在家惡補了一檔節目一連看了好幾期這個節目大家肯定很熟悉那就是——《走進科學》有朋友可能很奇怪啊,我為什麼要惡補這個節目?要說節目這節目,你現在想看也看不了了。9月30號下午,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最著名的節目——《走近科學》播出了最後一期收官節目「治理水花生」,這意味著從此不再有《走近科學》了。很多朋友都說「我是看著走近科學長大的!」跟著《走近科學》一直走啊走然後就笑出了聲!其實要說這檔科教節目真的是很多人的童年陰影,每次都是昏暗的小燈一開,戴著眼鏡的張騰嶽老師就開始講故事了。
  • 中央電視臺《美麗中國鄉村行》將走進中方
    中央電視臺《美麗中國鄉村行》將走進中方 2014-08-12 15:13 作者:湯惠芳、楚雯 我要評論
  • 《走近科學》劇終!我們誤會它啦……
    》 央視著名科普類電視節目 1998年6月1日起每日晚20:00 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首播 2001年7月9日起 改為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首播 陪伴了不少人的童年
  • 中央電視臺《美麗中國鄉村行》走進德化專題完成
    中央電視臺《美麗中國鄉村行》走進德化專題完成時間: 2013-07-02責任編輯: 古劍 中國網  中國網7月2日訊 近日,CCTV-7《美麗中國鄉村行走進德化》專題片在德化完成錄製。該期節目將於近期在中央電視臺七套晚間時段播出。據悉,《美麗中國鄉村行》是中央電視臺貫徹十八大關於建設美麗中國的部署要求而開設的一檔全新欄目,以美麗中國的秀美鄉村為著眼點,以「鄉村旅遊、鄉村生態文明」為主題,展現鄉村風採,關注鄉村民生,體驗在美麗鄉村旅行的樂趣,讓觀眾足不出戶就能領略美麗中國廣袤鄉村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倡導新興生態旅遊模式。
  • 《走近科學》停播,再見了童年陰影
    走近科學後2001年7月,《走近科學》從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改由科教頻道播出。 當時的《走近科學》相當「陽春白雪」,節目深耕前沿科學這一垂直領域,甚至還曾邀請過幾位諾貝爾獎得主。在一定程度上,《走進科學》不僅豐富了人們晚間的娛樂生活,也為國內「奇譚解密」類節目開創了市場先河。
  • 《走近科學》徹底完結了!我還記得那個「飛棍」疑雲
    國家動物博物館策劃總監,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張勁碩@國家動物博物館員工 在微博透露: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最著名的節目,《走近科學》,將於今日下午播出最後一期收官節目「治理水花生」,從此不再有《走近科學》了。
  • 《走近科學》竟真的完結了!網友擔心起主持人:沒想到迎來大結局
    9月30日下午,一個消息震驚無數網友:《走近科學》完結了!國家動物博物館策劃總監,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張勁碩@國家動物博物館員工 在微博透露: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最著名的節目,《走近科學》,將於今日下午播出最後一期收官節目「治理水花生」,從此不再有《走近科學》了。
  • 把我從小嚇到大的《走近科學》停播了!捨不得
    放假前的最後一天,9月30日,一位大V @國家動物博物館員工 在微博上稱:「今天,在科普界有一件大事,就是,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最著名的節目,《走近科學》,將於今日下午播出最後一期。從此不再有《走近科學》了。此時此刻,應該說點什麼呢?百感交集」。
  • 中央電視臺《美麗中國鄉村行》欄目組走進甕安
    8月31日,中央電視臺《美麗中國鄉村行》欄目組走進甕安旅遊勝地、千年古鎮—猴場,欄目組對猴場的土特產「辣椒」進行了為期一天的拍攝,節目將以推介旅遊資源、展示特色美食為主題,為廣大觀眾帶來一場充滿辣味盛宴。
  • 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地理·中國》欄目組走進青海
    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地理·中國》欄目組走進青海 發布時間:2017-02-20 19:23:12.0新華網       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頻道呼號:CCTV-10科教)於2001年7月9日開播。是以教育、科學、文化為主體內容的專業電視頻道。
  • 中央電視臺簡介
    中國中央電視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電視臺,1958年5月1日試播,9月2日正式播出。初名北京電視臺,1978年5月1日更名為中央電視臺,英文簡稱CCTV。目前共開辦12套電視節目,分別為新聞·綜合頻道、經濟·生活·服務頻道、綜藝頻道、中文國際頻道、體育頻道、電影頻道、農業·少兒·軍事頻道、電視劇頻道、英語頻道、科學·教育頻道、戲曲頻道、西部頻道,內容幾乎涵蓋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央電視臺擁有近40萬小時的節目資源,日播出量達240小時,其中自製節目量約佔總播出量的76.5%,使用中、英、法、西班牙四種語言和粵語、閩南話等方言向國內外播出。
  • 開播21年《走近科學》終結局,那些「童年陰影」你還記得嗎?
    《走近科學》竟然才完結?!」作為央視著名科普類電視節目,《走近科學》於1998年6月1日起每日晚20:00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首播。2001年7月9日起改為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首播,陪伴了不少人的童年。但說起《走近科學》。很多人都表示科普什麼的沒記住,但被這節目嚇到的次數可不計其數。光看每集節目的名字,現在做自媒體的人就該甘拜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