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歷算專家講解西藏天文氣象曆書 2020年雪頓節是8月19日

2020-11-23 金臺資訊

即將進入6月,對於生活在西藏的人來說,又到了一年中氣候最舒適的季節了,過林卡、吃酸奶提上日程。雪頓節,自然是這個夏日最被期待的節日了。那麼,今年雪頓節是什麼時候呢?不妨走進西藏自治區藏醫院天文歷算研究所了解一下。

西藏自治區藏醫院天文歷算研究所每年都會編寫一本西藏天文氣象曆書,人們根據它來安排農事、節日慶祝等一系列日常事務。翻開《2020年西藏天文氣象曆書》,可以看到今年雪頓節是8月19日。「雪頓節是每年藏曆6月30日,對應的公曆時間一般在8月中下旬。」西藏自治區藏醫院天文歷算研究所專家介紹。

時間到底是怎麼推算出來的呢?世界上有三類曆法包括陽曆、陰曆和陰陽曆。其中,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運轉一圈的時間為一年,年的月數和月的日數可人為規定;陰曆是以月球繞地球運轉一圈的時間為一個月,只有年的月數可以人為地規定;陰陽曆是以月球平均繞地球轉一圈的時間為一月,但通過設置閏月,使一年的平均天數又與地球平均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相等,藏曆便是陰陽曆的一種。將一年分為四季,以冬、春、夏、秋為序,全年354日。12個月以寅月為歲首,以月相圓缺周期為一個月。大小月相間,大月30日,小月29日。一個閏月,用來調整月份和季節的關係。

就像今年,時間到了5月下旬,很多人說:「天氣怎麼還熱不起來?」專家表示,從藏曆來看,目前還是四月,因為今年有個閏四月。

西藏自治區藏醫院天文歷算研究所專家次多介紹:「我們現在用的這本曆書將每年藏曆3月作為曆書中的第一天,是按照時輪歷來的。」

作為傳統曆法,從時間上來看,被劃分為早期藏曆和後期藏曆。1027年開始的時輪歷屬於後期藏曆,已經流行了一千多年,也是現行藏曆。其來源於《時輪經》裡的天文知識,以繞迥紀年,60年為一周,這與內地農曆的60甲子體系大致相同,可見二者頗有淵源。

記者進一步了解得知,藏曆時輪歷的特徵之一是:由於藏地地域廣闊,各地觀察天文的方法、條件以及傳說等各有所不同,所以也就產生了豐富多彩的諺語,而藏曆都儘可能地將這些諺語收入其中,豐富了藏曆內容。

此外,藏曆時輪歷在節氣與季節劃分上,不是採用簡單的平分法,而是依「日宿」(即太陽所在位置)定點進行推算,進而將數據與西藏各類鳥獸草木變化內容有機結合起來,以此確定節氣和劃分季節。因此,藏曆雖然也有與通行曆法一樣春、夏、秋、冬四季劃分的傳統,但同時又根據高原變化莫測的氣候形成了獨特的六季劃分法,即:春、後春、夏、秋、冬、後冬。這種劃分方法,符合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域的氣候特點。從整體觀察,整個西藏冬季最長,春季次之,秋季再次之,夏季最短;部分高寒地區,甚至無夏季,春、秋季連接在一起。因此,藏曆中也有24節氣,不過和漢歷有所區別。

相關焦點

  • 他精通天文、歷算,是我國東漢中期渾天學說的代表人物之一
    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1年),張衡應徵進京,先後任郎中、太史令、公車司馬令等低、中級官職。其中擔任太史令時間最長,前後達十四年之久。太史令是主持觀測天象、編訂曆法、候望氣象、調理鐘律(計量和音律)等事務的官員。在他任職期間,對天文歷算進行了精湛的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 圖解紫微鬥數—道教天文歷算學
    其中許多成就都與道教密不可分,尤其是在宇宙論、星象學與歷算等方面,道教的貢獻非常大。而在所有道教天文歷算典籍之中,紫微鬥數是最完備、最成熟、也最隱秘的一支。《易經》:統攝一切象數的中心理論 / 《易經》:儒、道思想的共同源頭 / 《易經》:中國最古老的卜筮之書 / 由《易經》衍生而出的象數7.六爻預測:最早的周易預測學8.梅花易數:最方便的周易預測 / 梅花易數:《易經》象數思維智慧的結晶 / 《梅花易數》其書9.奇門遁甲:帝王之學10.四柱預測學:最流行的八字算命法 / 四柱命理學的起源 / 四柱預測學的特點11.紫微鬥數:「天下第一神數」 / 紫微鬥數源流
  • 清代歷算梅文鼎:理可與牛頓齊名,文可提筆成詩,得康熙帝垂青
    1660年,27歲的梅文鼎隨老師倪觀湖學習,在跟隨老師學習的過程中,他撰寫了四卷《歷學駢技》,其師讚嘆,認為「智過於己」,從這以後,梅文鼎便更堅定了自己在歷算方面的研究。梅文鼎關於歷算的言論,推演的準確,使得他名聲大振,無論何種身份的人,都想一睹這位梅先生的真容,因為他的性格,這些人都沒有如願。
  • 2019年不宜嫁娶?天文專家有話說
    進入臘月後,農曆己亥豬年漸行漸近,年味愈來愈濃。
  • 圖解經典系列67《圖解紫微鬥數—道教天文歷算學》_佛學書店_華人...
    其中許多成就都與道教密不可分,尤其是在宇宙論、星象學與歷算等方面,道教的貢獻非常大。而在所有道教天文歷算典籍之中,紫微鬥數是最完備、最成熟、也最隱秘的一支。《易經》:統攝一切象數的中心理論 / 《易經》:儒、道思想的共同源頭 / 《易經》:中國最古老的卜筮之書 / 由《易經》衍生而出的象數7.六爻預測:最早的周易預測學8.梅花易數:最方便的周易預測 / 梅花易數:《易經》象數思維智慧的結晶 / 《梅花易數》其書
  • 天文學是觀測的科學,我國古代最古老的天文觀測儀器是這個!
    天文觀測與宇宙學說五帝時代,中國社會從部落聯盟向國家演進。當此之時,天文觀測就由部落聯盟或國家掌控。《世本》說黃帝命羲和佔日,常儀佔月。《史記·曆書》記載顓頊任命重為「南正」以司天。考古發現證明這些傳說不虛。
  • 唐代著名僧人一行與他一生的成就——《大衍曆》
    生於唐高宗弘道元年,卒於玄宗開元十五年古都長安。開元九年公元721年,據李淳風的《麟德歷》幾次預報日食不準,玄宗命一行主持修編新曆。一行一生中最主要的成就是編制《大衍曆》,他在製造天文儀器、觀測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測量方面也頗多貢獻。制定大衍曆:從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起,一行開始遍歷。經過兩年時間,寫成草稿,定名為《大衍曆》。《大衍曆》後經張說和歷官陳玄景等人整理成書。
  • 一戰後德國不得不歸還中國的天文儀器
    從明正統初年到1929年為止,這座古觀象臺持續進行天文觀測近500年。觀象臺總高約14米,臺頂觀測場的面積400平方米,臺下是古樸的四合院。清朝的康熙和乾隆年間製造的璣衡撫辰儀、象限儀、黃道經緯儀、赤道經緯儀、紀限儀、地平經緯儀、地平經儀、天體儀等8架青銅天文儀器至今依舊矗立在觀象臺上。
  • 考古新發現瑪雅歷延續7000餘年 推翻2012末日說
    瑪雅考古新發現 瑪雅歷沒有在2012年結束而是延續至7000餘年後11日出版的最新一期《科學》雜誌介紹了美國考古學家的重大考古發現。他們在瓜地馬拉的瑪雅文化遺址發現了目前所知最古老的瑪雅天象表,推翻了「2012年世界末日說」。
  • 【方志四川•歷史名人】四川歷史名人系列│世界傑出的古天文歷...
    編者按 2017年7月12日,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正式公布,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諸葛亮、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楊慎10位歷史名人入選。2020年6月8日,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出爐,文翁、司馬相如、陳壽、常璩、陳子昂、薛濤、格薩爾王、張栻、秦九韶、李調元10位歷史名人入選。
  • 天壇發行辛丑年《祈年曆》,呈現立體三維祈年殿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天壇公園今天(12月3日)發布辛丑年天壇《祈年曆》,《祈年曆》展示了天壇禮樂文化、二十四節氣文化、中華祈福文化。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年曆一張張被撕去,最後一座立體三維的祈年殿將展現在人們面前。
  • 天文專家:「兩頭無春」是正常現象
    但天文專家表示,農曆豬年為「無春」年,全年沒有「立春日」!怎麼回事?天文曆法顯示,農曆的己亥年,即「豬年」是2019年2月5日至2020年1月24日,共354天。2019年的立春在2月4日,而此時仍然是農曆「狗年」,2020年的立春同樣也在2月4日,但那時已經是農曆「鼠年」了。所以,即將到來的農曆豬年沒有「立春日」。
  • 美國牧師:世界末日就在2020年12月21日!
    2020年,我們已經經受了太多的磨難。然而,衷愛暗黑陰謀論的一小群人認為,人類的災難還沒有真正到來。據古怪的基督教傳教士保羅·貝格利(Paul Begley)預測,世界將在2020年12月21日徹底毀滅。他引用了瑪雅曆法和天文現象,來證明自己的世界末日理論。同時,12月21日,也是貝格利牧師的生日。
  • 124年來「最早」!就在今天!新的一輪降雨又開始了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稱為一個「回歸年」或「太陽年」,太陽在星空背景下的運行路線稱為「黃道」。今年進入「秋分」的準確時間是在9月22日21時31分,這也是近124年來最早的一個「秋分」,比這更早的則要追溯到1896年,這一年的「秋分」準確時間是在9月22日21時3分。
  • 天文專家:2009年秋分準確時間為9月23日5時19分
    新華社天津9月22日電(記者 周潤健、蔡玉高)天津、江蘇兩地天文學會通報,根據新近出版的《中國天文年曆》,今年秋分準確時間是9月23日5時19分。    天文專家介紹說,作為我國權威的天文測算部門,紫金山天文臺負責實施我國的日曆編算和發布,每年編算次年的農曆日曆,其中包括朔望和節氣時刻,時間均精確到分鐘,作為標準在每年出版的《中國天文年曆》中正式發表,並以《日曆資料》的形式對外發布。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表示,按照《中國天文年曆》,今年秋分的準確時間為9月23日5時19分。
  • 農曆雞年共384天 將現「一年兩頭春」現象
    記者 高萌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的渾儀製造於明正統二年(1437年),1900年,渾儀連同五件古代天文儀器被八國聯軍盜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根據《凡爾賽和約》,德國於1920年將這批儀器歸還中國農曆丁酉雞年將至,天文專家表示,這一年從2017年
  • 西藏首家天文科普體驗館開館
    ■12月14日,拉薩市實驗小學學生在藏域星球天文科普體驗館學習星座知識。新華社發據新華社電 藏域星球天文科普體驗館14日在西藏拉薩開館試運營,這是西藏第一家天文科普體驗館。藏域星球天文科普體驗館坐落於拉薩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文公園,佔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共4層、50餘個展項,由拉薩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和北京亞洲衛星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投資1.86億元建設而成。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黨委副書記石碩說,長久以來,國家天文臺與西藏保持著緊密合作。由於西藏高海拔以及晴夜數多的氣候特點,國家天文臺先後在西藏建立了多個光學與射電天文觀測站。
  • 中國古代天文曆法上的傑出成就, 我列了幾個, 你知道多少來留言
    《甘石星經》對行星行度也有精密的測量計算,其後星術體系更是全面,影響了中國天文學、佔星術和政治幾千年《顓頊曆》問世公元前360年左右《顓頊曆》問世,與此前創製的黃帝歷、夏曆、股歷、周曆和魯歷,合稱「六歷」。古代的這六種曆法,都以一回歸年為365.25日,所以也稱「四分」。根據云夢秦簡的記載,秦國使用額項歷,魏國則使用夏曆。
  • 今年農曆全年有384天 省天文學會專家詳解農曆閏月
    福州新聞網2月29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馬麗清)今天是2月29日,一般每4年即閏年才能碰到一次。就農曆閏月的一些知識,昨日,記者採訪了福建省天文學會新聞發言人潘小清。據介紹,在我們現在使用的曆法之前還有一種曆法,被稱為儒略曆。儒略曆每隔4年在2月底增加1個閏日,年平均長度為365.25日,比回歸年多了0.0078天。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曆法的誤差越來越大,到1582年的時候,差了10天。所以,1582年後,改為施行格里高利曆,也就是現在通行全球的公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