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海豹日特別策劃】海豹與氣候變化
今天(3月1日)是國際海豹日,關注海豹,關注氣候變化對海豹的影響。不少社會人士與組織呼籲人類共同保護海豹。荷蘭一位名叫尼哈特的女士通過媒體向人們發出保護海豹生存環境的呼籲,她的努力不僅改變了當地海豹的命運,還大大加強了人們的環保意識。
-
美國海域生存的環斑海豹被列為瀕臨絕種動物
一隻環斑海豹從雪洞中探出頭來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漁業公司(NOAA Fisheries)近期宣布,他們已經將北極區、鄂霍次克海、波羅的海(Baltic)環斑海豹亞種和白令陸橋(
-
全球氣候變暖 帝企鵝數量過去50多年間驟減一半
英國媒體11日援引世界自然基金會新近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受全球變暖影響,帝企鵝數量在過去50多年間驟減了一半。 危機 帝企鵝常年生活在氣候條件極其惡劣的南極,經得起暴風雪的襲擊,耐冷能力也很好,可以承受零下49攝氏度的低溫。
-
認識地球上的海豹
海豹的遊泳本領很強,速度可達每小時27公裡,同時又善潛水,一般可潛100米左右,威德爾海豹則能潛到600多米深,持續43分鐘。海豹主要捕食各種魚類和頭足類,有時也吃甲殼類。北象海豹身體肥壯而渾圓,雄獸具有延長的鼻子,身體主要為褐色,有黃色斑。生活在太平洋東部,北至阿拉斯加及英屬哥倫比亞,南至加利福尼亞州及下加利福尼亞州沿岸。
-
遊弋於世界最淡的海—夢幻波羅的海
這片海域在冰河時代結束時只是一片被冰水淹沒的最低位的谷地,後來冰川漸漸向北退去,這裡就形成了波羅的海。 正是因為其形成的時間不長,本來就擁有較好的水質;再加上整個波羅的海海區比較閉塞,外海鹽度高的海水通向這裡的通道又淺又窄,這樣就不容易進入。
-
最悲慘的一隻海豹,被虎鯨拍打至20多米的高空
虎鯨是一種高度社會化的動物,有一些群體組成的家族是動物界中最穩定的家族。虎鯨的一些複雜社會行為,捕獵技巧,和聲音交流,被認為是虎鯨擁有自己的文化的證據。加拿大一名男子日前在一處海域意外捕捉到虎鯨(又稱殺人鯨)將海豹拍打至距海面80英尺高的天際,讓他興奮不己,隨後將影片上傳至網路,讓不少網友笑稱,虎鯨「調戲」小海豹!根據《哈芬登郵報》報導,加拿大電影電視製片人沃克日前到卑詩省維多利亞一處海域拍攝旅遊宣傳廣告時,意外捕捉到虎鯨拋擲海豹的瞬間。
-
斑海豹:唯一能在中國海域繁殖的鰭足類動物!
斑海豹,也叫大齒斑海豹、大齒海豹,是在溫帶、寒溫帶的沿海和海岸生活的海洋性哺乳類動物。生活在北半球的西北太平洋,主要分布在楚科奇海、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和中國的渤海、黃海北部。它們有洄遊的繁殖習性,為肉食性動物,食物主要為魚類和頭足類。
-
南極洲最高氣溫18.3℃!帽帶企鵝數量驟減:50年減少77%
近日,據媒體報導,經科學家勘測發現,南極洲帽帶企鵝數量暴跌,50年來,數量幾乎減少了77%。科學家認為這最有可能是因為氣候危機,導致企鵝的食物鏈可能出現了問題。專家表示,帽帶企鵝的主要食物是磷蝦,在南極半島區域,這種企鵝的數量已經連續好幾年都在下降,目前我們還不確定這是不是一個普遍的現象。
-
科學家證實墨西哥黑脈金斑蝶數量驟減
科學家證實墨西哥黑脈金斑蝶數量驟減 原標題 [科學家證實墨西哥黑脈金斑蝶數量驟減]
-
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分布圖完成(組圖)
澳大利亞、日本、中國擁有物種數量排前3位 科學家對全球7大洲的25個關鍵性區域進行了調查,這些海域分別是:南極、歐洲側大西洋、澳大利亞、波羅的海、巴西、加拿大(東、西部和北極)、加勒比海、中國、印度洋、日本、地中海、紐西蘭、南非、南美(熱帶東太平洋和熱帶西大西洋)、韓國、亨博爾特海流、南美洲南端的巴塔哥尼亞大陸架、美國(東北部、東南部、夏威夷、墨西哥灣及加州)。
-
全球變暖降低海水鹽度 波羅的海生物面臨威脅
一項涉及多個國家的研究發現,該地區降雨量的增加會使波羅的海海水的鹽度降低。海水鹽度降低會改變海洋生物的構成,而海洋生物目前已經飽受過度捕魚和有害化學物品的影響。該研究的參與者、英國普利茅斯大學海洋學院的教授克裡斯·雷德說:「由於全球變暖,據預測流入波羅的海流域的降雨量將會增加。由于波羅的海是個內海,而且出口十分狹窄,因此海水鹽度將會變得越來越低。
-
視頻年度指數顯示:院線電影數量驟減
報告顯示:電視劇市場去產能化趨勢明顯,但劇集創作水準有所提升;院線電影上線數量驟減,用戶的觀影需求大規模向線上轉移,網絡電影迎來爆發期;受疫情影響,2020年綜藝節目線下錄製限制增加,節目產量出現明顯下降,但用戶對陪伴和解壓的需求只增不減,優質內容的頭部效應依舊明顯。
-
一嘯漁樂·雜談|虎鯨入侵南非海域獵食大白鯊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近幾年,大白鯊正在從南非海域的「捕獵天堂」神秘消失,這可能歸咎於入侵該海域的虎鯨。2010-2016年,海豹島附近的福斯灣每年平均有205條大白鯊出現,這片大西洋600平方英裡的海域是大白鯊最喜愛的狩獵區域,但令人驚奇的是今年並沒有發現鯊魚活動跡象,希望從海底籠子裡觀看大白鯊的遊客必須沿著海岸前往甘斯拜港。虎鯨是大白鯊唯一的天敵,科學家發現了虎鯨捕殺大白鯊的證據,證實虎鯨用牙齒撕開大白鯊的腹鰭,喜歡吞食大白鯊的肝臟。
-
韋德爾海豹介紹 支付寶螞蟻莊園3月11...
這種海豹主要分布於南極周圍、南極洲沿岸附近海域,它能潛到水下600米,並且在水底逗留1小時以上。據估計目前大約有80萬頭。韋德爾氏海豹,體長3米左右,體重300多公斤,雌性略大於雄性。它背部呈黑色,其他部分呈淺灰色,體側有白色斑點,其數量約75萬隻。它在冰上繁殖,每胎產一仔,乳汁脂肪含量高,幼仔顯得格外肥胖可愛。威德爾海豹出沒於海冰區,並能在海冰下度過漫長黑暗的寒冬。
-
疫情期間4次開展斑海豹巡護,綠會斑海豹保護地誌願者在行動
渤海遼東灣結冰區是世界上斑海豹八個繁殖區中最南端的一個。每年的1月末至2月末,是遼東灣斑海豹的繁殖期。在遼東灣數十公裡的海上冰排,曾是斑海豹的天然產床。隨著近年來地球變暖,也改變了斑海豹的繁殖地及棲息地的生存環境。特別是結冰期的縮短和北移,繁殖期的斑海豹被迫向北遷移。
-
疫情期間4次開展斑海豹巡護,綠會斑海豹保護地·大連志願者在行動
渤海遼東灣結冰區是世界上斑海豹八個繁殖區中最南端的一個。每年的1月末至2月末,是遼東灣斑海豹的繁殖期。在遼東灣數十公裡的海上冰排,曾是斑海豹的天然產床。隨著近年來地球變暖,也改變了斑海豹的繁殖地及棲息地的生存環境。特別是結冰期的縮短和北移,繁殖期的斑海豹被迫向北遷移。
-
波蘭和丹麥籤署波羅的海海域邊界
消息稱:「波蘭外長與丹麥外交大臣今天在布魯塞爾舉行了會談並籤署了波羅的海海域邊界劃定協議。」丹麥外交大臣薩穆埃爾森表示:「我對今天波蘭與丹麥籤署歷史性的海域邊界劃定協議非常滿意。我們完成了40多年前開始的談判。這是個極好的消息,本質上表明我們通過談判解決複雜事務的決心。」他還表示,相信丹麥和波蘭將儘快「完成協議生效所需的國內程序」。
-
2020年中國渤海遼東灣斑海豹種群數量科學監測圓滿完成
| 中華保護地中國渤海遼東灣結冰區,是斑海豹在世界上的8個繁殖區中最南的一個,其種群數量曾經十分豐富。但是由於長期過度獵捕,特別是對斑海豹幼仔的獵捕,導致其種群數量急劇下降。此外,斑海豹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瀕危動物,也是唯一能在中國海域繁殖的鰭足類海洋哺乳動物。因此,科學監測斑海豹的種群數量,對於斑海豹的提級和保護都具有重要意義,可以客觀反映海洋生態環境的變化。
-
歷經40年,波蘭丹麥籤署波羅的海海域邊界協議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嚴翔】波蘭外交部當地時間11月19日發布消息稱,波蘭外長雅採克•查普託維奇和丹麥外交大臣薩穆埃爾森當日在布魯塞爾舉行會談並籤署了波羅的海海域邊界劃定協議。兩國此前圍繞該協議進行了約40年的談判。
-
波羅的海變暖致藍綠藻大量繁殖
新華社赫爾辛基7月28日電(記者李驥志)芬蘭環境研究所日前發布消息說,近幾十年來波羅的海變暖加快,致使藍綠藻大量繁殖,海域缺氧面積擴大。 芬蘭環境研究所援引區域性合作組織波羅的海海上環境保護委員會的統計數據稱,在過去的100年間,波羅的海水溫平均每10年升高0.3攝氏度,但近30年間升溫加速,平均每10年上升0.59攝氏度。 特別是2018年夏季異常炎熱,波羅的海年均表面溫度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最高水溫一度達到27攝氏度,於去年7月在波羅的海海面測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