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場盛會在廣東接踵舉行。
並非巧合的是,都與數字經濟、網際網路、製造業關係密切:
11月25日,2020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大會暨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大會在深圳舉行;
11月26日,2020世界5G大會在廣州開幕;
同日,2020廣東省製造業發展年會上發布《2020年廣東製造業500強企業研究報告》。
廣東已經是全球最為重要的製造業基地之一,特別在電子信息產業等領域舉足輕重。行業盛會的接連召開,進一步印證了這一點。
更令人關注的是,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對於製造業的未來,對於現代經濟的種種可能性,他們都說了什麼?
粵評君留意到,三場大會上專家和企業家不約而同都提到了關於廣東新製造的一些新名詞。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說,「數字孿生」是在5G等技術發展之後的又一應用,將是新一代智能製造最重要的特點之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張順茂說,5G+AI打造的工業互聯智能體,可以讓工業企業實現真正互聯,實現新製造;
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王曉剛說,5G將開啟人機協同,重構全球科技領域的產業鏈和價值鏈。
一句話概括,通過數字,通過網際網路,在製造和使用機器方面,我們正在進入一個近乎隨心所欲的新境界。
可能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真正巨大的變革。第一次工業革命是蒸汽使用帶來的動力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既是電力帶來的動力革命,也是流水生產線帶來的生產方式變革;第三次工業革命則首次在生產領域實現自動化。
然而,有一個問題始終懸而未決:人(生產者和消費者)與物質(原料和商品),物質與物質之間仍基本處於互不知曉的分離狀態。由此造成供需雙方信息的不透明,生產效率提高遭遇瓶頸,生產成本特別是新產品研發成本不斷攀升等等,成為制約發展的看不見的屏障。
5G、工業網際網路正是打破這一天花板的利器。
正如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杜蘭在世界5G大會上所說,5G未來的商業模式必然會向傳統產業和製造業滲透,給整個產業變革帶來驅動力,不僅拉動投資,並且構建了智能化數位化的應用場景。
如果說消費網際網路,實現了人的需求信息、商品服務信息和貨幣信息的數位化和互聯互通,5G催動的工業網際網路則將實現全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的數位化。
這是產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浪潮:市場經濟裡的萬物,皆可以用數字表達、模擬、創造和交易。
粵評君不由得想,提出數字是萬物本源的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如果看到今日數字經濟的盛況,不知會否感到意外。
產業升級是一個可持續的話題。每當一些產業步入平緩發展的緩坡,就有另一些產業迎來快速發展的晨曦。
當然,藉助新技術,傳統產業煥發新機。對於區域來說,經濟發展不光看當前的經濟體量,更要看新興產業的發展勢頭如何,能否形成波浪式產業升級發展。
而這又往往取決於一個區域的經濟空間:當一個統一市場的容量足夠大,傳統產業的升級換代本身就帶來可持續的巨大市場,從而為創新應用提供廣闊的需求空間。
2020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大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工業網際網路產業聯盟秘書長餘曉暉透露,粵港澳大灣區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發展非常快,過去三年增長了1.6倍。
實際上,這也正源於廣東在製造端的強大實力:2020廣東省製造業發展年會上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 年廣東製造業 500 強企業營業收入合計達5.02萬億元。
世界級規模的產業升級,帶來對工業網際網路、數位技術的海量需求,這是正在粵港澳大灣區發生的重要經濟現象。
粵評君在採訪一位廣東半導體企業負責人時曾提出這樣的困惑:在這一行業,發達國家在先進核心技術上近乎處於壟斷地位,加上技術上接近摩爾定律的極限,大灣區發展半導體,還有機會嗎?
「看全世界的新興產業應用場景,很多時候你就看粵港澳大灣區。」他篤定地告訴粵評君,以他20多年的從業經驗看,將製造與應用緊密「鎖」在一起,晶片產業的未來就在大灣區。
廣東創新和產業升級的路在何方?路在腳下,就在大灣區蓬勃的市場需求裡。
一個產業的自我修養,就是看對創新的態度。
從經濟浪潮的周期看,往往會經歷這樣的周期:首先也是最關鍵的,科學發現或重大領域創新取得突破性進展,這是浪潮湧起的基礎;接著,上述發明或發現在實用化、產業化方面取得某些進展,並被一些卓有見識的人敏銳捕捉到,通過設立科創型企業,完成創新的產品化和商品化——很多耳熟能詳的公司就此誕生;相關行業的龍頭企業也相繼應用,而創新的應用速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淘汰的機率;創新進一步拓展到整個產業鏈上下遊,成為普通技術,經濟周期進入下一循環……
換言之,當無數中小企業也在努力搭上數位化快車時,不用懷疑,數位化工業、智能工廠正在成為常態。
這在三場盛會同樣體現明顯: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大會,主題是「數字賦能、集群轉型」,關注的是產業集群如何數位化轉型。
會上,東莞市松山湖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廣州市花都區獅嶺箱包皮具產業集群、揭陽市揭東區注塑日用品產業集群負責人分享數位化轉型的廣東實踐。
作為製造強省,廣東率先出臺政策推進企業「上雲上平臺」,累計推動超過1.5萬家工業企業實施數位化轉型。
實際上,創新對廣東企業已經是開門三件事之一:2020年廣東製造業500強中有研發投入的企業為485家,佔比97%,比2019年增加30.2個百分點。
從研發投入強度(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的比例)來看,3%以上累計企業數佔比 77%,比2019 年增加 24.2 個百分點。
在廣東,企業在創新賽道上快速奔跑,更宏大的創新基礎也在不斷夯實。
粵評君拿到了一組數據,廣東在新基建領域領先全國:截至10月底,廣東已建設開通5G基站超過11萬個,5G用戶近2700萬戶,規模均居全國第一。
可以預見,在新一輪數位化轉型的全球浪潮下,廣東新製造有實力也有底氣再次領跑全國。
【南方+記者】王彪 彭琳 李鳳祥
【策劃】鄭佳欣
【出品】南方經濟智庫
【作者】 王彪;彭琳;李鳳祥
南方經濟智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