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三場盛會,廣東告訴世界什麼?丨經濟粵評

2020-11-29 網易新聞

  本周,三場盛會在廣東接踵舉行。

  並非巧合的是,都與數字經濟、網際網路、製造業關係密切:

  11月25日,2020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大會暨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大會在深圳舉行;

  11月26日,2020世界5G大會在廣州開幕;

  同日,2020廣東省製造業發展年會上發布《2020年廣東製造業500強企業研究報告》。

  

  廣東已經是全球最為重要的製造業基地之一,特別在電子信息產業等領域舉足輕重。行業盛會的接連召開,進一步印證了這一點。

  更令人關注的是,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對於製造業的未來,對於現代經濟的種種可能性,他們都說了什麼?

  

  粵評君留意到,三場大會上專家和企業家不約而同都提到了關於廣東新製造的一些新名詞。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說,「數字孿生」是在5G等技術發展之後的又一應用,將是新一代智能製造最重要的特點之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張順茂說,5G+AI打造的工業互聯智能體,可以讓工業企業實現真正互聯,實現新製造;

  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王曉剛說,5G將開啟人機協同,重構全球科技領域的產業鏈和價值鏈

  一句話概括,通過數字,通過網際網路,在製造和使用機器方面,我們正在進入一個近乎隨心所欲的新境界。

  可能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真正巨大的變革。第一次工業革命是蒸汽使用帶來的動力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既是電力帶來的動力革命,也是流水生產線帶來的生產方式變革;第三次工業革命則首次在生產領域實現自動化。

  然而,有一個問題始終懸而未決:人(生產者和消費者)與物質(原料和商品),物質與物質之間仍基本處於互不知曉的分離狀態。由此造成供需雙方信息的不透明,生產效率提高遭遇瓶頸,生產成本特別是新產品研發成本不斷攀升等等,成為制約發展的看不見的屏障。

  

  5G、工業網際網路正是打破這一天花板的利器。

  正如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杜蘭在世界5G大會上所說,5G未來的商業模式必然會向傳統產業和製造業滲透,給整個產業變革帶來驅動力,不僅拉動投資,並且構建了智能化數位化的應用場景。

  如果說消費網際網路,實現了人的需求信息、商品服務信息和貨幣信息的數位化和互聯互通,5G催動的工業網際網路則將實現全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的數位化。

  這是產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浪潮:市場經濟裡的萬物,皆可以用數字表達、模擬、創造和交易。

  粵評君不由得想,提出數字是萬物本源的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如果看到今日數字經濟的盛況,不知會否感到意外。

  

  產業升級是一個可持續的話題。每當一些產業步入平緩發展的緩坡,就有另一些產業迎來快速發展的晨曦。

  當然,藉助新技術,傳統產業煥發新機。對於區域來說,經濟發展不光看當前的經濟體量,更要看新興產業的發展勢頭如何,能否形成波浪式產業升級發展。

  而這又往往取決於一個區域的經濟空間:當一個統一市場的容量足夠大,傳統產業的升級換代本身就帶來可持續的巨大市場,從而為創新應用提供廣闊的需求空間。

  2020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大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工業網際網路產業聯盟秘書長餘曉暉透露,粵港澳大灣區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發展非常快,過去三年增長了1.6倍。

  

  實際上,這也正源於廣東在製造端的強大實力:2020廣東省製造業發展年會上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 年廣東製造業 500 強企業營業收入合計達5.02萬億元。

  世界級規模的產業升級,帶來對工業網際網路、數位技術的海量需求,這是正在粵港澳大灣區發生的重要經濟現象。

  粵評君在採訪一位廣東半導體企業負責人時曾提出這樣的困惑:在這一行業,發達國家在先進核心技術上近乎處於壟斷地位,加上技術上接近摩爾定律的極限,大灣區發展半導體,還有機會嗎?

  「看全世界的新興產業應用場景,很多時候你就看粵港澳大灣區。」他篤定地告訴粵評君,以他20多年的從業經驗看,將製造與應用緊密「鎖」在一起,晶片產業的未來就在大灣區。

  廣東創新和產業升級的路在何方?路在腳下,就在大灣區蓬勃的市場需求裡。

  

  一個產業的自我修養,就是看對創新的態度。

  從經濟浪潮的周期看,往往會經歷這樣的周期:首先也是最關鍵的,科學發現或重大領域創新取得突破性進展,這是浪潮湧起的基礎;接著,上述發明或發現在實用化、產業化方面取得某些進展,並被一些卓有見識的人敏銳捕捉到,通過設立科創型企業,完成創新的產品化和商品化——很多耳熟能詳的公司就此誕生;相關行業的龍頭企業也相繼應用,而創新的應用速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淘汰的機率;創新進一步拓展到整個產業鏈上下遊,成為普通技術,經濟周期進入下一循環……

  換言之,當無數中小企業也在努力搭上數位化快車時,不用懷疑,數位化工業、智能工廠正在成為常態。

  這在三場盛會同樣體現明顯: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大會,主題是「數字賦能、集群轉型」,關注的是產業集群如何數位化轉型。

  會上,東莞市松山湖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廣州市花都區獅嶺箱包皮具產業集群、揭陽市揭東區注塑日用品產業集群負責人分享數位化轉型的廣東實踐。

  

  作為製造強省,廣東率先出臺政策推進企業「上雲上平臺」,累計推動超過1.5萬家工業企業實施數位化轉型。

  實際上,創新對廣東企業已經是開門三件事之一:2020年廣東製造業500強中有研發投入的企業為485家,佔比97%,比2019年增加30.2個百分點。

  從研發投入強度(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的比例)來看,3%以上累計企業數佔比 77%,比2019 年增加 24.2 個百分點。

  在廣東,企業在創新賽道上快速奔跑,更宏大的創新基礎也在不斷夯實。

  粵評君拿到了一組數據,廣東在新基建領域領先全國:截至10月底,廣東已建設開通5G基站超過11萬個,5G用戶近2700萬戶,規模均居全國第一。

  可以預見,在新一輪數位化轉型的全球浪潮下,廣東新製造有實力也有底氣再次領跑全國。

  【南方+記者】王彪 彭琳 李鳳祥

  【策劃】鄭佳欣

  【出品】南方經濟智庫

  

  【作者】 王彪;彭琳;李鳳祥

  南方經濟智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冷空氣補充南下,廣東寒冷持續,周三(13日)氣溫穩步回升。
    冷空氣還是沒有放過廣東,打起了「持久戰」,並且將繼續「增兵」廣東。周一(11日,明天)還將有一股弱冷空氣南下補充,氣溫略降,導致廣東氣溫持續嚴寒,轉暖無望。
  • 一周三場多邊峰會,習近平回應「時代之問」
    一周三場多邊峰會,習近平回應「時代之問」 2020-11-24 19:18:00   來源:人民日報
  • 粵電力A(000539)擬收購廣華粵電臺山股權項目資產評估報告
    廣東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擬收購   廣東省粵電集團有限公司  所持廣東國華粵電臺山發電有限公司  20%股權項目資 產 評 估 報 告  中聯評報字[2011]第773 號   中聯資產評估集團有限公司
  • 馬化騰說騰訊有「四大神獸」 象徵粵商精神
    一個月前,也是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的第三屆世界浙商(廣東·2017)高峰論壇上,浙江商會總會會長、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曾在會上比較了一下粵商與浙商的異同。他說,珠三角和長三角的基因非常相似,大家得風氣之先,敢為人先,先行先試,勇立潮頭。不同的是,粵商更為低調,悶聲發財,浙商很高調,自帶網紅色彩。低調務實一直是粵商留給外界的印象。
  • 一圖讀懂2019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
    屆時多場既具有國際視野又前瞻務實的多層次、多維度海洋經濟論壇將亮相海博會,包括3場宏觀論壇、1場企業家論壇和8場專業論壇,邀請國內外政府工作人員、著名專家和企業家等出席論壇並發表演講,深入研討海洋經濟發展新模式、新路徑、技術前沿和熱點問題
  • 名家周末大舞臺丨黃俊英、何克寧、梁玉嶸……廣東音樂、曲藝名家...
    名家周末大舞臺丨黃俊英、何克寧、梁玉嶸……廣東音樂、曲藝名家廣州塔下獻藝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穗文廣旅宣 伍尚文 鄧勃 袁詠珊  2020-09-05
  • 這場全球科學盛會,讓諾貝爾獎得主感嘆「意義重大」
    主辦方表示,這場全球科學盛會將永不落幕: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永久會址已規劃落戶於自貿區臨港新片區,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規劃面積2.5平方公裡,本屆論壇所有場次活動的視頻均向公眾在線免費開放。由頂尖科學家領銜的國際科技合作,將吸引越來越多的各國優秀科研人員來滬工作、生活,為全人類的科技進步貢獻智慧。
  • 廣東人才優粵卡B卡申領條件
    廣東省人才優粵卡分為A卡和B卡。來粵或在粵工作的外國國籍、港澳臺籍、定居在國外並具有中國國籍的,且符合《廣東省人才優粵卡實施辦法(試行)》所規定的相關條件的高層次人才可申領B卡。  【B卡申領條件】  來粵或在粵工作的外國國籍、港澳臺籍、定居在國外並具有中國國籍的,且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高層次人才,可申領人才優粵卡B卡。  (一)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青年項目入選者;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入選者。
  • 一畝田助力廣東農業農村廳 優質粵字品牌閃耀上海灘
    近日,「2019上海新春農產品大聯展」開幕,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組織廣東「一村一品 一鎮一業」優勢特色農產品及部分地區企業參展,酸甜爽口的菠蘿、鮮紅奪目的火龍果、風味俱佳的紅橙等優質粵字品牌農產品齊聚上海,進一步擴大廣東優勢特色農產品以及參展企業的知名度,用優質粵字品牌為滬上人們帶來新春的暖意與祝福。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這場科學盛會,正在書寫一部未來簡史
    他希望各位科學家積極交流思想、推進合作,共同推進世界科學事業。「全世界從未經歷過如此大規模的災難,也沒有見過如此大範圍的國際合作。現在只有中國有這樣的能力來舉辦這樣一場科學盛會。」透過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這個「重要窗口」,我們望到上海科創打出一張又一張「金名片」。蛟龍入海、天宮探月、北鬥指南、天眼問天、墨子升空、大飛機翱翔——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的這幾項重大科技成果,每一項背後都有深深的「上海印記」。創新藥、中國芯、最強光、未來車、絞吸船、真核細胞、超導電纜……一系列原創成果相繼湧現,或趕超世界一流,或填補國際空白,競相為「上海智造」代言。
  • 廣東轉晴天,陽光燦爛,冷空氣即將撤離,氣溫迎來回升
    今天早上,冷空氣補充南下,廣東大部地區陰天,出現毛毛雨~細雨,粵北—粵西北局部出現霰、雨夾霰/雪、霜凍,天氣相當陰冷~溼冷。至此,廣東寶寶終於熬過了本月(1月份)最寒冷時期,戰勝了嚴寒,練就一身正氣,百寒不侵。明天(周二)開始,廣東天氣轉晴天,陽光燦爛,但氣溫依然回升無力,周二當天迎來氣溫低值,粵北~粵西北最低溫—1度,沿海城市最低溫4度。
  • 一樹櫻桃帶雨紅
    ▲王振聲作品丨美國櫻桃美國櫻桃主要供觀賞,亦可食用,在我國臺灣、廣東等地有種植。西印度櫻桃,又稱針葉櫻桃,其甜味種可生食,在我國臺灣、廣東、海南、雲南等地有廣泛種植。▲王博一作品丨李氏櫻桃美國櫻桃、西印度櫻桃、李氏櫻桃皆喜排水良好的土壤,開花結果期間要加強水分的管理。
  • 順德這場美食盛宴,11座城市20位名廚大咖雲集!6月打卡清單必須有它!
    3澳門丨林維盛澳門特色美食文化協會理事長、世界烹飪協會會員、世界中國烹飪聯合會名廚專業委員會會員、法國烹飪協會會員林維盛。7東莞丨林中文東莞市酒店餐飲技師協會副會長、東莞市金牌名廚、東莞大朗凰後喜宴行政總廚林中文。8惠州丨李正旭廣東烹飪名師、惠州市廚師協會副秘書長、惠州市飯店協會理事李正旭。
  • 一片匠心 百年傳承 粵酒玉冰燒從歷史走向新世界
    作為粵酒代表企業,石灣酒廠集團以「中國品牌、粵酒榮耀、世界共享」的理念,承擔起振興粵酒的歷史重任,將中國品牌全面推向世界。特色工藝推陳出新「在齋酒裡泡肥豬肉,就好像洋酒泡橡木桶,異曲同工,釀出了嶺南酒的一種獨特的口味。」廣東石灣酒廠集團董事長範紹輝這樣介紹。但是粵酒低調、務實、少吆喝,沒有將這些製造工藝特色大規模宣傳。
  • 邀請函丨2020深圳國際線圈工業、電源電子變壓器及繞線設備展覽會
    邀請函丨2020深圳國際線圈工業、電源電子變壓器及繞線設備展覽會
  • Steam瘋狂周三丨Klei發行商特賣,《饑荒》、《缺氧》全線史低價
    Steam瘋狂周三丨Klei發行商特賣,《饑荒》、《缺氧》全線史低價 「往上看,關注我。
  • 廣東氣溫異常偏高,天氣悶熱,冷空氣周六(21日)進入廣東
    今天11月18日,周三。 暖溼空氣大舉進攻我國內陸,廣東是其中的進攻通道之一。 暖溼氣流源源不斷送上岸,導致廣東的氣溫居高不下,最高溫普遍突破30度,最高逼近32度,感覺比較悶熱。
  • 國際銳評丨永不落幕的東博會見證中國擴大開放的決心
    國際銳評丨永不落幕的東博會見證中國擴大開放的決心 編輯:郝楊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0-12-02 14:29
  • 世界鰻魚看中國,中國鰻魚看廣東
    活動整合了鰻魚文化和產業資源,依託順德「世界美食之都」的獨特優勢,以鰻魚產業為中心,以美食為主線,以文化為紐帶,融入時尚潮流文化樣式,讓鰻魚產業與美食文化相輔相成,賦能產業及城市發展。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高慶營在開幕式上表示,為貫徹落實中央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決策部署,高質量建設全省「12221」農產品市場體系,進一步做大做強「粵字號」農產品,助力全省鄉村振興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省農業農村廳部署開展「2020年全省秋冬季農產品促銷專項行動」,並會同主產地農業農村局確定了行動的「四大重點任務」和「十項具體行動」。
  • 世界伍氏宗親總會第七屆懇親大會在廣東臺山舉行
    中新社江門十月二十四日電(李明)今秋十月,天高氣爽,世界伍氏宗親總會第七屆懇親大會,於十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一連三天在全國著名僑鄉廣東省臺山市隆重召開。前來參加這一盛會的有來自全國、省僑聯、僑辦有關領導和江門市、臺山市有關領導以及海內外伍氏精英共八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