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2017粵商大會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大會迎來海內外1000多位粵商出席,他們當中,既有眾多老一輩的知名企業家,也有許多年輕新生代年輕企業家,包括馬化騰、董明珠、李東生、王傳福等。
本屆大會的主題是「弘揚粵商精神,引領創新發展」。』在這些明星企業家的發言中,務實、創新與實體經濟成為關鍵詞。
低調務實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說,粵商精神並不是一個空洞的口號,更像是IT 行業講的TCP/IP 協議,或者說是程序的原始碼,是一個文化符號、文化基因,一個標準化接口,植根到粵商群體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追求當中。
他說,作為在廣東成長壯大起來的企業,騰訊和每一個粵商企業一樣,都有著這種粵商精神的烙印。在騰訊內部,每一個員工的工牌背面,都印著「四大神獸」,包括長頸鹿、海燕、犀牛和犀牛鳥、鸚鵡螺,分別代表著騰訊的四種企業價值觀:正直、進取、合作、創新。
馬化騰說,經過千百年的文化積澱,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塑造,在壯大實體經濟、加快轉型升級的今天,粵商精神有了新的豐富和升華,更加具有時代的特徵,這種特徵包括四方面:務實的作風,創新的精神,開放的胸懷,常懷感恩的心。
一個月前,也是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的第三屆世界浙商(廣東·2017)高峰論壇上,浙江商會總會會長、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曾在會上比較了一下粵商與浙商的異同。他說,珠三角和長三角的基因非常相似,大家得風氣之先,敢為人先,先行先試,勇立潮頭。不同的是,粵商更為低調,悶聲發財,浙商很高調,自帶網紅色彩。
低調務實一直是粵商留給外界的印象。廣東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說,務實與開放是嶺南文化最主要的特質,這在粵商的經營活動中更多地體現為「實在,不來虛的」「穩陣,不冒進」「低調,不誇誇其談」……粵商做事可靠不是浪得虛名。
「實幹出實業,愛拼才會贏。」馬化騰說,廣東的實體經濟、製造業做得又大又強,在轉型升級上走得那麼靠前,培育了格力、美的、比亞迪等一大批製造業強企,和粵商務實、實幹、實在的性格分不開。做網際網路產品也一樣,做出來的遊戲也好、應用也好,首先要經過自己那一關,才能推出去。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在發言中說,廣東經濟總量連續28年全國第一,靠的就是實體經濟的重要支撐。他說,專注實業,企業才能獲得長遠發展。無論是在艱辛的創業初期,還是企業快速成長階段,比亞迪始終心無旁騖地做實業,專心致志地紮根實體經濟。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比亞迪營收438億元,穩中有進,新能源車在國內佔比近20%,在整個乘用車市場佔比21.7%,雲軌業務進展順利,年底將建成40公裡線路,預計明年建設雲軌的城市達20個。
開放創新
除了專注實業之外,王傳福認為「堅持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另一法寶。而這也符合粵商敢為人先的精神內涵。
馬化騰也說,敢為天下先,敢喝「頭啖湯」,是大家對廣東人、對粵商的直觀印象。春江水暖、粵商先知,敢闖敢試、勇於創新,一直以來都是廣東這個地域的主要基因。無論是大疆創造無人機新市場,還是華大基因從1%的人類基因圖譜開始創業,這種創新,是一種低調、穩健的創新,不是好大喜功、盲目冒進,用IT行業的話叫作「迭代創新」,允許試錯、小步快跑,順應形勢和用戶需求進行創新,這是粵商的強項。
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在發言時說,「廣東在很多中國人眼中是最富有的地方,我想說廣東在中國是最有思想的地方。」董明珠建議,過去廣東是有錢人的地方,未來應該是培養人才的地方。走自主創新道路。
董明珠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個企業不懂得改革創新,它的生機就停止了,這個企業就要瀕臨滅亡,企業家必須要立志成為創造者才有出路。
在務實創新的同時,粵商將更加開放包容。廣東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告訴第一財經,現有的新粵商已經超越了傳統粵商,包括了三大部分,一是本地出生、本地發展為主的群體。二是廣東籍貫,走出廣東的商人群體,比如李嘉誠等人。三是非本地人,但在廣東創業、發展的群體,如許家印、丁磊等。
馬化騰說,廣東位處沿海,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對時代趨勢有天然的敏銳度,也是吸收外部優秀資源最快、最高效的地方,這些都鑄就了粵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開放胸懷。無論晉商、徽商、浙商,甚至外商等等,來到廣東,在粵言商,就成為了粵商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