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縫裡「擠」石油

2020-12-06 新華網客戶端

  「我腳下蘊藏的頁巖油,能以億噸級計算。可是,它的滲透率超低,要把勘探數字變為成桶成桶的石油,必須想辦法把油從石頭縫裡『擠』出來,這可是一道大難題!」面對記者,大港油田頁巖油勘探開發研究所副所長官全勝既興奮,又擔憂。

  今年35歲的官全勝,此時住在一個鐵皮房子裡。雖然已近中秋,又有風扇在吹,裡面依然悶熱難耐,待一會兒就一身汗。為解決技術難題,保障頁巖油穩產,他全然顧不上這些。

  房子外面,是一片被農田包裹的空地。不遠處,採油的「磕頭機」點頭抬頭,日夜不息。高高架起的鑽井「隆隆」作響,不知疲倦地探尋地底的奧秘。

  在現場,記者發現兩口油井。乍看上去,並沒有特殊之處。沒想到,這就是大港油田已經投產的兩口頁巖油井——官東1701H井、官東1702H井。如今,兩口井持續穩產400多天,單井日產量15-25立方米,累計產油超過1.5萬立方米。

  「大港油田發現陸相頁巖油億噸級增儲,實現兩口頁巖油井穩定工業化開發,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大港油田公司總經理趙賢正自豪地說。

  西方地質學家曾給頁巖油開採「扣帽子」:「海相生油,陸相不能生油」。事實上,世界上發現的石油資源大都處在海相地層,陸相地層的潛力不被看好,而大港油田就處在陸相地層。之前,國內多個油田嘗試開採頁巖油,可單井出油有限,一直未能實現工業化生產。

  站在辦公室的油田勘探地圖前,大港油田公司副總經理周立宏介紹,國際能源署預測,中國頁巖油可採資源量有50多億噸,僅次於俄羅斯和美國,排全球第三,主要分布在中新生代陸相湖盆富有機質頁巖中。「對頁巖油的工業化開採,既然沒有經驗可循,就需要大膽探索,必須有人『第一個吃螃蟹』」。

  不同於流動的石油直接鑽取,開採頁巖油必須直接從生油母巖中提取,通俗說就是「在石頭縫裡採油」。而其關鍵,是了解石頭縫隙的構造。如同要分清一個漢堡裡,牛肉、生菜究竟誰在上、誰在下。

  走進四五層樓高、有序排列的大港油田巖心庫,從地下取出的圓筒狀巖心層層排列。其中,一段連續500米長的巖心最是特別。抽出一截,放在手中端詳,暗青色,沉甸甸。放到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巖石縫隙中油氣「夾心」呈現的螢光清晰可見。

  趙賢正說,看待頁巖油開採,理念創新很重要。「頁巖油的儲集能力多用納米級來表徵,根本不具備自然產能。改造之後,便不再是『鐵板一塊』,而是蘊藏著大量油氣。經過大型體積壓裂後,獲得工業產能。」

  為此,大港油田從基礎研究入手,安排了500米的連續取心井。在分析測試基礎上,獨立自主創新研究,揭示出陸相盆地頁巖油高豐度、高脆性控制機理和分布規律,初步形成了19項勘探開發配套技術。通過注水、加砂等方式,增加地下壓力,在巖石中大規模人工造縫,將頁巖油像擠牙膏一樣「擠」出來。

  149天揮汗如雨。當深黑色的頁巖油從井口噴湧而出的那一刻,官全勝和同事們激動得跳了起來:「過去總說有潛力,現在潛力終於變成了實力!」

  如今,在大港油田,更多的頁巖油正被開採出來,徹底打破了陸相地層「有油採不出」的尷尬局面。根據規劃,大港油田計劃今年產頁巖油5萬噸,到2025年頁巖油整體增儲3億噸,年產頁巖油50萬噸。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鄒才能認為:「大港油田的探索是我國陸相頁巖油工業化開採上的一次突破。」

  美國石油地質學家哈伯特將一個地區石油產量達到峰值後,不可避免開始下降的自然規律稱之為「鐘形曲線」。鄒才能說,在「鐘形曲線」開始籠罩我國東部老油田的當下,渤海灣、松遼、鄂爾多斯、準噶爾等大型沉積盆地以及許多「小而肥」的中小型盆地,可以將大港油田的經驗作為「他山之石」,實現「老樹發新枝」。

  野外的夜晚,滿天星鬥閃爍光芒,猶如無數銀珠,鑲嵌在深黑色的夜幕。偶有微風拂過,帶來絲絲涼意。可這樣美的夜,官全勝也顧不上留戀。他匆匆回家,帶上幾件換洗衣服,又鑽進鐵皮房子,和同事們一道,繼續尋找深藏在石頭縫裡的頁巖油。(記者王明浩、毛振華)

相關焦點

  • 沒有條件,創造條件,這片森林竟然是從石頭縫裡擠出來的?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然而在中國廣西、貴州交界處的茂蘭-木論喀斯特森林中,參天大樹硬生生地從石頭縫裡擠了出來小「南國」裡的微環境石頭上如何能形成如此獨特的森林呢?這就要從土壤的形成說起。單性木蘭長在石頭縫裡的白花兜蘭
  • 廣西來賓:石頭縫裡種「黃金」 脫貧致富領路人
    作為基地負責人的黃劍鋒說當初選擇遂意鄉就是看中了家鄉優良的自然條件,遂意鄉瓊古村種植基地周邊喬木林地面積大、空氣無汙染、水質清潔,為鐵皮石斛貼樹和石縫裡種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環境。如今,黃劍鋒和妻子藍海勤用辛勤的雙手和汗水在石頭縫裡開闢出一條鐵皮石斛仿野生種植的致富之路,還帶動附近貧困戶脫貧,成為名副其實的致富領路人,他們最大的夢想就是幫助更多的貧困戶脫貧奔小康,把家鄉建設得更美好。
  • 石頭縫裡小龍—銅蜓蜥
    晴朗的天氣,當你靠近路旁的灌木叢,有時會聽到「窸窣」一聲,卻沒有發現任何動物的身影。
  • 石頭縫裡有寶藏,被稱為「千年草」的價值意外驚人
    大自然總是在不經意給我們帶來很多驚喜,如果說石頭縫裡蹦出猴子只是《西遊記》的杜撰,那石頭縫裡長出寶藏,千萬不要覺得不可能。在我們的身邊,就有一種被稱為「千年草」的植物通常就會纏繞著石頭而生,人們看到它有時會將它認作野草,但其實「千年草」的價值並不在露在表面的葉子,而在藏身地底下的根部,這個植物就是醫學名上的何首烏。
  • 開採不易 石油真的是從石頭裡「榨」出來的油
    在很多人眼中,開採石油與打水井是一個道理:在地下很深的地方存在著一個巨大的含液體空間,其中滿滿當當儲存著數千萬噸的石油,只要用鑽頭將地層打穿,把石油吸出來就好了,沙特不是還有自噴井嘛。事實上石油是正宗的「石頭中的油」,來讓我們看看石油的原料是什麼樣子的。
  • 1種野草「個頭小」,名稱是「羊耳蒜」,長在石頭縫裡,植株珍貴
    而還有一種野草的個頭比較小,它的名稱是「羊耳蒜」,喜歡在石頭縫裡生長,殊不知植株是珍貴的,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1種野草「個頭小」,名稱是「羊耳蒜」,長在石頭縫裡,植株珍貴!羊耳蒜這種所謂的「野草」,它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在水泥路邊、山上等地方都是有的,據筆者了解,這種植物的價值比較高,乾燥的羊耳蒜一斤可以賣到好幾十元,可見它是比較值錢的。
  • 農村一種「飛魚」,酷似黃辣丁,藏在石頭縫裡,吃過的都說太奢侈
    農村河裡一種野生「飛魚」,藏在石頭縫裡,常誤認是黃辣丁,野生的幾近絕跡,吃過的都說太奢侈魚肉含豐富的微量元素及蛋白質,營養豐富滋味鮮美,自古以來魚就作為食材被做成各種美食,被端上餐桌。有的是因為其個頭太小性價比小,如黃黝魚,沙裡趴魚,有的是因為其習性,像餐條,麥穗魚,石爬鮡。在農村有一種魚喜歡藏在溪流的石頭縫裡,會離開水面飛翔還會爬到樹上,當地人形象地叫它為「上樹魚」、野生飛魚,石扁頭。
  • 朱元璋偷吃了地主家的牛,把牛尾巴塞石頭縫裡,牛尾巴拔不出來?
    意思是朱元璋為了誆騙劉德,將牛尾巴特意留了出來,然後插進了地裡,說什麼小牛犢遁地而走,只剩一截牛尾巴露在外面,劉德趕緊去拔牛尾巴,結果卻怎麼也拔不動,牛尾巴反而迅速陷進地裡不見了。這可真是神奇,難道朱元璋為此還做了一個陷阱?所以牛尾巴一拔反而掉進了地裡?
  • 石頭縫裡第一次釣這種魚,看著不咋滴,爸爸一句話就知道有多珍貴
    在我們釣魚的時候,經常選擇的釣點都是河釣,江釣或者在農村的野塘裡釣魚,但是你有過溪釣嗎?就是在溪水中有很多石頭的那種,讓我感覺像是從石頭縫裡釣魚一樣;開始和很多人一樣,對於這樣的釣點一點不受待見,但時間久了就知道,原來石頭縫裡釣到的才全都是珍貴的魚,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吧!
  • 長在石頭縫裡的豬嘴魚,只有農村的特殊河裡才有,一般人買不起!
    長在石頭縫裡的豬嘴魚,只有農村的特殊河裡才有,一般人買不起!每年到了雨水多發的季節,一些小河裡就漲滿了水,記得在小的時候,每事河裡漲水的時候是一年中最快樂的時候,這時候在河裡也可以撈到各種各樣的小玩具,他們都是從上遊衝刷下來的,也可以在水裡玩耍,當然,也有當地的婦女帶著家裡的髒物來到河邊洗衣服,大家一邊聊天,一邊洗衣服,這樣的場景很溫馨。但是現在很少見到了這樣的畫面,一般情況下,只會出現在畫家的作品中。
  • 農村老話「清明天晴不下雨,石頭縫裡都結谷」,插秧不下雨的好處
    農村老話:「清明天晴不下雨,石頭縫裡都結谷」是什麼意思?這其實說的是清明時節氣候對人們種植稻穀作物的影響,要是天氣晴朗不下雨,連頭縫裡發芽生長的穀子最後都能結谷了,那將是一個豐收年,若是下雨,收成受到影響,下面具體分析:鄉居小菜是農村的,山區老家每一年都種稻穀,而且這個時候已經耕田了,等清明掃墓後就要忙著插秧了;種水稻一般是先育好秧苗再移種到其他水田的,而水稻是喜高溫的農作物,要是清明時節下雨,水田裡的水變多,溫度是偏低的
  • 煤堆裡撿塊石頭有晶體狀顆粒 專家:價值不大
         「煤堆裡撿了一塊大石頭,死沉死沉的,請問這是個什麼石頭?」25日,有市民發布一塊石頭的圖片,它稜角分明,上面有晶體狀的顆粒。有人說是鐵礦石,有人說是隕石,還有人張羅著要給這個「寶貝」疙瘩估價。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的林承焰教授初步判斷,這是煤層縫洞處的自生礦物,價值不大,表面的可能是鐵礦石晶體。
  • 海邊石頭縫的雞爪螺真多,大哥拿著起子去挖,又是一道美味下酒菜
    不出海就可以搞到的海鮮,生活在海邊的朋友就非常清楚,那就是當退潮的時候去到海邊淺灘趕海,退潮很多海鮮都會被困,還有很多就是在海邊石頭生活的。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退潮趕海去尋找到的海鮮,很多也是非常美味且值錢,像是這位大哥平日裡沒有少趕海,這次也是帶著起子提著水桶來到海邊有著很多石頭的淺灘,準備去搞搞那喜歡生活中這石頭縫中的海鮮,一種屬於海螺的海鮮。
  • 這3種花草要注意,石頭縫裡能長,稍不注意就泛濫,謹慎種植
    現在養花的人越來越多,不管是已經開始在家裡頤養天年的老人,還是現在正在外面拼搏的年輕人都是一樣的。在自己的閒暇之餘,不願出門,不願意做無謂的社交。就只想要在自家的院子裡面, 打理自己的花草,看著它們一天天的成長,這就是自己最幸福的事情。
  • 長在石頭縫裡的開花植物,紫色的花朵,看著特迷人,遇見一棵你就發大...
    前段時間,就有一位小夥在登山的時候,偶然間看到一種植物,長得非常的好看,並且是生長在石頭縫裡,個頭不大,生命力卻非常的頑強,於是小夥多看了兩眼,還給這種植物拍了寫真照。
  • 恩施大峽谷的雲龍地縫,為啥兩岸地質年代不同?究竟是怎麼形成的
    比如有標誌性的『一炷香』,有谷地,有峰林,有瀑布,有森林,有奇洞,有地縫,有七星寨、有祥雲火炬手,有母子情深,還是世界上最上的觀光電梯等等......通往雲龍地縫的路上,兩岸陡峭,飛瀑狂瀉,地縫怪石遍布,五彩斑斕,古木蒼翠、碧水潺潺,幽深至極。令人震撼而神怡。
  • 「假石頭」縫裡開出了「假菊花」
    屬名Lapidaria,來源於拉丁語「lapis」,意為「石頭」,表示該種植物擁有石頭一樣的外觀。種加詞則是為了紀念德國學者瑪格麗特·弗裡德裡希(Margarethe Friedrich),他在納米比亞的瓦姆巴德市(Warmbad)發現了這種多肉植物。和石頭在一起的魔玉,你能分辨得出?
  • 它常在石頭縫中生長,長得很像蜈蚣,對改善土壤質量有幫助
    我們外出旅遊的時候,經常會在某個角落裡看到一株特別好看,或者長相奇怪的植物,但是卻不知道它的名字。今天筆者就給大家介紹一種名字有些嚇人的植物,這種植物喜歡生活在石頭縫裡面,在農村特別的常見。這種植物的名字叫做蜈蚣草。蜈蚣草是一種蕨類植物,它的分布非常的廣泛,在我國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都有分布。這種植物之所以有這麼可怕的名字是因為它那奇特的外貌。
  • 雲南石林網紅水果,石頭縫裡長出的人參果,秋季必備補水神器
    石林人參果是雲南的網紅水果,號稱在石頭縫裡長出來的。雲南石林的西街口鎮被譽為中國的「人參果之鄉」,這裡地處高原,海拔2000米左右,有著溫暖宜人的氣候,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正好符合人參果的種植條件要求。此處出產的人參果不僅口感好,外型佳,最大的特徵便是微量元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