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女神依舊潮牌落寞

2021-01-08 東方財富快訊

2005年3月4日,香港潮牌鼻祖I.T(00999-HK)上市,風光無限。

單單老闆娘邱淑貞的站臺已獲喝彩聲一片,且據聞老闆娘眼光極佳,經她挑選採買的服飾必能在香港市場大賣。而其一個自創品牌的形象創作總監還是影后張曼玉,兩位女神讓I.T穩站香港潮牌市場C位。

上市時,老闆沈嘉偉購入「999」號牌,方便投資者和機構記住。這個辦法似乎頗為靈光,I.T在香港公開發售獲969倍超額認購,定價1.95港元,上市首日曾一度大漲30.77%。

15年過去,人們依然對女神的風採津津樂道,然而I.T的精氣神已大輸當年。

2020年12月5日,I.T發公告指要約人與其訂立實施協議,簡單來說:非創辦人(即散戶和其他機構小股東)可獲得每股3港元的出價將股份註銷,I.T退市。創辦人家族與私募基金CVC按合約進行重組。

關乎散戶和其他機構小股東利益的內容就是,公告發出前值1.94港元的I.T股份,現在值3港元,溢價54.6%。

鑑於今年大部分時間,I.T的股價都不超過1港元,且成交量低迷,外加上個財政年度和本財政年度上半年合共巨虧10多億,這一次的私有化提議似乎為小股東的困境解了圍。

部分喜獲解套的投資者在歡喜之餘可能有個疑問,為何曾經的潮牌老大淪落至此?

I.T的歷史

1988年,沈嘉偉與胞弟沈健偉利用GREEN PEACE名稱售賣潮牌Dr。 Martens鞋,並於1993年在香港信和廣場開設首間旗艦店,開始拓展零售業務。

1996年,被環保團體Greenpeace控告其侵犯名稱權利,於是將名稱更改為I.T。自此之後,該公司發展成多品牌模式。

I.T的優勢之處是能夠看準時尚風潮,將流行的國際著名品牌和正在冒起的國際品牌引入香港市場,一方面售賣流行時裝及國際品牌,另一方面成功開發自身的自創品牌和特許品牌,使其既成為國際品牌服飾分銷商和零售商,又能通過自家的設計師設計出屬於自己的潮牌,授權第三方製造商生產,自己主導銷售和零售環節。

從下圖可見,其自創品牌與國際品牌的貢獻旗鼓相當,自創品牌稍微領先。

由於該公司通過多家內地供應商生產,即使面對疫情,其供應鏈亦不致斷裂,可為何業績如此糟糕?

地區市場失重

香港一直是I.T的核心市場。2005年上市籌得的資金,62%用於拓展香港的零售網絡,僅大約17%用於大中華地區。

然而,內地零售市場的起飛卻快如閃電。從2015年起,內地市場的EBITDA(扣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率超越香港及澳門地區。自2017年起,內地市場貢獻的收入超越港澳地區市場。

到截至2020年8月末的2021財年上半年,內地貢獻收入16億港元,佔其總收入的58.5%,貢獻EBITDA約4.3億港元,佔總利潤的75.44%。

相比較而言,其香港業務利潤表現嚴重受壓,或主要受市場競爭、運營成本高企所累。去年下半年起香港消費市場的顯著收縮,以及今年疫情內地遊客不通關,成為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2021財年上半年,其香港業務收入下滑一半,更錄得分部虧損。

從下圖可見,港澳地區的可供比較店鋪銷售增長率嚴重下滑。

其實該集團在2012年已加快內地的布局,但並未放鬆香港地區的店面擴張,可能基於內地購物旅客需求的考慮,而未及時優化香港的商鋪組合。直到2016年,其香港的店面才開始有所收縮。但其實從利潤率表現可以看出,香港分部利潤偏低,這可能與其折扣高、運營成本高等有關。

所以,當面臨香港消費市場萎縮、疫情令通關旅客大減之時,其香港業務變得措手不及,足可見過於偏頗香港業務的脆弱性。

反觀內地業務,上半財年分部收入同比下降14.44%,但分部EBITDA僅按年下降0.69%,利潤率反而提高了3.73個百分點,當然這可能與線上銷售的增加,但是也可以反映出內地消費力的強勁。

未提前做好戰略策劃,重新定位重點市場可能是其失誤的一個原因。

說到線上銷售,就自然說到第二個原因:

未及時進行數位化變革

該集團亦在公告中指出,電子商貿平臺掀起的數碼化改革、線下到線上銷售渠道的採用,以及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全新線上品牌,導致客戶喜好和購物行為出現結構變化,而影響到其競爭地位。

事實上,該公司在截至2020年8月末止上半財年,因為部分店鋪暫時停業和出入境限制,已經開始通過自身的電商渠道和第三方網上市場而加快數位化發展的步伐。上半財年,電商銷售貢獻佔比由上年同期的9%上升至25%。

但是,這明顯已慢了一步。

今年以來,線下零售店關店潮蜂擁而至,全球時尚品牌GAP、Topshop等等國際知名品牌都撐不住零售業寒冬,紛紛縮減線下生意。內地的拉夏貝爾(06116-HK, 603157-CN)也已被折騰得傷痕累累。更何況偏安一隅,嚴重受到香港遊客生意銳減打擊的地區性零售商。

該公司的亡羊補牢,仍無法擺脫香港業務巨虧的拖累。

所以,其計劃重新制定策略,引入私募基金CVC進行重組,擬集中資源發展品牌經營業務,同時為創辦人提供空間,以採取所需步驟振興其他經營業務。

平心而論,I.T目前的資產質素還是不錯的。

截至2020年8月末,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15.67億港元,佔總資產的21.06%,一年內應償付的債務為5.76億港元,其手上現金應足以應付短期債務。

從2005年上市到2020年,該集團一直保持經營淨現金流入,且基本每年都派發股息(僅除了錄得虧損的2020財年)。

業務經營方面,其內地業務即使受疫情影響,仍保持不錯的盈利能力,惟香港業務堪憂拖累了整體表現。

如果重新調整地區市場布局,拓展線上業務,優化線下業務資源,大刀闊斧進行庫存管理,未必不能翻身。私有化或許是一次對企業對投資者都有好處的轉身契機。

(文章來源:財華社)

相關焦點

  • 「潮流鼻祖」I.T集團退市,潮牌行業「日薄西山」?
    圖片來源@微博文丨港股研究社潮牌起源於美國街頭文化,而國內潮牌則大多受早期香港的影響,在上個世紀的八、九十年代,香港是亞洲的時尚中心,更是東南亞地區的時尚消費中心。就品牌運營來看,I.T集團旗下囊括了I.T, i.t, ete! 與double-park等多個品牌。大I.T主要發售Alexander Wang、Balenciaga等定位高端的奢侈品牌和設計師品牌,小i.t則主打STYLENANDA、IZZUE等較為年輕的日韓潮牌,巔峰時期,I.T集團旗下擁有超過300個代理品牌和超過10個自創品牌。
  • 潮牌反擊戰, 6年前被I.T集團收購的Bape進軍巴黎市場
    而這批消費者也開始熱衷於網購潮牌產品。Supreme、Vetements、Balenciaga、Off-White、Kanye West等受街頭文化影響的品牌在國際時尚界重塑行業秩序,為潮流生意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I.T集團也因此顯現出更大野心,持續引進全球的潮流品牌擴張國際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
  • I.T 集團退市,潮流不再後繼有人?
    其中,I.T品牌更多地代理國際設計師品牌如「Alexander McQueen」、「Celine」、「Gucci」、「Kenzo」等,而i.t品牌則更多地代理一些潮牌以及如「izzue」、「CHOCOOLATE」、「AAPE」等集團自創品牌。
  • 香港潮牌鼻祖I.T沒落了?拖欠房租成被告,老闆是邱淑貞老公
    I.T集團算得上香港潮牌鼻祖。 20世紀80年代,出生於香港的沈嘉偉為了減輕家裡負擔,中學畢業後便成了打工人,在一家銀行做職員。在接觸了各行各業的老闆後,沈嘉偉決定辭職創業。1988年,他和姐姐在銅鑼灣開了間名為Green Peace的服裝店,賣水貨Dr Martens以及Levi's賺得首桶金。
  • 落寞是什麼?「關於落寞的文案」
    落寞是什麼? 落寞,很複雜,很微妙。說不清,道不明。 Lonely, very complex, very subtle. I don't know, don't know.
  • 深度|潮流帝國I.T的沒落
    消息傳出後,I.T集團於周一復盤,股價應聲大漲43.3%至2.8港元,市值約為33.48億港元,但仍較2010年巔峰時期的逾98億縮水近66%,進入資本公開市場近15年的I.T集團最終落寞離場。對此業內人士並不意外,I.T集團在泥潭中掙扎已久,令人唏噓的是,該零售商本應是潮流文化黃金時代到來的直接受益者。
  • 日本潮牌 ASICS Tiger 改了Logo,想在潮牌上走更遠
    擁有六十幾年歷史的日本運動鞋品牌 ASICS 在 2015 年新推出 ASICS Tiger 品牌,相比旗下另外一個定位運動時尚的品牌 Onitsuka Tiger(鬼塚虎),ASICS Tiger 在潮牌的路上走得更遠。將 1970-1990 年代的鞋子,比如 GEL LYTE Ⅲ、V、EVO 等系列加入街頭時尚文化元素,不斷與品牌和設計師合作推出聯名款,並開闢了潮流服裝線。
  • I.T集團為什麼涼了?-虎嗅網
    儘管在財政年度內,I.T集團表示已經提供了數次額外的折扣優惠宣傳活動以刺激銷量,其毛利也因此下降了16.1%,但大陸地區同店銷售額依舊下降5.3%,與之相比,其前一財年的同店銷售額尚能錄得1.7%的增長。即便計入疫情的幹擾,這個不小的負增長率仍舊錶明,該集團旗下開業超過一年以上的店鋪正在痛失他們的顧客。
  • 楊邦勝設計集團全新打造中國頂奢潮牌酒店設計/南京金鷹G酒店
    版權歸攝影師方飛 穿越千年的時光,歷史沉浮無序散作煙雲,悠悠秦淮水依舊波瀾不驚。這蜿蜒的河水,流淌著虛華與風月,也孕養出寬厚的脊梁,成為南京城最多情的剪影,也成為YANG演繹頂奢潮牌G Hotel的靈感源泉。
  • i.t新加坡第三家店登陸orchardgateway商場
    聯商網消息:繼去年於新加坡Wisma Atria和Bugis Junction購物區開設兩間i.t後,第三間i.t專門店剛於上星期正式登陸新加坡orchardgateway商場,並舉行揭幕派對,特別邀請人氣偶像歌手蔡卓妍飛抵當地作活動嘉賓,與新加坡歌迷近距離接觸。
  • 鄭秀晶&金俊元《I don't wanna love you》.MP3
    You ain't gonna be the same baby, sameI ain't doing again imma fade it awayI don't wanna love youI don't wanna love you
  • 48歲王祖賢騎單車春遊踏青 女神青春依舊(圖)
    48歲王祖賢騎單車春遊踏青 女神青春依舊(圖) 時間:2015.02.23 來源:鳳凰娛樂綜合 分享到:
  • I.T去年收入近90億才賺4億 時尚零售觸碰到天花板?
    為減輕成本壓力並提升運營效率,I.T集團去年在香港關閉了一些業績不佳的門店,同時推出集時裝、餐飲、美妝、鞋履和生活方式於一體的新概念門店i.t blue block。不過數據顯示,2019年3月香港零售銷售額同比下跌0.15%至397.28億港元,已連續兩個月錄得下滑。
  • 周杰倫潮牌店為什麼叫phantaci 周杰倫潮牌質量怎樣賣的貴嗎
    喜歡周杰倫的粉絲應該都知道小公舉自創的潮牌名字叫做phantaci,那麼周杰倫潮牌phantaci質量怎麼樣?周杰倫潮牌phantaci貴嗎?一起來看看吧!PHANTACi成立至今,除舉辦過多場Nike重要鞋款的發表會、與國內外藝術家的聯名合作外、更曾籌划過臺灣唯一的Fixed Gear盛會「I Can’t Brake」,帶起臺灣與世界流行的同步接軌。PHANTACi也正式推出自家品牌商品,期望以自身的獨特發想,掀起更多的創意話題。此次Freshness特別訪問到創意總監Ric及周杰倫(Jay),帶大家深入了解PHANTACi的魅力所在。
  • I.T居然不是服裝品牌,那我們去他們店買的是什麼品牌呢
    i.t這個品牌大概是咱們年輕人才知道,或者那些曾經年輕過的人,準確的說i.t並不是一個品牌,他只是一個多品牌的集合店,就是咱們常說的買手店,隨著公司的發展i.t並不是簡單的買手店了,現在他也擁有眾多的自有品牌,和更多的代理品牌,甚至滲透到家居行業。
  • 圍觀「潮牌賣身」,以後你還買得起「潮牌」嗎?
    美國服裝公司VF(威富集團),用21億美元收購了潮牌Supreme。當前世界服裝行業低迷,Supreme的高昂收購價,創造了一個記錄。這不奇怪,Supreme因符合潮人審美的獨立設計,備受潮人追捧。全世界敢自稱「潮人」的人,幾乎都要置辦幾件。Supreme推出的限量聯名系列,更在短時間就滋生出投資價值。
  • 用潮牌重新定義中國彩妝,bibididi致力打造潮牌彩妝第一品牌
    來源標題:用潮牌重新定義中國彩妝,bibididi致力打造潮牌彩妝第一品牌 有人說中國品牌生來帶「土」難登國際時裝周的秀場可潮流豈能是「一言堂」有一個中國潮牌彩妝品牌
  • 重慶華僑城跨界聯合潮牌T.M.D PCP發財潮流文化藝術聚會國慶開檔
    (原標題:重慶華僑城跨界聯合潮牌T.M.D PCP發財潮流文化藝術聚會國慶開檔)
  • will.i.am用科技打造潮牌新寵BUTTONS耳機
    起初will.i.am希望通過創立BUTTONS品牌將時尚和科技融合起來,讓人們藉由與眾不同的產品去表達自我 。在will.i.am眼中,科技並不一定是冰冷無趣的電子產品,科技產品不僅需要具備強大的功能性,外觀也要美觀時尚,完美契合用戶的日常著裝風格,一樣可以表達自身的個性、態度和精神,做到有趣有靈魂,而不是將產品和風格割裂對立,will.i.am理解的科技產品,更像一個充滿未來時尚特徵的潮流配件。will.i.am通過智能可穿戴品牌BUTTONS打造「將音樂戴在身上」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