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億人口年產1.1億噸垃圾 「垃圾圍村」待破解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熱點】震驚!6.5億人、1.1億噸垃圾 "垃圾圍村"怎麼解?

  編導:康敬鋒 陳豔波

  來源: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

  在不少的農村地區,特別是欠發達地區的農村,由於沒有像城市一樣的保潔體系,各種生活垃圾是亂堆亂放,生活汙水排放不暢,導致夏天蚊蠅亂飛,冬天垃圾亂堆。長期的環境汙染和公共服務的缺失,使得曾經美麗的鄉村失去了色彩。地處安徽東部的來安縣,2015年在全縣的12個鄉鎮全面推開了農村垃圾處理市場化運作模式。

  垃圾轉運車、專職保潔員,農村垃圾治理新模式。

  每天早上七點鐘,家住來安縣桃花村的吳緒國都會按時出門。

  合肥市瑾亮清潔有限公司保潔員吳緒國:出門前給車子檢查,有氣壓沒有氣壓,剎車都檢查一下,檢查好了再出去,就放心了。

  就在2015年上半年,吳緒國還是一個靠種地為生的農民,如今他已經是村裡每天按時上下班的保潔員。作為合肥市瑾亮清潔公司的員工,吳緒國負責張山鄉桃花村甄和、南湖兩個分散居住自然村的保潔和垃圾清運工作,一共涉及139戶村民,638口人。

  吳緒國的主要工作,一個是垃圾收集,一個是村民房前屋後、村中道路、水塘的日常保潔。《經濟半小時》記者看到,村中道路上每隔一段距離,都會擺放著這樣兩個顏色不同的垃圾桶,村民們會把自家的垃圾倒進這裡。

村中道路擺放著兩個顏色不同的垃圾桶,村民們會把自家的垃圾倒進這裡。

  吳緒國:菜葉子倒在這個桶裡,垃圾倒在這個桶裡,都是分開的。

  垃圾治理才剛剛幾個月的時間,作為村裡的保潔員,吳緒國時常還需要提醒大家,果皮、蔬菜、廚餘垃圾等能腐爛的丟可回收桶,金屬、玻璃、塑料等則是不可回收的垃圾。

  順著這條砂石路往裡走,吳緒國又發現一片村民剛剛傾倒的爛蘿蔔。其實就在距離這裡的不遠處,就擺放著垃圾桶。

吳緒國又發現一片村民剛剛傾倒的爛蘿蔔,在不遠處,就擺放著垃圾桶。

  吳緒國:就是還沒有搞成規模,有的小孩子不懂的,他就瞎倒,大人現在都知道哪裡有垃圾桶,哪裡沒有垃圾桶。

  根據住建部測算,目前,中國農村約有6.5億常住人口,僅生活垃圾如果按每人每日產生0.5公斤計算,一年可產生約1.1億噸垃圾,但其中有0.7億噸未作任何處理。此外,經統計,截至2013年,全國農村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率僅為同期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的九分之一。這兩組數據表明,農村垃圾生產規模大,且處理能力嚴重不足,城鄉二元在環境治理上還差距明顯。如今來安縣正在想辦法破解這一難題,兩個小小的垃圾桶,正在改變著村民們沿襲已久的亂扔垃圾的陋習。

中國農村約有6.5億常住人口,一年可產生約1.1億噸生活垃圾。

截至2013年,全國農村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率僅為同期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的九分之一。

  當這些有機垃圾裝滿了的時候,吳緒國就會把它們拉到村民家門口的有機堆漚池進行處理。

  在桃花村,每家每戶門口都有一個有機堆漚池,村民家裡的一部分有機垃圾就可以傾倒在這裡進行處理,這樣就大大減少了垃圾的轉運量。

每家每戶門口都有一個有機堆漚池,大大減少了垃圾的轉運量。

  處理完這些有機垃圾後,吳緒國又開始撿拾道路上、以及村民房前屋後散落的塑膠袋、瓶子等無法降解的無機垃圾。

  作為保潔員,吳緒國的工作只負責村民院子外面區域的衛生,院子內的垃圾都是村民自己負責。不過遇到一些家裡沒人,又沒有院牆的,吳緒國也會幫著大家,把一些陳年累積的垃圾清理出來。

  幹完這些活,吳緒國就會把分布在道路上的垃圾桶運送到村口的垃圾集中點。

吳緒國把分布在道路上的垃圾桶運送到村口的垃圾集中點。

  垃圾運到垃圾集中點後,公司的壓縮式垃圾儲運車就會來這裡進行轉運。就在記者採訪的過程中,就剛好碰見一輛。

  記者:一天能有幾車垃圾?

  合肥市瑾亮清潔有限公司垃圾清運車駕駛員謝鳳明:正常的要是不碰到節假日做事的多,就是一車,如果特殊的話就是兩車,上午一車,下午一車。你比如說農村人做事情有時候垃圾就多,垃圾量就大。

在張山鄉一共有兩臺垃圾轉運車,負責張山鄉9個行政村,135個村民組的垃圾清運。

  記者了解到,在張山鄉一共有兩臺這樣的垃圾轉運車,負責張山鄉9個行政村,135個村民組的垃圾清運。每天垃圾儲運車要把全鄉的村組跑一遍,然後再把壓縮收集到的垃圾運送到滁州市垃圾處理廠焚燒。

  在張山鄉桃花村,記者見到了合肥市瑾亮清潔公司的項目經理馬良柱。他告訴記者,今年8月份,他們公司與張山鄉籤訂了保潔合同,負責整個張山鄉98.4平方公裡區域內22000多人的農村保潔工作。

  合肥市瑾亮清潔公司項目經理馬良柱:整個張山鄉我們這個項目,公司投入了兩臺3噸的垃圾收集車,還有一共137個棚式點(垃圾集中點),那種簡易的是67個。還有我們配備了50臺電動車,50個環衛工人,1280隻垃圾桶,整個這個項目前期投入在一百五十幾萬左右。

在張山鄉,清潔公司投入了兩臺3噸的垃圾收集車,137個棚式垃圾集中點。

  分類垃圾桶改變亂扔垃圾陋習,環衛專幹每日巡查建立監查機制。

  在來安縣施官鎮西武村,這裡的保潔員是每天上門為村民收集垃圾。記者看到,在每家每戶的門口,放著兩個小一些的垃圾桶,一個上面寫著可回收物,一個是不可回收物。村民董自林告訴《經濟半小時》記者,現在倒垃圾根本不用出門。

每家每戶的門口放著兩垃圾桶,一個是可回收物,一個是不可回收物。

  董自林:平時我們就老兩口在家,我們吃飯就兩個人,蔬菜的葉子我們都放在垃圾桶,酒瓶放這個桶,我們垃圾都歸類、分開倒的。

  年過花甲的董自林對農村環境的變化感觸頗深,他說,小時候還能在河裡釣魚摸蝦,但近幾十年來,村民們是哪有地方,垃圾就往哪扔,就連他家門口的這個水塘,都成了附近村民丟棄垃圾的場所。

  董自林:一到夏天都臭,你看離我家也就10米遠,整個味道不能聞。

董自林家門口的這個水塘,之前是附近村民丟棄垃圾的場所。

  如今水塘裡的垃圾沒有了,水也變清了,整個西武村都變得整潔靚麗,房前屋後井然有條,基本看不到垃圾露天堆放。

  董自林:現在農村生活很好,很滿意,很實惠的。現在過年很好,自己家養的豬,殺一頭,醃了一部分,曬了一部分,晾了一部分,留著給小孩回來,過年都在一起歡歡喜喜在家過春節。

  程洪生是施官鎮西武村民兵營長,同時他還兼職村裡的環衛專幹。如今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拿著一個筆記本,在西武村所轄的36個村民組巡查,檢查保潔公司有沒有及時清運垃圾,地上還有沒有遺漏。當在地上發現一個小塑膠袋後,程洪生趕緊用手機照下來,並在本子上做了記錄。

環衛專幹發現垃圾後拍照片,作為處罰依據,到月底的時候對保潔公司進行處罰。

  安徽省來安縣施官鎮西武村環衛專幹程洪生:我們拍張照片存到我們QQ群裡面,作為一個處罰依據,到月底的時候對保潔公司進行處罰。

  除了查看村子的道路、水塘,程洪生還要查看村民有沒有按照要求對垃圾進行分類投放,同時他還要詢問村民,了解保潔員每天工作的情況。

環衛專幹詢問村民,了解保潔員每天工作的情況。

  程洪生:保潔公司每天都上門清理嗎?

  村民:這幾天天天來。

  程洪生:衛生搞得怎麼樣?

  村民:搞得還可以。

  程洪生所在的西武村是一個大的行政村,一共有36個自然村,區域面積有20多平方公裡,但是保潔員只有6個。作為村裡的環衛專幹,程洪生每天從早忙到晚,也只能巡查五六個自然村組,所以日常更需要村民們的監督。

  儘管是兼職做環衛專幹,但是程洪生近來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衛生督查上,他說現在農村垃圾治理剛剛幾個月,而村民的習慣養成需要時間。

  程洪生:主要是老百姓村民意識還沒有提高,對環衛意識還沒有特別強,隨手丟垃圾的習慣還存在,要進行每家每戶,挨門過戶地要進行宣傳。

  不僅在村子裡有環衛專幹督查衛生,在來安縣每個鄉鎮也設立了環衛所,並有專門的環衛專幹不定期到村子裡檢查保潔公司的工作。

在村子裡有環衛專幹督查衛生、不定期檢查,在來安縣每個鄉鎮也設立了環衛所。

環衛專幹督查到的問題都列印出來,並按照合同約定對保潔公司進行了處罰,一共扣減費用2950元。

  郭永付作為來安縣城市管理局的局長,他不僅要負責縣城和集鎮的衛生保潔工作,如今他還要負責全縣2965個自然村莊的衛生保潔。為了保證農村垃圾治理長效運行,他們首先建立了監督監查機制。

  安徽省來安縣城市管理局局長郭永付:每個環衛所有職責分工,以及環衛專幹,特別是環衛所長的職責,專幹的職責都明確,不僅掛在牆上,而且落實在具體的行動上。

  多地考察、借鑑經驗、摸底調查、測算經費、引用PPP模式,政府建立長效桶裝車載鄉村垃圾治理機制。

在來安縣三城鄉的垃圾中轉站,豎著一些展示牌顯示著過去來安縣的農村同樣是垃圾遍地。

  郭永付:過去農村來說,路邊、溝邊,池塘裡,房前屋後,村莊內外,全部被垃圾佔據,所以有一句戲語,叫垃圾靠風颳,汙水靠蒸發,

  從2012年開始,來安縣就開始摸索農村垃圾收集轉運的模式,可作為城市管理部門的負責人,如何向農村垃圾「開戰」,郭永付毫無經驗,他和同事們便開始四處取經學習,先後到了四川、北京、浙江等地參觀考察。在北京,郭永付發現,這裡的電動保潔車作業半徑很大,還能減輕保潔員的工作輕度。

  郭永付:電動保潔車只要路好,現在電動保潔車質量非常好,它能達到四到五公裡,應該是作業半徑的最大能達到10倍。

  在四川考察學習的時候,郭永付發現,儘管垃圾池解決了垃圾的存放問題,但是卻帶了二次汙染和轉運成本高的問題。

  郭永付:桶裝車載掛桶以後,垃圾不見天不落地,掛桶以後,3至5秒鐘好了。

  不僅借鑑國內一些地方的經驗,郭永付也參考了一些國外的垃圾分類處理模式,包括瑞典的焚燒處理、美國的小型保潔公司進入鄉村等,這些都為來安縣開展農村垃圾治理提供了借鑑意義。

不僅借鑑國內一些地方的經驗,郭永付也參考了一些國外的垃圾分類處理模式。

  郭永付:可以概括為桶裝車載四個字。具體就是源頭分類減量,桶換桶保潔方式,桶裝車載運輸,密閉轉運,最後是焚燒處理,這一種具體的模式。

  在郭永付的辦公室,他給記者搬來一摞資料,這些都是他們前期調查摸底的數據資料,包括全縣12鄉鎮,130個行政村,2965個自然村莊,3000多公裡的縣鄉村道路,還有每個鄉村的河流、水塘、溝渠等信息,做了全面的調查摸底,並形成了全縣的農村垃圾治理的基礎數據。

政府做了全面的調查摸底,並形成了全縣的農村垃圾治理的基礎數據。

  模式確定了,基礎數據也有了,接下來,在這個基礎上,來安縣對每個鄉鎮所需要的垃圾處理經費進行了兩輪精確測算,看看到底需要多少錢。

  郭永付告訴記者,以張山鄉為例,包括設施的折舊費用,人員工資、運營費用等,核算到每個農村人口身上,每年保潔所需要的費用只要55元左右。

  郭永付:我們引用PPP模式,由保潔公司來投入,它包括垃圾集中點,垃圾桶,還有管理人員,我們現在要求項目公司來,必須要有項目經理管理人員,這些相關的費用,以及利潤和稅金,我們按照20%測算,總費用是150萬。

來安縣政府引用PPP模式,由保潔公司來投入,總費用是150萬。

  PPP的模式就是政府部門通過購買私人企業提供的服務,為農村提供保潔服務。政府不需要僱傭人員,也不需要一次性投資購買設施。

  在張山鄉與合肥市瑾亮公司籤訂的合同上,記者看到,合同的總承包費用是7349500元,合同期限是5年,每年的費用是1469900元。在瑾亮公司張山分公司的辦公室,項目經理馬良柱告訴記者,公司的利潤目前只有10%多一點。

合肥市瑾亮公司的利潤目前只有10%多一點,合一個月利潤1萬多塊錢左右。

  合肥市瑾亮公司的負責人蘇修德告訴記者,目前他們與來安縣的4個鄉鎮籤訂了保潔合同,眼下已經投入700多萬元,儘管現在的利潤還比較低,但是他看中的是未來中國農村環衛保潔的大市場,公司正在積累經驗,準備進軍這片藍海。

  合肥瑾亮清潔服務公司總經理蘇修德:農村環境衛生這一塊是迫在眉睫需要提升,需要改善,未來對這個老百姓千家萬戶,他們居住這個條件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肯定會制定的標準和要求越來越高,所以作為我們來講是很看重這塊市場。

  目前來安縣12個鄉鎮一年的保潔費用是2200萬元,全部由縣鄉兩級財政資金支付。

  郭永付:全縣總招標費用是2202萬,這就是我們全縣農村,40萬農村人口保潔,3000個自然村莊保潔的總費用。

全縣總招標費用是2202萬,40萬農村人口保潔,人均費用為55元。

  安徽省來安縣縣委書記劉榮祥:從2013年開始,我們逐步探索建立了來安的垃圾收運模式。應該說經過兩到三年的努力,目前我們垃圾治理工作已經由鎮向村,向村民組進行了延伸和覆蓋。可以說到今年為止,我們垃圾治理實現了全縣的全域全覆蓋。

  農村垃圾處理不當,影響的已經不僅是農村的生活環境,還有對農村土壤和水體的嚴重汙染,威脅著健康。正因如此,十三五規劃發展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農村垃圾治理目標。來安縣的垃圾治理模式也被住建部列為全國三大案例之一,在全國加以推廣。

住建部等十大部委又聯合發布《關於全面推進農村垃圾治理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國90%以上村莊的生活垃圾要得到有效治理。

  半小時觀察:破解「垃圾圍村」要有創新思維

  對於很多遠離家鄉的人來說,農村就是青山綠水的代名詞,也是儲存了無數美好記憶的地方,而這些年,農村環境的嚴重惡化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兩個小小的垃圾桶,正在改變著來安縣農民沿襲已久的亂扔垃圾的陋習。而這樣的改變,源於來安縣政府的一個工作創新,政府部門通過購買私人企業服務為農村提供保潔,於是困擾了當地農村多年的環境衛生問題迎刃而解。看來解決老問題需要用新思維。

相關焦點

  • 全球垃圾榜出爐:這國人均垃圾竟然居首!
    一名職員說:「9隻鹿中的1隻(胃部)發現最多垃圾,重達4.3公斤。」而這些塑膠袋,絕大部分是外來遊客留下的「隨禮」。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這樣的傷害也不止於此。5月,美國探險家維斯科沃,在探索太平洋最深處的馬裡亞納海溝時,也受到了同樣的靈魂拷問,「這是什麼垃圾?」
  • 中國的固體廢棄物(垃圾)狀況
    北極星環保網訊:據《2000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報告:中國工業固體廢物年產總量為8.2億噸,其中縣及縣以上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6.7億噸,鄉鎮工業的產生量為1.5億噸。 危險廢物產生量為830萬噸。隨著中國化學工業的發展,有毒有害廢棄物也有所增長。有毒有害固體廢棄物都未經過嚴格的無害化和科學的安全處置,成為中國亟待解決並具有嚴重潛在性危害的環境問題。
  • 年產量超1億噸,餐廚垃圾處理「正規軍」為何還「吃不飽」?
    隨著我國城鎮化率提高,國內城鎮人口數量增長加快,近些年網際網路發展,餐飲業多樣化發展,隨之而來的餐飲垃圾產生量呈現逐年增長,2019年全國餐廚垃圾產生量突破1.2億噸,這極大地推動了我國餐廚垃圾處理行業的發展。
  • 權威聲音丨一篇文章講透垃圾發電
    ,裝機容量將達到680萬千瓦,年發電量超過350億千瓦時,年垃圾處理量超過1.05億噸,佔全國城鎮垃圾清運量的比重超過35%。目前垃圾焚燒發電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即京、津、滬、魯、蘇、浙、粵、閩、瓊9省(區、市),該地區人口集中、GDP較高、地方財政狀況較好。2016年東部地區裝機容量369.6萬千瓦,佔全國的68.1%,發電量218億千瓦時,垃圾處理量約5850萬噸。
  • 垃圾分類新風|全球70年產了83億噸塑料,如何變廢為寶?
    塑料垃圾被隨意丟棄會引起「白色汙染」,不規範處理塑料垃圾存在著環境風險。那麼,關於廢塑料的基礎知識,你了解多少呢?本文圖片均來自微信公號「綠色上海」1.什麼是塑料?塑料是一類高分子有機化合物,是經填充、增塑、著色等熱塑成形物料的總稱,屬一類高分子有機聚合物家族。
  • 終於弄清99%海洋塑料垃圾去向,上億噸的海洋垃圾,該如何處理?
    摘要:研究終於弄清99%海洋塑料垃圾去向,上億噸的海洋垃圾,該如何處理?可以回收利用嗎?海洋垃圾回收值得嗎?有沒有更好的方式方法?據調查每年有約800萬噸海洋垃圾流入海洋,然而海面上的海洋塑料垃圾僅佔全球塑料垃圾的1%,其他的這些海洋塑料垃圾都去哪了?是不是很好奇?
  • 綠色奧運破解「垃圾圍城」
    在這8.2萬人中,有3.1萬人是蹬三輪車沿街收購廢品的,這部分人,人均年收入為1.5萬元;從賓館飯店收泔水和商場收廢品的人約為2萬人,人均年收入1.2萬元;蹲守垃圾樓或扒居民樓垃圾道撿垃圾的人約2.1萬人,人均年收入1萬元以上;散布在城鄉結合部,從事廢品市場交易的人約1萬人。
  • 垃圾分類,我們不能再等了……
    1我們為什麼這麼著急地想要垃圾分類?因為——我們已經沒有太多時間了!!!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垃圾生產大國。早在2004年中國就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垃圾製造大國。中國目前全國生活垃圾年產量為4億噸左右,並以大約每年8%的速度遞增。
  • 【治國理政新實踐·浙江篇】一袋垃圾的資源化之旅 桐廬農村垃圾...
    去年5月起,這些變廢為寶的農家土肥,邁入省內110餘家世紀聯華超市、大潤發超市的貨架,走入了尋常百姓家。除了超市外,桐廬的所有景點、民宿也都能買到統一包裝的農家肥。  「垃圾變土肥,觸發的是一整條綠色產業鏈。」桐廬縣環保局副局長方文劍介紹道,現在,桐廬年產「世外桃源」牌農家土肥2000噸,屆時將反哺財政200餘萬元。
  • 不髒手、沒異味,懷柔這個鎮這樣幫村居民養成垃圾分類好習慣
    分類桶站遠、異味大、投放垃圾髒手,是影響居民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的幾大因素。在懷柔區廟城鎮,工作人員通過破解這些問題,幫助村居民培養垃圾分類好習慣,美化身邊環境。「新設的桶站乾淨衛生、分類方便,夏天也沒有異味,很受村民歡迎。」
  • 投資1.2億!南安餐廚垃圾資源化項目預計可服務400萬人口!
    所以餐廚垃圾不適合採用焚燒工藝進行處理,相反,在資源化處理技術的應用中採用好氧堆肥的方式可以實現對餐廚垃圾的有機質有效降解,且最終還能生成穩定的富含腐殖質的有機肥料;採用厭氧發酵的方式可以獲得沼氣。   南安市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廠是福建省重點項目工程,採用BOT模式運作,運營商為泉州市聖元環保電力有限公司。
  • 對我國海洋塑料垃圾問題的新認識
    1億噸,90年代中期超過兩億噸。由於塑料的用途多樣,價格廉價,回收利用價值低,人們環境意識差,塑料垃圾也隨之從60年代前後產生。80年代以前產生的塑料垃圾幾乎全部遺棄,90年代中期更超過1億噸。這些被遺棄的塑料垃圾中,除部分填埋外,相當一部分排入了海洋環境。
  • 2040年將有13億噸塑料垃圾傾倒陸地和海洋
    一個由17名全球專家組成的團隊表示,除非世界採取行動,否則從現在至2040年期間,將有超過13億噸塑料被傾倒在陸地和海洋中。該團隊開發了一個計算機模型,以跟蹤世界各地的塑料庫存和流動。模型表明,即使全球立即做出協調一致的努力,仍將有7.1億噸塑料垃圾被丟棄到環境中——4.6億噸在陸地上,2.5億噸在水道中。
  • 2040年將有13億噸塑料垃圾傾倒陸地和海洋!
    北極星固廢網訊:一個由17名全球專家組成的團隊表示,除非世界採取行動,否則從現在至2040年期間,將有超過13億噸塑料被傾倒在陸地和海洋中。該團隊開發了一個計算機模型,以跟蹤世界各地的塑料庫存和流動。模型表明,即使全球立即做出協調一致的努力,仍將有7.1億噸塑料垃圾被丟棄到環境中——4.6億噸在陸地上,2.5億噸在水道中。
  • 地球被「垃圾」包圍?1.7億個太空垃圾漂浮在地球上空,令人堪憂
    NASA發布了一段視頻,顯示了地球大氣層中太空垃圾的範圍,人們擔心人類正在把自己困在地球上。據報導,在地球的上層大氣中漂浮著1.7億個太空垃圾,但只有2.2萬個被跟蹤。大約7000噸的太空垃圾環繞著我們的星球,因為報廢的衛星、火箭和其他金屬和巖石產生的垃圾在地球附近堆積。
  • 車耳營村廚餘垃圾就地化處理不出村
    車耳營村新引進的有機垃圾微生物處理設備 蘇家坨鎮/供圖「吞下」廚餘垃圾,「吐出」有機肥料。近日,蘇家坨鎮車耳營村新引進有機垃圾微生物處理設備,讓村裡產生的廚餘垃圾不出村就能就地化處理。環保設備「邂逅」美麗鄉村據介紹,這臺設備是美天環保「聚優境」有機垃圾微生物處理設備,位於村東一處10餘平方米的室內。記者看到,一輛載有廚餘垃圾的回收車開進站裡,保潔員掀開垃圾桶蓋子,看了看裡面的垃圾,菜幫菜葉、香蕉皮、雞蛋殼……「村民們現在廚餘垃圾分得越來越好了。」
  • 太平洋上漂著座8萬噸重的「垃圾島」
    垃圾帶中心密度最高,如果把較遠部分也算進去,垃圾總重可能接近10萬噸。這一數字是此前估計的16倍。 對比了歷史數據後,研究人員表示,這一區域的塑料汙染水平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已出現了顯著升高。 都是些什麼垃圾? 從分類來看,這裡的廢棄物絕大多數為塑料,其中至少46%為漁網;該區域超過四分之三的塑料是尺寸大於5釐米的廢棄物,包括硬塑料和塑料薄膜等。
  • 我國建築垃圾產量日趨嚴重但資源化利用率不高 專家建議建築垃圾...
    建築垃圾產量驚人資源化利用率不高今年5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司、城市建設司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根據有關行業協會測算,近幾年我國城市建築垃圾年產生量超過20億噸,是生活垃圾產生量的10倍左右,約佔城市固體廢物總量的40%。
  • 市場分析|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研究
    截至2016年末,我國總人口13.83億人,其中城鎮人口佔比為57.35%,這給城鎮生活環境帶來了極大壓力,尤其是城鎮生活垃圾的處理。按照城鎮日人均垃圾產量1kg計算,2016年,我國城鎮垃圾產生量高達2.89億噸,再加上農村大量的生活垃圾沒有進入處理的行列,我國生活垃圾狀況非常嚴峻,很多省市已經出現了垃圾圍城的情況。
  • 2020-2024年中國生活垃圾處理行業分析
    根據2018年12月世界銀行發布的調查報告,2016年全球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為20.1億噸。東亞太平洋地區是目前產生垃圾最多的區域,佔世界垃圾總量的23%。儘管高收入國家僅佔全球人口的16%,但產生的垃圾量卻超過世界垃圾總量的三分之一。 世行報告預測,隨著快速城市化、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全球垃圾量2030年將達到25.9億噸,2050年將達到34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