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城鎮化率提高,國內城鎮人口數量增長加快,近些年網際網路發展,餐飲業多樣化發展,隨之而來的餐飲垃圾產生量呈現逐年增長,2019年全國餐廚垃圾產生量突破1.2億噸,這極大地推動了我國餐廚垃圾處理行業的發展。
2020年1-3月,我國新增籌建的餐廚垃圾處理項目已達13項,新增項目數量約是2019年全年新增數量的60%。
同時,隨著一線城市和省會城市的垃圾處置項目數量逐漸增多,市場空間趨窄,餐廚處理的項目數量在三四線城市或縣域地區呈迅速增長態勢。
我國餐廚垃圾處理的龐大市場空間是毋庸置疑的。但與巨大的市場空間相對,是我國餐廚垃圾處理市場發展的不成熟,隨著試點城市的建設及推進,近年來我國的餐廚行業快速發展,但發展速度仍然滯後於餐廚垃圾的增長速度。
「一邊是餐廚垃圾產生量不斷增加,一邊卻是很多餐廚垃圾處理企業『吃不飽。」一位行業人士無奈地表示。
一直以來,大量未經妥善處理的餐廚垃圾流入小作坊,成為地溝油提煉的原料,嚴重威脅我國的食品安全和健康。長期的「小作坊」作業,為餐廚垃圾的處理埋下了巨大隱患。受非法利益鏈的影響,市場依然活力不足。
2010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加強地溝油整治和餐廚廢棄物管理的意見》,明確嚴厲打擊非法生產銷售地溝油行為。之後受非洲豬瘟事件影響,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的通知》強調,要全面禁止餐廚剩餘物飼餵生豬,對「泔水豬」的管理也逐漸完善。
關於如何做好餐廚垃圾處理,很多企業也做了大量的探索。在餐廚垃圾處理領域,全國也陸續建起了一些試點項目,但很多案例實際運行中原料雜質較多,甚至有些收運公司為了增加重量,向原料中加水、加磚。整體來看,我們必須要用科技化手段來輔助垃圾收運,把前端分類、分類收運以及分類處理全程管理起來。
環衛超腦AI大數據平臺,通過人工智慧算法技術,不但可以分析垃圾車的實時行為,掌握全區垃圾桶收運狀態,還可以在垃圾桶裝運時,利用安裝在清運車上的內置高速拍攝裝置進行自動抓拍高清照片,再依靠AI技術自動識別比對垃圾種類,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同種類垃圾混裝,尤其是混裝危害較大的餐廚垃圾。
而對於餐廚垃圾沿途漏撒、偷拉偷倒等執法難點,對於人工智慧來說,都非常簡單。不但可以抓現行,還能自動將違規行為生成證據鏈,讓執法更容易、更精準。
當然,除了實時追蹤,這套系統的應用,也會給相關部門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以及管理依據。
環衛超腦始終秉持科技服務於人民,讓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切實保障人民生活衛生環境,大幅降低政府環衛監管的智慧化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