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上海等城市開始實行垃圾分類。目前,我市也開始進行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在生活垃圾中,有不少是餐廚垃圾,對環境衛生影響較大,如何無害化處理餐廚垃圾備受關注。近日,市環衛局就引進一個特殊的「吃貨」黑水虻,在雷打石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嘗試實現餐廚垃圾單獨處理。
以往,人們將餐廚垃圾與生活垃圾混合堆放,傳統的餐廚垃圾處置主要包括填埋、焚燒、堆肥、厭氧發酵等,容易引起二次汙染,還佔用土地資源。
我們把餐廚垃圾單獨拿出來處理的話,這些垃圾不會混到我們的日常垃圾裡面去,其實也就是能減少包括對土地的佔用,包括產生的一些汙水對環境的汙染,還有一個就是現在有焚燒廠的話,餐廚垃圾如果量比較大,含水的東西比較大的話,對我們的焚燒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市環衛局綜合科副科長 鄭智敏
那麼,餐廚垃圾該怎麼處理呢?眼前這些密密麻麻不斷蠕動的蟲子,就是餐廚垃圾的剋星。這種蟲子,叫黑水虻,是一種腐生性昆蟲,專吃餐廚垃圾等易腐爛有機物。
我們通過黑水虻的方式,可以百分之百地採食、轉化這種有機垃圾,所以說,在無害化方面,我們做到了廢水和廢渣的零排放,這樣會進一步降低環境的汙染風險,同時餐廚垃圾作為一種資源,一種能量,一種營養的話,又可以充分有效的利用,避免資源的浪費。——安芮潔黑水虻生物轉化項目負責人 徐松
根據技術流程,餐廚垃圾經過預處理後,會被放入黑水虻低齡幼蟲,開始採食轉化過程,直到垃圾全部被「吃完」後,蟲子和糞便會進行分離,分開利用,整個過程安全高效率、變廢為寶,對人畜、動植物無害,對環境和人體無不利影響。
通過餐廚垃圾的黑水虻轉化,最後產出了昆蟲的蛋白和油脂,這是一種優質的飼料原料,那這種昆蟲採食轉化過程中排洩出的蟲沙,也就是蟲的糞便,又可以作為功能性非常強的生物肥料。——安芮潔黑水虻生物轉化項目負責人 徐松
據介紹,黑水虻幼蟲在食物充分的情況下,可全天24小時進食,1公斤幼蟲經6至8天後,可處理10噸餐廚垃圾。目前,市環衛局牽頭相關單位已在中心城區選定機關、居民小區、公園、市場、大學、中學、小學、幼兒園等10個試點單位,試點垃圾的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的全程分類。通過黑水虻生物轉化項目只對試點單位的餐廚垃圾進行處理,預計全面投產之後,日處理餐廚垃圾可達50噸。
目前來說,10個試點運到填埋場處理的餐廚量大概是1至3噸,所以,下來隨著汕頭垃圾分類的推廣,慢慢推開,餐廚垃圾的量也會慢慢增多。——市環衛局綜合科副科長 鄭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