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子吃的是餐廚垃圾處理後的「固形物」,排出的是有機肥,蟲子長成後還能變成優質飼料。近日,我市餐廚廢棄物處理廠試點養殖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實現「吃幹榨淨」,真正實現餐廚垃圾的無害化、資源化處理。
昨日,記者來到市餐廚廢棄物處理廠一探究竟。剛走進廠區,映入眼帘的是碧草成蔭的公園式廠區,靠近垃圾處理車間也聞不到刺鼻的氣味。「我們的車間是全封閉生產,室內空氣由新風裝置進行置換,室內外我們還會噴灑對人體無害的生物液噴淋進行噴灑降解(除臭劑)。」據餐廚廢棄物處理廠經理張天文介紹。
在餐廚垃圾處理車間,只見一輛輛滿載餐廚垃圾的餐廚垃圾車,緩緩進入處理車間卸掉收集的垃圾,接受一個個環節的處理。據悉,垃圾變廢為寶需要歷經:前道預處理進行餐廚預處理,通過分選機進行分選、後經過一級沉降、製漿破碎、二次沉降。所得的二次沉降的漿料由漿料泵,送至溼熱水解後道,進行反應釜蒸煮,經三相分離後劃分為水、油、固形物。其中固形物作為黑水虻的飼料,水進厭氧系統產出沼氣,發電或利用沼氣鍋爐產蒸汽。油直接可作為生物柴油的原材料。
據介紹,餐廚廢棄物因富含澱粉、脂肪、蛋白、纖維素,處理起來一直都讓人頭疼。「我市中心城區分布著大大小小近萬家餐館、食堂,每天產生250噸左右的餐廚垃圾,以前,這些餐廚垃圾會拉去填埋、焚燒,甚至養殖家畜。」張天文介紹,「從餐飲單位收運來的餐廚廢棄物含有一部分生活垃圾,如塑料品、一次性筷子及金屬物品,會對生產設備造成損害,需要分選揀出。」
在餐廚垃圾處理車間,一間「幼蟲培育室」格外引人注目。「黑水虻學名亮斑扁角水虻,是一種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蟲,壽命只有30天左右,黑水虻幼蟲幾乎24小時都在吃。」據市餐廚廢棄物處理廠的生產部經理賈巍介紹,「經過7天的餵養,黑水虻會把垃圾基本消化,只剩下了黑水虻(幼蟲)和它的排洩物,接下來,通過專業設備,可以將黑水虻幼蟲和排洩物分離,幼蟲直接送進生產車間的烘箱,高溫烘成蟲幹,昆蟲排洩物可以直接作為有機肥料。」
「這個技術的最大特點,就是把富有營養價值的物質,轉化為黑水虻的飼料。同時,黑水虻也可以變成動物的飼料,蟲子的糞便可以變為有機肥。整個過程中間沒有任何的汙染。」賈巍告訴記者,1噸左右的黑水虻7天時間裡能吃掉10噸左右的餐廚垃圾(固形物)。「蟲幹的蛋白質含量超過75%,也是餵養雞、鴨、魚、蛙等動物的理想飼料,還可以通過深加工應用於保健品、化妝品以及醫療用品領域,目前,黑水虻幹蟲市場價在1萬元/噸左右。」
據了解,市餐廚廢棄物處理廠自今年開始試點養殖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截至目前,已經養殖3批約2000公斤黑水虻,全部免費贈送給附近的水產養殖戶免費試用。目前,這個試驗項目運行成效良好,有望進一步擴大規模。(記者 張晶晶 通訊員 孫淑莉 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