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幹榨淨!連雲港試點養殖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

2021-01-07 中國江蘇網

蟲子吃的是餐廚垃圾處理後的「固形物」,排出的是有機肥,蟲子長成後還能變成優質飼料。近日,我市餐廚廢棄物處理廠試點養殖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實現「吃幹榨淨」,真正實現餐廚垃圾的無害化、資源化處理。

昨日,記者來到市餐廚廢棄物處理廠一探究竟。剛走進廠區,映入眼帘的是碧草成蔭的公園式廠區,靠近垃圾處理車間也聞不到刺鼻的氣味。「我們的車間是全封閉生產,室內空氣由新風裝置進行置換,室內外我們還會噴灑對人體無害的生物液噴淋進行噴灑降解(除臭劑)。」據餐廚廢棄物處理廠經理張天文介紹。

在餐廚垃圾處理車間,只見一輛輛滿載餐廚垃圾的餐廚垃圾車,緩緩進入處理車間卸掉收集的垃圾,接受一個個環節的處理。據悉,垃圾變廢為寶需要歷經:前道預處理進行餐廚預處理,通過分選機進行分選、後經過一級沉降、製漿破碎、二次沉降。所得的二次沉降的漿料由漿料泵,送至溼熱水解後道,進行反應釜蒸煮,經三相分離後劃分為水、油、固形物。其中固形物作為黑水虻的飼料,水進厭氧系統產出沼氣,發電或利用沼氣鍋爐產蒸汽。油直接可作為生物柴油的原材料。

據介紹,餐廚廢棄物因富含澱粉、脂肪、蛋白、纖維素,處理起來一直都讓人頭疼。「我市中心城區分布著大大小小近萬家餐館、食堂,每天產生250噸左右的餐廚垃圾,以前,這些餐廚垃圾會拉去填埋、焚燒,甚至養殖家畜。」張天文介紹,「從餐飲單位收運來的餐廚廢棄物含有一部分生活垃圾,如塑料品、一次性筷子及金屬物品,會對生產設備造成損害,需要分選揀出。」

在餐廚垃圾處理車間,一間「幼蟲培育室」格外引人注目。「黑水虻學名亮斑扁角水虻,是一種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蟲,壽命只有30天左右,黑水虻幼蟲幾乎24小時都在吃。」據市餐廚廢棄物處理廠的生產部經理賈巍介紹,「經過7天的餵養,黑水虻會把垃圾基本消化,只剩下了黑水虻(幼蟲)和它的排洩物,接下來,通過專業設備,可以將黑水虻幼蟲和排洩物分離,幼蟲直接送進生產車間的烘箱,高溫烘成蟲幹,昆蟲排洩物可以直接作為有機肥料。」

「這個技術的最大特點,就是把富有營養價值的物質,轉化為黑水虻的飼料。同時,黑水虻也可以變成動物的飼料,蟲子的糞便可以變為有機肥。整個過程中間沒有任何的汙染。」賈巍告訴記者,1噸左右的黑水虻7天時間裡能吃掉10噸左右的餐廚垃圾(固形物)。「蟲幹的蛋白質含量超過75%,也是餵養雞、鴨、魚、蛙等動物的理想飼料,還可以通過深加工應用於保健品、化妝品以及醫療用品領域,目前,黑水虻幹蟲市場價在1萬元/噸左右。」

據了解,市餐廚廢棄物處理廠自今年開始試點養殖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截至目前,已經養殖3批約2000公斤黑水虻,全部免費贈送給附近的水產養殖戶免費試用。目前,這個試驗項目運行成效良好,有望進一步擴大規模。(記者 張晶晶 通訊員 孫淑莉 張鑫)

相關焦點

  • 神秘黑水虻成為垃圾處理新技藝?——專吃餐廚垃圾
    北京市餐廚垃圾主要來源於餐飲業、小吃店、快餐店、集體食堂等4萬多家餐飲服務單位。北京市餐廚垃圾年產生量約為80萬噸,預計2020年約106萬噸。目前已建成10座集中處理設施和30座就地處理站,總處理能力1402.8噸/日。  近日,一項利用「生物處理工藝」處理餐廚垃圾的新技術,正在東城區試點運行,目前每天可處理餐廚垃圾200噸左右,可謂既環保又高效。
  • 台州:黑水虻專吃餐廚垃圾 生態化處理模式將全面推廣
    吃的是垃圾,轉化的是資源,一項利用生物工藝處理餐廚垃圾的新技術在台州落地,而這項技術的核心,就是這種名叫「黑水虻」的小蟲子。   黑水虻號稱「環境小衛士」,是一種腐生性的昆蟲,它不僅能夠取食餐廚垃圾,還可以通過資源化處理技術,產生生物柴油、有機肥和高蛋白飼料,實現變廢為寶。
  • 汕頭引進一個特殊的「吃貨」黑水虻,無害化處理餐廚垃圾?
    今年7月,上海等城市開始實行垃圾分類。目前,我市也開始進行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在生活垃圾中,有不少是餐廚垃圾,對環境衛生影響較大,如何無害化處理餐廚垃圾備受關注。近日,市環衛局就引進一個特殊的「吃貨」黑水虻,在雷打石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嘗試實現餐廚垃圾單獨處理。
  • 關注餐廚垃圾處理:「吃」出來的垃圾,去哪兒了?
    而無論何種烹飪方式,都不可能避免餐廚垃圾的產生。  怎樣解決「吃」出來的垃圾?一些地方開始嘗試通過科學的收運和處理方式,將餐廚廢油、餐廚垃圾等變廢為寶。  一大早,一輛廂式貨車駛進了湖南聯合餐廚垃圾處理有限公司。公司生產設備部副經理羅軍趕緊招呼工人,連接管道,開動機器。伴著轟鳴聲,黃褐色的油脂從50升容量的藍色油桶中不斷流出,進了車間進料口。
  • 吃進垃圾變財富 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受環保企業青睞
    在美國等地,早有農場用黑水虻來處理牛糞。  在廣州安芮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1.2萬平方米的工廠內,記者看到林立著成百上千個養殖架,就像加高加寬的烤麵包架,每層上面是密密麻麻的黑水虻。  每天一早,五六輛綠色垃圾車進入廠區,車上裝的是近200家餐館和食堂的剩飯剩菜、蔬果瓜皮等餐廚垃圾。
  • 餐廚垃圾處理「神器」 小蟲子「大胃王」日吃垃圾10噸
    &nbsp&nbsp&nbsp&nbsp隨著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垃圾分類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涵,可謂勢在必行。在汕頭,垃圾分類自今年以來也被提上了日程。據了解,汕頭通過吸取先進城市的實施經驗,在中心城區選定了十大場所(即「十個一」)開展垃圾分類試點。同時,對「十個一」前端分類投放、收集、運輸以及餐廚垃圾終端處理等進行打包公開招標。
  • 生態文明中國行主任楊國文談餐廚垃圾處理新科技-黑水虻養殖
    2025年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通過出臺的政策的政策法規我們發現,垃圾分類是一項全國性的工程,各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始逐步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從上海開始到全國各個城市,垃圾分類提上日程已是板上釘釘,試點城市之後的下一步就是全民動員,也包括你和我。
  • 浙江新昌巧用黑水虻 餐廚垃圾消解形成生態產業鏈
    每天不間斷「投餵」餐廚垃圾,等待「收穫」有機肥和高蛋白飼料,密恐患者直呼「不敢看」,圍觀群眾讚嘆「好傢夥」……在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餐廚垃圾處置中心的生產線上,一種名叫「黑水虻」的昆蟲吸引了不少關注——依靠黑水虻,新昌縣在2020年實現了餐廚垃圾100%無害化處理。
  • 「吃貨蟲」每天吃100噸餐廚垃圾 廣州項目試運行
    世界上有一種「無私的」蟲子:它吃的是餐廚垃圾,但排洩出來的是有機肥料,而且,在它長肥之後還能做優質的飼料原料——這種蟲子就是黑水虻。近日,白雲區城管局方面稱,白雲區餐廚垃圾黑水虻處理項目落戶江高鎮茅山工業區,總投資3500萬元,環保投資284萬元,通過養殖黑水虻幼蟲,每日可處理100噸餐廚垃圾、青菜、果皮等。目前,該項目已開始試運行。  「吃貨」黑水虻是怎樣工作的?
  • 環保前沿|黑水虻,餐廚垃圾處理界的新星崛起!
    黑水虻幼蟲富含活性昆蟲蛋白、昆蟲脂肪、益生菌、抗菌肽及甲殼素,是各類動物的最佳天然保健品,被譽為「動物人參」,可作為動物的主食或飼料添加劑,達到幫助消化、促進生長、增強免疫力、使肉質鮮美的作用。儘管黑水虻養殖和銷路在國外早已成型,但目前國內鮮有企業能夠做到黑水虻規模化養殖。
  • 浙大教授「撿」垃圾打造昆蟲農場 專門消滅餐廚垃圾
    農場真的很小,不過幾畝地,建它幹什麼?張志劍說,主要是用來處理餐廚垃圾的。什麼,這麼漂亮的地方是處理垃圾的?到底怎麼回事,錢江晚報記者來到小農場一探究竟。「撿」來垃圾養蟲子,餐廚垃圾全靠它消滅雖然靠近交通要道,但農場特別寧靜,不絕於耳的是嘰嘰喳喳的鳥鳴聲。
  • 黑水虻每日可「吃」掉2.5噸廚餘垃圾 南京探索廚餘垃圾處理新途徑
    中國江蘇網7月15日訊 廚餘垃圾處置、資源化利用是推進垃圾分類的難點。記者14日從南京市高淳區城管局獲悉,高淳區漆橋街道建立了南京首個黑水虻繁育基地,用廚餘垃圾餵養黑水虻,探索廚餘垃圾和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新途徑。
  • 黑水虻上線 隆昌市創新治理餐廚垃圾
    「有專業的公司回收這些餐廚垃圾,我們也省心了許多。」一位在隆昌開餐館的張老闆高興的說著。「這是隆昌市人民政府對亂扔亂倒餐廚垃圾行為進行的專項整治。」隆昌市商務和經濟合作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前城區的部分餐飲企業或者單位食堂一般都是將餐廚垃圾直接倒入下水道或者公共垃圾庫,這樣做不僅嚴重影響了隆昌良好的市容市貌和環境衛生而且還對隆昌河流域的水質造成了嚴重汙染。
  • 政策全文 | 國內首個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地方標準公開徵求意見
    北極星固廢網訊:北極星環保網獲悉,廣東省地方標準《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技術規範》正式開始公開徵求意見,該規範規定了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的收集運輸、場址選擇、處理工藝、設施及設備要求、輔助工程、環保要求、勞動保護與安全衛生和工程施工及驗收,適用於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的資源化利用。
  • 徐錦庚代表:建議利用蟑螂吃餐廚垃圾產蛋白飼料,章丘已實踐
    建議寫道,目前現有餐廚垃圾處理技術不能有效處理餐廚垃圾,導致餐廚垃圾流入非法渠道,產生了地溝油、垃圾豬,帶來了食品安全隱患,危害人民群眾健康。徐錦庚介紹了濟南市章丘區用美洲大蠊(蟑螂中的一種)處理餐廚垃圾生產蛋白飼料的技術探索。
  • ...精準把脈促提升」青島市市政公用科研院實地考察黑水虻餐廚垃圾...
    大眾網·海報新聞 記者 陳璐 通訊員 孫德茂 青島報導為深入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著力提升餐廚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利用水平,9月17日,青島市市政公用科學技術研究院科研人員陪同平度市城鄉建設局考察組赴浙江省餘姚市開展黑水虻餐廚垃圾處理技術調研,實地考察牟山鎮黑水虻餐廚垃圾處理項目
  • 劉傑:養殖黑水虻變廢為寶 引領環保養殖新航向
    吃的是垃圾,轉化的是資源。蒼蠅、蚊子惹人討厭,而它們的近親「黑水虻」卻是劉傑眼裡的「寶貝」。他利用黑水虻的幼蟲來處理餐廚垃圾,讓餐廚垃圾這塊放錯地方的資源變廢為寶。山東省曹縣王澤鋪村的青年農民劉傑經過近十年摸索不僅實現了餐廚垃圾和畜禽糞便的無害化處理,還把它融入到循環農業中,形成產業鏈,環環相扣,變廢為寶,改寫了傳統垃圾處理企業投資大,能耗高,吃進舊垃圾,吐出新垃圾的歷史。
  • 10億蟑螂大軍,吃掉你的餐廚垃圾
    現在,在濟南市章丘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蟑螂正打著一場名譽翻身仗。在這裡,一種名叫美洲大蠊的蟑螂每隻每天要吃掉自己體重5%的餐廚垃圾,10億隻蟑螂靠著自己的看家本領——「吃」,每天能消化章丘區50噸的餐廚垃圾。10億小強「住豪宅吃大餐」走進黑暗、潮溼,有著30℃高溫的養殖間,一股熱浪與濃烈的氣味撲面而來。
  • 山東章丘十億小強「住豪宅吃大餐」,每天消化50噸餐廚垃圾
    在國內外,用昆蟲處理餐廚垃圾的做法早已有之。2000年雪梨奧運會期間,主辦方就曾用數以百萬計的蚯蚓降解植物廢料、食物殘渣和紙張等垃圾。近年來,黑水虻、蠅蛆、黃粉蟲等也被徵用消滅餐廚垃圾。所謂餐廚垃圾,主要指的是餐館、食堂等產生的比較集中的剩飯剩菜,家庭的廚房垃圾被稱為廚餘垃圾。2010年起,章丘開始對轄區內的餐廚垃圾進行集中分類收運。
  • 小昆蟲黑水虻的大本領
    經過近7年的不斷試驗,劉歡的團隊成功掌握了這種昆蟲的規模化養殖技術,其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建立的養殖基地順利實現了黑水虻蟲卵的批量高效生產,並成功將該技術方案輸出到餐廚垃圾處理廠、大型養殖場,為餐廚垃圾、畜禽糞汙的資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途徑。   這到底是種什麼神奇的昆蟲?是否真有這麼厲害的技能?記者來到四川省江油市光紅再生資源回收有限公司,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