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下」廚餘垃圾,「吐出」有機肥料。近日,蘇家坨鎮車耳營村新引進有機垃圾微生物處理設備,讓村裡產生的廚餘垃圾不出村就能就地化處理。
環保設備「邂逅」美麗鄉村
據介紹,這臺設備是美天環保「聚優境」有機垃圾微生物處理設備,位於村東一處10餘平方米的室內。記者看到,一輛載有廚餘垃圾的回收車開進站裡,保潔員掀開垃圾桶蓋子,看了看裡面的垃圾,菜幫菜葉、香蕉皮、雞蛋殼……「村民們現在廚餘垃圾分得越來越好了。」在確認垃圾桶中沒有摻雜其他垃圾後,保潔員將廚餘垃圾桶安置在設備自動回收裝置上,垃圾桶緩緩升至設備頂部的入料口,將桶內垃圾傾倒至設備箱體內。關好進料門,一鍵啟動,系統便自動開始工作。據了解,設備日最大處理量為200公斤,從機面顯示屏可以看到這個「大傢伙」的已進「食量」和還能吃下多少物料的重量,工作狀態和運行時間同樣一目了然。
這個「大傢伙」是如何與「美麗鄉村」邂逅的呢?福建美天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經理趙彥革給記者講述,2020年10月份他到車耳營村遊玩,雖然對這個北京市第一批市級傳統村落早有耳聞,但身臨其境,還是被這個自然景色優美、人文古蹟眾多的小村莊深深迷住了。「我們正好有這個機器,於是我就找到村黨支部,提出要助力村裡的垃圾分類工作和美麗鄉村建設,免費贈送一臺價值40餘萬元的設備,推廣『就地減量』『綠色、低碳、環保』的理念。」
這個提議與車耳營村黨支部一拍即合,從洽談到設備試運行,再進入到合作模式,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藍天、白雲、小草、野花,這個小村莊太美了,我們希望他能一直保持這份淳樸與簡單,我也希望能通過自己的能力,為這麼好的環境做點兒什麼。」趙彥革說。
垃圾如何變寶村民眼見為實
目前,設備承擔車耳營村121戶村民、50餘戶租戶,700多常住人口產生的廚餘垃圾處理工作。村支委趙晨光介紹,全村每天產生約120餘公斤廚餘垃圾,根據實際情況,每日有專人定時收運兩到三次,「我們每天還要巡查一次,打開袋子看看每家每戶的垃圾分類情況,下一步計劃根據分類情況和垃圾桶整潔程度進行打分,對優秀家庭發放垃圾袋、洗衣液等小禮品進行鼓勵,促使越來越多的村民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張永立是踐行垃圾分類的「積極分子」,餐桌上掉的飯粒、菜葉,都要撿起來扔進廚房的廚餘垃圾桶,然後把包裹的紙巾拿出來扔到其他垃圾桶。聽說村裡來了處理廚餘垃圾的「新事物」,張永立早早就去「參觀」了一番,通過眼見耳聞,張永立覺得這個機器「真不錯!」「不出村就能處置,省時又省力,也能讓我們村民直觀地看到廚餘垃圾是如何變廢為寶的,這樣大家會對垃圾分類更有成就感和積極性。而且挺環保的,機器就在家門口不遠的地方,我天天從那兒路過也沒聞到過異味兒。」
據趙彥革介紹,設備集預處理、生物處理和除味淨化系統於一體,具有節能安全、無明顯異味、不易發臭黴變等特點,能夠對廚餘垃圾進行最高99%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再生利用。簡單來說,廚餘垃圾進入設備後,經過攪拌、加溫以及生物菌的加持,逐漸會變為肥料,每一到三個月出肥即可。廚餘垃圾處理過程中,不會有任何固廢、汙水排出,相關氣體、菌肥均達到國家標準後排放和資源化再利用,完全不會影響周邊居民的生活。
村黨支部書記李志軍表示,當前疫情形勢嚴峻,車耳營村黨建引領,積極探索「自產自銷」廚餘垃圾處理方法,實行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的管理運行模式,既減少了人員車輛的流動,也有效地保護了村民生命健康安全和村域生態環境。(記者 高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