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耳營村廚餘垃圾就地化處理不出村

2021-01-08 北京海澱
車耳營村新引進的有機垃圾微生物處理設備 蘇家坨鎮/供圖

「吞下」廚餘垃圾,「吐出」有機肥料。近日,蘇家坨鎮車耳營村新引進有機垃圾微生物處理設備,讓村裡產生的廚餘垃圾不出村就能就地化處理。

環保設備「邂逅」美麗鄉村

據介紹,這臺設備是美天環保「聚優境」有機垃圾微生物處理設備,位於村東一處10餘平方米的室內。記者看到,一輛載有廚餘垃圾的回收車開進站裡,保潔員掀開垃圾桶蓋子,看了看裡面的垃圾,菜幫菜葉、香蕉皮、雞蛋殼……「村民們現在廚餘垃圾分得越來越好了。」在確認垃圾桶中沒有摻雜其他垃圾後,保潔員將廚餘垃圾桶安置在設備自動回收裝置上,垃圾桶緩緩升至設備頂部的入料口,將桶內垃圾傾倒至設備箱體內。關好進料門,一鍵啟動,系統便自動開始工作。據了解,設備日最大處理量為200公斤,從機面顯示屏可以看到這個「大傢伙」的已進「食量」和還能吃下多少物料的重量,工作狀態和運行時間同樣一目了然。

這個「大傢伙」是如何與「美麗鄉村」邂逅的呢?福建美天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經理趙彥革給記者講述,2020年10月份他到車耳營村遊玩,雖然對這個北京市第一批市級傳統村落早有耳聞,但身臨其境,還是被這個自然景色優美、人文古蹟眾多的小村莊深深迷住了。「我們正好有這個機器,於是我就找到村黨支部,提出要助力村裡的垃圾分類工作和美麗鄉村建設,免費贈送一臺價值40餘萬元的設備,推廣『就地減量』『綠色、低碳、環保』的理念。」

這個提議與車耳營村黨支部一拍即合,從洽談到設備試運行,再進入到合作模式,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藍天、白雲、小草、野花,這個小村莊太美了,我們希望他能一直保持這份淳樸與簡單,我也希望能通過自己的能力,為這麼好的環境做點兒什麼。」趙彥革說。

垃圾如何變寶村民眼見為實

目前,設備承擔車耳營村121戶村民、50餘戶租戶,700多常住人口產生的廚餘垃圾處理工作。村支委趙晨光介紹,全村每天產生約120餘公斤廚餘垃圾,根據實際情況,每日有專人定時收運兩到三次,「我們每天還要巡查一次,打開袋子看看每家每戶的垃圾分類情況,下一步計劃根據分類情況和垃圾桶整潔程度進行打分,對優秀家庭發放垃圾袋、洗衣液等小禮品進行鼓勵,促使越來越多的村民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張永立是踐行垃圾分類的「積極分子」,餐桌上掉的飯粒、菜葉,都要撿起來扔進廚房的廚餘垃圾桶,然後把包裹的紙巾拿出來扔到其他垃圾桶。聽說村裡來了處理廚餘垃圾的「新事物」,張永立早早就去「參觀」了一番,通過眼見耳聞,張永立覺得這個機器「真不錯!」「不出村就能處置,省時又省力,也能讓我們村民直觀地看到廚餘垃圾是如何變廢為寶的,這樣大家會對垃圾分類更有成就感和積極性。而且挺環保的,機器就在家門口不遠的地方,我天天從那兒路過也沒聞到過異味兒。」

據趙彥革介紹,設備集預處理、生物處理和除味淨化系統於一體,具有節能安全、無明顯異味、不易發臭黴變等特點,能夠對廚餘垃圾進行最高99%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再生利用。簡單來說,廚餘垃圾進入設備後,經過攪拌、加溫以及生物菌的加持,逐漸會變為肥料,每一到三個月出肥即可。廚餘垃圾處理過程中,不會有任何固廢、汙水排出,相關氣體、菌肥均達到國家標準後排放和資源化再利用,完全不會影響周邊居民的生活。

村黨支部書記李志軍表示,當前疫情形勢嚴峻,車耳營村黨建引領,積極探索「自產自銷」廚餘垃圾處理方法,實行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的管理運行模式,既減少了人員車輛的流動,也有效地保護了村民生命健康安全和村域生態環境。(記者 高玉超)

相關焦點

  • 原本讓人嫌棄的廚餘垃圾,大家卻搶著要!只因這麼處理……
    爛水果、爛菜葉、 食物殘渣、廚餘泔水 …… 腦補下那散發出的味道 這些令人嫌棄的廚餘垃圾 該如何處理
  • 大型商用廚餘垃圾處理器:溼垃圾處理「明星選手」|餐廚垃圾處理|生態環境保護
    繼垃圾分類措施實施後並逐步推行全國後,提出到2020年底,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並指出廚餘垃圾應該分類收集。應該按照餐廚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4種方式對垃圾分類及處理。餐廚垃圾一向是垃圾處理的痛點。
  • 北京垃圾分類新規實施7個月 家庭廚餘垃圾分出量增長13倍
    新京報快訊(記者 黃哲程)今天(12月2日)下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情況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市城管委舉行。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張巖介紹,目前居民家庭廚餘垃圾分出量較條例實施前增長了13倍。
  • 北京備戰垃圾分類大考:廚餘垃圾變身營養土|組圖
    新京報訊 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進入倒計時。面對這次升級版垃圾分類大考,北京準備好了嗎?4月28日,新京報記者來到海澱區二裡莊社區和大工村餐廚垃圾處理廠實地探訪了解垃圾分類工作的各種軟硬體準備情況。二裡莊社區設置廚餘「終」轉站廚餘垃圾資源化一體機。
  • 廚餘垃圾去哪兒了?TA竟然一頓能「吞下」500公斤~
    一臺生物降解機正在工作在一頓「吞下」500公斤廚餘垃圾後降解機在微生物菌的助力下能將分類好的廚餘垃圾發酵降解處理成液體>生物降解機無害化、就地化的降解是這臺新設備最大的特點在餐廚垃圾就地處理過程中全封閉、不冒煙、不灑漏、無異味而且就地分類處置後所產生的液體、氣體經過設備處理後達標排放、綠色環保
  • 廚餘垃圾處理迫在眉睫
    「廚餘垃圾已經成為城市的最主要汙染之一,對人體健康和環境都有很大的危害。」任教授研究垃圾的管理已經超過十年了,他介紹說把廚餘垃圾混在普通垃圾裡面直接填其實很危險。因為在中國,廚餘垃圾中平均74%是水。如果將這麼多水分與其他垃圾直接混合填埋會在高壓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滲瀝液。滲瀝液不易降解,含有劇毒的致癌物質,是垃圾處理當中的頑疾之一。一旦滲漏出來,就會造成垃圾的二次汙染。
  • 【垃圾分類】海洋公園管理中心全力做好垃圾分類進村入戶宣傳工作
    【垃圾分類】海洋公園管理中心全力做好垃圾分類進村入戶宣傳工作 2020-11-23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廚餘垃圾最後去了哪裡?我市大力規範廚餘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理
    「為了不影響環境,廚餘垃圾每天晚上由餐飲商家放到商場負一層的臨時收運點,由收運車統一收走。」潘金明說,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等垃圾則在每一層設有桶點,由商場保潔人員負責收放在臨時收運點。在市區華貿天地一家日式燒烤店內,記者看到餐廳服務員在收拾客人桌面時,會有意識地將廚餘垃圾和其他類型的垃圾分開,廚餘垃圾歸到了專門的垃圾盆內。
  • 洪水口村垃圾分類不落地帶動環境提升
    自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以來,這裡的168戶村民體驗到在家分類、上門收垃圾的精準服務,實現了垃圾分類不落地。與此同時,村內通過打造高端民宿,汙水處理全覆蓋和增設公廁管理員等一攬子辦法全面提升人居環境。早上8點不到,洪水口村內響起一陣喇叭聲:「把垃圾準備好,挨家挨戶收。」垃圾分類指導員楊淑龍騎著裝有5個大桶的收納車,一家一家地「過篩子」。
  • 廚餘垃圾變寶記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固廢網訊:最近「垃圾分類」成為熱門話題,不少居民也都按要求對自家垃圾進行了分類投放。那麼分類投放後的垃圾被運到了哪裡呢?又是如何進行末端處理的呢?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北京西六環外的大工村循環經濟產業園,看看廚餘垃圾是如何變廢為寶的。
  • 黑水虻每日可「吃」掉2.5噸廚餘垃圾 南京探索廚餘垃圾處理新途徑
    中國江蘇網7月15日訊 廚餘垃圾處置、資源化利用是推進垃圾分類的難點。記者14日從南京市高淳區城管局獲悉,高淳區漆橋街道建立了南京首個黑水虻繁育基地,用廚餘垃圾餵養黑水虻,探索廚餘垃圾和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新途徑。
  • 發放11.2萬個入戶廚餘垃圾桶,天橋區生活垃圾分類全域覆蓋
    截至11月底,天橋區共出動作業車輛44627車次,行程763881公裡,共清運生活垃圾約25萬噸,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全域全覆蓋。道路精細化保潔進一步提高天橋區環管中心建立了「衝、灑、洗、吸、掃」多元化保潔體系,特別是在治理重點和難點區域,採取「人機結合」的作業模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保潔質量;採取「歇人不歇車」的作業方式,增加作業時間,提高機械化作業使用率。
  • 國外廚餘垃圾處理要過幾道關
    段子手更是編出:豬骨頭是幹垃圾,雞骨頭是溼垃圾;小龍蝦殼是溼垃圾,螃蟹殼是幹垃圾;幹香菇是溼垃圾,溼紙巾是幹垃圾……國外對於垃圾分類的名稱不盡相同(其中廚餘垃圾相當一部分為上海條例中的「溼垃圾」——編者注),但其中一些思路是值得我們借鑑的。據介紹,日本垃圾一般分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粗大垃圾和資源。菜葉、剩菜剩飯、魚骨頭等廚餘垃圾在日本屬於可燃垃圾。
  • 白塔圳口村:讓垃圾真正「各歸其所」
    圳口村垃圾資源化利用站,垃圾清運員將可腐爛垃圾投進機器處理。  眼下,全市各地都在大力推進農村垃圾分類工作。村民扔垃圾時分類,村裡收運到垃圾中轉站時又混在了一起,已經分類的垃圾最後「殊途同歸」,是各地普遍存在的一個尷尬現象。  那麼,如何讓垃圾真正「各歸其所」呢?
  • 6.5億人口年產1.1億噸垃圾 「垃圾圍村」待破解
    6.5億人、1.1億噸垃圾 "垃圾圍村"怎麼解?  編導:康敬鋒 陳豔波  來源: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  在不少的農村地區,特別是欠發達地區的農村,由於沒有像城市一樣的保潔體系,各種生活垃圾是亂堆亂放,生活汙水排放不暢,導致夏天蚊蠅亂飛,冬天垃圾亂堆。長期的環境汙染和公共服務的缺失,使得曾經美麗的鄉村失去了色彩。
  • 山西屯留:探索垃圾沼氣化綜合處理新路徑
    屯留區瞄準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工作目標,將垃圾分類處理作為改善生活環境、提升生活質量、建設美麗家園的有效抓手,積極探索、大膽嘗試,緊緊抓住垃圾分類終端處理這個關鍵,在實踐中探索形成可腐爛垃圾沼氣化處理模式,走出了一條「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可腐爛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新路徑。前不久,本報記者親赴屯留區對催生農村能源革命的這一舉措進行了深入的實地採訪。
  • 粽葉是廚餘垃圾嗎?榴槤殼是什麼垃圾?貓狗糞便怎麼處理?答案來了
    廈門市垃圾分類中心垃圾分類管理科王虹豔介紹 粽葉由於本身質地比較幹,且不容易迅速腐爛,目前廚餘垃圾處理廠無法進行消納處理,所以應該把它歸類為其他垃圾。 劃重點 廚房做飯留下的垃圾就是廚餘垃圾 這是市民最常見的誤區之一 王虹豔還列舉了很多
  • 北京垃圾分類的「破袋」尷尬:廚餘垃圾分出量猛增,但部分小區仍...
    據媒體報導,在11月26日舉行的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上,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報告檢查《條例》實施情況時指出,目前北京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的街道(鄉鎮)共計333個,覆蓋範圍達到了99%。10月份家庭廚餘垃圾分出率19.79%,分出量從《條例》實施前的309噸/日增長至3946噸/日,增長了11.8倍。
  • 如何將廚餘垃圾「變廢為寶」?
    通過技術手段可以將垃圾「變廢為寶」,實現垃圾的資源化循環利用。廚餘垃圾是居民日常生活以及食品加工、飲食服務等活動中產生的食物殘渣和廢料,是生活垃圾的重要組成部分。廚餘垃圾在生活垃圾中佔比較大,它們的處理是解決城市生活垃圾問題的重要環節,其含水率高、易腐爛發臭,垃圾滲濾液給焚燒、填埋帶來極大困擾。
  • 垃圾分類首日 我們這樣做
    南開區華苑街道長華裡社區居民分類投放垃圾。記者 吳迪 攝富民體育公園內開展的 「垃圾分類,我們一起來」主題活動。記者 吳迪 通訊員 劉澤瑞 攝餐廚垃圾收運車在處理廚餘垃圾。記者 吳迪 攝西青區精武鎮付村智能垃圾分類箱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