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神奇!原本讓人嫌棄的廚餘垃圾,大家卻搶著要!只因這麼處理……

2021-01-08 騰訊網

爛水果、爛菜葉、

食物殘渣、廚餘泔水

……

腦補下那散發出的味道

這些令人嫌棄的廚餘垃圾

該如何處理?

廈門創新突破,因地制宜破解農村廚餘垃圾分類難的問題,逐步形成減量化、實用化、生態化、資源化等新模式,取得明顯成效,既節省了處理成本,又促進源頭減量,提高資源化利用率。

農村廚餘垃圾處理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鑑。廈門市垃圾分類中心負責人表示,島外各區、各部門正積極探索農村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的好經驗、好做法。積累一定經驗後,將逐步推廣,為廈門繼續做好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提供指導,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讓鄉村顏值越來越高。

減量化

「吃」垃圾「吐」肥料

神奇機器讓廚餘不出村

在翔安區內厝鎮清潔樓

有一臺神奇的設備

它「吃」進去的是廚餘垃圾

「吐」出來的是肥料

這臺機器叫機械快速成肥機

專門用來處理附近村莊的廚餘垃圾

投入廚餘垃圾後,通過機械化破碎、脫水,添加微生物,經過短暫的12小時,廚餘垃圾就可變成粉末狀的有機肥。「分揀後的廚餘垃圾倒入機器,經過一系列生化處理,可以快速變成有機肥料。」內厝鎮環衛所分管領導王琦介紹道,目前機器運行穩定,每天最多可處理廚餘垃圾2噸,每噸產生有機肥0.15噸左右。

內厝鎮清潔樓,工作人員將廚餘垃圾倒入機械快速成肥機中。

他抓起一把剛剛「出爐」的肥料,顏色較深,靠近一聞,帶有特殊的土木味道,全然沒有了廚餘垃圾的氣味。「這些肥料都是優質的有機肥,特別好用,附近的農戶、居民都會主動過來拿回去使用。」

廚餘垃圾經過發酵後變成有機肥,用於改善土壤質量。

在清潔樓的旁邊,是一塊種著各種蔬菜的試驗田。芥菜、捲心菜、蔥……綠油油的蔬菜在陽光下顯得清新誘人,這些蔬菜在生長過程中施用的都是機械快速成肥機製造的有機肥。「施用快速成肥機生產的肥料種出的蔬菜,不僅長得好看,而且長得快。現在大家都搶著用。」一位前來領取肥料的村民也贊道,「這些有機肥料質量確實好,家裡種的花花草草都用它施肥,長得很好。」

機械快速成肥機啟用後,一個顯著的變化是內厝鎮趙崗、曾厝、美山村莊的廚餘垃圾得到了大幅的減量。環衛工人說,原本三個村每天約產生廚餘垃圾500多公斤,採用機械制肥後,大大減少了廚餘垃圾分類、收運和處理過程中的二次汙染和轉運成本。廚餘垃圾不出村,就地減量,這三個村的廚餘垃圾每日可生產出近100公斤的肥料。

資源化

秸稈粉碎發酵

變成有機肥還田改良土壤

秸稈是田間地頭中常見的垃圾。莊稼收割過後留下的許多秸稈,讓不少農民犯了難,以前的處理方法大多是一燒了之。但焚燒秸稈,不但會降低空氣品質,還容易引發火災,滾滾濃煙更會給周邊群眾的健康帶來較大影響,這樣的做法已經被明令禁止。不少農戶就隨意地把秸稈堆放在田頭,任其自然腐爛。

廈門莊家寶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郭防是翔安區新圩鎮面前埔村的種植大戶,生產的蔬菜供應廈門各大超市,深受市民的喜愛。他說,「秸稈扔在田間地頭,也是一種汙染,也會對環境造成破壞,我一直在想辦法,讓秸稈成為可利用的資源。」

對有機肥發酵技術一直很感興趣的他,在網上看到了秸稈資源化利用的案例。於是他嘗鮮購買了一臺秸稈粉碎機,在自己的設施大棚裡開始了摸索。

工人操作機器將秸稈、尾菜、豆渣和有機肥運到攪拌機裡攪拌。

走進郭防的設施大棚,只見工人抱著秸稈送進秸稈粉碎機,通過機器處理,秸稈成了碎末,細膩鬆軟。雖然設施大棚裡堆滿了秸稈、尾菜、豆渣和有機肥,但卻沒有刺鼻難聞的味道。介紹起這臺「新寶貝」,郭防很興奮:「真好用!它可以把秸稈快速粉碎,粉碎後的秸稈添加蔬菜分揀和豆腐生產中產生的廢棄物後,經過生物菌發酵,成了有機肥。」

工人操作機器將秸稈、尾菜、豆渣和有機肥運到攪拌機裡攪拌。

面前埔村是廈門主要的蔬菜專業生產村,以蔬菜為主的農作物年播種面積約3000畝,年產生秸稈1500噸,其中包含辣椒、茄子等難於處理的蔬菜秸稈。因此,做好秸稈的回收利用有一定緊迫性和必要性。

目前,郭防的合作社每個月已經可以處理近200噸的農業廢棄物。他說,合作社目前也開始探索採用秸稈兌換有機肥的方式,每噸秸稈可與合作社兌換200公斤至250公斤的有機肥,以此提高農戶處理秸稈的積極性,增加土壤有機肥使用,提升耕地土壤質量。

生態化

小蚯蚓展身手

「零廢棄」農場形成立體循環

每天,農場工人會把地裡的爛菜葉、水果皮等廚餘垃圾投到堆肥池裡,再搭配畜牧或家禽糞便、紅糖、水、分解菌一起發酵。1個多月後,這些廢棄物就成了有機肥,為農場裡的農作物提供養分。

這處被稱為「零廢棄」的農場,就是翔安區大霧山果蔬專業合作社的豬小惠生態農場。農場佔地500畝,每年可處理200噸以上農業廢棄物,農業廢棄物製成的有機肥基本可以滿足合作社果樹、蔬菜的有機肥施用需求。

豬小惠生態農場利用玉米秸稈等覆蓋在土上起到保溼作用。

「農場的循環模式就是建立立體生態鏈,以此維護各個生態鏈上的關係與平衡。」負責人黃永修介紹,簡單來說,就是通過種養結合,打造立體循環的模式,採用綠色防控技術,儘可能減少化學農藥和化肥的使用。品相好的產品可以銷售,差一點的產品做成加工品,再差一點就是雞鴨牛羊的飼料,做到物物有用處,不對環境造成汙染;而雞鴨牛羊的糞便又可用作農作物的肥料,改善土壤質量,從而提高農產品的品質。

這段時間,黃永修正在研究《齊民要術》,他說,以前,農業生活中產生的廚餘、家畜糞便等有機物最終都能變成有機肥返回到農業種植中,形成生態系統的循環,力爭做到廚餘垃圾「零廢棄」。

為了提高土壤的活力,黃永修在農場裡養殖蚯蚓,他說,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小蚯蚓可以展現大身手。「蚯蚓及其糞便,能產生大量的有機物質、菌群,可以讓土壤更健康,有利於農作物生長。此外,用蚯蚓作飼料,還可以養殖動物,有利於動物補充蛋白質。再用農業廢棄物和動物糞便養殖蚯蚓,這樣就形成了完整的生態循環。」

豬小惠生態農場的立體生態循環模式已經取得了實際成效。黃永修說,由於整個農場不施除草劑等化學農藥,自然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吸引了大批的螢火蟲在此自然繁衍。「螢火蟲對生活環境要求極高,農場裡,一到夏天的晚上,就能看到螢火蟲飛舞、亮如繁星的美景。這是對我們農場生態環境最大的肯定。」

實用化

尾菜做酵素

三個月後變身蔬果「美食」

在農村的廚餘垃圾中,尾菜佔了很大一部分。所謂尾菜,就是在採收、加工、運輸、售賣時必須去掉的殘老菜葉,或者是有不同程度凍傷、壓傷、擠傷的蔬菜。在農業生產中,尾菜被當作蔬菜垃圾棄之不用。

但在集美區捷聖生態農業種植園,尾菜成了「寶」——蔬菜葉,水果皮等蔬菜垃圾被用來製作酵素,成了園區裡最環保的肥料。

走進捷聖生態農業種植園,可以看到多個巨大的容器,裡面裝的就是尾菜製作的酵素。負責人鍾俊傑打開一罐已經發酵好的酵素,一股酒香撲鼻而來。容器裡,一顆顆紅色番茄浸泡在酵素裡,鮮紅可愛。

集美區捷聖生態農業種植園負責人鍾俊傑介紹,加入酵素進行澆灌後,蟲害少了,果蔬長勢更好。

鍾俊傑介紹說,以他的100畝基地面積計算,每個月產生約2噸廢棄的果皮菜葉。以番茄為例,每次採收的量大概在5000公斤左右,有四分之一是次品,不能上市。「這些次品番茄如果扔掉,就是大量的尾菜垃圾。我們就嘗試用來製作酵素。」他說,用尾菜來製作酵素,大概需要三個月的時間。

因為尾菜量大,他特別添置了大型容器來製作酵素。他說,「按一定比例加入尾菜、水、紅糖,裝滿約六成,攪拌均勻,讓尾菜全部浸入在液體中。旋緊塑膠罐蓋後,置於陰涼、通風之處。此後第一個月,每天旋鬆罐蓋排氣,釋放發酵產生的氣體,繼續靜置至三個月期滿就可以使用。」

在鍾俊傑的基地,酵素成了很好的肥料,用稀釋後的酵素噴灑菜地,不僅實現尾菜垃圾的再利用,還可以預防西紅柿病毒病、豆角炭疽病、白菜蚜蟲、捲心菜菜青蟲等,一舉兩得。

下面用一組數據

向大家展示農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探索

機械快速成肥機每天最多可處理廚餘垃圾2噸,每噸產生有機肥0.15噸左右

機械快速成肥機啟用後,內厝鎮趙崗、曾厝、美山村莊的廚餘垃圾得到了大幅的減量,這三個村的廚餘垃圾每日可生產出近100公斤的肥料。

面前埔村以蔬菜為主的農作物年播種面積約3000畝,年產生秸稈1500噸,該村的廈門莊家寶蔬菜專業合作社每個月已經可以處理近200噸的農業廢棄物。

廈門莊家寶蔬菜專業合作社探索秸稈兌換有機肥,每噸秸稈可與合作社兌換200公斤至250公斤的有機肥,以此提高農戶處理秸稈的積極性。

豬小惠生態農場佔地500畝,每年可處理200噸以上農業廢棄物。

廚餘垃圾變肥料

變廢為寶無汙染

為這些積極探索點個讚或在看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廈門日報記者:吳曉菁 攝影:張奇輝

編輯:盧婷雯 值班主編:林燕貞

廈門晚報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標星+置頂廈門晚報

一秒找到晚報君

廈門日報社微信矩陣▼

相關焦點

  • 廚餘垃圾處理迫在眉睫
    「廚餘垃圾已經成為城市的最主要汙染之一,對人體健康和環境都有很大的危害。」任教授研究垃圾的管理已經超過十年了,他介紹說把廚餘垃圾混在普通垃圾裡面直接填其實很危險。因為在中國,廚餘垃圾中平均74%是水。如果將這麼多水分與其他垃圾直接混合填埋會在高壓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滲瀝液。滲瀝液不易降解,含有劇毒的致癌物質,是垃圾處理當中的頑疾之一。一旦滲漏出來,就會造成垃圾的二次汙染。
  • 國外廚餘垃圾處理要過幾道關
    按照條例的規定,溼垃圾即易腐垃圾,是指食材廢料、剩菜剩飯、過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綠植、中藥藥渣等易腐的生物質生活廢棄物。不過溼垃圾的範圍還是讓很多人感到非常困擾。《環球時報》記者所在的日本東京都目黑區每周二和周五上午7時至9時可以扔廚餘垃圾。記者在做飯之前,首先要考慮到的是扔垃圾問題。如果周一出差的話,那麼在周日就儘量不買那些產生廚餘垃圾的食材。對記者來說,夏天幾乎不吃西瓜,一是因為西瓜價格較貴,二是因為西瓜皮很難處理。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對《環球時報》表示,對乾濕垃圾的分類不宜糾纏於細枝末節,人為增大分類難度。
  • 車耳營村廚餘垃圾就地化處理不出村
    車耳營村新引進的有機垃圾微生物處理設備 蘇家坨鎮/供圖「吞下」廚餘垃圾,「吐出」有機肥料。近日,蘇家坨鎮車耳營村新引進有機垃圾微生物處理設備,讓村裡產生的廚餘垃圾不出村就能就地化處理。環保設備「邂逅」美麗鄉村據介紹,這臺設備是美天環保「聚優境」有機垃圾微生物處理設備,位於村東一處10餘平方米的室內。記者看到,一輛載有廚餘垃圾的回收車開進站裡,保潔員掀開垃圾桶蓋子,看了看裡面的垃圾,菜幫菜葉、香蕉皮、雞蛋殼……「村民們現在廚餘垃圾分得越來越好了。」
  • 廚餘垃圾最後去了哪裡?我市大力規範廚餘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理
    華貿天地內100多家餐飲單位都在實施垃圾分類晚上8時30分,市區下角的黎記大排檔送走最後一撥客人後,夥計們熟練地將餐餘垃圾放進專門的垃圾桶。晚上9時,專門回收廚餘垃圾的垃圾車來到店裡的後廚回收,最終駛向廚餘垃圾處理點,利用綠色養殖黑水虻處理廚餘垃圾。 在惠城區,這樣的場景每天在各地上演。
  • 廚餘垃圾如何變廢為寶?「珊瑚娃」聆聽科普講座 爭當資源分類的...
    隨後,夏博士從垃圾分類標識、廚餘垃圾是什麼、為什麼廚餘垃圾要堆肥、如何進行堆肥等方面入手,循序漸進引導孩子們懂得,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廚餘,西瓜皮、摘下來的菜梗、吃不完的麵包等看似無用的垃圾,其實是富含營養的有機物質。利用身邊簡單易行的手段對廚餘垃圾進行堆肥化處理,可以製成有機肥料,應用於陽臺農耕或改善小區土壤環境,實現資源化利用。
  • 粽葉是廚餘垃圾嗎?榴槤殼是什麼垃圾?貓狗糞便怎麼處理?答案來了
    廈門市垃圾分類中心垃圾分類管理科王虹豔介紹 粽葉由於本身質地比較幹,且不容易迅速腐爛,目前廚餘垃圾處理廠無法進行消納處理,所以應該把它歸類為其他垃圾。 劃重點 廚房做飯留下的垃圾就是廚餘垃圾 這是市民最常見的誤區之一 王虹豔還列舉了很多
  • 天氣變冷,廚餘垃圾處理起來不方便怎麼辦?
    眾所周知,目前大部分城市垃圾分類採取的形式均為「撤桶並點,定時定點」模式,主要是為了方便統一監管和規範居民投遞行為。但是隨著入冬,廚餘垃圾清理問題著實也面臨了一把考驗。     按規定要求垃圾主要分為四分類標準,分別是廚餘垃圾(溼垃圾)、其他垃圾(幹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
  • 黑水虻每日可「吃」掉2.5噸廚餘垃圾 南京探索廚餘垃圾處理新途徑
    中國江蘇網7月15日訊 廚餘垃圾處置、資源化利用是推進垃圾分類的難點。記者14日從南京市高淳區城管局獲悉,高淳區漆橋街道建立了南京首個黑水虻繁育基地,用廚餘垃圾餵養黑水虻,探索廚餘垃圾和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新途徑。
  • 求證「環保酵素」:用廚餘垃圾淨化煙味 真這般神奇?
    這長得不大討人喜歡的環保酵素真的能淨化空氣、河流、土壤,降低手機輻射,還能用來清潔家居?  到底環保酵素有沒有這麼神奇,科學松果會鼓勵小「果凍」們現場自己動手找答案。  材料簡單,製作容易  果皮、蔬菜和塑料容器才是「好搭檔」  「自製的環保酵素,其實是非常好的家用清潔劑。」
  • 殘羹剩飯、果皮菜葉等廚餘垃圾咋處理?東城引進「神秘武器」~
    如此神奇又能吃垃圾的蟲子是怎麼發現的呢?原來,從2010年開始,齊躍便用東城產生的廚餘垃圾來製作飼料添加劑。每一批飼料添加劑生產出來,都要送到中國農科院飼料研究所進行檢測。一來二去,齊躍和農科院的幾個博士生漸漸熟了。「我們在實驗室養了點兒蟲子,來看看吧。」博士們盛情邀請齊躍來實驗室參觀。原來,博士們從國外引進了一批名叫黑水虻的小蟲子。
  • 廚餘垃圾必須要「破袋」嗎?看看專家怎麼說
    5月1日開始,北京便開啟了垃圾分類的新篇章。目前北京垃圾的分類分為廚餘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在廚餘垃圾處理時,因為有些小區的物業嚴格要求居民在傾倒時必須要「破袋」,引發了不少居民的擔心——因「裸投」廚餘垃圾的存在有可能出現的蚊蠅等環境問題。
  • 大型商用廚餘垃圾處理器:溼垃圾處理「明星選手」|餐廚垃圾處理|生態環境保護
    繼垃圾分類措施實施後並逐步推行全國後,提出到2020年底,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並指出廚餘垃圾應該分類收集。應該按照餐廚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4種方式對垃圾分類及處理。餐廚垃圾一向是垃圾處理的痛點。
  • 西屋W600 廚餘垃圾處理器:一件買了就後悔的廚房好物
    有了廚餘垃圾處理器就能輕鬆搞定垃圾分類中溼垃圾中的絕大多數垃圾,廚房中產生的廚餘垃圾經過垃圾處理器粉碎後可以直接排入下水管,廚餘垃圾可以隨時處理掉,有了廚餘垃圾處理器不僅可以減少垃圾分類帶來的困擾,還可以讓廚房遠離異味,尤其是在夏季。其實在10月份的時候已經買過一臺垃圾處理器了,那臺是送給爸媽的,結果反響很不錯,廚房的絕大多數垃圾都可以處理掉了,再也不用天天提個垃圾袋去扔垃圾了。
  • 北京垃圾分類的「破袋」尷尬:廚餘垃圾分出量猛增,但部分小區仍...
    垃圾分類是一個系統工程,其中收運體系包括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4個環節。原本在收集環節,只需要將分類投放的垃圾用分類垃圾車單獨運走,保證不「混裝混運」即可。之所以出現二次分揀任務繁重的情況,與北京垃圾分類制度設定中在分類投放和分類運輸兩個環節中對破袋的要求不一致不無關係。在最初制定垃圾分類制度時,北京就提出不能強制撤桶撤站,也不強迫定時定點和破袋。
  • 廚餘垃圾製作環保酵素,按照比例放置發酵,綠色環保新風尚
    社工提前做好了PPT並詳細為大家講解,什麼是環保酵素?為什麼要做環保酵素?如何製作環保酵素?環保酵素的妙用等,並著重講解了環保酵素與環境保護的密切關係,居民們都非常吃驚,好多人都是第一次了解廚餘垃圾對環境破壞的嚴重性,表示以後要認真處理廚餘垃圾。緊接著社工利用製作好的課件為大家講解了利用廚餘垃圾製作環保酵素的步驟和方法及注意事項。
  • 這環保酵素竟是廚餘垃圾「變」的
    活動以嘉賓講座和互動訪談的形式與街坊相約,邀請兩位在推行垃圾分類處理方面有深刻理解的嘉賓,向街坊講解垃圾分類知識,分享利用廚餘垃圾製作環保酵素、堆肥的經驗,旨在深化街坊們對垃圾分類的認識,形成全民行動,共同減少廚餘垃圾的綠色低碳生活氛圍。
  • 北京家庭廚餘垃圾分出量兩個月增長137%,我國垃圾處理相關企業十年...
    快訊 | 詳情 北京家庭廚餘垃圾分出量兩個月增長137%,我國垃圾處理相關企業十年間註冊總量翻4倍 8月3日下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三個月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市城管委舉行。
  • 如何將廚餘垃圾「變廢為寶」?
    通過技術手段可以將垃圾「變廢為寶」,實現垃圾的資源化循環利用。廚餘垃圾是居民日常生活以及食品加工、飲食服務等活動中產生的食物殘渣和廢料,是生活垃圾的重要組成部分。廚餘垃圾在生活垃圾中佔比較大,它們的處理是解決城市生活垃圾問題的重要環節,其含水率高、易腐爛發臭,垃圾滲濾液給焚燒、填埋帶來極大困擾。
  • 廚餘垃圾有哪些?椰子殼屬於廚餘垃圾嗎?快來了解一下……
    廚餘垃圾知識小科普 廚餘垃圾定義 廚餘垃圾:是指以有機質為主要成分,具有易腐爛發酵發臭等特點的生活垃圾,包括:家庭產生的廚餘垃圾和餐飲服務、機團單位食堂、集貿市場等產生的餐廚垃圾和其他廚餘垃圾,也包括家庭產生的小型樹枝、花草、落葉等。
  • 廚餘垃圾變廢為寶 環保酵素大有用途
    以後可要留著,它們大有用處。」12月19日下午,沙井市民廣場的一個攤子前人頭攢動,市民們正好奇擺放在桌面上的柚子皮、橘子皮和剩菜剩葉究竟是用來做什麼的。當天,區城管局組織了轄區垃圾分類與減量巧手走進社區,為市民普及環保酵素的製作方法,給廚餘垃圾「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