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中的求生知識最好大家永遠也別用到,但如果真的發生這種情況,希望能挽救更多的生命。
首先要明確的是,在核爆中心區域是沒有任何辦法生存下來的,人會直接被氣化,瞬間就沒了,也感覺不到痛苦。
而在核爆中心區域之外,包括衝擊波區域和衝擊波區域之外,如果做了正確的決策,還是能夠生存的。
如果發現當時自己沒掛,就說明不在核爆中心區域,這時候你應該按如下步驟操作:
衝擊波會在幾秒鐘之內從核爆中心區域擴散到數公裡之外。此時,伴隨著衝擊波,室外將會充滿了輻射、熱量以及飛行物體,而堅固的建築物能夠幫助抵抗以上威脅。
爆炸能將數千噸的塵土和垃圾帶到幾千米高的大氣層中,隨後與核裂變過程中產生的不穩定原子結合,成為核彈爆炸最危險、最長久的危害:放射性墜塵。
大量接觸這些墜塵會損傷細胞、造成放射性灼傷、放射性眩暈、癌症甚至死亡。
在衝擊波發生之後,形成放射性墜塵之前,將至少有15分鐘用來尋找避難所。
隨後,放射性墜塵的下落,它們將會積聚在街道和屋頂,因此最理想的避難所,是位於地下或者高層建築的中間樓層。
放射性墜塵會在第一個小時釋放50%的能量,24小時釋放80%能量。在室內待24小時,能夠顯著減少輻射帶來最嚴重的的影響。
當沾染放射性墜塵後,還是第一時間找到避難所。然後脫掉鞋子和外層衣服,清洗暴露在外的皮膚,將受到汙染的衣物封存到距離較遠的地方。
一旦進入室內,就要做好在此停留至少24小時的準備,如果避難所條件較差,或者有人需要緊急醫療救助,也至少在一小時後再出門尋求幫助。
在室內保持警惕,確保能接收到第一手信息,此時電力、網絡、手機服務將會中斷,但大多數廣播將會陸續開通。因此,要及時收聽來自緊急救援部門的消息,以便做出科學合理的決策。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