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彈爆破產生的核輻射與核汙染最長時間能達幾億年,所以很多人肯定非常好奇:為何曾遭遇核彈襲擊的日本廣島在短短四年內就住上了人,還迅速發展成了繁華都市?難道他們能夠抵禦核輻射?還是這些人壓根不怕核汙染?這其中會有什麼科學秘密呢?
美麗的廣島
且看本文為您精心準備的「漲知識大餐」,助你全方位進階學習、了解、認識廣島神秘核爆的「前世今生」。
1945年8月6日,美國將世界上第一枚實戰原子彈「小男孩」,投向了日本廣島,核爆點位於廣島上空六百米處,造成了當地不計其數的建築損毀與人員傷亡。
紀錄片中的原子彈「小男孩」
按照美專家的說法,此次核爆將導致廣島在未來50到100年內無法適宜人類居住,但日本並不認同此說法,所以僅僅在核爆後四年後就開始讓本國居民陸續住進了廣島,而且事實證明,這個決斷是正確的,因為幾十年間廣島已從一片廢墟搖身一變成百萬人口的繁華都市。
現在的百萬人口廣島
那麼問題來了,四年時間就能讓廣島的所有核輻射全部消失嗎?在廣島生活的居民難道有抵禦核輻射的高科技手段?並非如此!
根據西瓜視頻中的詳細介紹我們能夠看出,事實上,廣島的核輻射量已經降低到了人體耐受範圍以內,所以廣島居民已經能適應當地的核輻射環境,這才是廣島重回繁華的重要原因。
優美廣島
但是這四年時間中廣島到底發生了什麼?這是很多讀者的好奇之處,下面我們將通過對核爆相關知識的細緻講解,為廣大讀者梳理更多關於廣島核爆的高階科學「知識點」。
原子彈具有毀天滅地的摧毀能力,其直接威力想必大家已經瞭然於胸,但是對於原子彈的具體危害很多人並不了解,那麼下面我們將結合廣島記錄片中的精緻內容為大家詳細介紹核爆帶來的四重危害:光輻射、衝擊波、核輻射、核汙染。
核爆四重危害
人類對於光的直觀感受來源於太陽,雖然溫暖的太陽光對於地球生物的生長、生存具有促進作用,但是強烈的太陽光也會對生物產造成傷害,比如常見的曬傷、紫外線灼傷,不過,這種程度的太陽光輻射根本無法匹敵核爆帶來的光輻射危害。
光輻射
核彈爆炸所產生的強光能量足以將百米甚至千米內的生物直接汽化,絲毫痕跡都不會留下,這樣的強光不僅能直接摧毀生物,還會引發嚴重火災,可以說核爆光輻射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衝擊波大家可以類比氣浪來理解。事實上,所有爆炸都會產生衝擊波,核彈的衝擊波毫無疑問是異常強大而且極具破壞力的,核彈的衝擊波可以用「勢不可擋」四個字來形容,它能夠輕鬆「推倒」無數汽車樓房,摧毀大量高樓建築,造成難以想像的災難。
衝擊波
上述的光輻射和衝擊波是核爆最直接、破壞力最強的兩種危害,但也是最難引起重視的,因為戰爭時期,人們已經對爆破習以為常,壓根不會意識到核爆的威力,所以這並不是引起全球「談核色變」的主要原因,下面的兩重核爆危害雖不敵前兩重的毀滅能力,但卻是直接導致全世界都不敢輕易使用核武的重要原因。
核輻射實際是在衝擊波之前與光輻射同步產生的。核輻射中危害最大的是γ射線,是能打斷DNA的一種射線,同時核輻射中還有穿透能力極強的中子輻射,如果這些輻射強度過高將會直接導致生物死亡,而強度稍弱則會誘發各種癌症,這也是核爆後造成很多生物,包括人類畸形癌變的重要原因,讓人聞之色變。
核輻射
前三重危害的發生都是瞬間且不可持續的,但這第四重核汙染卻能存在相當長的時間,甚至永久都不會消失。核汙染是由於核爆發出的放射性物質進入當地環境,如空氣、水和土壤,並在環境中持續釋放核輻射引發的汙染過程。
核汙染
這些核廢物部分物質的半衰期很短,可能幾天或者幾年就會消失殆盡,但有一些放射性物質,半衰期相當長,如原子彈的主要原料鈾235,其半衰期長達七億多年,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在沒有任何幹擾的情況下,過七億年後鈾235還會剩下一半。要知道七億年可比人類存在的時間長N倍了,但就這還不是最長的,還有更長的,如鈾238的半衰期是四十五億年,與地球年齡一樣長。
鈾235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就會擔心了,因為1945年至今才僅僅75年時間,所以廣島的核汙染是不可能消失的,那麼,為什麼現在卻有成千上萬的居民安然住在當地,還吸引了眾多遊客前去愉快玩耍呢?這就是我們下面將為大家詳細講解的另一個問題了:核爆轟擊過的廣島現在安不安全?當地環境的核汙染情況到底怎麼樣了?請看下文。
現在的廣島環境對於人類生存來說到底是否安全呢?答案是:現在的廣島是安全的,為什麼呢?因為核輻射並不都像人們想像的那樣,荼毒生靈,寸草不生,只要核輻射的強度不是很高,那麼人類是可以存活下來的。
比如下圖中這位老太太,當年她在距離核爆中心260米的大樓內活下來了,還有一位當時正在駕駛公交車的師傅以及當年在市中心附近醫院工作的一位護士也都存活了下來,至少到2005年BBC拍攝記錄片時,他們都依然健在。
躲過核彈的生還者
所以,核輻射的危害性跟核輻射的強度有著密切關係。其實,我們生活的環境中處處都有核輻射,甚至我們活著的每個人體內也都有核輻射,只不過這些物質的輻射強度已經小到不會給人類造成任何影響,就連百歲老人體內的輻射也不比我們體內的核輻射少。
國外有人專門測試了身邊物品的核輻射強度,結論是所有物品都有核輻射。
每個人體內都有核輻射
鈾235是用於製造核彈的基本原料,雖然聽起來讓人膽寒,但實際上,如果不發生核爆,鈾還是是非常溫和的放射性物質。另外,鈾是有毒性的,吃進人體是會引起中毒的,所以如果不誤食,鈾並不會產生嚴重的危害。
下圖中這位膽大的兄弟,他直接把鈾礦石拿在了手中,卻一點都不擔心,但是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能把鈾玩出核裂變,否則將直接導致「玩家」喪生。
鈾礦石通常是穩定的
原子彈爆炸後的殘留鈾235會變成穩定的氣體或者粉塵,所以不可能再發生一次核爆,它們的危害主要來自於自身的毒性和長期的放射性,當然,如果不吃,是不會中毒的。
一般半衰期越短的同位素放射性越強,所以放射性的鈾235並不強,像居裡夫人發現的鐳和釙,其同位素的放射性都很強(居裡夫人也因為研究它們患上了白血病),它們會在原子彈爆炸後,大量生成,這些強放射性的物質不僅危害時間長而且是引發癌症的主要因素。
鈾235誤食會引發中毒
比如碘131、氙133這類物質,其半衰期只有幾天,但危害卻極大,以碘131為例,它本身是氣體,很容易通過呼吸進入人體併集中到甲狀腺,通過輻射導致甲狀腺癌變,這是核輻射災區最高發的一種癌症,所以當年福島核電站核物質洩露以後,很多人搶購碘鹽,就是為了防這個病,但實際上吃碘鹽防碘131需要吃五到六斤鹽才行。
防碘131需要吃五到六斤鹽
廣島是不幸的,但同時也是幸運的,為什麼呢?
第一,由於1945年美國的原子彈技術還不成熟,所以廣島的那美「小男孩」核爆並不徹底,自然威力也就不大,產生的危害物質也偏少
第二,「小男孩」是在600米高空引爆的,比在地面直接爆炸引發的核汙染要小得多,因為高空爆炸時核汙染物都以氣體和粉塵的形式在空氣中擴散稀釋,並不會全部落到廣島本地,可以說空中的核汙染物其實已經擴散了大半
第三,廣島當地氣候多風多雨,隨著大風的吹散和雨水的衝刷,當地的核汙染物質可以迅速減少,所以四、年後人類重新入駐的時候,輻射水平已經降到了安全值以下,並不會導致更多危害
廣島核汙染物已大幅減少
儘管如此,還有很多人期待更有說服力的證據,這不,一位小夥專門跑到當地核爆中心去測了一下放射值,結果顯示:安全,即廣島核爆中心的核輻射已經達到人體的正常耐受範圍了,比醫院放射科的設備輻射要安全的多了。
外國小夥監測廣島核輻射顯示:安全
七十五年後的今天,廣島早已恢復生機,雖然人們還會記住曾經的痛苦,但當地環境已經不再危險,當年那個美麗、安全的城市又回來了!
致敬廣島受害者
廣島的災難讓每一個國家意識到了核武器的危害,放棄了再次使用核武器的想法,因此,作為地球村同胞,我們應當向廣島受過核災難的人們表示致敬,他們用生命和一生的苦難為全世界換來了七十多年的和平!
上西瓜視頻,賞精彩內容—這裡有無窮無盡的高質量視頻,助你每時每刻漲知識、漲技能、漲眼界、漲文化,充實生活每一天!
更多廣島核爆內容請移步—>西瓜視頻創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