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契機是什麼?一定要說到當時美國像日本投放的兩枚核彈了吧。在當時核彈作為我們人類所掌握的威力最大的武器,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才可以完全的保證自己的和平發展。原子彈引爆之後會有很大的影響,其實剛剛投放的時候產生的高溫以及衝擊波相比較於輻射的話都算小事了!
那麼75年過去了,廣島投放的「小男孩」,還有核輻射嗎?這樣的問題引起了大家的深思,要知道核輻射持續的時間是非常的久的,今天小編來告訴大家比較詳細一點的解釋。首先是如今的廣島核輻射已經是屬於正常水平了,也就是說人們的生存不會受到影響了。
接下來講一下核輻射的威力。其實核彈的能量和破壞力是來自於原子(大多數是鈾或鈽)的分裂導致的。因為熱中子在轟擊了鈾原子之後可以釋放出中子,而中子再去撞擊其他的鈾原子。從而產生不大量的鏈式反應。這樣的反映下就會出現沒有用的裂變產物—核廢料。
核廢料具有極強的放射性,它可以對人類的生命造成極其巨大的威脅!不過放射性越強的物質,它輻射的時間相對來說也會隨之減少。因此核廢料所產生的高放射性其實也只有在短短的幾個小時或者是幾個星期內可以產生對人類的生命產生威脅。
但是放射性相對來說較低的元素的話,核廢料輻射的時間就可以持非常久的時間。經典的代表就是鈽了,它的衰弱周期甚至說可以達到25000年之久或者是更長,但是這樣的輻射對於人體的威脅就沒有那麼大,長期的輻射下可能會增加人體患癌症的奉獻或是其他健康問題。
而投放在日本的核彈是在空中引爆的,因此放射性的物質並沒有實際性的接觸到地面,因此如今日本的廣島核輻射已經沒有那麼大的輻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