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新照片!從60後到00後,留在貴州人記憶深處的「高考時光」

2021-01-14 亞魯紫雲

6月7日,我省44.2萬名高考生奔赴高考考場。與往年的考生相比,今年的他們,很不一樣。他們是第一批參加高考的00後。

自1977年恢復高考,一轉眼41年過去了,高考也從「獨木橋」逐漸變成了「立交橋」。時光走遠了,然而,那一段叫做「高考」的青春,卻在無數人的心裡生了根,在漫長的一生中被反覆提及。

6月7日,貴州都市報·都市E家記者走近「60後」、「70後」、「80後」、「90後」、「00後」五個時代的高考參與者,聽他們講述那些回不去的舊時光,忘不了的那些人、那些事。

60後:改變命運的考試

胡琴(右二)與同學合影。

人物:胡琴

出生年份:1968年

參加高考時間:1986年

錄取學校:貴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現任職務:大學教師

1986年,胡琴在貴陽二中讀高三。高考對於現如今的學生而言,已經不再是唯一的選擇,而在上世紀80年代,胡琴坦言那時高考才是真正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當年高考作為很多人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根本沒有選擇。」

胡琴的父母,都是貴陽玻璃廠的工人。「如果不是高考,我可能畢業了就會去父母的工廠頂替工作,始終在這個小圈子裡。」

在胡琴的記憶裡,自己當時只知道努力讀書,滿腦子就只想著考上好學校,因此,高中三年,她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學校裡度過的。晚上,回到家中的胡琴特別用功,一直要學習到凌晨一兩點鐘。但儘管如此,她的成績進步緩慢。多年以後,胡琴已在大學任職,她把自己的經驗告訴學生們,「一定要珍惜課堂上的45分鐘,不然課後的10倍努力都挽回不了。」

在班上,她有3個很要好的朋友,她們總是形影不離,嬉笑打鬧。「也是因為有了她們,緩解了我當時因為高考倒計時不斷變小的數字帶來的焦灼。」胡琴說,這份中學時期珍貴的友誼一直走到現在,從未走遠。

那時候,考試時沒有家長送考,就像平常上學一樣,父母也沒有給她壓力。「高考那天,我本來想獨自坐公交車去考試,但哥哥堅持要送我去考場。」胡琴回憶說,進校門的時候,哥哥悄悄塞給她兩顆巧克力,說考前吃這個可以讓人心靜。

當時的她,心裡美滋滋的,要知道,在那個年代,有一顆巧克力吃都會讓人高興大半天。最終,胡琴差7分考上本科,她選擇貴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現貴陽學院)的中文專業,那是哥哥的母校。「理由有點好玩,哥哥說食堂的飯菜好吃。」

70後:考試時一整夜睡不著

陳坤支(最後排)與老師同學在一起。

人物:陳坤支

出生年份:1976年

參加高考時間:1995年

錄取學校:貴陽中醫學院

現任職務:醫生

70後是伴隨著改革開放成長的第一代人,他們知道學歷對人生的重要性。「我們高考時,雖然對不少人來說意義已經不再那麼沉重,但我當時覺得高考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只有考上好的學校才會有鐵飯碗。」陳坤支說。

對於每一個有過高考經歷的人來說,高三都是刻骨銘心的。陳坤支做過很多個相似的夢,夢裡慌慌張張地找考場,鈴聲響起,答題卡還是一片空白。「那個時候,還是太緊張了,做不完的試卷作業,巴不得一腳踏入夢寐以求的大學。」

父母也深知高考的苦與累,所以,高三衝刺階段,家裡為陳坤支準備食物時,也非常用心。為了提高複習效果,會多準備一些增強記憶力的食物,比如雞蛋、魚等。那個年代流行功放機,而且幾乎都配置了卡拉OK功能,陳坤支還記得,爸媽總是跑去隔壁敲門:家裡有高考的娃娃,小聲一點。

彼時的高考定在每年的7月6日、7日。與大多數家長一樣,陳坤支的爸媽沒有送考,到達考場後,陳坤支印象最深刻的是,自己的班主任老師守在考場門外為大家打氣,祝大家好運。

「因為想得太多,一整夜沒睡著,第二天醒來整個人昏昏沉沉的,進了考場拿到卷子都很緊張,以至於最後根本沒有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陳坤支說,當年高考成績幾乎是參加考試以來,成績最差的一次。

在那個最年輕卻最困惑的年紀,高考發揮失誤令陳坤支如鯁在喉。然而,23年過去了,陳坤支不再是那個在考試時不知所措的少年,生活的每一步都走得順利平坦又有希望。「在那之後才會明白,人生中有太多事比考試更重要。」陳坤支說。

80後:上清華北大才是我的夢想

陳浩(右二)與同學合影。

人物:陳浩

出生年份:1987年

參加高考時間:2005年

錄取學校:北京大學

現任職務:某基金公司部門總經理

2005年,陳浩以701分的成績成為貴陽市高考理科狀元。「我們當年選擇的面較小,是高考讓我站在了較高的起點。」陳浩說。

高三時,陳浩拿到了保送上海交通大學的資格,他放棄了。用他的話來說,「那時,考清華、上北大,才是我從小的夢想。」

他的夢想並不難實現。高中階段,他因為在全國高中生數學競賽和生物競賽中,分別奪得貴州省一等獎,高考時獲得20分加分。2005年,陳浩如願拿到了北京大學數學系的錄取通知書。

有些記憶在陳浩頭腦裡慢慢開始模糊,但他忘不了高三衝刺那一陣,為了節約時間,一個班差不多60個同學,每天都會從家裡帶午飯去學校,「中午把飯菜混在一起蒸,就都成『怪嚕飯』了。」一吃完飯,大家就掏出試卷,每天中午抽出40分鐘做一套試卷,然後一群人圍在一起對答案,討論題目。

「考前頭一天晚上還是有點興奮,很早就躺在床上了,但一直到凌晨才睡著。第二天,為了讓自己保持清醒,我還喝了當時一款叫做『紅色尖叫』的飲料,網傳四大難喝飲料之一,紅色的裡面有西洋參成分,據說提神醒腦,實際上自己也沒有很明顯的感覺。」回憶起來,陳浩哈哈大笑。

陳浩說,現在回過頭來看,其實高考只是人生路上的一個站點而已,錯過了,還有下一站,趕上了,也還有下一站。如果能回到高中的課堂,他更想告訴自己:珍惜在學校念書的每一刻。還有,最要緊的,他還不曾告訴高中的老師,他很愛他們,一直愛。

90後:進了大學卻常懷念高中

人物:吳倩潔

出生年份:1996年

參加高考時間:2014年

錄取學校:華東師範大學

現任職務:某培訓機構老師

2014年6月6日,高考前一天,是吳倩潔的生日。「那一年有世界盃,我媽『斥巨資』買了件世界盃限量T恤當禮物,帽子是網兜狀的足球樣子,說是我的高考戰袍。」

那一天,好友們都在考場門口等她,上前給她擁抱,祝她成年快樂。「送了很多不貴但好看的生日禮物,調侃我高考完可以直接去酒吧,足球衣戰袍和禮物現在都還留著,許多高中好友現在都還記得這件衣服。」

高考就像預想過無數次那樣開始了。學校所有高三班主任都站在考場門口,擁抱、祝福每個考生,考場裡都是一片「西紅柿炒雞蛋」的海洋,吳倩潔套著貴陽一中紅白黃三色校服,露出世界盃「戰袍」的足球帽子.

「試卷比想像中簡單,比我們每一次月考都簡單,一下子就如釋重負。」2014年6月7日,之前燥熱的天氣變得溫和,陽光淡淡的,風裡有細細的花的香甜,首日告捷的吳倩潔心情大好,和好友站在馬路邊吃冰淇淋,看著同學爭先恐後與門口守衛的小肚子警衛小哥合影。

「高考結束後,有一種全部倒空的輕鬆感。」吳倩潔說,過了幾天才覺得高考就這樣過去了,「我很多事情都後知後覺,離別傷感、畢業傷感在當時感覺不是很強烈。」

直到過了幾天回學校拍畢業照,校園裡草木茂盛,清甜的桂花香飄來。仿佛展現出最好的姿態迎接他們,像是最鄭重其事的告別,也像是包含期望的期許。這時,她才突然意識到,大家就像被風吹散的蒲公英種子,就要各奔東西了。

「好不容易進了大學,卻又常常想念高中。」吳倩潔說,高考不只是兩天,它是一場人生經歷,很難忘。

00後:不著急,人生才剛剛開始

人物:郭江琴

出生年份:2000年

就讀中學:貴陽八中

(本報記者 邱凌峰 攝)

6月7日中午考完語文,郭江琴邁著輕快的腳步走出考場,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今天語文科目的考試,發揮得挺好。」

不過,在早晨出門參加考試時還是出了點小插曲。「距離考試只有半小時了,一直沒打到計程車,最後是由警車護送到達考點的,感謝警察叔叔。」郭江琴笑著說

「考上大學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但考好大學依然很難。」按照這個年輕人的人生規劃,她希望自己能考上重慶大學設計專業,認識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學

談到未來的打算,她言語裡有著略帶自信的輕鬆:「不著急,人生才剛剛開始,會有很多事情發生呢。」

陽光灑在郭江琴的臉上,她的笑容宛如一朵徐徐綻開的花兒,一天舒展一點兒,就要完全地盛放。

文:記者 王奇 實習生 餘茂菊

圖除「00後」郭江琴由本報記者邱凌峰攝影之外,其他均由採訪對象提供。

來源:貴州都市報 都市E家

相關焦點

  • 老照片!成武記憶,每一張都是滿滿的回憶!
    後調齊魯石化工會,曾任齊魯石化文聯常委、齊魯石化公司攝影家協會主席等職。看到成武老照片徵集信息後,第一時間聯繫並整理自己保存的一些老照片,分三批次發送我們,並對每張照片作了說明。同時,又針對一些老照片撰寫了《回首三十六年前「四平調」演出紀實》、《再現四十年前成武戲曲舞颱風採》兩篇回憶文章,配圖作了發表,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還有遠在北京的王凱旋同志,南魯鎮大王店人,現在國家應急部直屬研究院工作。
  • 散文:黃岡,留在我記憶深處
    黃岡,猶如一本泛黃的相冊,訴說著似水流年一去不返的往事,翻開相冊,我記憶的閘門一下子打開。時光倒回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當年因所謂「戰備疏散」,父母單位從沿海汕頭內遷,我也轉學到黃岡讀小學四年級。住家被安排在縣氣象站留下的空置房,與縣城工業基地一排緊挨廠區一牆之隔。氣象站屬城郊,從家門口一條蜿蜒土路出發,走一段公路,再過黃岡橋是進城的線路圖。
  • [雕刻時光]老照片追憶內蒙知青歲月(四)
    [雕刻時光]老照片追憶內蒙知青歲月(四)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10日 09:37 來源:     CCTV.com雕刻時光》,今天繼續推出一組兵團戰士進行生產勞動的圖片,請您逐一翻閱這些珍貴的老照片,共同追憶那段逝去的歲月…… [雕刻時光]老照片追憶內蒙知青歲月(一)  [雕刻時光]老照片追憶內蒙知青歲月(二) [雕刻時光
  • 歲月變遷,那段時光已在記憶深處
    因為求學,我來到南方,但又註定不會留在南方。我愛南方,南方的景色美麗而清新。有時,自己漫步在林蔭小道,踩著碎花石,看水塘中嬌美的睡蓮,看河邊輕柔的水草,看聳入雲霄的高大樹木,亦或抬頭凝望澄淨的天空。我想,若干年後,我一定會想念這裡!我是北方人,到南方求學前,已經成家,已經有了孩子。
  • 穿越「時光」隧道 閱讀百年東山
    市民在隧道中行走,尋回歲月記憶,品味街區歷史,感受城市人文。主創設計師方斐認為,通過這次公共空間「微改造」,以物理空間更新拉近人與社區的距離,實現人居環境和諧發展,是越秀區在「老城市新活力創新發展示範區」建設中的一次創新。
  • 宿州石油:老照片回望過去 新目標展望未來
    12月30日,宿州石油舉辦「傳承石油精神,凝聚奮進力量」照片展。此次照片展承載的是宿州石油成長的記憶,員工們在歷史變遷中回憶過往,翹首展望輝煌的將來。  照片展主要分為領導關懷、競賽活動、社會責任、企業文化、榮譽、時光六個篇章,這些照片都是珍貴的回憶,大家按照順序一一參觀,圖文並茂的展板將大家帶回到那段艱苦奮鬥的年代。  宿州石油成立之初,面臨著諸多困難。
  • 自治區60年成就展:一個家庭十月拖拉機廠的記憶
    年輕的女孩指著牆上展出的十月拖拉機廠選民參加選舉的老照片,讓年邁的爺爺貼緊點,看得清楚些。  這是10月28日,記者看到的一家三代人參觀自治區60年成就展上的溫馨一幕。年輕的女孩叫苗琳涓,她的姥爺葉萬河79歲,是新疆十月拖拉機廠的老職工。和爺孫倆一起參觀的,還有苗琳涓的母親葉敏,以及苗琳涓的愛人。
  • 新疆60年成就展:一個家庭十月拖拉機廠的記憶
    年輕的女孩指著牆上展出的十月拖拉機廠選民參加選舉的老照片,讓年邁的爺爺貼緊點,看得清楚些。    這是10月28日,記者看到的一家三代人參觀自治區60年成就展上的溫馨一幕。年輕的女孩叫苗琳涓,她的姥爺葉萬河79歲,是新疆十月拖拉機廠的老職工。和爺孫倆一起參觀的,還有苗琳涓的母親葉敏,以及苗琳涓的愛人。
  • 從60後、70後、80後到00後都被這三張圖扎心了!
    話不多說,直接上圖2018年,60後50多歲,70後40多歲,80後30多歲,90後20多歲,我們都在努力工作,可生活的壓力和焦慮感卻時時襲來,有可能現實的焦慮來自於對未來的擔憂,而未來真的有什麼需要擔憂麼.....
  • 廣州動物園元旦迎來60周年園慶
    為了迎接建園60周年,今年6月,廣州動物園聯合《廣州日報》發起了徵集關於廣州動物園老照片舊物件的活動,向廣大市民遊客徵集能夠展示廣州動物園60年發展歷程和建設成果的歷史照片和物件。在園慶活動現場,廣州動物園為南門設計方案獲獎者及老照片獲獎者的優秀作品進行頒獎。
  • 「東山印象」時光隧道正式開放
    在人流往來的隧道行走,同時可以觀賞到東山一道道文化風景線,無論是匆匆過客,還是喜歡在這裡休憩的居民,都會尋回歲月的記憶,品味街區的歷史,感受到城市的人文關懷。主創設計師方斐認為,通過這次公共空間「微改造」,以物理空間更新拉近人與社區的距離,實現人居環境和諧發展,這是越秀區在「老城市新活力創新發展示範區」建設中的一次創新。
  • 00後只是暫時最幸福的那批人
    現在隨便一部智慧型手機的像素,都遠超當初的膠捲相機,也都可以儲存成千上萬張照片,但也因為數量一多,很多照片拍過之後,都是只能作為數據躺在我們的設備裡。曾記否,當年的每一張印在膠捲上畫面,都需要等待,等待洗片,待拿到片後那種迫不及待的查看每張照片的心情,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慢慢的將一張張照片小心翼翼的塞進相冊簿裡,將美好的時光收藏進本裡裡,時不時的翻出來看看~~
  • 留在記憶都是情(作文素材)
    留在記憶都是情(作文素材) 2013-09-04 17:03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00後」大學生 雲南高考天才當代神童許恆瑞
    雲南高考天才神神童許恆瑞,雲南省彌勒縣人,男,2000年生,2011年高考雲南自主招生考生並被中國人民大學錄取,9月9日已在人民大學法學院報到,成為該校近十年來最年輕的生源,也是中國史上最年輕的大學生)。
  • 你在我記憶深處,依然美好如初
    立於窗前,遙望著遠遠的天空,明媚的陽光灑落我的臉龐,心情也變得說不出的舒暢,就像你在我的記憶深處,依然是那麼美好,如初見時的情形,醉了我的時光。新的一年已拉開序幕,在這元旦的節日裡,街上的人流湧動,空氣裡,也充滿著一派的祥和寧靜。望著那些來來往往,川流不息的面孔,就像天空裡朵朵漂浮的白雲,是那麼的遙遠而陌生。
  • 《時光倒流七十年》, 僅以時光深處的驚鴻一瞥懷念你
    這次推薦一部學長沒看過的老電影——《時光倒流七十年》。電影的開頭是男主Richard在慶祝自己創作的舞臺劇排演成功,然後收到一個老婦人贈送的金色懷表,她還留下意味深長的一句話:come back to me。八年後,Richard寫劇本遇到瓶頸,於是拎了行李出門旅行以找尋靈感。
  • 時光倒流四十年 復旦大學77-78級校友返校
    年高考準考證、在教學樓外的路燈下看書、八本新聞學筆記三張早已泛黃的黑白老照片呈現級校友如饑似渴學習的真實場景,講述復旦改變人生的故事,傳遞珍藏在每個復旦人心中的母校情結。年前的師生緣分來之不易,位授業恩師登臺,由校友代表敬獻鮮花,以表師恩難忘。復旦的日日夜夜由你我同構,復旦的學海浪潮由你我掀起。得入此門,不負此生。星星之火,代代相承。
  • 6名「00後」8對雙胞胎扎堆清華
    6名「00後」8對雙胞胎扎堆清華今年新生男女比例2:1 貧困新生資助額度提高至1.6萬元來源:京華時報 2015-8-20 張曉鴿  昨天上午,清華園迎來了3300多名新生。  7月錄取完成後,清華大學向新生發放錄取通知書,並附贈新任校長邱勇贈與的禮物——《平凡的世界》。昨天8點20分,邱勇到報到現場看望新生,劉祥就是其中一員。劉祥來自陝西省榆林市米脂縣高中,是通過國家貧困專項計劃被錄取到清華的,他是榆林地區今年唯一進入清華的學生,也是清華2015級新生中第一位收到錄取通知書和校長贈書的學生。
  • 數萬張流落的家庭老照片裡,藏著中國人怎樣的共同記憶?
    照片裡人物的五官可能有些模糊,一些拍攝日期和照相館的名字卻印得清清楚楚。每張照片都能帶出一段舊事。 後來老家拆遷、喬遷新居,或是長輩過世、收拾舊物。你換上了智慧型手機,所有色彩鮮豔、像素清晰的照片都老老實實躺在手機裡供你隨時分享翻閱,你不再記得家中那本泛黃的相冊。 那些曾經承載著人們珍貴記憶的老照片都去了哪裡?
  • 中國小夥開發最新舊照片修復技術
    歲月流逝帶走了時光卻帶不走回憶,從 1839 年法國畫家達蓋爾將「攝影術」帶到世人面前,世界上就多了一種使用影像記錄回憶的方式。那些我們想要留在心底或未曾經歷過的從前,都可以通過翻看老照片找回來。為了不讓心底的溫暖消逝,也為了能把歷史的真容留住,各種圖像修復工具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