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我省44.2萬名高考生奔赴高考考場。與往年的考生相比,今年的他們,很不一樣。他們是第一批參加高考的00後。
自1977年恢復高考,一轉眼41年過去了,高考也從「獨木橋」逐漸變成了「立交橋」。時光走遠了,然而,那一段叫做「高考」的青春,卻在無數人的心裡生了根,在漫長的一生中被反覆提及。
6月7日,貴州都市報·都市E家記者走近「60後」、「70後」、「80後」、「90後」、「00後」五個時代的高考參與者,聽他們講述那些回不去的舊時光,忘不了的那些人、那些事。
60後:改變命運的考試
胡琴(右二)與同學合影。
人物:胡琴
出生年份:1968年
參加高考時間:1986年
錄取學校:貴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現任職務:大學教師
1986年,胡琴在貴陽二中讀高三。高考對於現如今的學生而言,已經不再是唯一的選擇,而在上世紀80年代,胡琴坦言那時高考才是真正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當年高考作為很多人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根本沒有選擇。」
胡琴的父母,都是貴陽玻璃廠的工人。「如果不是高考,我可能畢業了就會去父母的工廠頂替工作,始終在這個小圈子裡。」
在胡琴的記憶裡,自己當時只知道努力讀書,滿腦子就只想著考上好學校,因此,高中三年,她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學校裡度過的。晚上,回到家中的胡琴特別用功,一直要學習到凌晨一兩點鐘。但儘管如此,她的成績進步緩慢。多年以後,胡琴已在大學任職,她把自己的經驗告訴學生們,「一定要珍惜課堂上的45分鐘,不然課後的10倍努力都挽回不了。」
在班上,她有3個很要好的朋友,她們總是形影不離,嬉笑打鬧。「也是因為有了她們,緩解了我當時因為高考倒計時不斷變小的數字帶來的焦灼。」胡琴說,這份中學時期珍貴的友誼一直走到現在,從未走遠。
那時候,考試時沒有家長送考,就像平常上學一樣,父母也沒有給她壓力。「高考那天,我本來想獨自坐公交車去考試,但哥哥堅持要送我去考場。」胡琴回憶說,進校門的時候,哥哥悄悄塞給她兩顆巧克力,說考前吃這個可以讓人心靜。
當時的她,心裡美滋滋的,要知道,在那個年代,有一顆巧克力吃都會讓人高興大半天。最終,胡琴差7分考上本科,她選擇貴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現貴陽學院)的中文專業,那是哥哥的母校。「理由有點好玩,哥哥說食堂的飯菜好吃。」
70後:考試時一整夜睡不著
陳坤支(最後排)與老師同學在一起。
人物:陳坤支
出生年份:1976年
參加高考時間:1995年
錄取學校:貴陽中醫學院
現任職務:醫生
70後是伴隨著改革開放成長的第一代人,他們知道學歷對人生的重要性。「我們高考時,雖然對不少人來說意義已經不再那麼沉重,但我當時覺得高考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只有考上好的學校才會有鐵飯碗。」陳坤支說。
對於每一個有過高考經歷的人來說,高三都是刻骨銘心的。陳坤支做過很多個相似的夢,夢裡慌慌張張地找考場,鈴聲響起,答題卡還是一片空白。「那個時候,還是太緊張了,做不完的試卷作業,巴不得一腳踏入夢寐以求的大學。」
父母也深知高考的苦與累,所以,高三衝刺階段,家裡為陳坤支準備食物時,也非常用心。為了提高複習效果,會多準備一些增強記憶力的食物,比如雞蛋、魚等。那個年代流行功放機,而且幾乎都配置了卡拉OK功能,陳坤支還記得,爸媽總是跑去隔壁敲門:家裡有高考的娃娃,小聲一點。
彼時的高考定在每年的7月6日、7日。與大多數家長一樣,陳坤支的爸媽沒有送考,到達考場後,陳坤支印象最深刻的是,自己的班主任老師守在考場門外為大家打氣,祝大家好運。
「因為想得太多,一整夜沒睡著,第二天醒來整個人昏昏沉沉的,進了考場拿到卷子都很緊張,以至於最後根本沒有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陳坤支說,當年高考成績幾乎是參加考試以來,成績最差的一次。
在那個最年輕卻最困惑的年紀,高考發揮失誤令陳坤支如鯁在喉。然而,23年過去了,陳坤支不再是那個在考試時不知所措的少年,生活的每一步都走得順利平坦又有希望。「在那之後才會明白,人生中有太多事比考試更重要。」陳坤支說。
80後:上清華北大才是我的夢想
陳浩(右二)與同學合影。
人物:陳浩
出生年份:1987年
參加高考時間:2005年
錄取學校:北京大學
現任職務:某基金公司部門總經理
2005年,陳浩以701分的成績成為貴陽市高考理科狀元。「我們當年選擇的面較小,是高考讓我站在了較高的起點。」陳浩說。
高三時,陳浩拿到了保送上海交通大學的資格,他放棄了。用他的話來說,「那時,考清華、上北大,才是我從小的夢想。」
他的夢想並不難實現。高中階段,他因為在全國高中生數學競賽和生物競賽中,分別奪得貴州省一等獎,高考時獲得20分加分。2005年,陳浩如願拿到了北京大學數學系的錄取通知書。
有些記憶在陳浩頭腦裡慢慢開始模糊,但他忘不了高三衝刺那一陣,為了節約時間,一個班差不多60個同學,每天都會從家裡帶午飯去學校,「中午把飯菜混在一起蒸,就都成『怪嚕飯』了。」一吃完飯,大家就掏出試卷,每天中午抽出40分鐘做一套試卷,然後一群人圍在一起對答案,討論題目。
「考前頭一天晚上還是有點興奮,很早就躺在床上了,但一直到凌晨才睡著。第二天,為了讓自己保持清醒,我還喝了當時一款叫做『紅色尖叫』的飲料,網傳四大難喝飲料之一,紅色的裡面有西洋參成分,據說提神醒腦,實際上自己也沒有很明顯的感覺。」回憶起來,陳浩哈哈大笑。
陳浩說,現在回過頭來看,其實高考只是人生路上的一個站點而已,錯過了,還有下一站,趕上了,也還有下一站。如果能回到高中的課堂,他更想告訴自己:珍惜在學校念書的每一刻。還有,最要緊的,他還不曾告訴高中的老師,他很愛他們,一直愛。
90後:進了大學卻常懷念高中
人物:吳倩潔
出生年份:1996年
參加高考時間:2014年
錄取學校:華東師範大學
現任職務:某培訓機構老師
2014年6月6日,高考前一天,是吳倩潔的生日。「那一年有世界盃,我媽『斥巨資』買了件世界盃限量T恤當禮物,帽子是網兜狀的足球樣子,說是我的高考戰袍。」
那一天,好友們都在考場門口等她,上前給她擁抱,祝她成年快樂。「送了很多不貴但好看的生日禮物,調侃我高考完可以直接去酒吧,足球衣戰袍和禮物現在都還留著,許多高中好友現在都還記得這件衣服。」
高考就像預想過無數次那樣開始了。學校所有高三班主任都站在考場門口,擁抱、祝福每個考生,考場裡都是一片「西紅柿炒雞蛋」的海洋,吳倩潔套著貴陽一中紅白黃三色校服,露出世界盃「戰袍」的足球帽子.
「試卷比想像中簡單,比我們每一次月考都簡單,一下子就如釋重負。」2014年6月7日,之前燥熱的天氣變得溫和,陽光淡淡的,風裡有細細的花的香甜,首日告捷的吳倩潔心情大好,和好友站在馬路邊吃冰淇淋,看著同學爭先恐後與門口守衛的小肚子警衛小哥合影。
「高考結束後,有一種全部倒空的輕鬆感。」吳倩潔說,過了幾天才覺得高考就這樣過去了,「我很多事情都後知後覺,離別傷感、畢業傷感在當時感覺不是很強烈。」
直到過了幾天回學校拍畢業照,校園裡草木茂盛,清甜的桂花香飄來。仿佛展現出最好的姿態迎接他們,像是最鄭重其事的告別,也像是包含期望的期許。這時,她才突然意識到,大家就像被風吹散的蒲公英種子,就要各奔東西了。
「好不容易進了大學,卻又常常想念高中。」吳倩潔說,高考不只是兩天,它是一場人生經歷,很難忘。
00後:不著急,人生才剛剛開始
人物:郭江琴
出生年份:2000年
就讀中學:貴陽八中
(本報記者 邱凌峰 攝)
6月7日中午考完語文,郭江琴邁著輕快的腳步走出考場,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今天語文科目的考試,發揮得挺好。」
不過,在早晨出門參加考試時還是出了點小插曲。「距離考試只有半小時了,一直沒打到計程車,最後是由警車護送到達考點的,感謝警察叔叔。」郭江琴笑著說
「考上大學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但考好大學依然很難。」按照這個年輕人的人生規劃,她希望自己能考上重慶大學設計專業,認識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學
談到未來的打算,她言語裡有著略帶自信的輕鬆:「不著急,人生才剛剛開始,會有很多事情發生呢。」
陽光灑在郭江琴的臉上,她的笑容宛如一朵徐徐綻開的花兒,一天舒展一點兒,就要完全地盛放。
文:記者 王奇 實習生 餘茂菊
圖除「00後」郭江琴由本報記者邱凌峰攝影之外,其他均由採訪對象提供。
來源:貴州都市報 都市E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