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醫生陳鑫:每天都有新的突破

2020-12-05 瀟湘晨報

■ 作為放射科醫師 , 陳鑫每天的工作是對著電腦閱片、寫報告。

陳鑫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放射科醫師

6 月 14 日 ,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放射科醫師陳鑫穿著藏藍運動襯衫裙 , 扎著馬尾 , 套上包頭膠質雨鞋 , 出現在記者面前。為了配合採訪出鏡 , 那天一早還特意讓同事幫忙化了淡妝。

" 她挺純粹的 , 不愛逛街、買漂亮衣服、化妝品 , 就愛學習、看文獻。" 她的同事、放射科主任醫師郭永梅形容道。在科室裡 , 陳鑫是很特別的存在。別人如果問起最近她忙什麼 , 會發現她總有做不完的課題。那些枯燥的文獻 , 並不讓她覺得乏味 , 她喜歡這種挑戰一個又一個難題的成就感 , 拿下頂級期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出國訪學 …… 不斷地解鎖新的可能。

" 想做好的研究 , 不會一帆風順 "

放射科醫師不直接跟病人接觸 , 很多人對他們並不了解 , 但實際上 , 影像診斷直接影響到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案的制定。

自碩士階段起 , 陳鑫一直從事磁共振功能成像和醫學圖像信息挖掘相關研究 , 其中關於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的研究成果發表在放射學領域頂級期刊《Radiology》上。

關於這項研究 , 她解釋說 , 人體組織主要由水分子組成 , 正常和病變組織中水分子的運動規律不一樣 , 因此可以通過無創檢測水分子的微觀擴散運動 , 來發現病變。一開始這項技術運用在腦部 , 隨著快速成像技術的發展 , 使其在腹部的臨床應用成為可能。掃描圖像之後 , 可以計算出一些定量值來描述病灶。

但在腹部 , 有呼吸運動、胃腸運動等生理性運動的存在 , 會對這些定量值的可重複性有一定影響。臨床上有幾種呼吸運動控制的方法 , 在導師的建議下 , 陳鑫開始對這些呼吸控制方法的效果進行全面的比較分析。

這是一個不小的工程量 , 陳鑫工作日在定點培養單位省人民醫院寫報告 , 跟著科室的技術員學習如何掃描。周末找來志願者 , 進行數據收集 , 掃描一個人要花一個多小時。進行了三個多月 , 收集了 40 多個志願者的數據 , 才開始分析。

當時她想著 , 能不能找到一項效果好的呼吸門控技術 , 但再怎麼分析 , 都分析不出結果。師兄建議她把所有數據列印出來貼在牆上 , 盯著數據看。看數據、讀文獻 , 日復一日 , 看多了 , 思路慢慢開闊起來。最後陳鑫發現 , 其實自由呼吸下掃描的效果也不差 , 用時還短。

" 挺有意思的 , 如果真的想做好的研究 , 一般都不會一帆風順。" 上學期間 , 陳鑫沒有休過一天假 , 專心做科研。

千人千面 , 提高診療精確度

進入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之後 , 當時還沒有博士學位 , 也沒有高級職稱的陳鑫 , 憑藉著之前紮實的科研底子 , 在 2016 年拿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結合醫院膠質瘤病例比較豐富的特點 , 她將 AI 磁共振成像技術應用到膠質瘤診療中 , 當時研究這個領域的人寥寥無幾。

作為一名放射科醫師 , 陳鑫每天的工作是對著電腦閱片、寫報告。比如面對一個病例 , 醫師要看的胸部 CT 圖像可能有 100 多張 , 影像上分布著細密的血管、軟組織 , 從中找出小的病灶 , 難免會疲勞。

" 醫生用 AI 技術閱片 , 比如現在已經比較成熟的肺結節檢出 , 儀器檢出病灶 , 醫生再針對性篩查 , 減輕了醫生的負擔 , 加快了出報告速度 , 也不容易漏診。"

此外 , 陳鑫舉例說 , 以前判斷病變是否均勻 , 有沒有強化 , 邊界是否清晰 , 都靠醫生主觀評判 , 結合 AI 技術可以定量地提出很多特徵 , 幾個特徵綜合計算一個數值 , 比如高的數值代表惡性腫瘤 , 低的代表良性病變 , 能更客觀地對病變進行定性 , 儘可能地降低人為因素的幹擾。

醫生甚至可以結合病人自身的特點 , 比如性別、年齡、家族史等 , 對病人進行個體化評估 , 結合多因素計算出的數值 , 預測病人病情的發展情況 , 給出風險係數、個性化治療方案、隨訪間隔的建議 , 而不是籠統地根據治療指南來 , 提高了治療的精準性。

" 如果有些病人的情況是低危的 , 就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檢查。但受到數據標準化、共享程度的影響 , 這種個性化預測還沒有在臨床上應用。"

因為涉及計算機技術 , 需要尋求跨學科的合作。陳鑫在南方醫科大學醫學影像專業讀博期間 , 得以跟有計算機圖像處理背景的同學合作 , 慢慢地將這項技術發展起來。

多學科協作當中 , 磨合是個很關鍵的環節。

" 比如說我們很多時候想當然 , 覺得一個技術很容易實施 , 可是真正實施會存在困難 , 或者他們因為臨床知識比較薄弱 , 覺得做的事沒什麼意義 , 我們就跟他們詳細講臨床知識。"

追逐 " 又快又好 "

陳鑫的微信頭像是電影《瘋狂動物城》裡行動遲緩的樹獺 " 閃電 ", 這跟她的風格正好相反。她講話語速很快 , 蹦出的詞像豆大的雨滴吧嗒吧嗒 , 劈頭蓋臉。好友開玩笑說 , 她應該跟樹獺學學慢下來。

這個從小生長在山西運城黃土地的女孩 , 蹦躂慣了 , 慢不了 , 停不下來 , 她有無盡的生命力在揮霍。上小學時 , 陳鑫只有語文、數學兩科 , 作業很少。放學寫了作業 , 她就跟班上十幾個同學一起 , 用棍子支個方便麵袋子 , 飛馳在麥地上捉知了 , 十幾隻攢到一起 , 把麥稈一點 , 知了肉很快就熟了。她很早就體會到了因為專注而得到的獎賞。後來 , 陳鑫考研離開了黃土地 , 來到了廣州上學 , 追逐著科研路上的一個個 " 知了 "。

2018 年 , 陳鑫經單位同意 , 受國家留學基金委的資助 , 到美國哈佛大學附屬布萊根婦女醫院做一年的訪問學者。" 那邊的導師只給一個大概方向 , 我就看文獻找方向 , 每次跟老師討論完要怎麼做都特別興奮 , 定了課題方案之後就收集病歷 , 每周去匯報一次。"

陳鑫回國之後 , 單位裡有人去了同一個課題組 , 她跟陳鑫說 :" 我們每次開組會 , 老師都會提到你 , 說你當時做得又快又好。" 她不喜歡拖沓 , 習慣專注、麻利、乾脆地把事做好。

純粹的熱愛

在同事郭永梅眼裡 , 陳鑫真的很熱愛做研究 , 不是為了評職稱等功利的目的 , 才臨急抱佛腳去做。

她放鬆的方式是偶爾去家附近的流花湖公園逛逛 , 看看那裡的花開了沒 , 或者在家種個植物 , 最近種的是番薯苗。除此之外 , 每天兩點一線 , 一心撲在文獻堆裡。每天上班 , 陳鑫都會背著電腦 , 中午不著急去吃飯 , 也不午休 , 就想著趕快完成手頭的工作 , 爭取時間去實驗室或者看看文獻。

" 能找到一個新的想法 , 就非常興奮 , 實施的過程中有新的結果 , 每天或者一段時間都有新的小突破、發現 , 這很刺激。我一個東西做完以後 , 就想著下一步要做什麼。" 陳鑫說 , 自己對科研的熱情可能是興趣驅使。

起初 , 陳鑫選擇學醫只是因為高中同學之間開玩笑說 , 以後要一起 " 開個醫院 "。而讀影像科也只是為了做個在電腦前工作的白領 , 作為一個農村孩子 , 這是她一直以來的樸素願望 , 她真正對科研產生興趣是受到了碩博期間導師的影響。

" 我跟著導師 , 他做研究特別熱情 , 我就覺得我也可以做出一些東西 , 老師的引導挺重要的。"

同時 , 在陳鑫看來 , 青年科研人員在起步階段一般都會比較難 , 最重要的是平臺支持。年輕人有很多想法 , 沒有平臺支持就沒辦法實現。所以要先做好自己 , 平臺和個人是互相選擇的 , 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得好的話 , 大家都能看得見 , 在平臺上就能得到更多資源。

" 另一方面年輕人也比較缺錢 , 比如我們做臨床檢測 , 買耗材 , 都需要資金 , 所以也很感謝青託工程給我們的資助。"

■策劃 : 新快報記者 張英姿

【來源:新快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全國人大代表陳鑫:讓年輕人願穿「白大褂」 | 醫脈3分鐘
    而截至今日兩會議題中,醫藥領域的五大關鍵詞為:新藥審批改革、醫患矛盾、中西醫結合醫師、藥師法、保健品行業(詳情傳送門)。
  • 地球上每天都在打雷,我們人類能從閃電中,獲取電能嗎?
    地球上每天都在打雷,我們人類能從閃電中,獲取電能嗎?打雷下雨這種事情可以說再常見不過了。根據科學家的統計,地球上每年大概要打雷14億次,平均每秒鐘都有40多道閃電劃破長空。那麼既然地球上的閃電現象這麼普遍存在,那麼我們人類能否利用打雷時的閃電,來獲取人類活動需要的電能呢?這樣一來豈不是又能多利用一種大自然的清潔能源?這樣的想法確實足夠大膽,然而基本上也只能停留在設想的階段。雖然地球上的閃電幾乎無時無刻不在落下,但人類想要利用閃電,目前以現有的科技水平來看,還是個天方夜譚,完全不可能實現。
  • 第一書記陳鑫:真抓實幹圖發展,扶貧路上踐初心
    2018年10月陳鑫受組織委派來到吉州區興橋鎮甫裡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兼隊長自駐村以來陳鑫始終情系發展心懷一方百姓用腳踏實地的幹勁贏得群眾認可任第一書記以來在陳鑫的、田間地頭到處留下他的扶貧情懷和風雨足跡如今環境改善了,產業有了規模……老百姓看在眼裡、喜在心頭陳鑫心裡有群眾,腳上有泥土
  • VFine Music副總裁陳鑫:「數位音樂進階千億市場三要素:降本增效...
    VFine Music副總裁陳鑫:「數位音樂進階千億市場三要素:降本增效,科技賦能,培養專業人才 2019-11-12 18:11
  • 《閃電俠》選擇神速力還是新的隊友?黑閃電再次來襲!
    新的裝備,新的能力,整個無賴幫都被徹底的強化了一次。閃電俠博物館已經被重建了,巴裡還自己做了一些改動,他在牆壁上掛了一副閃電家族的壁畫,但是問題在於其中的兩個成員都出了事情。沃利·韋斯特現在被囚禁在正義聯盟的密室中,而神速似乎又變回了反派,開始跟一位神秘人合作。
  • 超級閃電的能量有多強?普通閃電在它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普通閃電產生的電力約為十億瓦特,而超級閃電至少有千億瓦特,甚至可能達到萬億至十萬億瓦特。那麼超級閃電是如何產生的呢?當雲中的電荷和地面上的電荷相互作用時,就會形成閃電,而在大多數情況下,雲都是帶負電荷的。然而,超級閃電則是在雲層頂端發生的高空正電荷放電、發光現象。
  • 火箭閃電、黑色閃電及球狀閃電等;少見的閃電照片
    該處一年中有260天都是雷暴,每天10小時,每小時280次閃電,每年產生120萬次閃電。閃電在夜空中的形成的電弧極為震撼,其長度可達5千米,強度高達40萬安培,因此,這裡又被稱為閃電風暴湖。其雷暴水平之強,遠在400公裡外就能看到,因此,在過去的數百年間,不少在當地航行的船隻,會將其視為指導方向的「燈塔」。三,片狀閃電。
  • 一年要被閃電劈100多萬次!「閃電之都」卡塔通博有何秘密?
    湖面每天都被厚厚的雷雨雲籠罩,驚雷閃電也表現得更加活躍。雷電大多出現在晚上:漆黑一片的夜空,突然被無數條閃電照亮,天地瞬間一片銀白,仿佛巨人之手突然撕開了黑幕;雷聲如萬炮齊發,又似原子彈爆炸,似乎要把整個大地震塌……閃電一道接著一道,平均每分鐘便會出現28道,最多的時候,每小時可以看到上千次閃電。
  • 醫生飛針走線完成主動脈血管替換 救回病人一命
    這三種病加在一起,有多嚴重?南京市第一醫院南京市心血管病醫院心胸血管外科主任陳鑫說,張平的病情就相當於在心、胸和腹腔內安放了3個「不定時炸彈」,不拆除隨時都可能有生命危險。  「主動脈的血管壁,可以分成內膜、中層和外膜,主動脈夾層,就是血管壁的內膜破裂,血液會湧到中層和外膜裡面,壓迫心臟和其他的血管,而外膜一旦破裂,人就會馬上死亡。」陳鑫介紹說。
  • 如果閃電掉進海裡,全球的海水都有電嗎,今天可算知道了
    我們都知道閃電的威力非常大,它可以把樹劈倒,甚至把人劈死,所以我們時常會聽到某人路過高壓線不幸被電死的新聞,可見在強烈的電流之下我們的生命是如何的脆弱。而水是可以導電的,海水裡有著豐富發氯離子和鈉離子,這麼龐大的一片海水如果有一個閃電掉進去,是不是全球的海水都有電呢?
  • 徵文#閃電愛情故事,從輪椅到自行車的浪漫堅持
    醫生特意叮囑,只有積極康復,膝關節才能恢復正常運動功能。術後第四天,我就開始康復訓練了。 帶著沉重的支具,每動一下都痛苦不堪,醫生卻要求通過指定動作,撕開關節內的粘連,恢復關節靈活度,重塑韌帶彈性和肌肉力量。
  • 閃電製造的5個奇蹟,每一個都讓人驚嘆
    很少有氣象現象像閃電一樣令人印象深刻。雖然雷擊可能具有致命性和破壞性,但有時它們會違背人類的科學原理。呈現球狀出現。5,搭乘飛機(1984)1984年一架蘇聯客機,在1900米的高空飛行時,突然出現了一個球狀的閃電,在飛機的前面機身上燒了一個洞,並進入機艙。
  • 店東故事|馬冰冰:臨界點堅持一下,遇見新的突破
    每次當你感覺到了自己臨界點的時候,就再努力一下,說不定你就會有新的突破。我認定的事情就會拼盡全力去做,不後悔自己的選擇。要成為一個正能量的人,這樣才可以帶動身邊的夥伴,大家共同努力,一起為這份事業奮鬥。」
  • 每天十個小時的閃電,每小時三千多次,世界上閃電最頻繁的地方
    這裡有最精彩的奇聞趣事、娛樂資訊,帶你玩轉娛樂圈,盤點那些解釋不了的奇人、奇事、奇觀、奇談。歡迎大家和我一起挖掘身邊的奇人、奇事、奇觀、奇談,分享快樂和成果,大家有好的奇事趣事都可以在評論留言處交流,茫茫人海中有你有我,相逢就是緣!生活無非柴米油鹽醬醋茶,平淡卻不可缺少,好的生活質量決定了我們一天的好心情,那麼今天就讓我帶您看看生活相關的事情吧!小編期待您的麻辣點評!
  • 為何閃電電不死人?特斯拉如何利用閃電?誰在控制閃電?閃電真相
    結果,大家都忘了,這座瞭望塔還沒來得及裝避雷針。雷暴到來的時候,同事們都傻眼了,幾分鐘以內,7、8個閃電劈到瞭望塔裡。算下來,只有5%的幸運兒被閃電擊中以後,只受輕傷。沙利文真的就像一個下凡渡劫的道友一樣,不僅被擊中了7次,還每次都只受輕傷。為什麼閃電劈不死人閃電來自雲層,雲層中有暖冷兩種氣流。暖氣上升、冷氣下降。雲層中還有微小的冰粒。
  • 《閃電俠》巴裡再次被困神速力,逆閃電成為新的英雄!
    這一切都是源自於巴裡第一次嘗試利用神速力全力奔跑的結果,穿越時間本身是一件非常危險的行為,就像萊克斯·盧瑟利用時間機器穿越時間試圖探究地球的真相,結果他落入了毀滅女神帕佩圖阿為他設計的幻象之中,盧瑟並不知道毀滅並不代表著真正的「正義」,而她想要的只有復仇。
  • 一地方每年約有20萬次閃電,160個晚上都在閃電,科學家無法解釋
    但世界上有一個地方每年都約有160個晚上都會閃電打雷,並且科學家發現這個地方每小時閃電次數竟多達280次,每年閃電次數達20萬次之多,真搞不懂這地方的人晚上是怎麼睡著的,閃電形成的電弧最長可達10公裡,科學家根據探測發現閃電的強度高達40萬安倍,40萬安倍電流到底為多大呢!
  • 全球最能「閃電」的城市:一年中260天都是雷暴天,景象極壯觀
    全球最能「閃電」的城市:一年中260天都是雷暴天,景象極壯觀提到委內瑞拉,可能人們第一件想起來的事情就是石油王國,是的,委內瑞拉是南美洲最重要的石油原油生產國家,而主要的石油蘊藏區就是國境西北角的南美洲第一大湖-馬拉開波湖。
  • 地球有閃電,那其他星球有閃電嗎?看完恍然大悟
    觀察風暴則是我的最愛,沒有什麼比親眼看著一場溫暖的夏季風暴從地平線席捲而來更美的事兒了---那閃電的束束光紋穿雲而過,隆隆咆哮的驚雷震撼大地。擁有如此複雜的大氣成分,獨特的氣候及地質特徵,地球氣候才成如今我們了解的那般獨一無二。可是,我們也知道,其它星球同樣有大氣層,而這對於它們的氣候又意味著什麼呢?比如,天王星上有颶風嗎?金星上有洪水嗎?土星上有雷暴嗎?
  • 生活地理 | 紅色的閃電是怎麼產生的?
    1989年,已故實驗物理學家約翰·溫克勒在幫助測試一臺新的低光攝像機時偶然發現了「紅色精靈」。「紅色精靈」其實是在雷暴上空中高層大氣中出現的一種空氣介質擊穿現象。星空攝影愛好者戴建峰在青藏高原上記錄到的一次「幽靈閃電」。戴建峰 供圖許多其他天氣攝影愛好者看到這一「紅色精靈」照片時,都覺得這次布羅迪拍攝的圖片還挺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