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自動觀測系統前向散射儀(FD12P)維修紀實

2021-01-08 中國民用航空網

    8月份雷雨、颱風等複雜天氣頻繁,海南空管分局氣象臺自動觀測系統超期服役出現故障,氣象臺設備室充分發動年輕人的積極性,及時排除自動觀測FD12P故障,確保為飛行提供準確、及時的探測數據。

    8月份雷雨、颱風等複雜天氣頻繁,海南空管分局氣象臺自動觀測系統超期服役出現故障,氣象臺設備室充分發動年輕人的積極性,及時排除自動觀測FD12P故障,確保為飛行提供準確、及時的探測數據。

    FD12P中文名稱為前向散射儀,負責採集、輸出現時天氣現象以及能見度等數據,是氣象觀測員判斷天氣和能見度情況的重要依據。自8月開始,FD12P運行不穩定,有時能見度很好,自動觀測系統顯示小雨,。針對這一情況,設備人員刻苦鑽研FD12P各部件工作原理後,從7日上午9時到下午16時,在機場隔離區沒有任何防曬設施遮擋的情況下逐項排查故障,眼看著太陽不緊不慢地東升西落,同志們的影子由長變短再變長,雖排除了天氣現象傳感器故障等的可能性,仍沒有查出故障的根本原因,設備室副主任符陳玉轉而樂觀一笑:「哎呀同志們,人是鐵飯是鋼,已經過了四點鐘了大家還沒吃午飯,我請大家吃羊肉吧!這次遇到的問題比較有技術性,正是你們成長的好機會,吃完飯大家各自回家好好利用晚上時間再潛心研究下這個問題,爭取明天都成長為專家吧!」大伙兒臉上和手臂上都是灼熱的感覺,也實在又餓又累,加之帶來的礦泉水也已經喝光,雖然心有不甘,也只能戀戀不捨的撤離戰場。 
     7日晚上,值班機務員胡於飛查閱資料遇到疑問時向技術交流QQ群求助,發現氣象設備室的同事正和空管各地同行討論美蘭機場FD12P的問題,踴躍加入同行間的切磋交流,有人提出了接收機或發射機部分電路信號漂移影響探測的假設,機務員胡於飛和同事根據這一假設初步制定了維修方案。
     8日,設備室兩名年輕的值班員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天剛抹亮便帶著前一天晚上精心研究出的方案直奔外場對FD12P進行測試和維修。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清晨的霧氣漸漸散開,草尖的露珠在陽光下晶瑩剔透,雖然維修工作開始有了眉目,但值班人員明白這個水汽開始升騰的時候設備周圍的溼度情況很有可能會影響到設備的測量,於是只得帶著心中的不甘返回航管樓吃早餐,然後等待大部隊到來後一同前往外場再背水一戰!
     8日中午13時,值班觀測員在電話裡回覆:「能見度13000,RVR2000,現時天氣為晴天,與實際情況相符。重複一遍,能見度13000,RVR2000,現時天氣為晴天,與實際情況相符。」得到這一消息後現場一片歡騰,青年員工們紛紛表示要化疲勞為歌聲,到KTV好放鬆放鬆腦子裡一直緊繃的神經!13時30分,各項測量參數及指標均顯示正常,耗時將近兩天的FD12P維修工作宣告結束。

相關焦點

  • 機場自動氣象觀測系統問世
    本報訊 一種適用於大機場安全保障設備——JQX—1型機場自動氣象觀測系統,由長春氣象儀器研究所研製成功,經過試用,最近在瀋陽通過了部級鑑定。   按照國際民航組織有關規定,現代化國際機場應設置自動氣象觀測系統,以保證飛行安全。目前,我國一些大型機場大都採用進口設備。
  • 深圳空管站新自觀系統啟用 提升航空氣象服務品質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彭珊珊、鄭陽 報導:經過近兩年的建設和試運行,2020年11月,深圳空管站機場東跑道新自動氣象觀測系統正式開放投入使用。新自動氣象觀測系統2018年12月開始施工建設,2019年12月通過了民航中南空管局組織的竣工驗收,2020年8月通過了民航深圳監管局組織的行業驗收。
  • 烏魯木齊機場氣象自動觀測系統升級設備招標
    1、招標條件項目概況:在烏魯木齊國際機場現有的氣象自動觀測系統上,新建1套大氣透射儀、2套道面氣象站;搬遷1套天氣現象傳感器FD12P,原自動站增加一套雨量器,更新3套帶橫臂加熱功能的測風風傳感器,增加相應通信單元並更新軟體。
  • 華北空管局氣象中心同心合力成功實施首都機場自動氣象觀測系統...
    11月5日凌晨03:30過1分,隨著整點的例行機場報告(METAR)報文發出正常,氣象資料庫系統接收和編轉交換的成功,首都機場自動氣象觀測系統(以下簡稱自觀)主機升級工作圓滿完成。這標誌著已經連續運行13年的舊系統(MIDAS IV)光榮完成使命,華北空管局氣象中心的基礎設施建設更新迎來新的階段。
  • 貴州空管分局氣象設備室開展東跑道自動氣象觀測設備現場培訓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諸淑香、向慶珍 報導:為了提升氣象設備機務人員的保障能力,貴州空管分局氣象設備室於2020年9月28日,邀請廠家工程師開展了東跑道自動氣象觀測設備現場培訓。董正洪/攝本次培訓,廠家工程師對新型號自動氣象觀測設備的工作原理、通訊方式、傳感器的清潔和校準、故障的排查和檢修等內容進行了詳細講解
  • 世界氣象組織: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氣象觀測系統
    來源:經濟日報世界氣象組織5月7日發布報告稱,新冠肺炎疫情對天氣觀測及預報數量、質量以及對大氣和氣候監測的影響日益增大。報告說,世界氣象組織全球觀測系統是該組織193個成員國(地區)向其公民提供天氣和氣候服務及產品的中樞,它通過陸基、海基和天基儀器提供對大氣和海洋表面狀態的觀測數據。相關觀測數據用於編制天氣分析、預報、報告和警告。該觀測系統大部分工作是部分或完全自動化的,預期將繼續運作,但如果疫情持續下去將導致系統缺乏維修、維護和供應保障,前景堪憂。
  • 海南空管分局氣象臺開展自動觀測系統、雷達業務培訓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顏一凡、趙凌芳 報導:為提高海南地區氣象人員氣象設備維護應用的能力,2020年11月24至25日,海南空管分局氣象臺在航管樓會議室>開展為期兩天的氣象設備培訓。特邀請中南空管自動觀測系統李加寧高工、天氣雷達專家吳翹為氣象臺全體技術人員講授自動觀測系統和氣象雷達業務知識。李加寧高工首先以維薩拉Avimet系統的整體設計為引導,通過解決機務員存在的疑難困惑,將日常工作中總結出的經驗傾囊相授。
  • 山東:規範氣象觀測系統氣象裝備運行管理
    中國氣象報記者孫彥報導 自2016年1月1日起,《山東省氣象部門綜合氣象觀測系統氣象裝備運行狀況通報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正式生效,山東省綜合氣象觀測系統氣象裝備運行開始實行嚴格的通報與評估制度。
  • 室外氣象站如何實現氣象觀測的全面自動化
    今年3月18日,中國氣象局印發《關於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的通知》更是進一步推動了自動化氣象觀測的歷史進程。          目前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儀器包括氣溫測量儀器、空氣溼度測量儀器、氣壓測量儀器、風向風速測量儀器、降水測量儀器以及雲和能見度測量儀器等。自動化氣象觀測實現的基礎在於電測氣象傳感器的發展以及數據採集系統在這些儀器中的應用。
  • 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發展規劃(2010-2015年)
    農業氣象觀測:完成2000個自動土壤水分站、700個左右農業小氣候自動觀測系統和農作物實景觀測系統建設;更新現有陳舊的農業氣象觀測設備,配備現代化的遙感遙測觀測儀器。(1)主要內容針對各類技術裝備的特點並結合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發展狀況,堅持同步建設、協調發展的思路,分類建設觀測設備的維修測試平臺、移動維修系統、遠程故障診斷系統以及補充完善維修維護工具。探索大氣成分、海洋氣象等新增觀測設施維護維修措施。
  • 告別人工,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聽他們講述氣象觀測變遷史
    2015 年,王本質轉向業務管理崗位,雖然不再從事觀測業務,但他仍然關心地面觀測業務的發展。" 現在,氣象觀測終於實現了全面自動化,觀測員的雙手得到了解放。" 王本質說,氣象觀測全自動化,不是不需要氣象觀測員,而是觀測員的工作內容發生的變化,觀測員要向裝備保障維護人員和氣象服務人員轉型,對全自動觀測設備進行維護。
  • 氣象觀測儀器知多少
    前向散射能見度儀:發射器與接收器在成一定角度和一定距離的兩處。接收器接收大氣的前向散射光。通過測量散射光強度,得出散射係數,從而估算出消光係數。目前,地面氣象觀測系統多採用翻鬥式雨量傳感器。  農業氣象自動觀測系統是對農作物及其賴以生存的外界環境(農田、土壤)進行實時觀測,根據業務需求主要對農田小氣候數據、土壤數據、作物長勢參數和圖像及實景監控視頻進行採集,整套系統可採用農電/太陽能/風能等多種供電方式進行供電,可通過光纖/3G/WiFi/微波等多種通信方式與上位機軟體進行數據交互。
  • 地面氣象觀測:從人工到全面自動的跨時代轉變
    氣象觀測是氣象工作的基礎,地面氣象觀測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為天氣預報、氣象信息、氣候分析、科學研究和氣象服務提供重要依據。4月1日,我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從全國試運行正式切換調整為業務運行,標誌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邁入全面自動化時代,氣象觀測員成為歷史。
  • 內蒙古119個國家級觀測站進入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時代
    新華社呼和浩特4月1日電(記者哈麗娜、魏婧宇)1日起,內蒙古自治區119個國家級觀測站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取消人工定時觀測和日常守班,保留人工應急觀測能力。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後,觀測數據實現秒級傳輸,各種服務產品調取數據更加快捷,公眾服務更加準確及時。
  • 蘭州氣象觀測站建成「多溫多雨觀測系統」和「天氣現象智能觀測...
    近日,蘭州觀測站作為全省 " 多溫多雨觀測系統 " 和 " 天氣現象視頻智能觀測系統(" 天臉 " 系統)" 建設示範站,順利完成了兩套系統的安裝調試。據悉,多溫多雨觀測系統,由三個鉑電阻溫度、三個雙翻鬥雨量傳感器組成,傳感器之間可以實現互相校對,進一步提高了氣溫和雨量數據的準確性。"
  • 四川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 每日三放氣球 自動觀天識雲
    原標題:四川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 每日三放氣球 自動觀天識雲原標題:每日三放氣球 自動觀天識雲 3月22日19時15分,溫江國家基準氣候站工作人員在釋放探空氣球。90年代四川省氣象局極軌衛星遙感監測系統開始使用。21世紀00年代自動氣象觀測站興建,觀測手段和儀器設備逐步走上現代化。3月22日19時15分,經過一系列準備工作後,溫江國家基準氣候站工作人員將一顆高2米、直徑1.5米的探空氣球釋放到天空。
  • ...站取得觀測數據500多萬條,27年來為中外船隻提供可靠水文氣象...
    維修氣象觀測儀器。其中,該站通過國家海洋局每月向世界氣象組織提供1次月平均潮位資料,每5分鐘提供1次實時潮位資料,為過往南海的中外船隻提供了可靠的航海水文氣象保障,為國際減災和海洋氣象預報研究作出重要貢獻,在促進世界各國人民和平利用海洋資源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 中國氣象局印發便捷式自動氣象觀測儀分級技術規範 推動「觀測即...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亮 通訊員趙均壯 王天天報導近日,中國氣象局印發《便捷式自動氣象觀測儀分級技術規範(試行)》(以下簡稱《規範》),建立社會化觀測相關標準,規範社會氣象觀測市場,推動建立政策引導、市場主體、業務融合的公眾參與式社會氣象觀測體系,形成便捷參與、
  • 四月一日起,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
    四月一日起,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智慧氣象 數據秒回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後,觀測頻次、傳輸效率和數據量方面的提升,增強了我國氣象觀測「監測精密」的能力,將更好地滿足氣象預報服務需求,為實現「預報精準、
  • 【組圖】氣象技術人員嚴寒中維護觀測站點 確保其正常運行
    圖為巴東局技術人員冒雪維修高山氣象站。覃朝花攝影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覃朝花攝影報導 2012年12月31日,湖北省恩施州巴東縣氣象局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冒著-8℃的嚴寒天氣對綠蔥坡高山自動氣象站進行維護,以確保其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