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觀測儀器知多少

2020-12-06 中國氣象局

  編者按:氣象觀測是預報服務的基礎,觀測業務的現代化是氣象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氣象科技和業務的發展,氣象觀測越來越趨向於自動化,觀測內容越來越豐富。那麼,常用的氣象觀測儀器有哪些?又是如何工作的?小編帶您一起盤點。

  雲的觀測

  

  雷射雲高儀:採用雷射束照射雲體的方法,測量雷射發射到接收間的時間,從而計算雲中反射點的距離,通過對時間積分的方式確定雲量。

  

  微脈衝雷射雷達(MPL):可測量雲底、多層雲時空分布監測,邊界層時空分布監測,氣溶膠垂直分布和時空演變。

  

  能見度觀測

  

  前向散射能見度儀:發射器與接收器在成一定角度和一定距離的兩處。接收器接收大氣的前向散射光。通過測量散射光強度,得出散射係數,從而估算出消光係數。

  

  透射式能見度儀:通過測量發射器和接收器之間水平空氣柱的平均消光係數而算出能見度。

  

  天氣現象觀測

  

  天氣現象儀:是一種智能型多變量傳感器,由一個散射能見度儀,一個降水監測系統傳感器以及溫度、溼度、風向、風速等傳感器組成。通過對這些數據變量的邏輯分析來判定天氣現象。

  

  閃電定位儀:利用閃電輻射的聲、光、電磁場特性來遙測閃電放電參數,並把經過預處理的閃電數據實時地通過通訊系統發送到中心數據處理站實時進行交匯處理,可記錄雷電發生的時間、位置、強度和極性等指標。

  

  氣壓觀測

  

  

  矽膜盒電容式壓力傳感器:利用單晶矽薄膜片製成真空膜盒,通過膜盒上下膜片變形,造成電容極板位移而改變電容量,再通過測電容量的變化來測量氣壓。目前,我國自動氣象站普遍使用的氣壓傳感器是智能型全補償式數字氣壓傳感器,其感應元件是矽電容。氣壓傳感器安裝在採集器機箱內,通過靜壓壓力連通管與外界大氣相通。

   

  溫度觀測 

  

  鉑電阻溫度傳感器:鉑電阻的阻值隨溫度變化而變化,通過測量其電阻值推算出被測物體的溫度。常見的Pt100感溫元件有陶瓷元件、玻璃元件、雲母元件,它們是由鉑絲分別繞在陶瓷骨架、玻璃骨架、雲母骨架上再經過複雜的工藝加工而成。

  氣象觀測站中的空氣溫度、草面溫度、淺層土壤溫度、深層土壤溫度都採用此類型傳感器。

  

  溼度觀測

  

  溼敏電容溼度傳感器:利用有機高分子膜做介質的一種小型電容器。安裝在百葉箱內特製的支架上,位於百葉箱水平面的中心,電纜線由支架底部穿入管內,由管頂取出,傳感器固定在橫臂的夾子中,頭部向下。

  在外界相對溼度發生變化時,作為感溼膜的高分子聚合物能吸附和釋放水汽分子,其介電常數ε隨之變化,促使溼敏電容量發生變化,將電容變化量轉化為電壓的變化量,輸出電壓範圍為0~1V,測量輸出的電壓即可得到相對溼度。

  

  風的觀測

   

  風杯風速傳感器:採用三杯式感應器,當風杯轉動時,帶動同軸的多齒截光碟轉動,得到與風杯轉速成正比的脈衝信號,由計數器計數換算後就能得出實際風速值。

  降水觀測

  

  翻鬥雨量計:敏感部分是兩個三角形盛水鬥,可以圍繞中心軸轉動,每轉動一次,隨之運動的磁鐵對幹簧管掃描一次,兩個電極吸合產生一個電脈衝。根據翻鬥翻轉的次數記錄降雨量。目前,地面氣象觀測系統多採用翻鬥式雨量傳感器。

  

  農業氣象觀測設備 

  

  農業氣象自動觀測系統是對農作物及其賴以生存的外界環境(農田、土壤)進行實時觀測,根據業務需求主要對農田小氣候數據、土壤數據、作物長勢參數和圖像及實景監控視頻進行採集,整套系統可採用農電/太陽能/風能等多種供電方式進行供電,可通過光纖/3G/WiFi/微波等多種通信方式與上位機軟體進行數據交互。配套的農業氣象觀測自動採集及綜合處理平臺具有觀測數據的整理和入庫、臺站參數設置、設備運行狀態監控、日誌管理、氣象觀測數據查詢與顯示、作物災害分析與預警、作物長勢顯示、數據上傳等功能。

  

  交通氣象站

  

  交通氣象觀測站能夠精確、及時地監測道路環境狀況,並且能夠與交通管理部門的其它監控子系統相結合,實現智能化的交通保障網絡系統,能夠對霧、路面結冰、積雪等高速公路所需的各種監測要素進行實時監測。

  

  新一代C波段都卜勒天氣雷達

  

  CINRAD/CC型天氣雷達是中國氣象局用於國內氣象業務組網探測的新一代C波段全相參都卜勒天氣雷達。該雷達能夠監測400公裡範圍內的熱帶氣旋、暴雨等大範圍強降水目標,有效監測和識別距離大於200公裡的龍捲、雹雲、冰雹等中小尺度強天氣現象,徑向風速測量的範圍達到±36米/秒。  

(來源: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 責任編輯:趙天宇)

  

相關焦點

  • 氣象觀測得到重視 監測儀器更貼近生活
    根據安排,採取理論與技能結合、以技能為主的方式,通過綜合業務理論、裝備技術保障、應急氣象觀測四個科目的考試,檢驗縣級綜合氣象業務人員在公共氣象服務、氣象預報預測、綜合氣象觀測和氣象裝備技術保障等方面的綜合業務能力。氣象觀測的重要性大氣探測對大氣科學的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 國家氣象計量站完成輻射觀測儀器校準工作
    中國氣象報記者簡菊芳 通訊員邊澤強報導 3月4日至6日,國家氣象計量站輻射實驗室工作人員抓住晴好天氣過程,對各省級氣象部門送檢的輻射觀測儀器進行檢定和測試。  太陽和地球輻射(以下簡稱輻射)是我國氣象觀測的基本要素之一,定期對輻射觀測儀器進行檢定,可確保其量值準確、可靠和統一,保障觀測數據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輻射觀測儀器計量工作對天氣條件的要求十分嚴格,通常只有在晴朗無雲的天氣條件下才能開展輻射儀器的室外檢定或校準。
  • 「風雲」氣象知多少
    3月23日是第60個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是氣候與水。氣候是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它像一個調皮的魔術師,變換著世間的陰晴雨雪、四季冷暖,總能帶來令人稱奇的風雲變化。  觀測天氣氣候變化,是人類最早從事的科學活動之一。在中國歷史上,很早就有關於氣象觀測的記錄。
  • ...司氣象觀測領域業務主要是為各地氣象部門提供多種氣象監測儀器...
    反覆通讀公司的《招股說明書》,其中第四章「發行人的主營業務情況」有涉及到:公司產品的應用領域由環境監測、交通管理、氣象觀測和軍工雷達部件四部分組成。環境監測和交通管理《招股說明書》都有大篇幅說明,軍工雷達部件屬涉密信息可不予披露。剩下氣象觀測領域尚不明了,在此請董秘向投資者再補充介紹?
  • 中國古代若干天文氣象儀器
    中國古代氣象學中有很豐富的天象記錄,這是通過天文氣象儀器進行觀測所取得的。天文氣象儀器是人類感覺的延伸,亦是研究日、月、星、辰、雲、雨、風、雷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天文氣象儀器的研製,是天文氣象學發展的基礎。我國古代天文氣象儀器有很多,比如圭表、晷儀、日晷、漏壺、更香、秤漏、渾象、假天等等。
  • 氣象探測中心關於「天津國家級海洋氣象觀測儀器研發試驗基地進口...
    2015年8月24日 項目名稱: 天津國家級海洋氣象觀測儀器研發試驗基地進口設備採購              中國氣象局政府採購中心受氣象探測中心的委託
  • 看過氣象觀測站這些神奇儀器就知道了
    當然不是,測量溫度的專業儀器比我們想像的更多更複雜。到底多炫,讓我們一起到重慶氣象觀測站和氣象臺一探究竟吧!­  這個白色的小箱子就是我們平時俗稱的百葉箱,它的學名叫自動溫度儀,是我們每天看到的天氣預報中溫度的來源。據渝北國家氣象觀測站工作人員介紹,百葉箱裡放置了溫度、溼度傳感器,會自動將氣溫、溼度等數據傳到觀測站的系統中,所以每個具體時間點的溫度多少可以一目了然。
  • 告別人工,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聽他們講述氣象觀測變遷史
    他們就是氣象觀測員。氣象觀測是氣象工作的基礎,地面氣象觀測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為天氣預報、氣候分析、科學研究和氣象服務提供重要依據。4 月 1 日,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從全國試運行正式切換調整為業務運行,標誌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邁入全面自動化時代。
  • 山東:規範氣象觀測系統氣象裝備運行管理
    中國氣象報記者孫彥報導 自2016年1月1日起,《山東省氣象部門綜合氣象觀測系統氣象裝備運行狀況通報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正式生效,山東省綜合氣象觀測系統氣象裝備運行開始實行嚴格的通報與評估制度。
  • 室外氣象站如何實現氣象觀測的全面自動化
    導讀 與以往的人工觀測相比,自動化氣象觀測的觀測能力較人工觀測提高4至8倍,其中雲觀測站點數約提高3倍,自動化氣象觀測所帶來的數據傳輸頻次與效率的大幅提升,讓氣象預報更精準的同時為人類活動帶來環境保障
  • 吉林省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
    4月1日,在長春市氣象探測中心,工作人員正在檢查氣象觀測儀器。當天,吉林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氣溫、氣壓、降水、能見度等39項氣象要素的觀測採集、數據傳輸業務將告別傳統的人工操作。中新社記者 張瑤 攝4月1日,長春市氣象探測中心,全自動觀測儀正在運行。從當日開始,吉林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氣溫、氣壓、降水、能見度等39項氣象要素的觀測採集、數據傳輸業務,全面告別傳統的人工操作。
  • 機場自動氣象觀測系統問世
    本報訊 一種適用於大機場安全保障設備——JQX—1型機場自動氣象觀測系統,由長春氣象儀器研究所研製成功,經過試用,最近在瀋陽通過了部級鑑定。   按照國際民航組織有關規定,現代化國際機場應設置自動氣象觀測系統,以保證飛行安全。目前,我國一些大型機場大都採用進口設備。
  • 全國氣象儀器與觀測方法標委會年會要求 提高政治站位 科學推進...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明祿 通訊員陳曦報導12月25日,全國氣象儀器與觀測方法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標委會)年會在京舉行,深入研究氣象標準化體系建設,推動標準制修訂工作進展,進一步推進與ISO標準化組織的合作。
  • 國際極年泰山氣象觀測回顧(上)
    (一)  1979年國際學術界發起了國際極年觀測活動,一些國家組織了南北兩極探險隊,進行了氣象和地磁的觀測,獲得巨大的成功。經討論後,決議通過,觀測時間為1932年8月1日起到1933年8月31日止,會後組成了國際極年委員會,有英、美、德、法、日、蘇等17個國家參加,由丹麥氣象研究所長考爾博士主持。國際極年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列寧格勒舉行,規定了第二屆國際極年期間氣象測候應有的設備、工作範圍等,且決定觀測場所不限於南北兩極,對信風和季風區域的高山觀測及兩極以外高空測候亦極重視。
  • 「高科技 長見識」 開放日氣象觀測場側記
    「高科技 長見識」 開放日氣象觀測場側記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6年03月19日10:43
  • 吉林通化中學生走進氣象觀測站
    吉林通化中學生走進氣象觀測站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2年11月23日16:07
  • 吉林省地面氣象觀測告別「人工時代」
    始建於1908年、原名為長春氣象站的長春市氣象探測中心觀測場布滿自動化觀測儀器。 張瑤 攝中新網長春4月1日電 (記者 郭佳)記者1日從吉林省氣象局獲悉,即日起,該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氣溫、氣壓、降水、能見度等39項氣象要素的觀測採集、數據傳輸業務自此告別傳統的人工操作,氣象現代化建設迎來標誌性的重大進展。
  • 【微課堂】第一期:什麼是地面氣象觀測
    什麼是地面氣象觀測,地面氣象觀測在我們生活中又起到了那些重要的作用呢?中國氣象數據網【微課堂】第一期帶你了解地面氣象觀測。地面氣象觀測又稱地面觀測,是指在各種地面觀測平臺上,用儀器或目力對地球表面一定範圍內的氣象狀況及其變化過程進行系統地、連續地觀察和測定。
  • 探秘德州氣象觀測站如何監測天氣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6日訊 最近一段時間,氣溫持續走低,很多市民在出門前都會看一眼手機上的天氣預報,就能知道今天的溫度是多少了,那麼天氣預報到底是怎麼監測的呢?1月6日上午,閃電新聞記者來到了位於德州市長河公園的氣象觀測站,在氣象觀測站裡,記者看到有各式各樣大小、高低不一的儀器,而我們平時在手機的天氣預報裡所看到的數據則都是通過這些儀器傳輸出去的,可以說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大部分市民在查看天氣預報時,都會特別關注當前室外的溫度。
  • 世界氣象組織: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氣象觀測系統
    來源:經濟日報世界氣象組織5月7日發布報告稱,新冠肺炎疫情對天氣觀測及預報數量、質量以及對大氣和氣候監測的影響日益增大。報告說,世界氣象組織全球觀測系統是該組織193個成員國(地區)向其公民提供天氣和氣候服務及產品的中樞,它通過陸基、海基和天基儀器提供對大氣和海洋表面狀態的觀測數據。相關觀測數據用於編制天氣分析、預報、報告和警告。該觀測系統大部分工作是部分或完全自動化的,預期將繼續運作,但如果疫情持續下去將導致系統缺乏維修、維護和供應保障,前景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