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百年氣象站開放觀測場 三歲小孩戀上「輻射儀」
今年3.23該站特別開放了觀測場供市民參觀,吸引大批小朋友來訪,最小的只有三歲,並且他對觀測場的輻射儀還情有獨鍾。沙坪垻氣象站斷斷續續已經記錄了上百年的氣象資料,是我市歷史最悠久的氣象站。最初只能看雲識天氣,憑經驗判斷,曾用四根溫度計人工讀數的測溫方式用到了2000年。
-
世界氣象日將至 濟南氣象臺3月25日對公眾開放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據了解,2012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天氣、氣候和水為未來增添動力」。圍繞這一主題,山東省和濟南市氣象局的氣象專家將於24日在泉城廣場接受公眾諮詢,此外濟南市氣象臺和龜山觀測站將於25日對公眾開放。
-
北京南郊觀象臺:世界氣象日開放活動豐富多彩
於新文在南郊觀象臺參加開放日活動 中國氣象報記者馮子晏報導 3月24日,北京市氣象局在南郊觀象臺舉行」世界氣象日開放活動,圍繞「智慧氣象」主題,開展了氣象科普展覽、氣象知識競賽、全國氣象科技周logo投票徵集等系列科普活動。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於新文在現場與公眾互動。
-
氣象局觀測工作側記
這是武安國家氣象觀測站觀測員們共同的格言。地面氣象觀測工作較為枯燥單調,而對觀測員來說,觀測站就是「戰場」。工作人員每天按照既定程序巡查觀測、監測數據,觀測規範不允許遲報、漏報、錯報,值班員每分鐘都馬虎不得。監測的數據每五分鐘上傳一次;每個半點要巡查觀測場;每個整點要上傳監測數據,氣溫、溼度、降水、風速、能見度……等一系列氣象數據。
-
人工降雨怎麼進行 天氣預報如何出爐 市氣象局氣象日舉行開放活動
天氣跟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但許多市民對氣象觀測及天氣預報相關情況並不清楚。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是「太陽、地球與天氣」。當天上午9點,市氣象局舉行了氣象日開放活動,許多市民和學生團體走進氣象局,跟隨氣象專家了解天氣預報製作流程,參觀各種氣象觀測儀器,了解氣象防災減災、人工影響天氣等知識,並參與互動有獎問答,零距離感受氣象的奧秘。
-
甘肅地面氣象觀測4月1日起全面自動化 來看看氣象觀測今昔變化(組圖)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王佔東3月31日,記者從甘肅省氣象局獲悉,從4月1日起,甘肅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取消人工定時觀測和日常守班,保留人工應急觀測能力。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後,觀測數據實現秒級傳輸,各種服務產品調取數據更加快捷,公眾服務更加準確及時。今天,讓我們通過一組圖片來感受甘肅地面氣象觀測的今昔變化。
-
吉林通化中學生走進氣象觀測站
吉林通化中學生走進氣象觀測站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2年11月23日16:07
-
各地氣象部門積極開展世界氣象日紀念活動
通訊員袁長煥報導 3月23日,黑龍江省各地氣象局圍繞「天氣、氣候和水為未來增添動力」 這一紀念主題,省、市、縣三級氣象部門紛紛通過開放觀測場、科普展廳,上街宣傳等形式紀念世界氣象日,呼籲人們關注天氣、氣候和地球環境。
-
先行先試推進觀測智能化——黑龍江省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側記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 於淼 記者 袁長煥中國氣象局於2017年提出要大力推進觀測模式智能化,發展天氣實況自動判識能力。黑龍江省作為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試點省區之一,於2018年開始試點運行,2019年6月由試點轉為全國試運行。
-
告別人工,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聽他們講述氣象觀測變遷史
他們就是氣象觀測員。氣象觀測是氣象工作的基礎,地面氣象觀測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為天氣預報、氣候分析、科學研究和氣象服務提供重要依據。4 月 1 日,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從全國試運行正式切換調整為業務運行,標誌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邁入全面自動化時代。
-
2020年4月1日起 中國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
四月一日起,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智慧氣象 數據秒回(解碼) 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後,觀測頻次、傳輸效率和數據量方面的提升,增強了我國氣象觀測「監測精密」的能力,將更好地滿足氣象預報服務需求,為實現「預報精準、服務精細」要求提供有力支撐。
-
衡山國家氣象觀測站新址正式啟用
衡陽日報訊(通訊員 張秀環 李輝 見習記者 李佳玲)去年12月31日20時,衡山國家氣象觀測站(新址)觀測數據順利入庫上級信息處理中心,標誌著該站正式投入運行。 據悉,衡山國家氣象觀測站新址建設項目於2018年10月開工,同年12月完成對比氣象觀測站建設。2019年6月完成了觀測場基礎設施建設,11月通過省氣象局專家驗收,12月底獲得中國氣象局批覆同意啟用新址,2020年1月1日正式投入業務運行。 衡山國家氣象觀測站新址建設在衡山縣黃花新區武廣大道旁,觀測場海拔159.1米,氣壓傳感器海拔160.1米。
-
無棣:世界氣象日「玩轉氣象」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張春雨報導 3月19日,山東省無棣縣氣象局聯合無棣縣第三實驗小學共同開展氣象科普進校園活動,共慶世界氣象日。活動現場,工作人員為老師同學們發放了各類氣象科普及防災減災材料,組織觀看氣象宣傳片、氣象應急指揮車等裝備模型,並結合今年世界氣象日「太陽、地球與天氣」的主題開設了一節獨特的氣象大講堂,課上通過有獎知識問答、氣象觀測站紙模拼裝等有趣的形式,為同學們生動講解了太陽活動對地球天氣及氣候的影響、氣象觀測的工作過程、氣象災害和預警信號等知識,幫助同學們認識氣象了解氣象。
-
4月1日!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將全面自動化
3月18日,在第60個世界氣象日來臨之際,中國氣象局印發《關於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的通知》,宣布從4月1日起,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將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氣象部門將對標「監測精密」要求,持續推進觀測業務體制改革、創新觀測技術,進一步優化調整觀測項目和管理權限、引導臺站業務人員轉型發展,促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氣象強國。
-
吉林省地面氣象觀測告別「人工時代」
始建於1908年、原名為長春氣象站的長春市氣象探測中心觀測場布滿自動化觀測儀器。 張瑤 攝中新網長春4月1日電 (記者 郭佳)記者1日從吉林省氣象局獲悉,即日起,該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氣溫、氣壓、降水、能見度等39項氣象要素的觀測採集、數據傳輸業務自此告別傳統的人工操作,氣象現代化建設迎來標誌性的重大進展。
-
【氣象日現場】氣象局裡觀氣象
3月23日,家住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的陳大媽一大早和老伴來到了中國氣象局,在氣象局裡的觀測場裡,她一邊聽志願者講解觀測儀器的作用,一邊提出自己的疑問。 陳大媽告訴記者,有一次她在電視上看到氣象先生宋英傑的訪談節目,並對宋英傑講述的通過查看衛星雲圖做預報的事情留下了深刻影響。因此,今年的「3·23」她特地來到氣象局,想問問相關專家,作為普通市民,能否通過衛星雲圖來自己預報天氣。
-
中國氣象觀測交流會暨2019年度氣象觀測會召開
中國氣象報記者簡菊芳 通訊員張本志 李雁報導 2019年12月27日至30日,中國氣象觀測交流會暨2019年度氣象觀測國際會議在四川省成都市召開。會議由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與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聯合舉辦,旨在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產學研用協同促進的氣象觀測技術發展體系,破解氣象觀測核心和關鍵技術難題,引領氣象觀測技術發展,推進氣象觀測現代化,推動我國氣象觀測技術與研究型業務發展。
-
我國地面氣象觀測4月1日全面自動化
在第60個世界氣象日來臨之際,中國氣象局於3月18日印發《關於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的通知》,宣布從4月1日起,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將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
-
四月一日起,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
應用衛星遙感、智能圖像識別等多種技術氣象觀測是氣象工作的基礎,地面氣象觀測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為天氣預報、氣象信息、氣候分析、科學研究和氣象服務提供著重要依據。上世紀,老一輩氣象觀測員靠筆、紙、電報機這「老三樣」,開啟了中國氣象事業。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開始發力。
-
堅守觀測現場 提供氣象數據
1月29日早上8點,天還未大亮,貴陽氣象站觀測員李光強就來到基準氣候站的地面氣象觀測場,準備測量導線的結冰厚度。 經過一夜的低溫凝凍,電線結冰架上的導線早就結了一層厚厚的冰,李光強拿出一把遊標卡尺,仔細測量覆冰厚度,一邊讀數一邊把數據記錄在隨身攜帶的《地面氣象觀測記錄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