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別稱落蘇、矮瓜、吊菜子,顏色多為紫色或紫黑色,是夏季時令瓜果類蔬菜。但是隨著大棚種植技術的推廣,現在一年四季都都能吃到,並且是餐桌上的常客。茄子的營養價值十分出色,古代曾將其列入皇帝的膳食之中,尋常人家是吃不到的,享有「長壽蔬菜」之稱。那麼,吃茄子究竟有啥好處?吃茄子需要注意什麼呢?

吃茄子的好處
1、保護血管
茄子被稱為「血管的補丁」。這是因為茄子中含有多種保護血管的物質,如維生素P、維生素C、鈣、磷、鎂、皂草甙等。其中,維生素P可以增強毛細血管的彈性,降低其脆性和滲透性,防止毛細血管破裂和出血,使血管保持正常功能。其他成分則能輔助清除血液中的多餘膽固醇,有助於防止血栓的形成。因此,日常飲食中經常食用茄子可以起到保護血管的作用。

2、抗衰老
茄子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E和花青素,這兩種成分都是天然的抗氧化劑,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能夠有效清除自由基,防止皺紋的產生,有利於延緩人體衰老。
3、降低膽固醇
茄子中含有的皂甙,降低膽固醇的功效非常明顯。常吃茄子,可預防高血壓導致的腦溢血和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出血,是心血管病人的食療佳品。營養學家在介紹降膽固醇的蔬菜時,也總是把茄子排在首位。

4、降低胃癌的發生率
國外的研究結果表明,茄子的抗癌性能是其他蔬菜的好幾倍。這主要得益於茄子中含有的龍葵鹼,它可以抑制消化系統腫瘤的增殖,對預防胃癌有一定作用。
5、預防高血壓
茄子中的類黃酮含量很豐富,每100克約含700毫克類黃酮物質,具有抗氧化、降膽固醇及保護心血管的作用。因此,常吃茄子也可以有效預防高血壓。

雖然茄子有這麼好的食療功效,但如果吃法不對,不僅無法獲得茄子的保健作用,還會傷害身體。
茄子的錯誤吃法,你有沒有犯?
1、生吃
茄子中含有一種叫茄鹼的物質,它具有抗氧化和抑制腫瘤增殖等作用,是茄子保健作用的來源之一。但是茄鹼對腸道的刺激作用很強,還會麻痺呼吸中樞。這種物質在老茄子中含量較高,生吃可能出現急性中毒症狀。嫩茄子中的茄鹼含量雖然不高,但是也不建議生吃。

2、去皮吃
有些人覺得茄子皮口感不好,所以在烹飪茄子時會把皮去掉。但是你知道嗎,茄子的一些保健成分,在茄子皮中含量尤為突出,如花青素、維生素P等,在扔掉茄子皮的同時,也丟掉了茄子裡最有價值的部分。
3、油炸或紅燒茄子
茄子的吃法很多,可炒、可蒸、可煮、可涼拌,還有人喜歡吃紅燒或油炸茄子。但是,茄子十分容易吸油,油炸或紅燒的烹飪方式將有營養的茄子,變成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而且加熱溫度高、時間長,營養破壞程度大,實在是得不償失。

小貼士:在茄子的所有吃法中,蒜泥茄子是最健康的,烹煮時間短,用油也最少。只需將茄子大火蒸熟,搗成泥後,淋上蒜泥、鹽、橄欖油調和而成的醬汁即可。
小編提醒:食物是人體的營養來源,每一種食物中有各種不同含量的營養素,沒有哪一種食物可以滿足人體的全部營養需求,沒有十全十美的食物,也沒有一無是處的食物。各種食物營養特點不同,必需合理搭配才能營養全面,營養均衡是健康的基礎,所以我們提倡:科學認識食品,膳食均衡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