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投入保薪資 專家支招"一前一後"激發數學學科活力

2020-12-06 未來網

  未來網北京6月15日電(記者 王婷)「我從小就異常痴迷於數學競賽,每當破解一道題時,都會感到特別有成就感。」

  因為興趣原因,畢業於國內某985高校的代政在大學時代選擇了應用數學專業,但當面臨畢業和就業問題時,當年的興趣卻遭遇了小小的挫折。

  代政告訴記者,畢業後,自己選擇了轉行到金融領域,而他的大學室友中,只有一人留校做了老師,其餘的同學都「跨界」到其他領域。

  顯然,在代政和同學的眼中,數學專業的未來並不像當年期待的那樣。

  

老師在給學生上數學課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近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兼總裁任正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的言論再次引發社會對包括數學在內的基礎學科的探討。

  在近兩萬多字的文字實錄裡,任正非提了數學近30次,他認為,基礎教育是關鍵。只有培養更多數學家、物理學家,才有希望在材料科學、晶片、人工智慧等領域突破成績。

  而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應用數學和基礎數學是有差別的,基礎數學應該獲得國家更多的投入。

  投入高回報長 數學學科面臨「高處不勝寒」

  記者發現,數學專業在相關文獻中,既沒有被亮起綠牌、也沒有被立紅牌。也就意味著,它既不屬於熱門,但也不屬於冷門。

  「對於高考學子,數學只是他們必須要面臨的一門學科。」高考志願填報專家晨霧對未來網記者表示,學生或從中感到痛苦,或從中感到興奮,這都是常態。

  而在吉林市田家炳中學高中數學老師王擎灃看來,在數學學科上,學生的兩極分化非常嚴重。王擎灃表示,對於數學成績較差的學生來說,由於沒有掌握到學習方法,自然也體會不到其中的樂趣,在看不到自己未來的前提下,他們只會對數學越來越反感。

  大學之前對數學「不來電」的學子是這般心境,那麼從小對數學極其熱愛的學子,最終又何去何從?

  也許從代政的採訪中能夠略見一瞥。代政對未來網記者表示,步入工作後,現實的生活壓力成為壓垮他對數學堅持的最後的「稻草」,畢業後的他毅然決然走入了金融領域。

  而真正因為熱愛數學,最終走上科研道路的人畢竟少而又少。

  在媒體總結的「最殘酷」「最可怕」的專業中,總會有「數學」的身影。

  「曾經一起向前衝的朋友紛紛退場,而來時路也早已模糊不清,你只能孤軍奮戰,砥礪前行...」這是一名數學科研人員在自己博客中的感言。

  任何一個選擇數學科研的人,都可能在飽受常人難以理解的艱辛,他們為自己每一次突破暗自叫喜,也在每一次困難面前咬牙堅持。

  「對於數學專業的學生來說,要想走科研道路,需要投入極高的精力,回報周期也十分漫長。」晨霧表示,目前,整個社會大環境在談到數理化等基礎教育時,還是有些「不寒而慄」的。

  保薪資 重投入 提升學生投入基礎學科積極性

  「從教」是數學專業學生畢業後的選擇之一。

  但據相關媒體報導,數學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從教的比例遠小於跨學科就業。

  招聘平臺數據顯示,目前,數學初高中任職老師的薪資在4000-6000之間,而對於更偏遠的地縣級城市,他們的薪資更低。

  「有些老師寧願去培訓機構任教,也不願意留校,」晨霧表示,很多高資質的老師無法接受學校的薪資待遇,只能另尋他路。

  本來學習基礎學科的人從事教師的比例就低,再加上薪資問題,使得初高中階段的學生嚴重缺乏優秀的基礎學科師資力量。

  因此,晨霧建議,教育部需提高初高中教師薪資,以確保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學生。

  「目前,很多學生對數理化學科沒有興趣,是因為他們看不到就業前景。」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副教授陳江表示,國家只有給予一定的就業保障,才能夠提升學生投入基礎學科的積極性。

  而保障就業只是解決溫飽,如何通過所學,實現人生價值?

  跨界還是潛心科研?

  據相關文獻,社會對數學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層次的。無論是進行理論研究、科研數據分析、軟體開發還是從事金融保險、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通訊工程、建築設計等行業,都離不開數學專業知識。

  「數學專業可以給人帶來無限可能,『曲線救國』也無可厚非。」科技與戰略風雲學會研究員陳經對未來網記者表示,數學系的學生具備縝密的邏輯思維,這種能力在其他領域也會備受歡迎。

  「能夠留在科研道路上的學生,都是人中龍鳳、馬中良駒。」陳經說,國家非常支持在校科研人員與學生共同創業,通過「產學研合作」,在高新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今世界,成為推動經濟和整個社會發展的一種最強勁的動力。「這也是科研人員實現自我價值,為人類造福的途徑」。

  專業冷一時熱一時 專家建議:生於憂患自強不息

  而時下正當是高考學子面臨報考學校與選擇專業的時候。

  數學、物理、化學......再次映入學子眼帘,他們該如何選擇這些基礎學科?而這些基礎學科又能夠「熱」多久?

  「一個專業是冷門還是熱門,既取決於人們對其認知程度,也取決於時代與社會的變遷。」陳經分析,在國際和國內大背景下,一些過去一直「鬆懈」的領域,可能會因為內外因素,重振旗鼓,實現自主創新,抵禦風險。

  「這樣一來,一些專業可能從冷門走向白熱化。」陳經認為,這時需要學生學會判斷,對於他們而言,什麼更重要?

  「對於理工科類專業的就業前景,一切都可能『風水輪流轉』。」陳經建議,如果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而選擇一個暫時的「冷門」,若感到就業前景渺茫,這種時候大可不必灰心,可以再堅持坐一坐「冷板凳」。

  陳經進一步解釋道,隨著時代的變遷,「冷門」也許會轉變為下一個「潛力股」。何況,目前國家已經給予較「冷」專業更多的關懷與幫扶「越是冷門,越需要投資眼光」。

  「學生在瞬息萬變的全球化市場面前,需要學會思考與討論我國究竟該如何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自立自強,從而『心憂天下事』。」陳經表示,希望更多有志青年可以理智看待國際形勢,要「生於憂患」,永遠自強不息。

相關焦點

  • 材料科學是一門什麼樣的學科?
    因為材料科學囊括了物理,化學和工程學等多學科知識,過去一直被視為這些上述學科的子學科。20世紀40年代開始,材料科學獲得獨立學科地位,世界各技術大學在科學或工程學院內紛紛開始創建了專門的材料科學專業。作為一門橫跨研究材料的製備或加工工藝、材料的微觀結構與材料宏觀性三大領域的學科,材料科學的理論涉及固體物理學,材料化學,應用物理和化學,以及化學工程,機械工程,土木工程和電機工程。
  • 四川眉山一鄉村蟲子泛濫成災 農業專家現場支招
    四川眉山一鄉村蟲子泛濫成災 農業專家現場支招 2017-08-03 08:55:00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成都8月3日消息(記者劉濤
  • 專家:自由性格容易激發潛能
    無證駕駛對孫楊的影響巨大,記者昨天採訪相關國內體育營銷專家和省內兩位著名的心理學專家,了解並支招孫楊未來的道路該如何走。  事業關  昨天上午,國家體育總局遊泳運動管理中心、中國國家遊泳隊在總局召開內部會議,在會議上黨委書記尚修堂代表中心以及國家隊,宣布了對孫楊的處罰決定:停止一切比賽、停止國家隊集訓、不代表國家隊參加一切社會商業活動。
  • 專家點評2021年上海春考數學試卷:體現學科本質 彰顯育人功能
    2021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學校春季招生統一文化考試數學科目考試於1月9日下午順利開考,市教育考試院邀請相關專家對試卷進行了評析。專家一致認為,試卷對數學學科核心素養進行全面考查,滲透德智體美勞育人理念,突出能力立意,體現學科本質;試卷整體結構穩定,試題設問方式新穎,對中學數學教學有良好的導向作用。一、明確素養導向,滲透育人理念試卷根據數學學科特點,從德智體美勞全方位滲透育人理念,既關注通性通法,又兼顧知識和方法的多樣性,全面考查考生嚴謹求實的思維品質。
  • 加強基礎科研和應用研究 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助力區域創新體系建設
    本報訊(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李海英)11月23日上午,市長姜有為與他所聯繫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瀋陽農業大學稻作研究室主任陳溫福,東北大學老師王聰、劉騰飛等院士專家進行座談,了解他們的工作、科研情況及新一年的計劃安排,聽取院士專家關於瀋陽科技創新及人才政策等方面的意見建議。
  • 教你3招,幫你激發「活力」,不妨一試
    對於備孕的夫妻來說,男性的精子質量重中之重,決定著懷孕的機率,也決定著以後孩子的健康生長發育。而且男性的精子質量如何,也關乎著男性的身體健康。因為現在許多男性在日常生活中並不注意,不良的作息習慣和不規律的飲食習慣,都會造成精子質量下降。
  • 海參「吐腸」來襲,養殖戶莫恐慌 專家與民間高手合力支招
    海參「吐腸」來襲,養殖戶莫恐慌 專家與民間高手合力支招 2016-11-29 20:4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沐嶼島        瀏覽量: 1751 次專家在做海參腸道檢測前幾日,筆者還在霞浦的盛威冷庫見到了一林姓養殖戶,因整車海參腫嘴,最後僱人重新從吊籠中抓出,煮成拉缸鹽寄存在冷庫中。
  • 理學學科(基本專業一):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介紹
    公開課:數學   理學學科(基本專業):數學類、物理學類、化學類、天文學類、地理科學類、大氣科學類、海洋科學類、地理物理學類、地質學類、生物科學類、心理學類、統計學類   數學類: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   【數學與應用數學】:   統計信息(數據統計截止日期:2012年12月30日)
  • 涵養人才「活水」激發「三態」活力
    那麼,應如何涵養人才「活水」,煥發人才的活力呢?  要涵養人才源頭「活水」,激發初態活力。「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大至一個國家、一個政黨,小至一個地區、一個部門,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乃至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必定有一套科學的人才選拔任用機制體系,有一個人才為先惜才愛才的發展理念,有一個激勵人才幹事創業的廣闊平臺。
  • 激發了四位「頑童」的天賦,造就了四位數學之神
    但不久後,父親便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小維納發展成了一名「畸形的」神童。 小維納的語言能力遠遠走在數學前面,即便是再簡單的數學計算仍需要扳著手指才行。 而超模君就認識一個專注於數學思維啟蒙教育的專家——豌豆思維VIPThink。 豌豆思維VIPThink 是什麼?
  • 「2020高考試卷分析」數學:注重基礎覆蓋全面、多學科聯繫重應用
    記者在試後採訪到了哈師大附中數學教師張琳浛,張琳浛老師圍繞數學試題結構、難易比例等作出了分析。哈師大附中數學教師張琳浛張琳浛老師表示,2020年全國高考理科數學Ⅱ卷充分發揮了高考數學的科學選拔和育人的導向作用。試卷整體上體現了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的考察要求,難度設計科學合理,在穩定中帶有創新。
  • 小學數學怎麼玩起來系列一
    萬偉博士在她的《課程的力量》一書中說道:「學生都是千差萬別的,如何發現他們身上『沉睡的可能性』?每一個孩子都有巨大的潛能,但這些潛能的挖掘需要相關外部條件的激發。課程就是這樣一塊有可能激發孩子潛能的試金石。」作為教研組長,我也深感課程建設迫在眉睫,雖然之前也一直在做,但是總感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疫情期間正好在家工作,有一些閒雜時間。
  • 激發人才活力動力 匯聚發展勢能動能
    近年來,雲南省深入實施人才強省戰略,不斷推動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向縱深推進,破除制度藩籬,在培養、引進、使用、評價、激勵人才各方面創新模式、放權鬆綁,激發了人才創新創造的活力,營造了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人才發展生態,為雲南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
  • 假如要「取消一門學科」,學生會選擇哪一科?看完我頻頻點頭
    於是有了下面的數據:78%的人把這光榮的一票投給了數學,63%的人把這一票投給了物理,40%的人投給了語文。當然這個投票不是一人投一票,我可以同時投給數學物理。但依然能在數據中看出,大多數學生的選擇是對數學這門學科的「深惡痛絕」,看完我頻頻點頭,要知道有多少個被噩夢嚇醒的晚上,數學考試都成為了噩夢的主要場景。你們不必覺得這很誇張,就說讓你看看這道高考題,你慌不慌張!
  • 數學學科,2018年QS全球排名和教育部排名比較,山大跌出前十
    近日,QS公布了2018年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作為全球四大大學排行榜之一的QS,排名具有一定的權威性。由於學科較多,小編今天給大家解讀的是基礎學科數學學科,而且僅限大陸的大學。2018年,依據QS2108年世界大學學科排名,進入榜單的大陸大學數學學科排名如下:為了更直觀的比較,我們把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公布的數學學科排名也貼出來:兩次學科排名,有沒有發現什麼明顯的變化呢?1 山大數學退到全國第11位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全球排名中,作為國內數學強校的山大呢?哪去了?
  • 促進生物與數學學科
    湖南日報8月3日訊(記者 肖軍 黃巍 通訊員 盧宗旺)8月2日,由廣州大學主辦、懷化學院承辦的2015生物數學國際學術會議,在懷化學院舉行。    荷蘭科學院院士奧都·迪克曼,芬蘭科學院院士麥茨·吉倫伯格,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麥可·特瑞利及著名數學家詹姆士·基納、哈爾·史密斯、大衛·特曼、葛倫·韋伯等,與來自中國大陸各地高校的數學、生物學專家學者們齊聚一堂,探討數學與生命科學及醫學學科之間的交叉研究課題。
  • 軟科發布最新高校學科數據,中國內地四大學科進入全球前萬分之一
    ESI設置的22個學科為: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化學、計算機科學、經濟與商業、工程學、地球科學、材料科學、數學、綜合交叉學科、物理學、社會科學總論、空間科學、農業科學、臨床醫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神經系統學與行為學、免疫學、精神病學與心理學、微生物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植物學與動物學、藥理學與毒理學。
  • USNews公布畢業生薪資最高的10所美國大學,藤校僅一所上榜
    畢業生薪資最高的10所大學  10.該學院最受歡迎的專業是工程學、計算機和信息科學、數學和統計、物理科學、社會科學。  5.根據其網站介紹,該大學為人文學科學生提供了一個項目,旨在將人文學科課程與市場營銷和廣告等領域的職業道路聯繫起來。  3.
  • 大學:這4個專業,不考研幾乎沒出路,考研後薪資翻倍增長
    專業知識沒學好,畢業後很難找到工作。即使能找到工作,也是一些基礎性崗位。工資待遇低,上升空間不大,很難晉升。但是一旦考研,通過提高自己的學歷,增強就業競爭力。畢業後找工作就可以進入一些好的單位。薪資待遇直接翻倍。今天就給大家分享適合考研的四個大學專業,不考研薪資待遇低,只有考研了才算是鍍了層金。
  • 破「五唯」,第五輪學科評估的突破口
    楊衛說,與大多數的學科以學術影響力論英雄不同,數學工作越為深奧,能從學術上看懂甚至聽懂的人就越少。數學名校常以純數學見長,但其引用次數往往遠小於應用數學的工作;另外,還有冷門與熱門的不同,數學中與「人工智慧」「數據科學」或「動力系統」有關的論文的引用往往比對「數論」「拓撲」這些分領域要大得多,因此一些理工科大學、師範大學的數學論文的引用也不見得比數學強校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