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在網絡上看見過這樣一個調查,如果從高考科目中去掉一科,你會希望選哪科?於是有了下面的數據:
78%的人把這光榮的一票投給了數學,63%的人把這一票投給了物理,40%的人投給了語文。當然這個投票不是一人投一票,我可以同時投給數學物理。
但依然能在數據中看出,大多數學生的選擇是對數學這門學科的「深惡痛絕」,看完我頻頻點頭,要知道有多少個被噩夢嚇醒的晚上,數學考試都成為了噩夢的主要場景。你們不必覺得這很誇張,就說讓你看看這道高考題,你慌不慌張!
每一年的中高考,數學也會成為熱搜中的重要對象,我記得今年高考完以後,有一個話題是「等我數學考好了」,成為了人們熱議的話題。可見數學這一科目成為了很多人的學習生涯中的一道「大坎兒」。
不學數學行不行呢?
我作為孩子的媽媽,我是不允許孩子不學數學的。如今從事教育工作多年,我越發明白數學學得好並非是讓你用函數去買菜,更重要的是擁有數學思維,能夠通過現象看到本質的能力,我不希望孩子將來因為數學學得好成為科學家、計算機工程師、去研究工程學,但至少生活中能得到數學思維的助力。
至少在工作的時候老闆讓他分析客戶多不多的時候,他不是用我感覺挺多的,看起來挺少的。老闆是不可能聽這廢話的,如果他擁有數學思維至少懂得用數據說話,在工作上也更得心應手。我希望當他出去旅遊的時候,不是走馬觀花,能運用自己的數學思維去規劃、做好預算,來一場經濟划算又有收穫的旅行。
可見我們的生活根本離不開數學,「數學是科學之王」這句話也並非高斯吹牛的!這個時代的進步,物理、化學、天文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的發展都需要數學的支撐,可以說如果沒有數學,是發展不出如今的文明的。
那既然數學這麼不可取代,學生唯一能做的就是儘量學好,那該如何學好數學呢?只有那些天生智商高的孩子才能在數學領域裡一騎絕塵嗎?美國奧數的教練羅博深教授曾表示,學好數學比天賦更重要的是思維!所以說刷題、背公式對於學數學來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發展思維才是關鍵。
什麼是數學思維?
但是數學思維又很難解釋,我給大家分享一個數學王子高斯童年的故事,你就可以了解什麼是數學思維。高斯10歲的時候,學校來了一位城鎮老師,在心底瞧不起這些孩子,於是想要出一個數學題難為他們。於是在黑板上寫出:「1+2+3+4……+100=?」沒想到高斯馬上回答出5050。
高斯是怎麼算出來的呢?他是尋找數字的規律,他發現1+100=101,2+99=101,3+98=101……以此類推,能夠推導出50個加法公式得101,於是再把50個101相加就得出了5050的答案。這期間他並沒有運用乘法,也沒有記憶乘法口訣,但確確實實利用了數學思維得到了答案。
他是通過觀察、猜想、分析、推理、綜合、抽象、歸納、演繹類比最終得到了答案,這其實就是邏輯思維的體現。學好數學要以邏輯思維做基礎,同時也要求孩子擁有空間想像能力、空間推理能力、歸納演算能力。所以家長只希望孩子通過記憶力刷題,是不可能學好數學的。
而這些思維能力需要在幼兒階段培養,要知道哈佛大學曾經有一項研究得出一個結論,5歲孩子是天生的數學家。這點也證明了5歲左右,學齡前階段,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能靠記憶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呢?
北京實驗小學的副校長,也是數學特級教師華應龍表示,數學成績好的孩子都是玩出來的。印證了遊戲是數學教育的有效手段。所以我建議想要在孩子上小學前對數學這門科目有所準備,不要報班,家長和他玩一些親子遊戲來學習數學概念,建立數學思維能更有作用。
比如我家孩子上小學以前,《玩出來的學霸》成為我們家每日親子項目。這是一套針對學齡前兒童設計的家庭親子數學遊戲全攻略,裡面的遊戲設計的非常豐富,不僅有140個親子遊戲,還有140個數學思維遊戲。
親子遊戲大多都是動手製作的小遊戲,提高孩子的數學思維的同時還能訓練手部精細動作。當然一套書光玩是不行的,能學到的知識可真不少,包含了小學必學的9大數學知識,例如數符號、測量、圖形、空間關係、集合分類等等。
每次跟孩子玩,我都重新對數學有了認識,我發現原來數學可以這麼有趣,而不僅僅是枯燥的、無聊的抽象語言。我認為這套書不但是給孩子建立了數學思維,還增加了對數學的興趣。當然如果你家孩子上小學了,我建議他看這套《德國好奇狗陪你學 數學啟蒙》13冊。
這是針對3-9歲孩子設計的數學啟蒙遊戲,這套書與前面的書不同,不是以家庭親子遊戲為主,主要以思維遊戲為主,孩子要是到了一二年級,完全可以自主去玩。裡面擁有一個可愛的卡通形象,好奇狗,圍繞著他展開故事和遊戲,讓孩子玩出數學思維。
這套書不僅在德國相當受歡迎,而且在歐洲也暢銷了30年。一共有500道思維題,因為年齡跨度較廣,所以遊戲的難度也是循序漸進以適應不同的年齡段,非常划算又實用的一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