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要「取消一門學科」,學生會選擇哪一科?看完我頻頻點頭

2020-12-04 錦春育兒經

我之前在網絡上看見過這樣一個調查,如果從高考科目中去掉一科,你會希望選哪科?於是有了下面的數據:

78%的人把這光榮的一票投給了數學,63%的人把這一票投給了物理,40%的人投給了語文。當然這個投票不是一人投一票,我可以同時投給數學物理。

但依然能在數據中看出,大多數學生的選擇是對數學這門學科的「深惡痛絕」,看完我頻頻點頭,要知道有多少個被噩夢嚇醒的晚上,數學考試都成為了噩夢的主要場景。你們不必覺得這很誇張,就說讓你看看這道高考題,你慌不慌張!

每一年的中高考,數學也會成為熱搜中的重要對象,我記得今年高考完以後,有一個話題是「等我數學考好了」,成為了人們熱議的話題。可見數學這一科目成為了很多人的學習生涯中的一道「大坎兒」。

不學數學行不行呢?

我作為孩子的媽媽,我是不允許孩子不學數學的。如今從事教育工作多年,我越發明白數學學得好並非是讓你用函數去買菜,更重要的是擁有數學思維,能夠通過現象看到本質的能力,我不希望孩子將來因為數學學得好成為科學家、計算機工程師、去研究工程學,但至少生活中能得到數學思維的助力。

至少在工作的時候老闆讓他分析客戶多不多的時候,他不是用我感覺挺多的,看起來挺少的。老闆是不可能聽這廢話的,如果他擁有數學思維至少懂得用數據說話,在工作上也更得心應手。我希望當他出去旅遊的時候,不是走馬觀花,能運用自己的數學思維去規劃、做好預算,來一場經濟划算又有收穫的旅行。

可見我們的生活根本離不開數學,「數學是科學之王」這句話也並非高斯吹牛的!這個時代的進步,物理、化學、天文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的發展都需要數學的支撐,可以說如果沒有數學,是發展不出如今的文明的。

那既然數學這麼不可取代,學生唯一能做的就是儘量學好,那該如何學好數學呢?只有那些天生智商高的孩子才能在數學領域裡一騎絕塵嗎?美國奧數的教練羅博深教授曾表示,學好數學比天賦更重要的是思維!所以說刷題、背公式對於學數學來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發展思維才是關鍵。

什麼是數學思維?

但是數學思維又很難解釋,我給大家分享一個數學王子高斯童年的故事,你就可以了解什麼是數學思維。高斯10歲的時候,學校來了一位城鎮老師,在心底瞧不起這些孩子,於是想要出一個數學題難為他們。於是在黑板上寫出:「1+2+3+4……+100=?」沒想到高斯馬上回答出5050。

高斯是怎麼算出來的呢?他是尋找數字的規律,他發現1+100=101,2+99=101,3+98=101……以此類推,能夠推導出50個加法公式得101,於是再把50個101相加就得出了5050的答案。這期間他並沒有運用乘法,也沒有記憶乘法口訣,但確確實實利用了數學思維得到了答案。

他是通過觀察、猜想、分析、推理、綜合、抽象、歸納、演繹類比最終得到了答案,這其實就是邏輯思維的體現。學好數學要以邏輯思維做基礎,同時也要求孩子擁有空間想像能力、空間推理能力、歸納演算能力。所以家長只希望孩子通過記憶力刷題,是不可能學好數學的

而這些思維能力需要在幼兒階段培養,要知道哈佛大學曾經有一項研究得出一個結論,5歲孩子是天生的數學家。這點也證明了5歲左右,學齡前階段,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能靠記憶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呢?

北京實驗小學的副校長,也是數學特級教師華應龍表示數學成績好的孩子都是玩出來的。印證了遊戲是數學教育的有效手段。所以我建議想要在孩子上小學前對數學這門科目有所準備,不要報班,家長和他玩一些親子遊戲來學習數學概念,建立數學思維能更有作用。

比如我家孩子上小學以前,《玩出來的學霸》成為我們家每日親子項目。這是一套針對學齡前兒童設計的家庭親子數學遊戲全攻略,裡面的遊戲設計的非常豐富,不僅有140個親子遊戲,還有140個數學思維遊戲。

親子遊戲大多都是動手製作的小遊戲,提高孩子的數學思維的同時還能訓練手部精細動作。當然一套書光玩是不行的,能學到的知識可真不少,包含了小學必學的9大數學知識,例如數符號、測量、圖形、空間關係、集合分類等等。

每次跟孩子玩,我都重新對數學有了認識,我發現原來數學可以這麼有趣,而不僅僅是枯燥的、無聊的抽象語言。我認為這套書不但是給孩子建立了數學思維,還增加了對數學的興趣。當然如果你家孩子上小學了,我建議他看這套《德國好奇狗陪你學 數學啟蒙》13冊

這是針對3-9歲孩子設計的數學啟蒙遊戲,這套書與前面的書不同,不是以家庭親子遊戲為主,主要以思維遊戲為主,孩子要是到了一二年級,完全可以自主去玩。裡面擁有一個可愛的卡通形象,好奇狗,圍繞著他展開故事和遊戲,讓孩子玩出數學思維。

這套書不僅在德國相當受歡迎,而且在歐洲也暢銷了30年。一共有500道思維題,因為年齡跨度較廣,所以遊戲的難度也是循序漸進以適應不同的年齡段,非常划算又實用的一套書!

相關焦點

  • 假如學校取消一門學科,學生會選擇哪個?答案出奇的一致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提到學生,我們都知道他們每天都琢磨著如何能「多玩一會、少學一會」。畢竟學習是一門使人身心俱疲的「工作」,對於初中生或高中生而言,每天都有不同的學科來輪番轟炸他們。那麼我們不妨思考一下,假如學校取消一門學科,學生會選擇哪個?如果學校取消一門學科,你會選擇哪個?
  • 如果能讓一門學科取消,那學生會怎麼選擇?得知答案:大開眼界
    哈嘍,我是大橘,今天又來找大家聊天啦,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學一點東西,為此還會給他們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這也加重了學生們的負擔。那如果說給學生一次選擇的權利,也就是說他們能選擇取消一門學科,那學生會取消哪門科目呢?
  • 如果可以取消一門學科,你會選哪個?我想,我可能不會選英語
    文|誠言呈語 網上有個話題一直挺火的,叫「如果能取消一門學科,你選哪個」。 你要是讓我說的話… 一門哪夠啊!
  • 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一個學科最吃香一個學科易吃虧!
    選科並不是任意選擇的,因為高校在錄取不同的專業時,是有專業必選的科目要求的。選擇科目要注意目標大學的目標專業類對高中所選科目的具體要求,這種要求大概分為下面幾種:有3 門科目要求、有2 門科目要求、有1 門科目要求、不限制選考科目。
  • 學生聰明不聰明,從哪一學科能看出來?語文?英語?數學?物理?
    「一個學生聰明不聰明,在哪一學科可以體現出來?是語文還是數學?」一位網友問。 聽到這個問題,我心中一怔,到底哪個科目才能體現出學生的聰明呢? 其實,要說一個學生到底聰不聰明,從任何一個學科都能夠體現出來。 就拿語文學科來說,語文學得特別棒的孩子,字跡非常漂亮,寫作文的時候才思如泉湧,語文基礎相當紮實,說話得體。
  • 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一個學科最吃香一個學科易吃虧!你知道嗎?
    選科並不是任意選擇的,因為高校在錄取不同的專業時,是有專業必選的科目要求的。選擇科目要注意目標大學的目標專業類對高中所選科目的具體要求,這種要求大概分為下面幾種:有3 門科目要求、有2 門科目要求、有1 門科目要求、不限制選考科目。
  • 學生黨「偏科」哪一門最難補?數學英語上榜,學霸:這科我都頭疼
    我們都知道,上初中後要學習的不只是語數英了,還有政治歷史生物地理物理化學一共九門科目,讓很多學生「腦殼疼」,一不小心哪科沒跟上,補也補到欲哭無淚。其實偏科對於學生黨來說也是很正常,沒什麼人可以每一科都拿全班第一,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一聊學生黨「偏科」哪一門最難補?
  • 新高考中,這門「最不受歡迎」的學科,卻非常適合這三類學生
    我帶的班級,一部分學生選擇政治+歷史+地理組合,一部分學生選擇歷史+地理+生物組合,我個人認為前一個組合比後一個組合更好,但是這幾個選擇歷史+地理+生物組合的學生,死活不願意把生物改成政治,在他們看來,政治這門學科,很不好學!
  • 20門學科15門滿分 清華大學學生「驚呆」網友
    原標題:20門學科15門滿分 清華大學學生「驚呆」網友    原標題:還原學神被封為「學神」的韓衍雋  20門學科中,15門滿分,4門99分,1門98分。「他兩歲左右的時候,就能背剛播完的天氣預報。」熊根林說,這也是他們偶然發現的情況,兒子能把剛剛播完的天氣預報又從頭到尾複述一遍,「溫度不敢保證全部準確,但是每個城市的順序是全部準確的。」到了小學一年級,韓衍雋能把語文書從頭背到尾,而他在字典裡查過一遍的字,第二次就能準確說出是在哪一頁。  「他並不是一個只知道學習的孩子」,在母親眼中,只要兒子感興趣的事情,他都會去嘗試。
  • 大學「掛科率」高的學科,而且補考更艱難,學生要重視
    大學「掛科率」高的4門學科,學生要重視 大學裡的學科也是分難度等級的,有的學科期末考試很容易,但是有的學科難度卻是 朋友就選擇了這門學科,結果最後只有10個學生僥倖過關,也真的是很難了,關鍵是補考的難度更大,學生們補考更加艱難。
  • 語數英三科,最好提分的是哪科?基礎差的學生該選哪科爭取高分?
    近日,有一名高三學生留言問我,他說:語數英三科,最好提分的是哪科?基礎差的學生該選哪科爭取高分?對於這個問題,星主認為語數英三科最好提分的學科是英語。原因如下:首先,語文閱讀理解要拿滿分幾乎不可能。再者,數學每一個知識點掌握好,並不意味著在做題中就能做對,因為每個知識點在題型中會跟隨其他知識點的結合相互轉變,這對於基礎知識紮實且有大量刷題的學生來說,也會常常因為題型轉變而吃虧,更何況那些基礎差的人呢?所以,基礎差的學生想通過數學拿高分,難度很高。最後,英語只要多聽多說多讀多寫,拿高分可能性最大。
  • 班主任坦言:學生「智商」的高低,看這兩門學科成績就夠了
    學生「智商」的高低,看這兩門學科成績就夠了 英語 大多數的學生,看到英語門學科都會感到非常疑惑,而且還會產生不認同的想法,但是英語這門學科是國外的語言,在最近這幾年隨著漢語的高度普及,英語這門學科也總是會遭到重創,甚至還有很多人主張想要把英語這門學科踢出高考。
  • 新高考模式 學生如何科學選科
    選科 高一學生入學就需考慮的問題  二位老師介紹,高考「3+1+2」模式,第一個「3」是指語文、數學、外語為必考科目,第二個「1」是從物理、歷史兩個學科中選擇一個作為必考科目,第三個「2」是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門科目中任意選擇兩門科目作為選考科目,納入高考錄取的等級考試科目,將由考生自主選擇,不再是文綜和理綜的固定科目組合。
  • 三門學科成績,可以看出學生的「智商」高低,班主任表示確實如此
    畢竟學生們在學生時期,會先後經歷兩場比較重要的考試,分別是中考還有高考,這兩場考試都非常重要,可以在考試中「脫穎而出」的學生,就意味著會可以考上更好的大學,之後的人生軌跡也將會不同。但是,隨著學生開始不同的學習階段,學習內容的難度也是在不斷增加的,能夠在這個過程中,一直保持「名列前茅」的學生,那麼就是智商很高的學霸類型了。
  • 新高考選科,這一學科能選嗎?教師:容易入天坑專業,謹慎選擇
    新高考選科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直接關係到考生未來考大學的賦分,所以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各科的搭配,發揮自己的學科特長,這樣才能在高三獲得一個比較好的分數,有小夥伴問,新高考選擇化學是否有很大機率進入生化環材這四大天坑專業呢?我們看一下如果選化學,到底可以報考哪些專業?
  • 最讓學生頭疼的三門課,物理和英語佔兩門,第三門讓人萬萬想不到
    從幼兒園開始,我們就接觸數學、語文,到了初中,我們開始學習英語、化學、生物、地理,到了高中,我們依然學習這些科目,可每個學生的成績卻出現了很大不同,有人能考上清華北大,有人只能上專科院校。回想那些年我們學過的科目,哪一科最令我們頭疼呢?
  • 廣東高考取消選考科目X科 多位教育界人士表肯定
    會不會實行前段時間民眾呼聲很大的「平行志願」?  楊開喬:關於「平行志願」大家都很關心,我們也會作為一個考試改革的內容加以考慮。但廣東到底選擇哪一種填報志願的方式,我們比較慎重。目前主要有三點考慮:  第一, 每一種志願填報方式都有利有弊。目前主要有四種方式:考前填報,考後估分填報,考後知分填報,平行志願填報。
  • 選擇越少結果越好?從選擇悖論看高考「3+1+2」新模式
    「3+1+2」新模式是由語文、數學和英語3門必考科目,加上物理、歷史任選1門,以及生物、化學、地理和政治等四門選考科目任選2門構成。與今年正式實施的3門必考科目加上6門任選3門的「3+3」模式相比,新模式比已有模式整整減少了8種選擇組合。學生可供選擇的機會減少了,這是利好消息,還是不利消息呢?從宏觀角度看,高考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影響深遠巨大。
  • 新高考「3+1+2」模式一改革,物理成了寵兒,這門學科卻遭冷落
    而「最優學科選擇和組合」等相關話題的熱度越來越高,如何選科,成為家長考生最頭疼的問題。 新高考改革,在原來的「3+3」基礎上劃出了物理、歷史作為必須二選一的學科,由此很大程度上改變了「3+3」模式中物理一度被棄選的現象。但是,新高考改革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選擇空間,必然意味著學科選擇的不均衡。
  • 孩子聰明不聰明,哪一學科能體現出來?
    我認為物理和數學靠智商,語文和英語靠努力,能體現出學生聰明不聰明,物理是一個「試金石」。 一、關於「聰明」的標準是什麼? 關於「聰明」,沒有統一的標準,有人說學習理工科的學生聰明,數學家、物理學家聰明,但是馬雲學習的是英語專業,而且數學奇差,他卻成為中國首富,你說馬雲聰明不聰明?我想沒人會否定馬雲是個聰明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