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我是大橘,今天又來找大家聊天啦,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學一點東西,為此還會給他們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這也加重了學生們的負擔。
那如果說給學生一次選擇的權利,也就是說他們能選擇取消一門學科,那學生會取消哪門科目呢?最近有網友在網上就此問題做了一個調查,最後得到的答案是英語,這也讓不少家長表示大開眼界。
有些家長也提出了疑問,英語只有26個英文字母,語法和各方面都沒有漢語複雜,那為什麼學生都不喜歡這個科目呢?其實英語並不是所有單詞都有邏輯性的,如果你想把英語學好,那就必須背各種各樣的單詞。
中文裡橘子和句子之間的連接不拘泥於形式,只要意思表達正確,沒有語病和歧義就行了,而英語是形和語言,特別強調句子的形式結構,有很多固定搭配和語法要求。
現在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受英語教育了,有些家長還會給自己的孩子報英語補習班,這也是為了避免他們輸在起跑線上,中考和高考裡英語也是很重要的項目,因此學生們都會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英語。
可是學生在畢業後卻發現自己在生活當中幾乎用不到英語,除非你從事的是外貿或者是翻譯等工作,否則生活中基本是不會有說英語機會的,因此不少人就建議把英語從必考科目變成選考。
簡單地說就是有興趣的人可以選擇英語,而沒有興趣的人就可以選擇不學,把英語從三門主課的地位中去除掉,中國宇華教育集團董事局主席李光宇就有類似的看法,他的建議是把英語變成選修,並算了一筆帳。
小學生每天大概會用1個小時學英語,初中生是1.5小時,高中生是2小時,從小學3年級到高三畢業每個學生最起碼要用5000多個小時學習英語,不過也有人反對取消英語,代表人物是俞敏洪。
俞敏洪覺得一旦真的把英語從主科當中取消,那家庭不富裕的孩子就只能自己花錢去學英語,可這樣一來對他們的家庭來說是一筆很大的開支,可能會沒有條件學習英語,這是資源的不公平,而英語究竟該不該學也成了人們思考的問題,最近網上很火的鄭強教授就這個問題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鄭強表示英語耗費了很多青少年寶貴的時光,難道說不出國就不能獲得諾貝爾獎了,我們在這20年裡過分的誇大了英語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分量,其實這是極其不自信的表現。
鄭強還說自己並不是說英語不好,畢竟沒有英語就沒有他的今天,但是不應該在上面花費太多的經歷,有些人連漢語都沒搞清楚就去學習英語,這有點本末倒置了。
其實英語在某些方面是可以作為敲門磚,讓我們得到更好的發展,比如去外企工作等等,但是做好的方法應該是根據個人需求將英語作為副科來有效的學習,各位小夥伴們,你們覺得應不應該把英語當作主課學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