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萬多頭豬,抓3天也抓不完」
這句極為經典的語錄出自《亮劍》楚雲飛,在面對74軍整體潰退的情況下,無奈的一句痛罵,實際上這句話原版出自於王耀武,而評價的則是萊蕪戰役中被我軍俘虜的李仙洲。
按說李仙洲作為一個黃埔一期的將領,打仗就算特別菜,也不至於差到什麼地步,但可惜的是在整個萊蕪戰役中,國民黨軍蹩腳的指揮,加上46軍韓練成「從中作梗」,7萬大軍僅3天就盡數崩潰,對比同樣是7萬大軍的黃伯韜兵團,淮海戰役初期,在無險可守的情況下,還頑抗的12天,雖然二者全然沒有可比性。
萊蕪戰役的失敗,也讓王耀武痛定思痛,因為被殲滅的大部分都是他的部隊,雖然已經事先預料到了李仙洲可能作為接下來的攻擊目標,可王耀武最終還是失算了一個最為關鍵的地步。
1947年2月萊蕪戰役打響,實際上此前華中、山東野戰軍陸續會和以後,在宿北戰役、魯南戰役中,相繼打掉了國民黨軍數個整編師,雖然丟掉了數萬兵馬,但在國民黨軍內部看來,雖然代價大了些,但國民黨軍內部卻認為,對面的華東野戰軍傷亡肯定更大,加之山東解放區大部分地方已經被國民黨軍佔領,於是接下來國民黨軍集中主力,準備奪取山東解放區首府臨沂。
為了整個戰役的順利,國民黨軍進攻集團分為南線、北線,其中南線是以整編十九軍軍長歐震率領,統一指揮8個整編師,為了加強攻勢,蔣介石下令王耀武抽調一部分兵力參與作戰,在十分無奈的情況下,王耀武令第二綏靖區副司令以46、73、12軍作為輔助突擊集團,令以8個整編師的兵力,固守隴海、膠濟、津浦鐵路沿線,並以四個整編師的兵力駐紮魯西南地區,防止我軍逃逸。
事實上在整個作戰過程中,國民黨軍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那就是過高地估計了,我軍企圖固守臨沂的打算,在運動戰之中殲敵,是解放戰爭初期我軍制勝的法寶之一,因此我軍在戰前就制定計劃,將所部主力集中在臨沂以北的地區,以便於歐震集團露出空隙後,尋機殲滅敵一部,可惜的是,這一計劃因歐震集團過於警惕而未能成功。
於是我軍抽調主力於南線,誘李仙洲集團進攻,伺機殲滅李仙洲集團。事實上相比於南京蔣介石,王耀武對戰場態勢看得更為透徹,也意識到李仙洲可能成為了華野接下來的目標,因此下令李仙洲集團不要輕易南下。
可王耀武再聰慧,也扛不住蔣介石一道命令,也就此葬送了李仙洲大軍,更為關鍵的是,就連王耀武也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他認定華野不是傾巢而出進攻李仙洲,勢必還要分兵一部分把手臨沂,以王耀武的分析來看,即便李仙洲不小心進入我軍包圍,以7萬大軍整體實力計算,足以抵抗數天乃至數十天。
而令王耀武更沒想到的是,46軍軍長韓練成原本就為地下黨,在其刻意安排下,李仙洲大軍光是撤離就耗費了不少時間,戰前韓練成突然「失蹤」,導致了46軍最先潰敗下來,潰敗的士兵不斷後退,把整個集團衝的一片混亂,自相踐踏而亡者不計其數,甚至有士兵高喊:乾脆放下武器投降算了,整個萊蕪戰役,用了不到3天的時間,李仙洲七萬大軍全軍覆沒,戰後計點被俘的就有4.6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