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場上,軍人可以有一百種死法,只要拼盡最後一絲力氣,即便慘死於敵人之手,亦無上光榮。然而,若一個軍人沒有陣亡於殺敵戰場,而是被自己人槍決,那絕對是十分恥辱之事。
在抗日戰爭時期,由於國軍內部派系鬥爭十分激烈,彼此沒有形成一支統一的軍事力量,導致了不少地方的將領沒在國府軍事委員會的掌控之下,導致了不少優秀將領慘遭冤殺!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軍在華北大肆屯兵,大舉向兵家重地山西進發。山西戰區總司令閻錫山如坐針氈,立馬令61軍軍長李服膺前去山西邊緣的天鎮一帶阻擊日軍。
日軍是由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率領的察哈爾兵團約4.5萬,從山西東北部直撲而來。當時的關東軍是日本四大軍系中最強的一支,李服膺親自出徵,跟晉綏軍將士一道,在前線奮勇殺敵。
由於武器裝備上的巨大差距,61軍死傷慘重,且打且退,李服膺在槍林彈雨的前線戰場坐鎮指揮,堅持不下火線。日軍一路逼近了天鎮縣城,分三路圍攻而來,李服膺拒絕投降,派兵死守縣城。
日軍飛機大炮對縣城一通猛轟,李服膺率領剩下的將士據守城中的掩體,頂住了日軍幾輪轟炸後,並未立馬集結部隊,而是就地在掩體工事處埋伏。日軍以為61軍早已嚇得逃出了城,一個中隊於是扛著太陽旗大搖大擺進城。
61軍立馬從各個掩體衝出來,朝著進城日軍猛攻,打死了這股敵群的絕大部分,還俘虜了一個少尉軍官。隨後,為表自己守城決心,他還將那少尉斬首,將其頭顱懸掛於城牆上對敵人示威。日軍攻城部隊十分惱怒,派大炮猛轟,裝甲車開路直衝而入。李服膺扛著槍綁滿手榴彈,率部跟日軍打巷戰。
面對著全副武裝、武器精良的日軍,61軍絲毫不畏懼,幾人幾人一組,集體朝著敵軍戰車投手榴彈,給日軍攻城帶去了不小麻煩。激戰七晝夜後,最終由於寡不敵眾,加上天鎮守軍被日軍切斷跟外界友軍的聯繫,形成孤城,李服膺被迫率殘部撤走。
回到軍中,閻錫山以「瀆職罪」將李服膺判處了死刑。李服膺不服,親自電令南京負責軍紀軍法的唐生智,請求來南京受審。閻錫山緊張不已,親自打電話給蔣介石,獲批准在山西槍斃了李服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