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登陸大亞灣後突襲淡水城 中國守軍在新橋固守不退全體犧牲

2021-01-08 愛歷史

1938年10月12日凌晨2時左右,日軍兩個師團和一個先遣隊近五萬人,從不同地點在大亞灣登陸。此處負責防守的中國軍隊僅有第83軍151師,中日雙方兵力懸殊。(日軍今村部隊在大亞灣登陸後直撲中國軍隊)

日軍第10師團及先遣隊從平海碧甲和霞浦登陸,佔領平山。第18師團,在澳頭西南小桂登陸,直撲淡水。(被日軍抓獲的中國遊擊隊)

在前往淡水城的路上有一座古橋名為新橋,橋寬1米,長20多米,中國軍隊在西岸設置了碉堡和戰壕等防禦工事。12日凌晨5時,中國守軍數十人在新橋附近與日軍先遣部隊發生交火,所有參戰軍人均依靠工事固守不退。戰鬥一直持續到上午10時,除一人負傷撤離外,其餘均壯烈犧牲。(向蓮花山進攻的日軍陸戰隊)

在《1938年日寇侵略華南在大亞灣登陸史實》記述:「驕橫的日本法西斯,夢想不到為奪取一座新橋陣地,竟要付出如此重大的代價,於是獸性全發在王排長身上,將王排長的遺體吊在泥碉堡後面山的松樹上,剖開胸膛,扒開內臟,暴行令人髮指。」(被日軍俘虜的中國遊擊隊員)

中國軍隊在與日軍激戰中傷亡慘重,不得不退出前沿陣地,1000多人在淡水南部陣地阻擊日軍。但因寡不敵眾,最終只能向西北撤退。(在蓮華山冒著大火追擊中國軍隊的日軍今村部隊)

13時凌晨2時,在大亞灣登陸24小時候,日軍佔領了惠陽重鎮淡水。(日軍伊東部隊翻上了淡水城牆)

進入淡水城後的日軍部隊在食鹽倉庫上貼上佔領的封條

相關焦點

  • 血戰雞籠山,日軍是如何夜襲作戰的?排長:日軍夜襲有三個特點
    1938年10月,日軍攻佔武漢後,在湖北陽新、通城方面,以通城為據點,與中國守軍第37軍前哨部隊保持接觸。不久後,第37軍第140師調歸第79軍夏楚中軍長指揮。第140師駐平江北之南江橋(幕阜山下),師長為宋思一,副師長為李棠,戰鬥指揮所設於高橋。第837團團部駐高橋,團長是徐定遠。當時許俊陶26歲,任第837團第一營三連第一排中尉排長。
  • 武林高手大刀砍殺日軍,1人14個,1人7個,犧牲後日軍厚葬立碑
    但日軍佔領濟源後,燒殺奸擄,無惡不作,激起了中國軍民的共憤。當時駐黃河南岸的中國抗日軍隊第91軍(軍長郜子舉)166師,都是河南子弟兵。他們聽到日寇在豫北的暴行後,紛紛要求渡河抗日。4月10日,166師496旅旅長劉希程按照第一戰區長官司令部的命令,率領該旅991和992兩個團約3000人渡過黃河,急行軍數十裡,奔向濟源縣城,夜襲濟源和孟縣,準備將鬼子趕出濟源。
  • 14年抗戰僅此一例,老百姓集體搶劫日軍,日本鬼子還不敢反抗
    抗戰初期,日軍披著偽合作的假面,以友好合作為藉口,因此一直致力於建立維持會,說服中國的民眾支持日本天皇,然而1942年他們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竟然被沁源縣當地的老百姓搶劫了,並且還只能忍氣吞聲。1928年12月29日,在知道有東北虎之稱的張作霖不會和自己合作之後,日軍製造了「皇姑屯事件」。
  • 3.6萬日軍突襲,8萬英軍拱手而降,1942年災難般的新加坡戰役
    「珍珠港事件」後,日本和西方算是徹底撕破了臉皮,之後日本強悍的軍隊便向東南亞開進,打得西方列強招架不住,在關島、菲律賓的美軍,在印度尼西亞的荷蘭軍隊,在越南的法軍,在緬甸、馬來半島的英軍均被日軍橫掃,而這其中,打得最丟人的莫過於英軍了。
  • 抗日傳奇英雄,身中數彈奄奄一息,打死日軍少將後咽氣
    這是一個幾乎被歷史遺忘掉的名字,關於強三娃的記載並不多,只知道他是國民革命軍第32軍141師721團的一名班長,在1939年的南昌戰役期間,他拼盡最後一口氣殺死了侵華日軍一名少將,為抗戰勝利作出了傑出貢獻。
  • 中國將士陷入絕境,靠一棵巨樹智鬥日軍,創下一個奇特戰例!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有一支部隊遠緬甸抗擊日軍,他們就是中國遠徵軍。在三年多的時間裡,中國遠徵軍共殲滅日軍49000餘人,也留下了很多精彩的戰鬥故事。1944年3月,中國遠徵軍新編第38師第112團第1營在緬甸野人山一帶與日軍作戰,不幸落入敵人的包圍圈。
  • 抗日戰爭時,這場戰役實在太悲壯,國軍有三位將軍在同日犧牲殉國
    抗日戰爭時,這場戰役實在太悲壯,國軍有三位將軍在同日犧牲殉國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10月,在抗日戰爭的太原會戰中,中國第2戰區部隊在山西省北部忻口地區抵抗日軍華北方面軍第5師團進攻的防禦戰役。是1937年9月底,日軍第5師團和關東軍一部突破中國軍隊內長城防線後,奉令向太原進攻。
  •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 |慘烈...
    日軍死傷超過7萬人,其中4.8萬人被擊斃;我方死傷1.5萬人,其中7400人捐軀……」跟抗日「神劇」不一樣,抗戰期間,中國士兵殺死一個日本兵,付出的代價很大。日軍戰鬥力強悍,尤其在抗戰初期,日軍裝備完整,訓練精良,常常能以一個大隊(營)扛住中國軍隊一個師(三團)或一個旅(兩團),日軍第一軍在山西甚至有過戰中國軍隊3個軍的記錄。
  • 日軍包圍,抗大校長殘酷命令:哪怕我們全部犧牲,也要掩護戰友
    由訓練部副部長閻捷三指揮山東分局警衛連打開突圍口,掩護全體人員衝出去,向西蒙山方向突圍。當機關人員大部成功突圍後,他們還剩十幾人,在撤退途中被優勢日軍逼近李行溝西北角一個農戶院內。在彈藥用盡後,他們用拳頭和牙齒繼續與日軍廝打,最終全部壯烈犧牲。
  • 日軍花錢買糧為何還被罵搶劫,抗戰時中國軍隊夥食到底有多差
    蛋哥不是學化學的,不知道包子究竟能不能變成手雷,咱們今天就聊一下,中日雙方的夥食,中國軍隊到底能不能吃上包子。日軍研究軍用口糧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明治維新,二戰時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學體系。每人每天供應精米660克,精麥210克,鮮肉210克,蔬菜600克,還有各種調料、糖、茶和香菸等。戰時主食由壓縮餅乾和罐頭替代,其他副食酌情增減。
  • 畢業於清華大學的少將,被俘後日軍向他敬禮,卻慘死在中國人之手
    終於,1932年,日軍進攻上海,齊學啟率軍防守上海。在日軍侵略上海時,他率領的憲兵第6團,其戰鬥力竟然比國民黨正規軍戰鬥力還強悍,他一直率軍戰鬥到停戰,之後他的第6團改編為上海保安第2團,團長仍是他。1933年,他調任稅警總團的參謀長,大家可能不知道,這個稅警團就是孫立人訓練的,其作戰能力遠超國民黨正規軍,在1942年時,稅警團改編為新38師。當時孫立人是師長,齊學啟是副師長兼政治部主任,官拜少將。後來齊學啟和孫立人一起,率新38師遠徵緬甸,在那裡孫立人一戰成名,而齊學啟則成仁了。
  • 迷信日軍見日全食,向天射擊妄圖解救太陽,讓人啼笑皆非兵敗長沙
    第一次長沙會戰以中國軍隊的勝利而告終,日本侵略者在付出巨大的犧牲之後,不得不暫時放棄了侵吞長沙的計劃。在此役之後,負責此次戰役的日軍主將岡村寧次非常惱火,他惱火的不僅是這一次長沙會戰的失利,更是對總參謀部部目前戰略抉擇的不滿。對於日本軍隊來說,其最擔憂的事情就是在中國戰場上陷入泥潭,在持久戰中被中國拖垮。
  • 抗日戰爭高黎貢山戰役,國軍迂迴作戰,為何卻令日軍驚為天人?
    1944年4月,蔣介石籤署了《中國遠徵軍怒江作戰命令》,時任民國滇西遠徵軍司令長官的衛立煌奉命對怒江周邊日軍發起進攻。民國滇西遠徵軍的訓練和裝備全部由美國負責,因此在渡江之時國軍佔盡優勢,在美械裝備的強大火力之下,怒江岸邊的日軍被迅速清除。
  • 白山忠骨——楊靖宇將軍犧牲的前前後後
    領導東北抗日的重擔歷史性地落在了中國共產黨的肩頭。從1932年起,中共滿洲省委指示各地黨組織,先後組織了十餘支抗日遊擊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了東北抗日聯軍。東北抗聯最壯大時,共有11個軍,人數有4萬人,極大牽制了侵華日軍。 東北抗日與中國其他地方相比,情況更為錯綜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