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熱驚厥對小孩的危害大,病因和發病機制比較複雜,但不能忽視

2020-12-04 談骨話筋

導語:高熱性癲癇發作(febrile seizure,FS),也稱為高熱性癲癇發作,是指出生後3個月至5歲之間,最初發燒期間或體溫迅速升高期間發生的癲癇發作。排除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和其他抽搐急性疾病,無高熱驚厥史。患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很複雜,遺傳因素可能在疾病的發生中起關鍵作用。患者可能具有臨床症狀,例如完全失去知覺,凝視眼睛,斜視或上仰,回頭,抽搐,呼吸暫停甚至瘀青。高熱驚厥是年齡依賴性和自限性疾病,總體預後良好。

01這種病症的病因是什麼呢?多數人都不了解,不少的患者也不了解

(一)總述

高熱驚厥的病因和發病機理很複雜。遺傳因素可能在疾病的發生中起關鍵作用。從臨床上可以看出,該病具有明顯的族遺傳傾向。諸如病毒和細菌感染等環境因素是高熱驚厥的重要誘因,而病毒感染則更為常見。此外,發燒是疫苗接種的常見副作用,某些疫苗可能引起高熱驚厥

(二)基本原因

1、遺傳因素

從臨床上可以看出,該病具有明顯的家族遺傳傾向。兒童常有高熱驚厥的家族史,常為多基因遺傳或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外顯不全。同卵雙胞胎的臨床表現比雙卵雙胞胎更為普遍。

2、病原體感染:病毒感染是最常見的。細菌感染率低約2,而超過70%與上呼吸道感染有關。

3、疫苗接種

發燒是疫苗接種的常見不良反應。某些疫苗可能容易引起高熱驚厥,特別是減毒活疫苗(例如麻風和腮腺炎疫苗)和全細胞疫苗(例如全細胞百日咳疫苗)。根據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地區的指南,熱驚厥並不是疫苗接種的禁忌症。因此,建議按照醫生的指示及時接種疫苗。

(三)風險因素:具有高熱驚厥家族史的幼兒患該病的風險增加

02如果患上了這種病症之後,可能會有這些症狀表現,你需要多注意

(一)總述

在初次發燒或體溫快速升高期間,兒童經常出現肌肉抽搐或肌張力變化。抽搐和意識喪失更為常見;發病時間短,通常少於15分鐘。少數患者的癲癇發作時間較長,其主要特徵是局部身體抽搐或肌肉張力改變

(二)典型症狀

不同類型的高熱驚厥患者的臨床表現存在一定差異

1、簡單類型

比較常見,約佔75%。主要表現為全身性表現,無身性癲癇發作特徵,癲癇發作表現為意識完全喪失,目光凝視,斜視或上仰,頭後背,面部肌肉和四肢表現出強直或陣攣性抽搐,呼吸暫停甚至瘀青。患者的意識迅速恢復;癲癇發作持續時間少於15分鐘;在24小時內或同一發熱過程中僅發生了一次癲癇發作。

2、複雜類型

比較少見。它具有以下特徵之一:發作時間長(> 15分鐘);僅局部身體部位有抽搐或肌張力改變;在24小時內或同一發熱過程中發生驚厥≥2次

(三)併發症

長期反覆發作可能會引起癲癇發作。高熱驚厥後癲癇的危險因素包括複雜的高熱驚厥。中樞神經系統異常(例如發育遲緩);癲癇家族史。

03如果擔心自己患病,有相關的症狀之後,就要及時地做好檢查

(一)預期檢查

對於發燒時出現抽搐和意識喪失等症狀的患者,醫生會首先控制抽搐,並在病情穩定後對患者進行身體檢查,以確定是否有異常體徵。此後,建議進行血液常規,尿常規,血液生化,腦脊液檢查,腦電圖,頭部CT,腦血管造影,頭部MRI等檢查,以確診並評估疾病的嚴重性。

(二)身體檢查

1、醫生給孩子一些,並根據孩子對各種刺激的反應判斷意識是無障礙的。

2、醫生觸摸孩子的肌肉以判斷靜止時的肌肉張力,或者在四肢放鬆時進行被動鍛鍊以感受到阻力。用它來確定孩子的肌肉張力是否有異常變化。

(三)實驗室檢查

1、常規血液,尿液和糞便

醫生收集患者的血液,尿液和糞便以進行實驗室分析檢查,並可以確定患者的身體是否受到感染

2、肝腎功能

醫生會收集患者的,並檢查與肝腎功能有關的血清酶,以確定患者是否患有肝腎損害。

3、腦脊液檢查

醫生通過腰穿穿刺獲取腦脊液以進行檢查,這是診斷顱內感染和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重要。應該注意的是,對於內壓嚴重的兒童,在有效降低顱內壓之前,腰椎穿刺誘發腦疝的風險。應特別注意。

(四)影像學檢查

1、頭部CT

確定患者是否患有腦外傷,頭部骨折,腦出血和其他疾病。

2、頭部核磁共振

頭部MRI主要用於觀察腦部是否有任何疾病,並協助醫生確定驚厥是否為腦部疾病。患者應注意不要佩戴任何金屬物品,以免幹擾檢查。

3、腦超聲:對於未閉合前囟門的嬰幼兒,可以使用超聲波確定顱骨是否有病變

4、腦血管造影

腦血管造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腦血管問題,並協助醫生確定是否是由腦血管疾病引起的驚厥。局部麻醉後,醫生將用穿刺針在患側的脖子上穿刺頸動脈,並迅速注射藥液。同時,進行X射線攝影以使腦血管可視化並觀察腦血管的形狀。

(五)其他檢查

腦電圖:主要反映腦功能狀態和腦損傷的嚴重程度,是判斷神經發育預後的最佳指標。您應在檢查前吃東西,但不要禁食,並在檢查前一天洗頭

04想要更好地預防這種病症的發生,及時地做出診斷更重要,不少人都忽視了

(一)診斷原理

高熱驚厥的診斷主要基於特定年齡和典型臨床表現。在診斷過程中,醫生將主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高熱驚厥的疾病,例如中樞神經系統感染,中毒性腦病和急性代謝性疾病。

(二)診斷依據

1、發病年齡主要在6個月至3歲之間,平均18到22個月。

2、體溫升高時通常會發生高熱驚厥

3、癲癇發作期間,孩子會完全失去知覺,凝視眼睛,斜視或上翹,頭向後傾斜,抽搐,呼吸暫停甚至瘀傷。抽搐後嗜睡和疲倦。

(三)鑑別診斷

1、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患者經常會出現諸如昏迷,抽搐,癱瘓,感覺異常,吞咽困難和功能障礙等症狀。可以通過各種精神病症狀和大腦神經系統症狀來區分兩者。

2、中毒性腦病感染

高燒,劇烈頭痛,嘔吐,躁動和del妄甚至昏迷的兒童常有驚厥,病程可長可短,多為全身性強直性驚厥或全身性強直-陣攣性驚厥。另外,通常有錐體束陽性,肢體麻木,失語和瞳孔異常。有明顯的腦膜刺激徵兆。

3、急性代謝紊亂

患有急性代謝紊亂的患者將出現噁心,嘔吐,四肢麻木,抽搐,肌肉痙攣等症狀。這兩種症狀可以通過血液常規檢查和電解質檢查加以區分。

結語:高熱驚厥對小孩的危害大,病因和發病機制比較複雜,但不能忽視。孩子的健康,是每個家庭都非常關注的問題,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生病,但是這並不能夠完全地避免,生活中做好預防,多去了解一些孩子年齡段經常發生的一些疾病做好及時的避免和預防。

相關焦點

  • 大骨節病病因與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
    目前對於大骨節病發病機制的研究眾多,國內外學者提出各種大骨節病環境病因假說,如低硒學說、糧食真菌毒素汙染學說和飲水中有機物中毒學說等。但至今尚無一種較為完善的發病機制學說。多數研究認為,硒的缺乏和穀物汙染是大骨節病的主要環境風險因素,多個環境和遺傳因素同時相互作用與大骨節病病因相關。
  • 小孩低燒怎麼辦 4歲小孩低燒怎麼辦
    建議及時帶孩子到當地醫院兒科就診,明確病因及時治療。寶寶低燒怎麼辦新生兒的正常體溫是37℃到37.4℃,嬰兒體溫是36.8℃到37.3℃,幼兒體溫是36.2℃到37℃。搞清正常體溫後,我們再分清一下什麼是低熱、中熱和高熱,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低燒、中燒和高燒。小孩發熱時體溫37~38℃為低熱,38~39℃為中熱,39℃以上為高熱,超過41℃為超高熱。
  • 高熱驚厥的表現及處理措施有哪些?高燒抽搐急救措施圖解助你快速get!
    入冬之後,天氣轉冷,室內外溫差拉大,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的患兒數目持續增多。於是常常有父母來醫院問,我家孩子總發燒,一發燒就手腳冰涼,是高熱驚厥麼?高熱驚厥的表現及處理措施有哪些?今天咱們就用一篇高燒抽搐急救措施圖解助各位寶爸寶媽們正確了解高熱驚厥這個病,即使真的遇到了,也能有條不紊的正確處理。
  • 高熱與發燒是有區別的,其護理方法也有不同,對人體的危害要知道
    導語:高熱,臨床上屬於較為危險的危重症。因為導致高熱的原因非常多,又複雜。發熱泛指:輕度發熱、中度發熱、高熱和超高熱四個階段。一般的發燒情況可通過多飲水來緩解,不可盲目服用退熱性的藥物;而高熱則需給予物理降溫、服用退熱藥物和避免高熱驚厥的發生措施進行幹預。
  • 原發性高血壓的病因及發病機制
    在上一篇文章中為大家帶來了原發性高血壓的分級及常規表現,內容不算多,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那麼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原發性高血壓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希望大家有所了解,好了廢話不多說咱們進入正題。原發性高血壓的病因呢尚未明確,可能是與遺傳與環境兩方面有關的多種因素的疾病。
  • 科學家揭示小膠質細胞在複雜性熱驚厥中發揮保護作用的新機制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11月3日,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附屬二院胡薇薇教授和藥學院陳忠教授團隊在Cell Reports在線發表了題為「Microglial displacement
  • 經歷過才知高熱驚厥的恐怖,網友提醒:給孩子量體溫別依賴耳溫槍
    經歷過才知高熱驚厥的恐怖,網友提醒:給孩子量體溫別依賴耳溫槍生活中,越來越多的家長愛給寶寶用耳溫槍來量體溫,對家長們來說,耳溫槍特別方便,寶寶也不會過度哭鬧、掙扎不配合。現在外婆年紀大了,再加上小皓上了幼兒園,媽媽蓉蓉就把小皓接到了自己身邊,自己來帶。秋天的氣候總是忽冷忽熱的,前幾天又突然一下子降溫,導致幼兒園裡不少小朋友都患上了感冒。蓉蓉每天都會讓寶寶儘量的多喝水,給寶寶吃VC泡騰片,發現寶寶還行,就算偶爾有點流鼻涕也很快就好了。
  • 孩子忽然高熱伴抽搐,把午飯都吐了……竟是這個常見病
    原創 醫學小白 醫學界兒科頻道2歲以下孩子,若僅以發熱為主要症狀,並伴隨抽搐,不能忽略幼兒急疹。眼瞼結膜沒有明顯貧血現象,雙側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靈敏。此時口唇紅、沒有青紫,嗓子紅,扁桃體Ⅰ°腫大,沒有膿性分泌物也沒有皰疹。雙肺聽診也沒有異常。摸摸孩子肚子也是軟的,沒有包塊,按壓的時候孩子也不說肚子疼。讓孩子媽媽帶孩子查了門診血常規、h-CRP基本正常。
  • 中耳炎的病因和危害是什麼?保定民眾耳鼻喉醫院告訴你
    可分為非化膿性及化膿性兩大類。非化膿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氣壓損傷性中耳炎等,化膿性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特異性炎症太少見,如結核性中耳炎等。臨床表現 01、化膿性中耳炎 (1)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由化膿性細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其症狀主要是耳痛、流膿。小兒的全身症狀比成人明顯,可有發熱、嘔吐等。
  • 熱點:小孩兩眼視力差大,有哪些危害?
    檢查視力時,我們發現很多小孩雖然裸眼視力能達到0.8,但是存在眼差較大的情況,而家長認為小孩雙眼能看得到就夠了,嚴重忽視單眼近、弱視的情況。下面,就給家長朋友們介紹下屈光參差的危害。
  • 癲癇的基因檢測和蛋白質組學研究
    近年來多種離子通道基因突變的發現,不僅從分子遺傳水平揭示了癲癇的發生發展機制,也為作用於離子通道的抗癲癇藥物提供了分子水平的理論依據。本文主要闡述目前癲癇診斷中常見的基因檢測項目,臨床實用性及危害,複雜性。
  • Neuron最新:小細胞催產素神經元在自閉症發病機制中的關鍵作用
    已經提出了大細胞和小細胞的催產素(OT)神經元可以服務於社會信息處理的兩個並行流,這些流允許單個分子編碼多種不同的行為學上不同的行為。自閉症譜系障礙是一種神經發育疾病,其特徵是社交互動中特定領域的障礙,用於社會信息處理的並行迴路的存在對於理解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的發病機理將具有重大意義。
  • 過敏性紫癜未闡明病因,要與5大疾病區分,併發症檢查也不能忽視
    過敏性紫癜是一種血管變態反應性疾病,該疾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到目前為止沒有明確的闡明。近幾年研究發現可能與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食物、藥物和遺傳因素有關。4、腎臟損害腎臟損害發生在某些患者中,在大齡兒童和成人中更為常見。它通常在發病後1個月內發生,症狀多種多樣。
  • 癲癇的病因、誘因?
    現在社會上越來越多的癲癇患者出現了,癲癇這個疾病給很多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傷害。   據小編了解此前曾有媒體報導,女星帶你大S因癲癇復發,突然暈倒,送往醫院。據大S媽媽透漏,女兒是因感冒引起的癲癇復發。
  • 貧血有哪些危害
    貧血有哪些危害 貧血並不僅僅有頭暈、面色差等表現,由於貧血是攜帶氧的血紅蛋白發生減少,因此會造成全身組織和器官出現缺氧。通常血紅蛋白60~90克每升為中度貧血,30~60克每升為重度貧血,小於30克每升為極重度貧血。貧血嚴重時可造成飲食不振、噁心、腹脹、黃疸、感覺障礙、神志改變,同時可有心悸、短氣、胸悶、心率加快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