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混合機器人:除了金屬和塑料,機器人也可以擁有活體細胞和組織

2021-01-15 網易手機

現在,越來越多研究人員開始尋找辦法來讓機器人變得更加柔軟、更加呆萌,越來越像動物。對於那些裝有傳統發動機的機器人來說,這就意味著讓他們裝上肌肉或是在發動機上裝上彈簧。比如,在掃地機器人Roomba上安裝減震彈簧,就能很好地減少避免它對使用者的傷害。

不過,現在有團隊另闢蹊徑,採取了另外一種方式來讓機器人更加人畜無害:將動物組織與機器人結合在一起。他們正在大力打造由生物肌肉組織和細胞驅動的機器人。這些設備可以由電或者光碟機動,讓細胞與骨骼結合,從而能讓機器人遊泳或者爬行。這些機器人能夠自由移動,並像動物一樣柔軟。相比傳統機器人,他們對使用者和環境更加安全。此外,它們不僅外表像動物,生理機能也更像動物,需要營養素,而不是電池來供應能量。因此,它們也比傳統機器人更輕。

打造生物機器人

要打造生物機器人,研究人員首先會提取老鼠或是小雞的心臟或是骨骼肌。如果基質是聚合物,那麼他們打造出來的設備便是生物混合機器人:由自然和人造物質共同組成的混合機器人。

如果你簡單地將細胞放到已成型的骨骼中,那麼細胞就可以開始肆無忌憚地成長。這就意味著當研究者用電流來讓細胞移動時,細胞的壓力方向將是隨意的,這樣就會大大降低設備的效率。

因為,為了更好地利用細胞的能量,研究人員開始將目光轉向了微縮成像。他們利用3D列印打造了特定的骨骼模型,這樣細胞一旦被放置入內,就會根據骨骼的形狀生長。這樣一來,細胞便打破了混亂生長的狀態,提升設備成型的效率。

靈感來自動物

除了生物混合機器人,研究人員還打造了純生物機器人。這些機器人的原材料完全來自動物(比如生物皮膚的膠原蛋白),而不是一些聚合物,它們中的一些可以在電場中爬行或遊泳。研究人員從醫學組織工程技術中獲取靈感,並利用長長的矩形手臂或是懸臂來推動它們前進。

另外一些研究者從自然中汲取靈感,打造生物驅動的生物混合機器人。例如,來自加州理工學院的一支研究團隊從水母中得到靈感,開發了一款生物混合機器人。研究團隊將這款機器人稱為「水母類機器人」,它有著能夠繞城圓圈的手臂,他們稱之為「水母機器人」,它的周圍安裝了一圈手臂,每條手臂都用蛋白質材料刻印了微型模型,就像活體水母的肌肉一樣。當細胞組織收縮的時候,這些手臂就會向內彎曲,推動生物混合機器人在富含營養物質的液體中向前移動。

最近,研究員們又展示了如何控制生物雜交機器人。哈佛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利用基因改良的心臟細胞,讓一種外形酷似蝠鱝的仿生機器人遊泳。這些心臟細胞會根據光線的頻率做出不同的回應,不同位置的細胞對應的頻率也是不同的。

當研究員們用不同的光線去照射這種機器人時,細胞就會收縮並向蝠鱝身體不同位置的細胞發出電子信號,這種收縮力會沿著機器人的軀體傳遞,推動機器人前進。研究員們已經可以利用不同頻率的光線來控制機器人向左轉或向右轉。如果加強光線的強度,對應細胞產生的收縮力就會變強,這樣研究員就能控制機器人四處移動了。

路漫漫其修遠兮

雖然人類已經在生物混合機器人領域碩果頗豐,但是要想讓這些設備走出試驗室,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現在的生物混合機器人的使用壽命還比較有限,輸出的力量也不大,這就限制了它們的速度和完成各種任務的能力。由哺乳類動物或鳥類動物的細胞製成的機器人對環境條件的要求也是很挑剔的。

例如,周圍環境溫度必須與生物肌體溫度接近,而且細胞也需要定期用營養豐富的液體滋養。要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已經想出了兩種方法。

其中一種解決方案是將這些生物混合機器人包裝起來,讓肌體不會受到外界環境的破壞並且還能一直浸潤在營養液中。

另一種解決方案是利用更強健的細胞組織來作致動器。凱斯西儲大學正在研究堅硬的深海生物海蝸牛,用它們的細胞來製作生物混合機器人致動器。因為海蝸牛生活在潮間地帶,因此可以經受溫度和環境含鹽濃度在一天之中發生巨大的變化。退潮後,海蝸牛就會被困在潮水留下的水窪中。當太陽升起之後,環境溫度會不斷上升,水窪中的水分被蒸發掉之後,周圍環境含鹽濃度也會不斷上升。而在下雨的時候,情況剛好相反,周圍環境的含鹽濃度會因為被雨水稀釋而下降。當潮水再次來臨的時候,海蝸牛才能從水窪中被解放出來。因此,海蝸牛在不斷進化的過程中形成了非常堅硬的細胞組織以適應這種多變的環境。

我們已經能夠用海蝸牛的活體組織來控制生物混合機器人的行動,這說明我們可以利用這種抗性極強的組織來研製更堅固的生物機器人。這種生物機器人可以搬起大約1.5英寸長1英寸寬的小塊重物。

現在,在開發生物機器人時遇到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這類設備缺乏一種板上控制系統。現在,工程師們通過外界電場或光線來控制它們。為了開發出完全自動化的生物混合機器人,我們還需要能與肌肉組織直接交互,並能為生物混合機器人提供感應器信號輸入的控制器。其中一種設想是利用神經元或神經簇來作組織控制器。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如此看好海蝸牛在此領域的應用。這種海蝸牛被作為模型系統用於神經生物研究已有數十年的歷史。人們對於它的神經系統與肌肉之間的關係研究已經有了不小的收穫,這讓我們用它的神經元來作為組織控制器成為了可能。

雖然這個領域的研究還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但是研究人員對於此領域的前景信心滿滿。例如,已經有研究團隊利用蛞蝓組織研究出了微型生物混合機器人,它可以被用來尋找有害物質,或檢查管道洩漏情況。從理論上來說,由於這類設備的生物兼容性,即便它們被野生動物撕碎或者吃掉,也不會像傳統的機器人那樣造成環境破壞或環境汙染。

有朝一日,這些機器人可能會用人體細胞製成並用於醫療領域。生物機器人可以用於定向給藥、清除栓塞或者作為可控支架來使用。這類支架使用的是組織基板而非多分子材料,因此它們可以用來增強血管壁的強度,避免形成動脈瘤;並且這些設備未來還有可能繼續改造和完善,並被整合到人體之中。

因此,生物機器人的研究確實前景一片燦爛,不過要讓它真正造福我們的生活,仍然路漫漫且修遠兮。

相關焦點

  • 全球首個活體機器人誕生:蟾蜍細胞構建進化算法設計,能動能自愈
    迄今為止,人們創造出的大多數「機器」都是由金屬、塑料、混凝土等材料製造的。但對於很多工作來說,由生物體進行造物或許才是最好的方法。例如,將藥物精準釋放在人體的特定位置而不損傷健康的組織。近日,美國佛蒙特大學的研究者使用進化算法研製了一種名為「Xenobot」的生物機器人。它由生物細胞構成,可進行編程修改、自由移動,即使被切開也能夠自動癒合。
  • 全球首個用青蛙細胞製造「活體機器人」誕生,遭破壞時可自愈
    這是一種由生物細胞組成的可編程機器人,可自主移動。它不是新物種,不同於現有的器官或生物體,卻是活的生物體。科學家將非洲爪蟾的皮膚細胞和心肌細胞組裝成了全新的生命體,這些毫米級的異種機器人可以定向移動,還可以在遇到同類的時候 「搭夥」 合併。它們還可以被定製成各種造型,如四足機器人,如帶有 「口袋」 的機器人。
  • 青蛙細胞生成!全球首個微型「活體機器人」誕生 可注入人體摧毀癌...
    但這樣的故事如今已經在現實世界中發生了,並且這類微型機器人已經進化至2.0版本。最近,來自佛蒙特大學和塔夫茨大學的科學家利用非洲爪蛙的幹細胞,創造出史上首個微型「活體機器人」,它們可以用來摧毀癌細胞或清除海洋中的塑料微粒。微型機器人確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
  • 人類史上第一個活體機器人誕生,未來會製造出活體人類機器人嗎?
    活體機器人來了令人擔憂的事情終於出現了,最近美國科學家們公布了他們的研究成果,他們宣稱,他們用非洲爪蛙胚胎的皮膚,和心臟細胞,製造出了一種能夠被編程的機器人(它並非生物,不具備生命所有的功能和結構)。這種機器人雖然是活的,但它們的行動方式可以被電腦操控,當它們細胞裡儲存的能量用完後,它們又能像生物一樣死去,被微生物分解。儘管這種活體機器人目前只有1毫米左右,但人類卻擔心,一旦活體機器人技術成熟,科學家們會不會製作出一個活體人類機器人,到那時,人類又該會怎樣。
  • 科學家造出首個活體「異種機器人」,未來或可用於人體內送藥
    1月13日,四名美籍科學家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利用計算機「算法」設計出了一種全新生命體,又名「異種機器人」(Xenobot)。論文顯示,這種亞毫米大小的「異種機器人」通常含有500到1000個細胞,能在培養皿中快速移動,自成組織,甚至運輸微小載荷。而組成「異種機器人」的細胞則源自於非洲爪蟾的皮膚和心肌。
  • 全球首個「活體機器人」誕生:由蟾蜍細胞組成,受傷了還能自愈
    就在前不久,來自美國佛蒙特大學和塔夫特大學的科研團隊將非洲爪蟾的皮膚細胞和心肌細胞組裝成了全新的生命體,它被創造者命名為「Xenobot」,它剛誕生便登上了美國科學院的頂尖期刊PNAS。這些毫米級的異種機器人可以定向移動,還可以在遇到同類的時候 「搭夥」 合併,這也就是傳說中的「細胞活體機器人」。
  • 這群腦洞大開的科學家,用青蛙細胞造出了一個機器人
    後,用這些處於早期胚胎階段的皮膚細胞和心臟細胞,製造出了可編程的活體機器人Xenobots。它既不是常見的金屬機器人,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生物體,而是一種真正「有血有肉」的活體機器!這逼格碉堡了有木有!大家想啊,如果一個人的身體發生了病變,比如體內出現了有毒物質,或動脈壁上出現了斑塊,這時候,這些不起眼的小傢伙,就可以進入各個患病的器官和組織,來消除有毒物質,精準輸送藥物等等,同時,Xenobots還可以用於清理海洋中的微塑料汙染。這種種出眾的功能,讓Xenobots仿佛一個微小而又充滿了魔力的精靈。
  • 全球首個活體機器人誕生:切成兩半也能自己縫上
    被切成兩半,還能自己縫上許多技術的實現離不開鋼、混凝土或塑料。這些材料確實強大、靈活,但也會造成生態危機和人類健康問題,越來越多的塑料垃圾汙染了海洋,合成材料和電子產品中的有毒成分對人類健康造成了持續威脅。Bongard說:「活體組織的缺點是過於脆弱,並且會死亡,所以我們使用鋼鐵做材料。
  • 可編程活體機器人被美國攻克,能自我修復,未來或被用於戰爭
    電影《終結者》裡面機器人的構思讓人驚嘆,但是機器人的材料還停留在金屬和納米層面,而這次攻克的活體機器人將是全生物形態。該研究由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發起的,該局是監督軍事技術發展的聯邦機構。未來的武器可能不再是子彈或者核武器了,新形態的攻擊武器或將出現。
  • 自我治癒,自我降解,全球首個活體異種機器人
    如今,機器人也在以不同形式出現著,它們再也不是我們印象中笨拙的大鐵塊了。今天和米為大家介紹一款活的機器人。近來,美國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論文稱,他們利用活蛙細胞設計並組裝了一種活體機器人,其可以自行移動,完成任務並可以在被切割後自行癒合。研究人員稱,這種機器人具有獨特優勢,有朝一日或可用於遞送藥物、清理有毒廢物等任務。
  • 活體機器人誕生,「五竹叔」要來了嗎?|新京報專欄
    活體機器人最大的進步在於,它是由生命演化和計算機編程功能結合而成,而此前的人造生命則純粹是生物合成。活體機器人:計算機編程創造的生命這種不到1毫米的人造生命是由非洲爪蛙心臟細胞(收縮細胞)和表皮細胞(被動細胞)結合而成,具有多種生命特質,如可以在水性介質中移動、具有自我修復能力、可自行生物降解。
  • 機器人是活體的還能自我修復?地球離變成異形世界還有多遠
    最近一條關於「活體機器人」的新聞刷爆了小編所在的科學圈子。美國的兩所大學聯合團隊研製出了一款具有「生命」的活體機器人,甚至可以這樣認為,叫機器人已經不合適了,所以英文名字被叫做「Xenobots」。而生物計算機則截然不同,它是通過DNA序列構成邏輯門進行計算的。「Xenobots」就可以看作是一臺微型的生物計算機,其原材料可謂與眾不同,科學家們使用了一種來自非洲的爪蛙,通過提取這種青蛙的心臟細胞和表皮細胞製作了這款活體機器人。
  • 美國科學家利用非洲爪蟾活體幹細胞研製出全球首個微型活體機器人
    > 1月15日新聞:美國佛蒙特大學與塔夫茨大學研究人員在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和國家科學基金會支持下,利用非洲爪蟾活體幹細胞研製出全球首個微型活體機器人「xenobots」。
  • 世界首個活體機器人誕生,切兩半後還能癒合,霍金的擔心會成真嗎
    人類對於智慧機器人的終極目標,就是讓機器人能夠擁有人一樣的身體,甚至像人一樣思考。而現在,這也離我們越來越近了。這項最新的成果就是活體機器人的誕生。 這種活體機器人由美國佛蒙特大學的一位計算機科學家和塔夫茨大學的生物學家一起創造,完全由青蛙的DNA創造
  • 不要管它叫生物機器人,會動的人造肉丸或許更合適
    不過,現有媒體往往把這項發明技術的未來應用前景和現狀混為一談,錯誤地產生了一種「未來已來」的感覺。接下來,我們就為大家一項項地拆解這個看似「高大上」的生物機器人背後的支撐技術和亟待解決的問題。人造肉丸的來龍去脈首先,這個微型活體機器人的構想是十分新銳的:研究人員通過超級計算機模擬,篩選出最佳的細胞排列構型。
  • .| 三大先鋒機器人設計:從微米級的分子機器人到長肉的人形機器人
    最新一期的《科學·機器人》刊登了三篇文章,介紹了機器人領域的幾項其它研究前沿,其中包括可以在人體內移動和進行手術的微型機器人、更小的利用納米生物工程打造的分子機器人以及在人形機器人上進行組織移植物生長方面的探索。
  • 兩全其美:金屬、塑料混合3D列印的新突破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據悉,日本早稻田大學的科學家2020年8月24日發表在《Additive Manufacturing》上的一項研究中,開發了一種新的混合技術,該技術可以生產由金屬和塑料製成的3D物體。
  • 小小的微型機器人可以穿越人類活體結腸
    普渡大學的工程師們創造了一個小小的長方形機器人,它的身材只有幾根人類的頭髮那麼寬,下圖中這個黑色末端的小長方形裝置就是它。這款小小的機器人可以通過在結腸中做端部翻轉的動作,並且已經在活體動物模型中進行了演示。
  • 混合技術將金屬與塑料3D列印並行化
    具有雙噴嘴的3D列印技術實現了一種新形式的金屬塑料混合列印。據日本早稻田大學的研究人員稱,其應用包括醫療保健的3D列印電子元件。由於塑料和金屬具有不同的熔點之後,將部件浸入無電解電鍍浴中,在此過程中,鈀作為催化劑,使溶解的金屬離子粘在部件上。然而,由此產生的塗層往往是不均勻的,並且很難粘附到塑料基材上。
  • 蘇黎世聯邦理工研發金屬和塑料製成的微型血管機器人
    導 語 READ 由金屬和塑料製成的"微型機器或能通過血管移動並將藥物輸送到體內的特定位置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方法,通過該方法,他們可以製造小至微米的機器,其中多種材料以複雜的方式交織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