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微型機器人可以穿越人類活體結腸

2020-10-20 cnBeta

普渡大學的工程師們創造了一個小小的長方形機器人,它的身材只有幾根人類的頭髮那麼寬,下圖中這個黑色末端的小長方形裝置就是它。這款小小的機器人可以通過在結腸中做端部翻轉的動作,並且已經在活體動物模型中進行了演示。

這款機器人被設計用來運送藥物,並通過翻轉的方式讓它在人類結腸的粗糙地形中移動。該機器人還能夠通過側向翻轉而不是端向翻轉來行駛。該機器人旨在將藥物直接輸送到目標部位,以消除使用其他輸送方法可能導致的藥物脫髮或胃出血等副作用。

該研究展示了微型機器人首次在體內翻越生物系統。這種微型機器人太小,無法攜帶電池,因此它在人體外部通過磁場供電和無線控制。研究人員David Cappelleri表示,當團隊應用旋轉的外部磁場時,機器人可以像汽車輪胎一樣在崎嶇的地形上滾動。

磁場可以安全地穿透不同的介質,包括人體。研究人員選擇使用結腸進行活體實驗,是因為它有一個容易進入的點。對小機器人來說,這是一次艱難的航行,因為它要逆著結腸的流體和材料反方向行駛。

磁性機器人可以不顧條件在結腸中移動,團隊使用活的小鼠結腸進行實驗,小鼠處於麻醉狀態,微型機器人通過直腸插入生理鹽水溶液中,研究人員則利用超聲波設備實時觀察了這一過程。

相關焦點

  • 機器人!普渡大學微型機器人輸藥已進入動物實驗階段
    動物結腸中的微型機器人通過微型機器人直接將藥物送到人體目標部位,可以避免藥物沿途與其他器官相互作用而引起如胃出血等負面影響,但由於結腸等器官的自主運動,微型機器人難以保持原定軌跡運輸藥物到目標部位生物醫學工程系的Luis Solorio表示,在結腸中的微型機器人就像走在機場中的傳送帶上一樣,不僅地面在動,周圍的人也在動,但它的目標方向卻與地板和行人都相反。但儘管如此,旋轉磁場還是成功地讓微型機器人完成逆流而上的旅程。研究人員在已麻醉的小鼠的結腸中進行了體內實驗,並通過超聲波設備實時檢測微型機器人的運動情況,得到了符合預期的結果。
  • 全球首個微型「活體機器人」誕生 可注入人體摧毀癌...
    但這樣的故事如今已經在現實世界中發生了,並且這類微型機器人已經進化至2.0版本。最近,來自佛蒙特大學和塔夫茨大學的科學家利用非洲爪蛙的幹細胞,創造出史上首個微型「活體機器人」,它們可以用來摧毀癌細胞或清除海洋中的塑料微粒。微型機器人確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
  • 美國科學家利用非洲爪蟾活體幹細胞研製出全球首個微型活體機器人
    1月15日新聞:美國佛蒙特大學與塔夫茨大學研究人員在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和國家科學基金會支持下,利用非洲爪蟾活體幹細胞研製出全球首個微型活體機器人xenobots是地球上一種全新存在的生命形式,是一類可編程的活體生物。 研究人員利用超級計算機的「進化算法」挑選出可用的細胞組合方案,然後根據方案將非洲爪蟾的胚胎幹細胞分化為表皮細胞和心臟細胞並進行組裝和測試。該機器人長度不到1毫米,可定向移動,在被切割後可自行癒合。
  • 機器人視界|微型機器人 助力精準醫療
    這意味著,一旦這些算法被人們掌握並應用於現實,如機器人的升級製造,機器人或將可以通過圖靈測試,成為有意識的有機生物,又或者是人類將已掌握的算法應用於各種微型儀器或微型機器人並應用於人類身體,通過網際網路連接運轉,使人類自己升級為「智神」。 目前,雖然還無法實現超物種變身,但是人工智慧系列產品已取得一系列驕人成果。
  • 人類史上第一個活體機器人誕生,未來會製造出活體人類機器人嗎?
    這種機器人雖然是活的,但它們的行動方式可以被電腦操控,當它們細胞裡儲存的能量用完後,它們又能像生物一樣死去,被微生物分解。儘管這種活體機器人目前只有1毫米左右,但人類卻擔心,一旦活體機器人技術成熟,科學家們會不會製作出一個活體人類機器人,到那時,人類又該會怎樣。
  • 微型機器人可以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
    其外觀像石頭、樹木、花草,裝有各種微型傳感器,可以探測出人體的紅外輻射、行走時的地面振動、金屬物體移動造成的磁場變化等,並將信號傳送到中央指揮部,指揮部可控制防禦區內的武器自動發起攻擊。   (2)機動式的微型機器人。它們裝備有太陽能電池板和計算機,可以按照預定程序機動進入敵人陣地與敵人同歸於盡。   (3)生物型微型機器人。
  • 生物混合機器人:除了金屬和塑料,機器人也可以擁有活體細胞和組織
    例如,來自加州理工學院的一支研究團隊從水母中得到靈感,開發了一款生物混合機器人。研究團隊將這款機器人稱為「水母類機器人」,它有著能夠繞城圓圈的手臂,他們稱之為「水母機器人」,它的周圍安裝了一圈手臂,每條手臂都用蛋白質材料刻印了微型模型,就像活體水母的肌肉一樣。當細胞組織收縮的時候,這些手臂就會向內彎曲,推動生物混合機器人在富含營養物質的液體中向前移動。
  • 機器人是活體的還能自我修復?地球離變成異形世界還有多遠
    最近一條關於「活體機器人」的新聞刷爆了小編所在的科學圈子。美國的兩所大學聯合團隊研製出了一款具有「生命」的活體機器人,甚至可以這樣認為,叫機器人已經不合適了,所以英文名字被叫做「Xenobots」。科學界發出了驚人的感嘆:人類終於踏足上帝的領域,終於開始創造生命了。那這款「活體」機器人的原理是怎樣的呢?我們可以藉助生物計算機的原理幫助理解。
  • HAMR微型機器人現在可以在水上或水下行走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如果你是受昆蟲啟發的機器人的粉絲,那麼你可能喜歡RoboBee、VelociRoACH和哈佛大學的HAMR等創作。現在哈佛大學的HAMR微型機器人已經可以穿越水面,自行下沉,並根據指令在水下行走。
  • 活體機器人誕生,「五竹叔」要來了嗎?|新京報專欄
    活體機器人最大的進步在於,它是由生命演化和計算機編程功能結合而成,而此前的人造生命則純粹是生物合成。活體機器人:計算機編程創造的生命這種不到1毫米的人造生命是由非洲爪蛙心臟細胞(收縮細胞)和表皮細胞(被動細胞)結合而成,具有多種生命特質,如可以在水性介質中移動、具有自我修復能力、可自行生物降解。
  • 人類對微型機器人的認知和研發,一些你不知道的事!
    如果有可以代替人類幹活的機器人的話,那人類將會輕鬆不少,現在的發展顯然已經開始向這領域在進攻。應用微型機器人技術,可以使各種各樣的航天測量變得更為輕巧,磁帶錄音機之類的家用電器也會變得更加小巧和多用,電視屏幕可以做得既大又薄,其上各點的光亮度,可以用微型機器人自動控制。微型機器人也將使機械學發生一場革命。微型和超微型機器人的應用領域非常廣闊,它可以用於航海、農業、通信、航空航天、家庭和醫療等方面。
  • 科學家造出首個活體「異種機器人」,未來或可用於人體內送藥
    圖片來源:Douglas Blackiston記者:劉芳「異種機器人」項目是機器學習能力研究項目的一部分,由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資助。人類終於開始扮演「上帝」的角色了?科學家們稱,這些微小的機器人移動得相當慢,所以為了驗證它們是否真的按設計藍圖發揮了作用,研究人員將它們仰面翻了個身,這讓機器人停止前進,就像一隻烏龜被仰面翻轉躺在龜殼上一樣。這些活體機器人具有自我癒合的功能。參與研究的計算機科學家邦加德(Josh Bongard)表示:「我們把機器人切成兩半,它會自己縫合起來,然後繼續前進。」
  • 微型機器人如何看世界
    在為蜜蜂創建了微型傳感器之後,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為建立了一個更高級的模型。這款機器人背包被稱為「甲蟲的GoPro」,帶有一個可操縱的微型攝像頭,可以以1到5 fps的速度傳輸視頻,並可以旋轉60度。研究小組說,這些設備不僅可以吸引人的眼球,而且可以為未來的生物學研究提供動力,並使我們能夠「探索新穎的環境」。背包的設計目的是由兩種動物攜帶據觀察,兩者一次都攜帶半克。因此,他們創建的相機裝置重量僅為四分之一克。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研究小組從他們試圖探索的昆蟲世界中吸取了教訓。
  • 各顯身手的微型機器人
    也許你喜歡高大威猛的機器人,但一些科學家卻在研究小到難以被發現的機器人,因為有些能耐只有越小才越能發揮出來。未來的醫生可以操控機械扇貝將藥物運輸到病灶位置,精準投放藥物,不用擔心藥物對其他細胞造成影響,同時還可以提高藥物的利用率。
  • 全球首個活體機器人誕生:切成兩半也能自己縫上
    這些毫米級的「活體機器人」(xenobots)可以朝目標移動,也可以攜帶一個有效載荷(例如需要運送到患者體內特定位置的藥物),還能在切割後自行癒合。接著,使用微型鑷子和一個更小的電極,將細胞切割並在顯微鏡下連接到計算機所指定的設計中。這些細胞組裝成自然界中從未見過的身體形態,開始協同工作。
  • 微型機器人:由雷射驅動,未來可用於顯微外科手術
    這些「外科醫生」也就是微納機器人。受自然界微生物自由運動啟發,人類通過電場、磁場、光場等手段可以有效地驅動這些微納機器人。微納機器人在無創手術、靶向藥物運輸和生物傳感檢測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它們可以大規模生產,有朝一日可以穿越人體的組織和血液。這項合作由康奈爾大學物理系教授伊泰·科恩(Itai Cohen),物理科學教授保羅·麥克尤恩(Paul McEuen)以及他們的前任博士後研究員、現任賓夕法尼亞大學助理教授的馬克·米斯金(Marc Miskin)領導。
  • .| 三大先鋒機器人設計:從微米級的分子機器人到長肉的人形機器人
    最新一期的《科學·機器人》刊登了三篇文章,介紹了機器人領域的幾項其它研究前沿,其中包括可以在人體內移動和進行手術的微型機器人、更小的利用納米生物工程打造的分子機器人以及在人形機器人上進行組織移植物生長方面的探索。
  • 微型雷射機器人,未來可用於人類血管修復
    據國外媒體報導,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推出了一款完整的機器人,該機器人小到可以安裝在人體的大部分部位,並且可以低成本大規模生產。根據周三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項團隊研究報告,該機器人是在可變形微型機器人的基礎上構建的,該微型機器人是由摺紙啟發科恩教授啟發的,並成功克服了這一問題。該領域的主要障礙:缺少「可以與半導體處理無縫集成並響應標準電子控制信號的微執行器系統」。
  • 世界最小微型機器人有多小?
    雖然之前我們也聽說過各種各樣的「微型機器人」在醫療領域的探索,但日前科學家研發出一種新型微型電子機器人,並號稱其是世界上最小的微型電子機器人。更重要的是,它的移動是通過射出雙噴射氣泡來實現的。該裝置採用了近10年前首次設想的推進系統,由德國開姆尼茨工業大學的Oliver G.Schmidt教授領導的國際團隊開發。
  • 最新發明:酒精驅動的微型昆蟲機器人RoBeetle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微型機器人日趨普遍,它們可以在極為狹小的空間裡運動,這是人類和傳統機器人無法做到的。但由於其體型過小,以至於功率、控制力受限。事實上,目前,絕大多數微型機器人由電動執行器驅動,而由於電池的小規模(低於1.8兆焦耳每公斤)令機器人尚不能夠自主地工作。